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生活的優美散文欣賞

關於生活的優美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生活·成本

關於生活的優美散文欣賞

快要過年了,公司要求每個項目都要拍攝一段視頻。

拜年的視頻,看過春節聯歡晚會上全國各地的人向全國人民拜年的那個吧?我們就搞類似的,只不過是每個項目出一個。

我們書記在微信平臺上吼了一句,說是下午兩點半開始,只需要大家一二十分鐘的時間就行。

我們大項目部三個子項目的管理人員就都過來了,聚到一起,說是兩點半集合,都到兩點四十五了,人還沒有到齊。

到了會議室,先是簽到,然後是選人站在最前邊,拿着國旗,背臺詞,然後拉到項目大門口,再排整個隊形,又是拿凳子,又是調角度,中間還過去兩個攪拌站的大車,耽誤了一段時間。

錄了三遍,選了一遍效果最好的,終於OK了。

我一看錶,已經四點二十了,有點兒心疼時間,因爲那時候我和大羅在搞實測實量,晚上我還要準備考試。

理想狀態下二十分鐘,現實呢?將近都快兩個小時了。

讓我想起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

一個人其實最好管,人一多,不安定因素就多了,讓我說,一個事兒,兩個人能幹的就別讓三個人幹了,可能是工地上環境太閉塞了,大家好久沒聚到一起了,說着說着正事兒就有人開始開玩笑,反正這活兒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兒。

等靜下來,又要過很久。

我們平時總說自己忙,沒時間。

記得看過一個段子,男人問女人,一年要貼多少面膜,女人巴拉巴拉地算了一會兒,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不買面膜,攢上十年,就可以買一輛好車了。

女人接着就開始問男人:你貼面膜嗎?

男人說,不貼。

女人問他,那你的車呢?

想做很多事,就是沒時間,工作了嘛。

除了沒時間,還有沒錢。

說到被動收入或者生活成本,我想起來丫頭說他師父一個月四千塊的工資,竟然在北京活下來了,細想想也是挺不容易的。別不相信,是真事兒。

我問大羅:你覺得你一個月花多少錢就差不多了?

他說,應該是八千到一萬塊。我說,男人養家真不容易啊!誰知道他說,不是,我說的那麼多錢是我自己花,不算家裏的。

我也是醉了,你一個人花那麼多?

他說,就我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講,就這麼多,要不然我爲啥要創業?到甲方也能找份工作啊,各方面比現在的條件都要好,你說是吧?

感情這業創的是因爲錢不夠生活開銷啊!

我說你仔細算過沒有,一個人咋會花這麼多的錢?

他掰着指頭跟我一項一項地算,我聽了幾分鐘,聽了個大概的意思,主要的開銷是跟朋友一起出去吃喝玩樂,當然,還有煙錢、汽車油錢等等。

一邊聽他說,一邊心裏仔細盤算,感覺大羅說的絕大部分開銷我用不上,但是我也有一些獨特的開銷他是絕對沒有的,比如買書、看電影。

其實,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我之前跟王姐一起計算過,一天如果只是吃飯的話,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活着又不是隻是爲了吃飯,要逛超市吧?要看電影吧?要裝寬帶吧?手機會有話費吧?

咱要過上“人”的生活!

對了,最不該忽視的,你每個月不還房貸?不給汽車加油?

家裏本來說要買車的,想想每個月的油錢,還是覺得算了,買得起養不起,不知道我算不算另類,總是對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車,暫時不買了,房,還是要打算,之前給丫頭灌輸了很多富爸爸的理念,導致我現在考慮買房的時候,這貨就說,不是你當初說不買房的嗎?

人嘛,看到的不同,經歷地不同,想法也會慢慢發生變化。

買房還是不買啊,哈哈,愁死我了。

獨木橋上的創造

“山羊過獨木橋”原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同時過獨木橋的兩隻山羊各不相讓,最終雙雙落水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生活中要學會謙讓。作爲一項體育比賽,它追求的是兩者最終通過橋的速度和時間,看的是雙方的反應程度和配合能力,按說只要能夠雙雙通過,與相遇後是否有人下橋無關。

