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集詩歌當常存悲憫

散文集詩歌當常存悲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晚上,某美女詩人同我。問到對她最近所寫的一些詩歌的看法?我說,靈氣有餘,仙氣不足。少了仙氣,詩歌再空靈,靈氣再多,終究還是顯得油滑和世故,在空中飄呀飄的,落不下來,落不到實處。說到這裏,我解釋一下:我所說的仙氣,不是王霸之氣,指的是詩歌中的悲憫之心。詩歌沒有悲憫之心,就沒有感染力,就會顯得空洞,木訥。即使再空靈,也飛不起來。詩歌只有常存悲憫,落地後,才能與這個世界完美融合爲一體。也才更有感染力,散發出無窮的生命力來,張力無限。

散文集詩歌當常存悲憫

一花一草一世界。在這個世界上,花有花的世界,草有草的世界,樹木有樹木的世界。一部分花草樹木死亡後,軀體腐爛,給另外的花草樹木提供肥料、水分和養分。所以,花草樹木們是心存悲憫的。正因爲如此,它們各自不同的世界,才能完美地穿插,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人的世界也是一樣,你只有心存愛心,你才能感應到這個世界的愛,也才能得到更多的愛。你只有心存悲憫,你纔會碰到悲憫的人,你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與愛護。

佛是慈悲,悲憫的。所謂觀世音,所謂佛,其實,他們都是來自於塵世中的塵土。他們睜大着悲憫的眼睛,注視着塵世中的芸芸衆生。他們之所以成佛,就是因爲他們比塵世中的人多了一份悲憫之心,多了一雙能夠看透人性的慧眼,僅此而已。佛是寬容的,包容着一切,他不會挑剔,不會逃避。好與壞,善與惡,真與僞,都在他的心裏、眼裏。這樣,他的大肚裏纔有大慈悲、大智慧,眼裏才自然流露出來悲憫情懷。

一個優秀的詩人,應當是有佛心和佛性的。他的心是寬容的,理解所有的好壞、善惡、真僞等行爲。他的眼神是睿智和悲憫的,能夠看穿所有現象本質,對壞、惡、僞的行爲發出警醒的聲音,讓我們警惕、警戒。但是,他不會挺身而出,去參與政治,去粗暴地干涉社會的各種行爲。因爲他知道所有的這些行爲,都只是善與惡、真與僞、好與壞,都出自於這個社會和社會上的人的'內心。他用自己的一顆愛心來感受這塵世中人的喜怒哀樂,用滿是悲憫的目光來看待這世上的美與醜。讓我們時時反思,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爲,然後,我們自己來爲這個社會,剔除身體中的壞、惡、僞等東西,這就是詩人和詩歌的作用。

她說:“可是,看了過多的壞、惡、醜等東西,我會很傷心,失望,難過,甚至於吃不下飯。我不再快樂,不再相信這個社會是美好的,和諧的。”其實,她錯了。如果我們一味的歌頌、讚美,一味地爲了讚美、歌頌,就摒除了所有諸如壞惡僞等不美好,我們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們筆下,如塑料花一樣的虛僞的和諧,虛僞的美。那麼,這樣的詩歌是不是太虛僞、太造作,太醜陋?何況,詩歌本身是向善,向真,美好的。儘管悲憫的詩歌時不時會映射出一些不美好,不和諧,甚至是醜陋、醜惡的東西來。但卻正因爲如此,我們的詩歌才顯得更爲純潔、乾淨和美好,才更有仙氣,這個社會也才更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