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的作文集合10篇

散文的作文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散文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散文的作文集合10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大多數人都以爲,“意境”這麼個令人神往的詞,只是爲深邃的詩歌所擁有,其實不然,散文也需要有意境。有了意境的滲透與描畫,散文才會富有生意,纔會擁有活潑的生命,纔會騰飛,也纔會放射出散文特有的光芒與力量!

那麼,什麼是“意境”,意境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意境,就是作者通過將思想、立意、情感與文章中所描繪的具體景象,達到了融合、頑昧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說是作者將通過視覺得到的物像,運用理性的思維方式,不斷地對物像進行提煉與昇華,最終達到精神層面的享受。“意境”一詞,由來已久,一般認爲是從古時對文章賞析的“境界”一詞的演變和進化而來。

有許多散文創作者認爲,意境縱然是由對具體物像的剎那觸動而取得,但那是很粗糙的,還需要不斷的提煉和雕琢,才能展示其真正的美。就像一塊璞玉,必須經過石匠的精心雕磨,纔會成爲真正的寶玉。所以散文意境的創設一般要經歷感應、孕育和激變三個階段。感應即是作者對外界事物在一剎那間的靈感閃光。我們每個人都有對事物感應的本能,只是文學工作者比我們更能掌握,更能運用。他們能在那一剎那間的悸動迅速抓住自己心靈深處的感覺,並把一感覺沉澱在思維之中。感應的主動權在於人的頭腦,這就是爲什麼有的人能迅速地抓住自己的感應,而有的人則糊里糊塗地錯過一個發現美的機會。每一個感情豐富、視覺敏銳、善於觀察的人都有機會守候感應,都有機會體驗感應帶來的快感與美的享受!孕育就是作者將對事物的感應客觀地反映在腦海中,在腦海力用自己的思維以及情感體驗對感應進行提煉、雕琢以便讓自己和別人得到更美的精神享受的合成過程。這一過程不是人人都可能做到,必須要有系統的審美思維、豐厚的知識積澱,還要有開闊的文學審美視野纔可以做到。

激變是感應通過了作者在腦海思維的孕育,進一步進行最後的精神審美層次上的昇華。從最初的雛形感應到系統的思維孕育,再經過審美層次的昇華,使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粗糙的美,進化爲豐富的、開闊的美,並隨之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

意境是思維對存在,作者的主觀世界對客觀現實生活反映的產物。美好的意境能在物態景象之中注入脈脈的情愫,在尺幅寸圖之內蘊藏着豐富的思想內容,更體現出了意境的無限的魅力與醉人的美感。曾經讀過劉湘晨先生的《牧人大道》,寫的是在博樂見到羊羣穿過掛着紅綠燈的接口的情景。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呀:汽車都停了下來,行人也都駐足不前,大家都在目視着牧民領着無數只羊穿越街頭,向着遠方的草場徐徐而去……

劉湘晨先生懷着樸素的情懷,神情而無奈地描畫着這一個特殊的意境。這個意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錯位的極不和諧的美。汽車、羊羣、商人、牧民組成了一幅恬靜的圖畫,在寬大的柏油路上,走的不是川流不息的汽車,而是屬於大草原的羊羣。這是對現代社會生活的諷刺嗎?我認爲不是,相反,這是作者在展現一種富有藝術性的不和諧的美好畫卷。但同時表露了作者無奈的嘆息:科技進步了,社會發展了,但純樸的牧羊生活卻遭到了無情的破壞。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不和諧的美也將會消失,剩下的只是成隊的汽車,還有令人煩躁的汽笛聲……

不管怎麼樣,這篇文章給了人一種安靜的心態,一種追求古典的返樸的嚮往。我跟着劉湘晨先生的思維,一起融進了那個先進與落後同在、城市與鄉村交叉的圖畫中去了,我久久地沉醉其中,細細地品味那一份特殊的美意。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能咀嚼出一絲絲悠久的淡淡的香味與甘美。