規則確實有些多此一舉,但仔細想想,規則自有其產生的背景。所謂獨木橋,在傳統的思維中,兩人絕對不能同時通過,只有一人避讓,方可完成。大千世界,很多事不都是這樣嗎?面對物質利益,非得即失;面對人類歷史,不成即敗。很少有人不用非黑即白的邏輯、非左即右的思維來思考一切、決定一切。這樣想來,一人下橋一人通過的規則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人們不禁要問:規則是什麼?規則是用來幹什麼的?簡單的說,規則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定,是用來規範人們處事行爲的。規則是人規定的,是有利於做事的。不利於做事的規則,可以改而且必須改。這樣看來,預賽中那對同學在橋中間抱身互轉、雙雙通過的做法,不僅是對傳統思維的大膽突破,也是一種偉大創造。我們不妨稱之爲“獨木橋上的創造”。它雖然違背了暫時的規則,但在更高層次體現了體育的精神。

話說回來,無論是寓言還是比賽,獨木橋似乎是人們故意設置的障礙。當然,在現實社會中,面對這樣的選擇,大多數人都會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可是,生活中很多時候,往往是陽關道你要走,我也要走,大家都要走;獨木橋,我要過,你要過,大家都要過。退而避之,趨而爭之,都無法兼顧雙方利益。

怎麼辦?只有突破狹隘自私的觀念,只有面對面尋求背對背的良策,只有放棄我上你必下、你進我必退的思維,從雙方考慮,謀求大局,才能生出連理枝,才能開出並蒂蓮,這世界才能因此而更精彩。

社會上,有人得了血癌,走上了人生的獨木橋。腎是生命之源,只有大愛,選擇付出與擁抱,死亡之旅才能重燃希望。醫學需要創造,生命需要創造。大自然在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並未把道路封死,也不是僅僅留下一條;即便是一條,相信人類的智慧也能找到最佳的選擇。正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支起了通往幸福的“獨木橋”。學會關愛,學會換位,放開眼光,敞開胸懷,擁抱朋友,擁抱對手,獨木橋上的風景,絕不是一個過去,就必須一個下來。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發展。中國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遇山開道,遇險搭橋,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的輝煌。走出去的戰略必然就會走進來。走出去,走進來,來來往往矛盾在。破解矛盾的方法靠規則,但規則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些時候,狹路相逢,你爭我奪解決不了問題,這就需要打破常規,創造條件,尋求合作共贏之道。面對共同的難題,雙方只有精誠合作,求同存異,相擁轉身,才能雙雙通過,各自走向原有的目的地或大本營。

作爲一次比賽,獨木橋上的合抱轉身,裁判有爭議可以理解,那是因爲比賽有規則在前;但作爲一種創舉,引發人們的思考具有很深的啓迪意義。我想再一次說,這小小的獨木橋上,也需創造。

雲朵上的村莊

曾經去過很多古鎮和村寨,看過無數美景,聽過很多傳奇,可是奇怪的是從來沒有一個村寨可以像汶川蘿蔔寨這片土地帶給我的感覺這樣的傳奇和震撼。

有關蘿蔔寨的名字也是很多年以前就聽過了,那時候是一些驢友們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古寨,他們拍來的照片,網上的帖子,無不細膩地述說着這神奇羌寨的故事。幾年來,我也曾蠢蠢欲動想到蘿蔔寨,可都是因爲機緣不好而錯過了。512特大地震中聽說這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蘿蔔寨毀於一旦,讓人心痛不已。最近聽去過的朋友們說蘿蔔寨已經重新建好了,於是在這紅櫻桃(車釐子)豐收的時節,我終於邁向了去往蘿蔔寨的步伐。

蘿蔔寨位於岷江干熱河谷,一條崎嶇的山道這是蘿蔔寨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汽車盤旋在這蜿蜒的山路上,路很窄,不斷地向上。遙望遠處的山寨,這是一座可以直接與藍天白雲相連的古城,它匯聚了羌民族所有文化習俗的精華,也吸收了高超的建築技術,它的每個細節、每個角落無不透射着古羌民族睿智和神祕的特性。

下午3點,我們到了蘿蔔寨新寨的停車場,車上的女人們下車就開始搶購車釐子、核桃、花椒等各種土特產。我舉目環顧四周的山巒,蘿蔔寨地處在巍巍高聳的岷山山脈中,午後的陽光下,藍天碧洗、白雲飄飄、蒼鷹展翅,巨大古城堡猶如從天上拋下的綴子,散落在崇山峻嶺間。

