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明上墳的圖散文

清明上墳的圖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選了這樣一個標題。很早以前,我就想過寫這樣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它。

清明上墳的圖散文

有一天,我在地圖上尋找河南的景點。除了洛陽龍門石窟,再就是開封的清明上河園。這是我想要去找尋的兩個地點,是關於河南的旅行。從小我就知道了《清明上河圖》,它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真能稱得上是國寶。

在《清明上河圖》裏,有各色的人,各樣的景緻。我唯獨喜歡看衆多的人,涌入橋上。石拱橋的半渾圓,又像一把還未撐開弦的弓。河上的船還有桅杆,岸上拉縴的縴夫,都在人羣中移動。汴京的繁華,還是能夠體會得到的。

圖畫中的景,我看着分外熟悉。才恍然大悟,眼前一下子亮了。在光谷廣場的'方圓百米,同樣的人頭攢動。民族大道天橋只不過是鋼結構建築,當然不及《清明上河圖》上的石拱橋。今人也不是宋人,喧囂可能是唯一能牽強附會的共同點。

說起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就令我想起五年級。柳老師是愛講歷史和典故的,他常講課跑題。但凡涉及到歷史的課文,他都能無限引申。小學的語文課文裏只有淺白的關於歷史的隻言片語,也沒有詳盡的說明。可柳老師不一樣,他愛講三國,講水滸,還有紅樓夢。其它的課,我認爲都沒有他的課有意思。

當然,柳老師也講過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這便是寒食節的出處。我才明白,寒食節即清明節的最初的來源,後經過不斷的演變。才形成了今天的傳統,根植與中國人的文化土壤裏。故事梗概還記得一些,不夠全面。介子推是落難的國君,重耳是忠心耿耿的近臣。在落難途中,爲了不至於餓死,重耳割下一塊自己腿部的肉煮熟奉獻給介子推。

後來復國,介子推大賞輔佐自己的功臣,唯獨忘記了重耳。在這種情況下,重耳藉故迴歸鄉里,帶着自己的母親躲到了深山。介子推良心發現,派人上山尋找重耳的下落。搜尋了許久,也不見任何音訊。於是,介子推命令放火燒山,以此逼迫重耳現身。

終於,釀成了悲劇。重耳始終不肯下山,與母親一起被活活燒死了。介子推悲慟萬分,悔恨自己燒死了自己的股肱之臣。於是下令全國,每年重耳的祭日不得生火做飯,家家皆備寒食食之,以此紀念重耳。這是清明節最初的來源,故事的傳說便一直流傳。這是柳老師給我講過的典故,一直成了我的故事源泉。

股肱之臣這個成語出自這個故事,常比喻事業上輔佐自己且志同道合的人。股肱,即大腿。指重耳割下自己大腿肉煮熟,獻於介子推充飢。重耳以爲介子推忘記當年情誼,尋找他會是殺身之禍。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完全依賴於柳老師的講述。有一天,我寫柳老師。那一段應該是很有意思的時光,至少我聽得入神。

我常一個人去上墳,看着田野上的墳頭,並不害怕。有時恰好到了傍晚,我還會多停留一會兒,看着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掃一眼遠近的墳頭,好安靜。這些年,我更沒機會和家族的親友一起去上墳,大家總不能湊在一起。我也就多年沒在清明這一天上墳了,上墳的日子便延期到了清明之後。

燒紙錢,這是主要的祭奠方式。敬香和磕頭,讓我的膝蓋和額頭與土地纔有了接觸。這是上墳的所有儀式,更接近於我心目中的傳統。鮮花,始終成爲不了主流,也顯得不合農村人的觀念。所以,我們還是樂於燒紙錢,焚香。至於在墳前磕頭,已經很少有人那麼做了。

清明時節,各地開始修墳立碑。也有許多的墳頭沒有墓碑,不再有人堆土,雨水沖刷得接平地。一邊是琉璃瓦砌成的墓室,一邊是低矮的土丘。不論何種形式,每一座墳裏,都葬着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