意境給人的美是無窮無盡的,也是繽紛多彩的。張豔姝在《雨》中寫到:“雨絲無聲地落在水面上,它開始綻放形成朵朵雨花,花瓣清亮透明,花兒素色的,質樸而小巧。像一個個跳芭蕾舞的小仙女,柔情多姿”,這個意境又與《牧人大道》的意境不一樣,那無數密集的雨絲編織成的背景,落在地上濺起的小水花……一定是令人欣喜,令人若狂,在那樣一個活潑的雨景中,我是決不會有什麼哀愁怨緒的,有的只是對小雨仙女的最真心的讚美和無限的羨慕。看到那麼可愛的小雨,想到如此美好的境界,你也一定會爲之動情,你也一定會“情不自禁想去伸手撫摸”的。人在雨絲編織成的舞臺上與雨一起翩翩起舞,那是一種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呀。

意境就是散文的生命。沒有意境的散文,就是沒有生命的文字堆砌品;有了意境,散文才會充滿活力與生氣,才能給人美的享受。散文因爲擁有了意境交融,得到了昇華,也自然而然地放射出騰飛的亮光。

在文學殿堂之中,我們該慶幸,能沐浴着散文的滋養,更能享受到散文所滲發出的意境之美!

散文的作文 篇2

20xx年8月8日,意中第一次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了6日遊雁山山脈的經過。其寫作過程用膽顫心驚、如履薄冰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

這是意中的第一篇散文。說是嘗試,但意中知道自己的弱點。那就是把握不住抒情與描寫的尺度,特別是不會煽情和使用華麗的辭藻。就像在單位念總結一樣,別人能滔滔不絕用詞句堆砌出驚豔的開場白,而意中只能一個短短的畫龍點睛式的開頭,馬上就進入一、二、三正文了。也許是意中正直的脾氣秉性決定了不能忽悠,所以,很多年了,意中始終未涉獵散文的寫作。這次,意中的原意還是寫隨筆,其實現在沒誰把隨筆與散文分得那麼細。但意中忽然有了嘗試的衝動。我就是要學着抒情,學着借景生情,學着用人、景、情變換的手法去寫。寫不好,大不了重寫。要嘗試着突破禁錮,嘗試着去創新。五十歲的人了,再不懂得解放自己,還等什麼?

客觀的說,以意中現在的寫作水平,寫一篇似是而非的散文不難。難就難在散文雖可以洋洋灑灑的鋪開了隨意寫,但也必須循着主線,兼顧分支,要求主次搭配合理,層次分明地展開。以往意中的寫作,議論和敘述較多,而對景物、情感抒發較少。

兩天的時間,意中斷斷續續的寫了二千字,又改了幾次,才成了現在的模樣。此篇散文,意中絕沒珍惜詞彙,該用的,或可用可不用的,意中儘量都用上了,爲的是加大散文中景物描寫的分量。總的來說,當做一篇日記或作文不錯,但缺少散文跳動的靈氣,那麼壯觀的場景,沒有寫出他的大氣,真是很遺憾吶。