這就是蘿蔔寨——迄今爲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處處充滿原始淳樸的風情。

漫步羌寨,這是一座沒有碉樓的羌寨,也是它有別於其它羌寨的一大特色。蘿蔔寨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別名,叫做“雲朵上的村莊”,顯示着它的海拔地位。當地居民極少和外界接觸,民風極爲純樸,地震讓這個有着1080人口的村寨,消失了64個鮮活的面孔,有這72條小巷的村莊全部坍塌,使得這個“雲朵上的村莊”和逝去的人們隨雲飄走了。可是村莊裏的人們擦乾眼淚,他們在援建隊伍的支持下,修復了老寨子,並在離老寨不遠的地方重建了他們的家園……

羌王府的建築稱得上是一絕,其房屋並非石頭建成,而是就地取材,由山頂的黃土和木材砌成,有各種廳堂和房間,這在岷江峽谷流域是絕無僅有的。老寨子中縱橫交錯着許多小巷,櫻桃樹間,掩映着黃牆和羌族用白色的石頭壘成的圖騰,形狀各異的石碓上掛滿了動物的頭骨,還有香火和祭品的痕跡。

同伴們喜歡照相,慢慢地我已經和大部隊走散了,也好,有時間我慢慢倘佯在這迷宮般的古寨中。小橋,流水,人家,與遠處的隱隱青山相映成趣,這哪裏是一個村莊,分明是一幅靜美又有流韻的寫意畫卷啊,置身於此情境中,惟恐驚擾了這夢中境。

沿着老寨中維修起來的一條條小巷向前漫步和穿梭,每條小巷中間是石板鋪就的小路,村中羌民已經大多搬到新寨去住了,但老寨中的房屋,設施仍然保留完好供遊人參觀使用。高高的檐角,老牆上因歲月而斑駁的花紋,在風雨中浸潤出歷史的氣息。

看着這黃泥的老巷,我突然想起來江南那種古老的青石板巷子,這裏沒有撐着油紙傘的丁香姑娘,但時不時你會迎面遇上一位穿這美麗羌族服裝的姑娘,也許他在做手工刺繡,也許她們輕聲問你要不要花椒。也許我的駐足、漫步會成爲另一個人眼中的風景。於是,空曠而幽深的小巷,承載的更多的是一種心情,一種心緒。

我很慶幸,在這夏日的午後,整個蘿蔔寨沒甚麼喧囂和打擾,上午來的遊客大都已經離開了,這裏沒有像宏村哪樣來自全國美術學院的學生寫生,也沒有像烏鎮哪樣的拎着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更沒有麗江哪樣的遍街小商販,喜歡這樣的寧靜,喜歡這樣的靜謐。

來到羌寨山頂,面對保留下來的'一片片老寨地震遺址,一覽這櫻桃樹圍繞的村落,坍塌的屋宇像是上天的寵兒,寧靜的躺在羣山環抱之中,這些經歷了三年風雨滄桑的地方能安然獨存,是一份幸運。我靜靜凝視,希望我們這些遊客來去匆匆的步履,不會打擾這裏的清幽與寧靜。看看廢墟中盛開的花朵,面對無法選擇的命運,它們卻依然開放,依然把最美的一面呈現。那一刻,有一種徹悟就這麼在不經意間滲透進靈魂和生命。

站在天造地設地掩映着險峻、滄桑、雄偉的岷江大峽谷之顛,幾棵纏着紅布、枝繁葉茂的神樹讓人感嘆,遠處的峽谷深處,江水依然咆哮奔騰。這一切的一切彷彿是穿越到另一個世界,據說這個祭祀臺是很神聖的地方,是對着對面的雪山祈福的地方,我也虔誠地祝願衆神佑我。

下午5點,我下山慢慢走出老寨大門,沿路看見不少羌族姑娘靜靜地坐在屋前繡花,我也不忍打擾她們,讓這寂靜的古寨安靜與世無爭,感嘆這些世世代代的羌人獨自在雲朵上過着最樸實的生活。放眼羌寨四周的土牆,木柴,玉米,裊裊炊煙,雲朵上的村莊,景美,人好。

