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肉糉的故事的散文

肉糉的故事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比起“端午”這個叫法,我更喜歡“端陽”,感覺捧起了太陽,於是便擁有了滿滿的溫暖。

肉糉的故事的散文

在外地上大學,趁着假期來上海旅遊的表弟也是這樣想的。同爲文科生畢業的我們,對於文字的敏感,大抵“心有慼慼焉”。

於是,在端陽節的那天,我陪着表弟去逛附近的古鎮,尤其是去品嚐這裏很有名氣的“阿婆肉糉”。我們都是北方人,我們自小吃到的糉子,基本都是紅棗餡兒,豆沙餡,不然就是純糯米的,所以表弟對於江南的肉糉非常感興趣。來之前就和我預約了行程,一定要去求訪“阿婆肉糉。”

我們緩慢行進在古鎮狹窄擁擠的巷道里,表弟早已是目不暇接。他不斷伸長了鼻子,嗅着街巷間飄散着的肉糉的香味。走了一遭,表弟有點愣神了,他說本以爲“阿婆肉糉”只是一家商鋪的品牌,沒想到,原來是一個地方的品牌,目光所及之肉糉店,幾乎都坐着一位鎮店老阿婆,身邊放着一個大盆,手邊碼放着糉葉,一邊麻利地包裹着糉子,一邊熱情吆喝着過往的遊客。表弟覺得有趣,便打問着鎮子裏的住客,尋了一家真正的老字號“阿婆肉糉”,買了幾隻糉子來品嚐。看得出來,他並不喜歡這個口味,皺着眉頭咂巴着嘴。不過,所幸,心願已了。

其實,在老家的時候,我也吃到過肉糉。我的一個舅媽是上海人,當年父輩支邊,定居在了我們那裏。儘管生活在異地他鄉,舅媽一家仍然保持着家鄉的生活風俗,比如,端陽節包肉糉。

每年距離端陽節還有半個月的時間,舅媽一家就爲過節籌備了起來,他們要包肉糉,炒年糕。當然,重頭戲便是包肉糉了。糉葉和裹繩是舅媽的母親從菜場精挑細選回來的,包裹的餡兒有鹹肉的、臘肉的、還有五花肉的。廚房的地上擺着大大的圓形的鐵盆,就是我們很多人小時候洗澡用的那種大盆,準備盛放糉子用。

舅媽和母親,姐姐,嫂子們,幾個女人圍坐在盆邊,一邊熟練地用上海話交流着,一邊熟練地包裹着肉糉,真正是家鄉的`風俗,於熟練中見得多少親切。三角形的肉糉,在女人們的手裏上下翻飛着,幾個來回,便被結結實實地捆綁着,扔到了盆裏。

包好了糉子,就在火上架上大大的籠屜,開始蒸糉子。當滿屋子洋溢着濃濃的棕香味時,便是我們這些小孩子排着隊,圍攏在廚房門口,等待品嚐的時候了。那打開鍋蓋時的熱氣,混雜着糉子的香氣,升騰而起,模糊了大家的視線;那躺在盆裏,擠擠碰碰的新鮮糉子,更是讓我們垂涎三尺。

然而,舅媽家包這許多糉子,並不完全是用來自己吃的。大部分糉子是要送人的,送給親戚朋友,送給鄰里鄰居,畢竟肉糉對於北方的人們而言,是一種新鮮的口感,獨特的滋味呢。於是,舅媽一家,會用網兜裝了糉子,每家大概送二十個左右。有些人家,會在聽到敲門聲響起時,就忙不迭地跑去開門,忙不迭地伸手接過肉糉,忙不迭地連聲致謝;有等不及的人家,在聞到樓道里開始飄香的時候,就跑去舅媽家裏,坐在一旁,一邊先聊着,一邊等待着,只等舅媽他們分裝好糉子,便趕緊拎走一份。我記得她們品嚐肉糉時的表情,現在想來,那品得不只是一份屬於肉糉的香甜,還品得一份鄰里,友人之間的情分。

十年前,舅媽的老母親病逝了,那一年的端陽,舅媽一家還沉在深深的哀思裏,他們並沒有包肉糉。於是,總有鄰居時常在門前打探,伸着鼻子嗅嗅,歪着脖子,從門縫張望。儘管他們明白,舅媽一家遭遇了家庭的變故,沒有依例包糉,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人們又保持着幾分期盼,幾分不捨,幾分念想。於是,我的姥姥評價說:“這就是吃慣了嘴啊!經不住惦記呢!”