也許還要去幾次雁山山麓,再體會體會,一定要寫好《雁山行》。

散文的作文 篇3

這幾年來你住過幾次院。

我從未如此深刻地認識到你老了。

你老了。

頭髮已全白,瞳孔渾濁。潤澤的夕陽從窗邊擠進稍小的病房裏,你彷彿置身寫實派的油畫,色彩厚重。畫家估摸着是個嗜好描寫光與影的中年人,手法老練,下筆沉穩。

輸液管因爲陽光變成了暖暖的橙紅色,似乎如此你的生命便可以重新炙熱起來。我向白色乾淨的小窗外瞥見一抹綠色,它獨自立在院子裏,寂靜地與我對望。

我突然驚醒地回頭,你眯着眸子側頭望向我,白色被子有些凌亂,你揚起眉梢,嘴角輕輕牽起弧度。

那一剎那陽光剛好越過我頭頂,將你臉上每一條細紋重疊出的溝渠的曲折拐彎印染得充滿了暖紅,你熱烈的靈魂卻囿於皮肉之下。

我常想象那個時候的我,逆着光,蓬亂的髮絲一如既往地張牙舞爪地立着,在金燦燦的光芒中纖毫畢現,隱約可見跟隨心臟張揚的跳動。

你蒼老,我年少。

散文的作文 篇4

文字如同樹上的葉子,自然形成卻又各個不同。每棵樹的生長環境不同,自然而然就在樹上有着充分的體現。山勢峻峭,土壤瘠薄,樹體便彎曲遒勁。山野平闊,林深葉茂,枝幹便高大挺拔。我想書寫的文字,可以代表一時的心情。興奮時,一紙鮮嫩的葉芽,意氣風發且欣欣向榮。情緒低落,便是陰風怒號,席捲着漫天烏雲,鼓動林濤如海嘯般狂涌。把一棵樹當成一個人生並不爲過。它內心深藏的年輪,都飽經風雨,歷盡滄桑。它甘願與腳下的土地融爲一體,一生默默無聞,恪盡職守,與甘於奉獻的人生有相通之處。

在山野住居住的時間長了,就有想寫一寫樹的想法。一棵棵樹千姿百態,在眼前或靜默或肅立或深沉,姿態各異。畫家的筆可即景描繪,我的筆也可用書寫文字的方式描繪,異曲同工,各有所長。只是,這個想法在心裏憋悶多時,無法釋放。在一起有個同伴,如同一張貼在身上的膏藥。兩個人的世界就顯得有一個人多餘,這種多餘的感覺,是在寫作無法完成的情況下才有的。在某種時候,山野裏生活,兩個人是個依靠,相互溝通可以排解寂寞和孤獨。這天同伴要出山討些吃食,我藉故留下,自己覺得機會難得。

隨着同伴的身影消逝,四周的綠色慢慢彌合成牆,藍天白雲爲蓋,兼有陽光作簾,一張木桌,一支筆,還有一個人的心情足矣。

筆落紙上,忽覺桌面粗糙。筆尖刺透紙張,折耗筆尖的同時,還影響書寫速度。四下環顧,木屋門上的玻璃,應該是此間唯一平整的物件了。從取下到安放到桌面上,都需小心翼翼,玻璃的完好,也直接影響到木屋的完整。這段日子讓人不可忍耐,席地而坐就可感到肚腹空虛帶來的不適。桌上有個茶缸,泡着一點鍋巴,絳紅的顏色彷彿那裏經歷了一場酷霜。其實,此刻節氣方入初秋,離下霜的時候尚早。於是,手中的筆不自覺地從眼前的生活寫起。

萬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有自己的前進方向。身邊有一條清流,沿着自己開闢的小溝,汩汩淌進一片綠意尚濃的草甸。隨風涌來的是腐草的氣息,還有一聲聲悠揚的牛鈴。望不見牛兒在哪裏臥着,稀稀疏疏的的白樺樹倒是引人注目。葉子已經變的淺黃,配着原本就有的本色體膚,怎麼看都是那麼耐看。有兩棵中間烏黑,不用猜就知道是牛繮繩磨的,還有一棵枝頭扭斷,應該也是牛兒的傑作。吃飽了無處打熬力氣,拴它的樹就遭殃了。

筆鋒圓滑,與下面的玻璃有關,似乎把思維也順帶着流暢起來。一隻斑斕蝴蝶盤旋幾周,落到茶缸沿兒上。它好像被茶缸裏的鍋巴水所吸引。它應該來自草甸,那裏有星星點點的的繁花。馬蹄葉簇擁着一大堆葉子,高挑着長長的穗兒,黃燦燦的花次第開放着,“嗡嗡”聲熱鬧非凡,也印證着競爭的程度。它來到這裏,想是那裏的香味已經寡淡,鍋巴水的香氣反而馥郁。我不敢妄動,連大氣也不敢出。它像一片提早落下的大樹葉,在茶缸沿兒翕張着翅膀。翅的背面看不出丁點兒華麗,甚至有些色彩混淆,像塊調色板,五彩在這裏調和後,再描繪到正面去。