回首蘿蔔寨對我們這些都市裏的人的來說,它就像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園。你會不也因爲懷念一個地方,而在回憶裏無數倍放大那種美好的感覺涅,我想我會吧。一路上大家都感覺意猶未盡,於是和朋友們相約,以後還會再來一次蘿蔔寨,一定要住這裏羌寨一晚,和村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跳鍋莊,不知道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和心情嗎,我企盼着。

完美的生活

我不知道,大家完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其實我並不完美。我現在只是一輪圓圓月亮的半個月亮,也是一位難以把各種各樣的事做到好處的人,彷彿不能到達,只是一直努力。

也許殘缺不是完美,但完美一定是來自殘缺追求的人。

往往現實不很完美,可我時常在幻想裏不經意補上了那完美的生活。

當你好好做成了一件什麼,就是自己的心情愉快了些,祥和的那樣的一個人的幸福。最後,我抿嘴笑了。

一開始,我並不懂文學。什麼是文學,我一竅不通,更不知道怎麼下筆。因爲我那時初中都沒有唸完。後來,我不知不覺喜歡上了文學,覺得報刊上的文章寫得很好,也寫到了我的心裏,就這樣偷偷愛上了文學。文學是生活和大自然真實的記錄與加工的藝術。業餘時間我苦讀了漢語言文學,包括外國文學簡編。幾年過後,那些苦讀辛酸的淚水,早已被稍有成就感的喜悅淹沒一空。曾在《現代青年》,還有縣(市)級的多家報刊發表我的詩歌與散文。生活的完美是不斷追求的藝術,也是轉變的藝術。如今,我又改成寫歌了。如果爸爸不曾激勵我,我也走不到今天。雖然爸爸已經走了,我不知道他在天堂的國度過得好不好,此刻此時的心情,我多麼想爸爸能走到我身邊,聽我給他唱我寫的歌,該有多好啊!我還清楚地記得,爸爸當時說我,“就你!還能寫出詩歌來!?都沒念幾天的書。你要能寫出詩歌來,我衝南天門磕幾個響頭,然後再請你一桌”。我自信地說,“我就能,到時發表了給你看!”。爸爸纔讀到了我幾首詩歌,就永遠的走了,帶着遺憾不遺憾的走了。遺憾的是爸爸沒看到我現在寫的歌,也許爸爸從沒想到。不過,爸爸雖然看到我幾首詩歌,也就看到了我追求生活完美的一小部分。我還沒有忘,爸爸說我的靈魂要上升另一個高度追求了。他作爲老高中生對我的詩歌的評價,我覺得給我很大的鼓勵和榮譽。但我沒有驕傲,持之以恆的默默地走着。面對爸爸給予的讚賞和榮譽,就覺得我的生活很完美。

我不知道我能感染你什麼?我的這篇文章,不管寫得好與壞,如果你能來讀,在某種意義上,我就覺得也很完美,起碼我寫的東西沒有白寫。你能來讀,我就很高興很知足。假如有一天,親自準備一桌盛宴,煎炒烹炸,邀請你來品嚐,果然你來品嚐了,我就覺得你很賞我的臉,起碼有一道菜是你最喜歡吃的。也許生活的完美,就是作者與讀者,廚師與顧客,歌者與聽者吧?

也許,每個人有每個人完美的方式,追求生活完美的目標也就不同。有的人願意攝影,不管人體和自然攝影,都想用快慢鏡頭把自己獨特的攝影藝術活靈活現的體現出來。有的人喜歡旅遊,用腳步和眼睛去丈量與發現世界每一寸土地的風情和山山水水,記錄完美的生活與自然感人的故事。或者用心拍打生活的節拍,連成一串串動聽的旋律。當然,追求完美也好,說成事業也罷,都要靠自己的行動和一顆善心,剪裁一幅幅壯麗的完美生活的圖畫。

心靈的世界是熾熱的強烈的。當你小心翼翼遇上一個人,並沒有把“喜歡”二字說出口。你只想用一種冷漠的態度觀望,觀望對方怎樣對待一些人和事,在做出你的選擇。其實這樣真不知道應該怎樣打開局面,有一些尷尬。如果某一天,思想與思想相融,心與心感應,是否是一種生活完美的結合體?不過這樣冷眼觀望的等待,不知道是否需要忍和耐性,到不如隨和的好。那樣感覺很累,也不自在。如果都沒有什麼感覺與話要說的話,還不如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也是各自追求相反方向生活的完美。完美的生活是多元素組成的,並不是單一的思想,要從整個的思想中,找出生活完美的中心,再順着去追求你完美的生活。

