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木棉島的感傷與希望散文

木棉島的感傷與希望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熟悉兒童文學的人,相信不陌生李秋沅這個名字,兩屆冰心文學獎的獲得,給她作品的流傳帶來了許多關注。她的新作《木棉,流年》一俟出手,便受到坊間熱議,並獲得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木棉島的感傷與希望散文

這部小說說是長篇,其實不特別長,僅十萬字,屬於小長篇。它不是數十萬、數百萬字架構的“巨無霸”似的大製作,但寫起來卻細膩精工,文字氣場很好,很耐看,讓人閱後愛不釋手,漸次打開的生活場景和事件懸念迫使人一氣讀完,讀完之後又不得不掩卷深思。這部小說雖然不敢說是涉及“鼓浪書寫”的最好文字,但絕不是平庸之作。雖然定位爲小說,卻常常沖決小說與抒情文字的邊界,說它是關於鼓浪嶼的抒情散文和詩歌,也不爲過。我們可以從小說中隨意抽取到這樣的如詩如畫一般的文字:

她輕聲喚,嗓音輕柔,如絲綢般滑過我的心尖,模糊了過往與現在。(第二章梅雪)

時光前行。那些曾經如此貼近我心的親人們,已漸漸薄成一片赭紅色的暖意,暖卻帶着綿長的傷感,深深地隱藏在心底,是誰也觸碰不得的珍寶。(第五章月華)

儘管這樣一些文字足夠抒情,但小說給人的最終感受卻不是一味的文弱和小女人,而是在其雋秀雅緻的文字中,始終傳遞着某些英氣、豪氣和正能量。如今這樣的東西常常被某些“後現代”們所詬病。但是它裏面蘊藏着大寫的精神卻是顯而易見的,它必然會令大大小小的讀者們敬仰。《木棉,流年》透過一個叫“阿寧”的女孩寄養在木棉島(鼓浪嶼)番仔樓的童年生活的目光,講述70多年前木棉島(鼓浪嶼)上有着:正義感和民族尊嚴的一撥人,在侵華日軍踐踏下他們所顯現的愛國情懷。如暗中出資支持抗日血魂團的番婆,爲了國家利益而忍辱負重的僞校長李永明,爲抗擊日本侵略者而不惜犧牲的歐陽卓梅雪夫婦,暗殺漢奸馮興龍的箍桶匠阿福,爲保護《永樂大典》而犧牲生命的明澤……。這些普通人在血雨腥風當中不惜以生命爲代價實踐着自己高貴的品格和愛國情懷,他們並非高大全似的人物,他們有自己的小缺憾,他們寫得有血有肉。

木棉島上的木棉開得好,爲李秋沅所鍾愛。它的另一個名字叫“英雄花”,溫婉中帶着火熱,它像極了木棉島上那些逝去的英雄們。它也極似李秋沅的性格,柔中帶剛。溫婉美麗中帶着她所崇尚的堅毅和熱烈。小女子,有大情懷。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相比之下,福建某留日歸來男作家就顯得相當鄙瑣,他在作品中罔顧歷史事實,認爲中國人誇大了日本人在華的殘酷,他說戰爭中死幾個中國人很正常,他還說是中國人太記仇,揪住日本的過錯不放,念念不忘日本人的'罪,缺乏包容精神,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但是,李秋沅卻尊重的是民族感情和歷史真實。其作品中的人格魅力,要遠遠勝過那位被某些人號稱爲福建最好的小說家。

從寫作技術上講,該部小說攫取並編織那些碎片式的生活事象,把木棉島上的人家置放於30年代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中書寫,交織着中國與日本的較量,閩南與南洋的關聯。往往只鱗片爪,因小見大,見微知著,宏大敘事掩藏在小島人事背後,小島小人家卻也不失大氣勢。尤其是作者是通過一個兒童阿寧的目光和心理,捕捉那個兵荒馬亂歲月中的歷史滄桑,歷史場景往往藉助“我”(阿寧)的敘事而娓娓道來,如少女月華父親是被捕的共產黨人,這孩子一直堅信父親會來接她,鋪展的是兒童世界裏的社會生活,從兒童看社會,這樣寫符合兒童文學敘事的基本特點,同時也說明,作者爲寫好這部小說,做好了比較紮實的歷史功課。誠如她在“後記”中自述的那樣:“翻看着一沓沓的鼓浪嶼資料”“母親給我講起了島上許多家族的塵封往事,帶我拜訪舊友。最令我感動的是,表舅特地將大舅公邵慶元的譯作遺稿從菲律賓帶回交到我手中,其中《往日》《黃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等譯文片斷,均成了創作《木棉流年》的寶貴素材,被引入小說中。”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篇小說的“好看”還在於裝幀漂亮、雅緻、大方。小說頁間夾有多幅配圖和老照片,邊旁都是從文中取來的精緻文字,不知不覺讓人沉浸於塵封的往事,久久縈繞於一種無法排遣的心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