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關心雨的散文

有關心雨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嚴冬時節,北方沸沸揚揚地下起了大雪。南方的冬天少有雪,卻常有寒雨散散漫漫地撒落人間。寒雨連天,下得紛紛揚揚,讓蒼穹大地江河山川都處在雨霧茫茫之中。南方的寒雨天氣,沒有風的時候,也沒有了飛鳥,野外靜瑟得很,除了細密的雨絲撒在衰草落葉上傳出細微的沙沙聲外,天地是一片寂寥。細雨綿綿地從寒冬的空中灑下,在沒有寒風怒號的日子裏,天上是厚重的鉛雲,地面是空寂的場景,水氣無法散開,於是也就滿天迷茫。雨霧沉重地罩着大地以及它的山坡河谷,天地迷濛一片。寒雨陰陰溼溼飄飄灑灑地撒個不停,接連而來的便是陰沉的冷霧也在爲寒雨助威,重重地罩住天下人間,不肯散去。鉛雲遮天,寒雨凍地,構成了一幅陰沉沉的蕭瑟景像,往人心裏塞進索然的情緒。隨雨而降,人的心田也下起了心雨,還會隨着天雨的變化而變化。然天雨滋潤天地萬物,也能給大地帶來災難。心雨浸潤人的心田,也會騷擾人的情緒。一曲《心雨》,曾唱出那臨嫁女子心中的惆悵,然而世間人對心中之雨,又會知道多少?

有關心雨的散文

憑心而論,雨霧在人的心中眼中都應該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要不人們怎麼會津津樂道那“雷雨驟至雲濛濛”的“灕江煙雨”?蘇東坡老夫子怎麼就喜歡上“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雨景?就連那寒雨中瑟縮搖曳的敗荷,也被詩人李商隱賦予“留得殘荷聽雨聲”的美妙意境。就那“灕江煙雨”,就那“西湖雨霧”,就那“殘荷聽雨”,不就是雨中挾霧的朦朧景象在人的心田下起的`心雨?雨霧之美浸潤着心田之美,該是美不勝收。然而世間之人,因其生活道路、人生態度及氣質稟性的不同,對情景的感悟也就不同。因而煙雨景色之能否獲得人們的讚賞,抑或被人怨惡,也要看時境和心境的。這是否就是心雨的境界?

不管春夏秋冬,雨天的景象當然是灰濛濛的,給人以雨霧漫天的境界。春秋兩季,是江湖煙雨出現最頻繁的季節,也是好心情的人們欣賞“煙雨”的極佳境界。有了好的心情,在甚美的季節裏欣賞極佳景色,當然是賞心悅目之事。而夏天的雨則是轟轟烈烈的,一來就酣暢淋漓地來,一去就乾淨利索地去,沒有一點拖泥帶水,因而在夏季看到的江湖煙雨也是瀟灑而乾脆的。冬雨則給人以明淨的遐想,於是,殘荷聽雨才成了詩人的追憶。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心雨也會因天氣的陰晴草木的衰榮而影響人的情緒,環境變遷也會隨着改換人的心境。春雨給人們以賞春的欣喜,但也給失意者以傷春的情懷。夏雨給人以酣暢的快意,也給情燥者以莫名的煩心。空濛的秋雨給人們以寫意的抒情,但也給多愁善感者以“紅衰翠減”的憂怨。而冬雨雖然給人以明淨的思索,但枯草落木的頹景,確實讓失意者平添許多難以慰平的惆悵。

就說這冬天的雨霧,給人感覺是萬物處於蕭然之中,一眼望去,滿目陰沉沉一片,草葉早已被冷風吹枯,大多樹木的綠裝早已被霜凍剝光,天地在陰雨連綿的冬季裏顯得更加單調,於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江孤。”淒涼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遊子的心頭生成而又貼在了臉上,從而罩上感物傷情的陰影。尤其是多愁善感者,在如此情境之下更加感懷人生之悲苦,世間失意者,也就有了不如歸去的嘆息。由此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境的好壞,決定着人們對景物的態度。可不?古人聖賢,早就總結出了規律,你看,範公仲淹不就在九百六十多年前得出了“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結論?古往今來,人們都要在生活中奔波,能做到象範公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者,世間又有幾人?社會上的人們爲了生活而隨波逐流,而生活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人們在艱難的人生旅途中就不得不產生觸景生情的心緒。然世事儘管艱難,我們還要生活,以平靜的心態來對待世事,纔不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儘管景物榮衰能改變人的情緒,我們還要以正確的態度以應之,雖無範公之曠達,也應靜心以對待。只要放寬心懷,就能頂得住各種困苦,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