中國人說:“樹倒猢猻散“。老母親不在了,便是家裏的主心骨撤了一般,舅媽姐妹幾人,再也沒能聚集在一起包肉糉,大都隨着自己的兒女,去了不同的城市生活。老小區的樓房也開始動遷,人們在紛紛亂亂中,便都忘記了舅媽家的肉糉,忘記了那飄散了許多年的香氣,和氤氳在棕香中的鄰里親情。

三年之後,小區的新樓建好了。許多當年搬出去過渡的居民們,又喬遷回來。他們興奮着,他們激動着,爲着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爲着他們住進了全新的房子。舅媽也拿到了新房的鑰匙,雖然家裏已經沒有老人了,但那畢竟是老人的家業,舅媽和姐妹們還是很用心地清掃着,置辦着,把老人當年生活所用的傢什都擺了回來,擺在當年擺着的位置,彷彿就看到老人坐在那裏指揮:“牀,放在窗口;五斗櫃,放在門口。”

歸置得差不多了,鄰居們也聞訊而來。大家互相握着手,互相拍着肩,問候着,寒暄着。小小的房間裏充滿了重逢的喜悅和溫暖。有鄰居在房間裏踱步參觀,摸着那些古老的傢什,也是感慨萬千;溜達了一圈,突然想起了什麼似得,在廚房裏大聲吆喝着舅媽過去。舅媽進得廚房,一臉疑惑地看着鄰居,鄰居用手指指廚房靠窗的位置,說:“當年,你媽媽,就是把裝糉子的鐵盆,放在這裏的,你可別忘了!”這話,讓舅媽一下紅了眼眶。是啊,那個鐵盆,是老母親最最實用,最最重要的物件,怎可沒有呢?

於是舅媽和姐妹們跑去日雜市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圓形的鐵盆回來,就擺在那個位置。舅媽去敲了鄰居的門,問道:“ 想吃肉糉嗎?我包給你們吃,好嗎?”鄰居一臉詫異着:“還沒到端陽節呢,吃什麼肉糉?”舅媽說:“爲着慶賀大家又搬回來了,爲着回味那熟悉的肉糉香味。”鄰居笑着點頭說:“行,我幫你!”

一會兒工夫,舅媽就集結了好幾戶鄰居,大家都紛紛過來幫忙。於是,大家一起籌備着買糉葉,買糯米,買餡料。沒到節氣,糉葉着實不好買,他們便央求着街頭甜食店的老闆,把店裏的糉葉賣給他們,也是費了些許心思呢。

大家圍坐在大鐵盆旁邊,一起包裹着肉糉,其實這個活計,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呢,大家眼睜睜地看着肉糉在舅媽手裏宛如靈巧頑皮的小燕子,翻來轉去,便完美成型,而自己手裏的糉子卻是那麼不乖巧,不是被糯米粘了手,便是裹繩捆不住糉葉,人們都抱怨了起來。於是,舅媽和姐妹們便分頭手把手地教着鄰居,一會兒,大家也就熟練起來,輕鬆起來。

那天,舅媽和鄰居們都很快樂。她們一起包肉糉,一起分享肉糉,就好像沒有動遷之前一樣,就好像生活從來沒有變化過一樣。她們集體和肉糉合影,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們,分享她們這種鄰里溫情的甜蜜,那是真得甜蜜。

於是有舊鄰回覆問候,和她們相約,以後每年的端陽節,都要來小區聚聚,都要來舅媽的家裏包肉糉,包裹着棕香的甜蜜,包裹着浮世人情的厚重。

我不喜歡吃肉糉,但我喜歡看包肉糉,無論是上海阿婆,還是舅媽一家人,亦或是舅媽的那些老鄰居。因爲,我深深地理解,她們都把對生活的熱情,對親友的關愛,一勺一勺都包裹進了糉子,捆紮結實,便是捆住了一世的情緣,一生的祝福!

我喜歡端陽節,喜歡這個初夏季節,充滿溫暖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