其實我的完美很簡單。能有一個安靜的工作,安安靜靜的生活,安安靜靜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想與外界紛爭。如果偏要我與外界紛爭的話,我要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退也是前進。完美或許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比如,行車:“寧讓三分,不奪一秒”。

追求完美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從黑白電視機到彩電,從開關到遙控;從有線電話到無線移動手機;從筆算到電腦計算機;從步行到自行車到摩托車到家庭轎車;從土路到油漆柏油路到高速公路;從粗糙到細緻等等,都體現出追求完美生活的過程。

如果完美用金錢衡量的話,並不完全對。精神與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嗎?在這個金錢社會,我不能肯定。但“神州7號”去探月是中國的完美,也是未來人們更好生活的完美。不管你從事什麼崗位,只要體現你的價值,就是生活完美。

我想,完美的生活是讓禾苗長壯,然後打成糧食;完美的生活是柴,把水燒開把飯煮熟;完美的生活是你掙到票子,變成你身上的衣與鞋襪;完美的生活是你牽着你愛的人的手,到海枯石爛,白髮蒼蒼。

完美的生活是有味道的,不只是酸甜苦辣鹹。而是要擁有一個真正體會你的,你認真體會的,把血液融入你心裏的,你把血液融入對方心裏的,這種幽深特美的味道,是感情生活的完美的味道嗎?!如果愛人亭亭玉立,用心在那等你,你感覺得到嗎?這究竟是什麼味道呢,我還是個單身一族,還沒有品嚐過,是個未知數。

染心清照陌陌憐

夜已深,是風雨愁人,不寐。月也柔,是豔溢香融,催淚。你獨上瀟瀟高樓,寂寞伴着幽幽月色,端起酒杯,與月同飲。

柳影闌疏,悠悠琴瑟終彈盡離別。露繁花凋,陌陌思念也化作血淚。你苦嘆夜色難以理解相思悲悽,但願能在今夜,與君共賞這柔柔的薄情月,只怕那幽幽月色,載不動心中千縷相思愁。

你望着燦燦星空,任惋惜爬上眉頭,輕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處。”彷彿在夜的盡頭看到了自己在酒香中沉醉。你望着杯中濁酒,任幸福擠滿心頭,輕誦:“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彷彿在濁酒中看到自己在幸福中沉睡。你望着塘邊柳影,任思念灌滿悽悽別離淚,淺唱:“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寂寞孤獨裹着你,此夜,註定無眠。

夜,如水的寒涼。醉酒的你,一次次苦盼夫君的歸來。新婚的纏綿還未消散,花開花落之瞬,便已兩地相隔,相見竟成了奢侈。曾經的日夜相守,對酒當歌,只是一瞬,便已唱盡離散。

你曾輕點紅妝,爲他在月下翩舞,也曾淚灑情涯,爲他棄享一世繁華。年華若水,苦尋曾經。淚,輕輕滑過臉龐,在這個不眠的夜裏,你任夜風狂肆,任濁酒迷醉,任思念撕扯心的傷口。

你在晚風中尋尋覓覓,任冷清肆虐心頭,是悽悽慘慘,還是你已心碎。你在滿地黃花堆積之時,憔悴難奈,是黃花的枯瘦,還是你的寂寞?你淚眼問花,花不語,是花替人愁,還是你太急切?你在雪中醉看梅花,怎料卻贏得滿衣清淚,是花的嫵媚,還是你太心痛。

一個人的夜,寂靜的讓你心醉,孤獨也充斥着迷惘,你舞起袖間輕紗,輕點舞步,在夜色中,輕舞當歌,只是一支,便已醉心。

月影暗了,期盼淡了,你唱起一首悲歌,只嘆那刻骨的曾經朦朧依舊,君卻離別讓你淒涼牽掛。

今夜,月夜無奈,酒也濃散。

悠悠洛清江

我曾遊覽過氣勢磅礴的長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雄渾壯闊,煙波浩渺,讓人豁然開朗。然而滔天巨瀾,滾滾而來,令人心驚魄動。我在寧夏沙坡頭也感受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浩瀚,蕩着羊皮筏,享受着脈脈的餘暉,怡然自得,雖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可波瀾不驚,靜影沉璧,總有幾分沉寂與落寞。

哪兒纔有驚滔拍岸與滾滾東去的協奏,煙波浩渺和喧騰歡快的融合?

