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

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楊春澤牢記宗旨,始終以用戶滿意爲不懈追求,在信息發展大潮中,愛崗敬業、積極創新、無私奉獻、共享共創,用創新的智慧與成果讓用戶盡情享受信息新生活,向社會展示了央企人的責任與擔當!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

  【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1】

13項國家專利產品,產生8000多萬元經濟效益。作爲發明者,他將專利無償獻給自己熱愛的電信事業。他,就是“江蘇最美職工”——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戶支撐中心副主任楊春澤。

創新,讓他胸前綴滿榮譽:“南京市職工十大傑出創新人物”“江蘇省好青年”“中國電信第二屆十大感動人物”“中國電信集團崗位創新能手”“中央企業先進職工標兵”“央企五四青年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

他,鏗鏘行走在創新之路上,不斷刷新事業高度,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互聯網+電信”傳奇。

執着創新,他把“抱怨”當財富

去年4月,首屆“央企楷模”發佈儀式在京舉行。楊春澤作爲通信行業的唯一代表,站在領獎臺上,把“創新之美”留在億萬觀衆的腦海中。

“不方便”“容易壞”“體積大了”……這些抱怨聲在楊春澤那裏,卻成了創新靈感。“抱怨對企業創新是一種財富。客戶向你抱怨,說明對你還有期待。抱怨能提供思路,我樂意去幫用戶解決難題,用心服務用戶。”從“抱怨”聲中尋找事業支點,獲取創新動力,楊春澤孜孜以求,走在創新路上。

2003年夏天,楊春澤處理投訴時發現,客戶的電話上網十分不方便。有沒有好的辦法?楊春澤一下子“鑽”了進去,每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拆裝、實驗、查閱資料……6個月後,他的第一個國家專利發明——新型電話機問世,目前已銷售數百萬臺。

2010年,中國電信大力推進“光纖到戶”,但當時現有光測儀器價格高,操作不便。楊春澤頂酷暑、冒風雨,不知道熬了多少個通宵,終於研製出一款具有發光、收光和“紅光筆”等功能的光測儀,單價從3500元降至600多元。以前維護人員幾個人共用一個設備,現在人手一個,大大提高維護和修障效率。

“他對工作特別有熱情,經常晚上把自己關在書房裏,鋪了一地的工具和書。他的枕頭邊上,總是放着一個小本和一支鉛筆,隨時記錄迸發出的靈感。”妻子孫晴說,14年來,他幾乎每年都有新的國家專利問世。

“我們的創新是隨着電信技術的演進、用戶的需求在不斷髮展的。” 楊春澤說,“創新要跟上時代纔有價值。”

赤子情懷,無償奉獻13項專利

他和酷愛的電信結緣,源於一個“等待”的故事。

“20年前,我在南京上大學,那時候打電話還都要用公用電話。一年中秋節,我和在寧夏老家的媽媽約定七點半通話,最後八點多才輪到我。電話接通的時候我感覺特別難過。那個年代的通信難,讓我立志成爲通信人。通信多年來的迅速變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作爲通信人,我感到自豪和驕傲。”

正是這份濃濃的情緣,讓他立足崗位,在創新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收穫滿滿。他擁有的13項國家專利都轉化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銷售額達上億元,累計產生80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有廠家提出100萬元買斷他的某項專利,楊春澤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不可能也不應該拿着這些專利去牟利。只有通過電信這個平臺,專利產品才能得到最快最好地推廣與應用。”在楊春澤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幸運兒,幸運地就職於一個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和創造的企業,所以他願意無償地把自己的發明奉獻出來。

一路引領,播撒創新的火種

週三,下班時間,“楊春澤勞模創新工作室”漸漸熱鬧起來,40歲的楊春澤像老大哥一樣和夥伴們開着玩笑。“工作室的成員來自各個部門,既有前端營銷人員,又有後端技術人員,大家業餘時間聚在一起,討論新知識、新理念,開展頭腦風暴。”工作室成員王政說。

“企業爲我們提供創新的場所、實驗工具和各種資源支持,幾乎每天下班後我們都會聚集在工作室,開展創新和研發。”帶動更多的人創新,一直是楊春澤的願望。他總能看到年輕人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的特長在團隊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鮮的。”工作室成員朱穎說,過去認爲創新離自己非常遠,加入工作室後才發現,創新就在身邊,只要你用心工作,善於思考,就會發現創新的點子,迸發出創新的思路。

“思維的碰撞給我力量。”工作室成員孫智強說,他在自己的崗位上也做過一些實踐,但思維的侷限性很大。現在,他常常會用新的視角去思考,而楊春澤就是那盞指路“明燈”。

溫馨的工作室,承載了楊春澤和21個年輕人的熱情和夢想。他們希望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產生拳頭產品,嘗試市場化運營,爲企業轉型貢獻力量。目前,“楊春澤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擁有21項國家專利,產生經濟效益1.5億元。