鑠石流金,暑氣逼人,陋室熱浪,焦躁難耐。於是從城南驅車至城北,駐足於洛清江橋上,浮光躍金,漁歌唱晚,萬千氣象,蔚爲壯觀。

看,母親河洛清江,雖沒有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奔騰氣勢,可那逶迤宛轉,銀光閃耀,彷彿一條巨大的綵帶,曼曼飄來,舒展在你的眼前,怎不使人心曠神怡?遠眺南岸的垂柳,翠枝綠條,隨風輕拂,似少女般婀娜嫵媚。俯視北岸沙灘,炊煙裊裊,人頭攢動,三五成羣,兩人一夥,或流連顧盼,或談笑風生,悠哉樂哉!

最有風情的要數江中的俊男靚女。瞧,楚楚少女,俯下身子,將青絲漂在水面,忽然把頭一擡,秀髮一甩,回眸一笑百媚生,瀟灑,奔放。還有五顏六色的泳衣,在清澈的水中依稀可見。水中玩球,拍浪戲水,琅琅笑聲迴盪在江中。游泳的男子,時俯時仰,如魚穿梭。更有激流勇進者,劈波斬浪,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少男少女戲猶酣。寬闊的江面已灑了一層金。漁歌傳來,船舷的鸕鶿,翹首以望,是在驚羨歡快的人們,還是想與人共舞?漁船劃過,漾起的漣漪,如金色的綢帶,鑲着鑽石,金光點點。江中,人面與波光渾然一體,笑語與濤聲奏出了和諧的旋律,讓人激情澎湃,雄心不已!

暮色襲來,橋上的路燈已經閃爍。江面煙靄籠罩,浪花隱隱約約。戲水的人們陸續上岸,帶着笑靨,攜手並肩,漸漸遠去。此時,偶有“嘩啦,嘩啦……”的水聲掠過江面,一切又顯得那麼靜謐和安詳。

修煉內心的篤定

年後,與家人吵架,然後賭氣回這個不是家的城市,沒有歸屬感。獨自一人窩在被子裏,蜷縮整天,不願意起來做飯,餓到嘔吐。然後眼淚就嘩嘩的出來,憤恨自己的無用和固執,堅持和任性。

體會最多的不過是:世間我們最割捨不了的不是死別,而是生離。

其實,大可以厚着臉皮,繼續待在家裏,吃着過去一年在外也沒有吃過的美食,我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怕歲月的失去,怕父母的老態,還是自己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

獨自一人走在大街上,她給我打電話,小心翼翼,說車票的事情,其實不過想知道我在哪。後來在車站,神色緊張的給我送手機。詫異的看着身邊的那個人。想問,又怕我介意,話到嘴邊還是給嚥了回去。

29號座位是個88年的合工大研究生。他默默的在一旁遞給我紙巾。我都明瞭。這一切早已成爲定局。哭泣不過掩飾內心的不安和害怕。害怕家人的疏遠和不解,埋怨和指責。

也許她們不知道的是,從初中就開始離家學習的每次,車站、路途上都毫不爭氣的眼淚掉下來。無數次在這樣的生離裏掉眼淚的孩子,長大後,倔強孤僻,不肯讓任何人輕易靠近,其實內心是多麼希望有人能走進來,又是最容易因爲一點隔離,而失望很久。

不過都是內心不夠篤定。那些眼淚,也不單單是回不去的舊時光。我們能依靠的永遠都不是別人,不過自己的內心。只有靠自己才能學會承擔痛苦的旅途,只有靠自己才能穿越的黑夜,只有靠自己才能走過去的泥濘。只有經歷過很多的離散,繼而懂的在心裏默默說成長的 煩惱也不過如此,然後費盡心思的構築一個異鄉的家,真正的離開從小生活的那個有兄弟姐妹打鬧的家,纔是內心的強大和篤定。然後,一夜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