在工作室的牆上,掛着年輕人自己 設計的LOGO,淺藍、深藍和綠色的三道弧線,像電波不斷髮向天空,又彷彿跳動着的思想火花。

  【關於楊春澤的事蹟材料2】

從2003年至今,個人擁有國家專利13項;帶領團隊獲國家專利21項;所有專利轉化爲產品後銷售額達上億元……近日,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戶支撐中心副主任、黨支部書記楊春澤獲評江蘇省“最美職工”。記者也有幸採訪到了這位專利“一籮筐”,但依舊奮戰在工作一線的`“點子王”。

把客戶“抱怨”轉化爲發明創造“打火石”

楊春澤的妻子告訴記者,丈夫這些年一直保持着一個習慣,就是隨身攜帶本子和筆,便於隨時把迸發而出的靈感記錄下來。2003年至今,楊春澤立足本職並不斷創新,至今已獲得13項國家專利,如此“高產”的祕訣何在?他的答案有些出乎記者意料:我的發明創造離不開客戶的“抱怨”。

他和記者分享了他第一個發明——ADSL寬帶新型電話機。“當時不少客戶都反應電話撥號上網問題多,常掉線。我就跑去書店買專業書,接着再去買各類元器件回家潛心研究。”楊春澤告訴記者,通過反覆試驗調試,最終他把常見的語音信號分離器做在了話機裏,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有效解決了通話與上網相互干擾的問題,這個發明轉化爲產品後累積銷售量達600萬臺。

還有一次,一位客戶抱怨說“上網寬帶貓,再加上鐵疙瘩一樣的電源變壓器太佔地方。”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又激發了楊春澤的創新熱情,他經過一年的時間,查閱大量資料,買了各種USB供電電子產品,把自己電腦的USB接口全部都試驗壞了,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直接通過USB接口供電的寬帶貓,無需外接電源變壓器,體積是原來ADSL MODEM的1/3,重量是原先的1/5,功率也大大降低。目前該產品已經走進千家萬戶,遠銷德國、香港、印度等地。

引領團隊創新爲更多人才提供發明“土壤”

記者從採訪中瞭解到,現在楊春澤在創新的道路上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成了企業創新團隊的“領頭羊”。他告訴記者,2011年,南京電信組織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有些人是毛遂自薦,有一些是他人推薦,還有一些是我力邀的。”楊春澤說,目前工作室已吸納了21名成員,而這個年輕的團隊“野心”滿滿:他們希望在互聯網領域生產拳頭產品,嘗試市場化運營,爲企業轉型貢獻自己的努力。

“每週三下午五點半以後,是我們工作室例會的固定時間,一般兩三個小時左右。”楊春澤告訴記者,由於工作室的同事來自不同部門、不同崗位,所以要把大家時間湊在一起並不容易。除了週三以外,其餘下班時間大家如果有空也會在工作室碰頭,把各自生活、工作中的新點子拿出來一起分享。

近享系列就是創新工作室近一年多研製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據工作室成員王政介紹,不少創新產品都是楊春澤帶領大家“頭腦風暴”的成果。比如“停車場管理系統”不僅能告知車主哪裏有空車位,還能精確將車輛導航到空車位,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在徐莊軟件園部分企業試點;“行李到達與防丟失器”是一款防止行李丟失的互聯網產品,在機場等行李時可隨時查看行李距離主人還有多少距離;“搖一搖會議通”則能夠讓參會人員通過手機或IPAD,同屏收看會議內容。

拒絕高薪挖角將所有專利產品無償奉獻給企業

在企業中營造創新氛圍,以個人創新帶動團體創新。近些年來,無論是個人的13項國家專利還是工作室的23項國家專利,創新轉化爲產品後都爲企業創造了不菲的經濟價值。牆內開花牆外香,創新能力卓越的楊春澤也收到了不少國內外公司拋來的“橄欖枝”,面對高薪挖角有沒有動搖過?他斬釘截鐵地說:從來沒有!“雖然我的創新產品創造了一定的價值,但正是有了企業給我提供這麼好的舞臺,我才能創新出更好的產品服務大衆。”楊春澤告訴記者,這些年正是伴隨着企業的轉型變革,才能完成自我的創新進步。

楊春澤和他工作室的不少創新都因爲貼近百姓生活,多數轉化爲了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據統計,銷售額已達到上億元。作爲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楊春澤沒有動搖過,而是堅持將所有專利產品無償奉獻給企業。前不久,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了首屆“央企楷模”,他也成爲八名楷模中唯一一位通信行業的代表。

“國家需要央企做貢獻,我們也特別需要像楊春澤這樣的同志做貢獻。”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紀委書記何起勝說,楊春澤在取得了多項成績和榮譽之後,還依舊奮戰在工作第一線,在企業中營造出濃郁的創新氛圍纔是最難能可貴之處。正如楊春澤自己所說:他很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看到自己的發明走進千家萬戶,服務了廣大用戶,解決了很多人的麻煩,這纔是他最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