一陣柴煙飄來。早晨添的一塊溼柴,在這時不合時宜地燃燒起來。它被襲擾,忙振翅飛去。我會心一笑,似乎聽到它的嗆咳聲。蝴蝶飛去,我沿着它飛去的方向看去,背景下的山野泛着五彩的秋韻,蝴蝶一下子就從眼裏失去了定位。闊葉林都鑲着黃邊,葉脈微紅,像星星點點欲燃的火苗。針葉林依舊碧綠,相互映襯着,層次分明。尖塔般的雲杉林裏間雜着許多紅松樹,它們之間體態迥然。因爲果實的價值不同,也就決定着它們的生長高度。採收果實是要損毀樹尖的,以至於雲杉樹越來越高,紅松樹越來越矮,高挑和矮胖不一定是絕配,卻是無奈的組合。高低錯落,非常態生長成爲現實,慢慢接受了就成爲自然,自然也就成爲了習慣。沒有快樂的心情就不是好心情,沒有憂患的文字就不是好文字,常態的美和非常態的美有着相通之處,卻又有着本質性的區別,在於心情的接受與否。

我放下筆。在這空曠的山野裏,我和我的木屋沉浸在寂靜的光環裏。樹隙間有張蛛網,網住一些露水,在等待陽光的角度。露水蒸發了,蜘蛛才能爬回,繼續編織自己的夢,我和它何嘗不是同一個心情呢?

清風理髮,晶露濯足。這種感覺傳輸到筆尖上時,內心深處會對大自然充滿無限的敬仰與信賴。

散文的作文 篇5

本人從小就對文學情有獨鍾,上學讀書的時候就偏文科,最願意上的是作文課。長大後雖然陸續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了一些拙作,但對自己的作品總是很不滿意,自我感到文章的思路不夠清晰,文字表達的不夠有韻味,語言組織得不夠精煉,感覺沒有打動讀者的心。

近年來,我忙裏偷閒拜讀了《魯迅作品精選》、《名家散文》等幾部有關散文專集。這些作品真不愧出自名家大腕之手,他們的每一部佳作不僅是文學精品,又是諸多門類的教科書,我還從中感悟到了頗多的人生哲理。

散文作爲一種題材廣泛、寫法靈活、個性鮮明、文情並茂和短小精悍的文學體裁,能給讀者美的圖畫、美的情景、美的感受。它或描景狀物,或敘事寫人,或議論說理,或抒情感慨,形式多種多樣。散文有着無窮的魅力,猶如苦中帶有濃香的咖啡,品嚐越長久,滋味愈醇香。

魯迅的《秋夜》,雖然是寥寥幾百字的短文,卻形象地刻畫出了現實生存的衆生相,並讚美了那些無畏的時代英雄;朱自清的《背影》,用樸實的語言描寫父親給自己買桔子的全過程,歌頌了父愛的偉大;鄭振鐸的《宴之趣》則精闢地把各類人赴宴後的表情、心態描述得淋漓盡致;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作者拋開一切世俗,盡情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賞心悅目的樂趣,表達出了超脫的意境 …… 這些文學巨匠大部分寫作的對象是普通人、動植物、大自然或本人的情感世界。他們寫作從平凡的小事情入手,用多種形象、貼切的語言,描述感人的故事或大道理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讀着他們的文章,使我彷彿走進了作者描述的場景和感情世界裏,爲散文中的人和事、景和物陶醉着、感動着、擔憂着、憤怒着。當讀到感人之處,作爲五尺男兒的我,也曾默默流過淚,陷入文章中描寫的情感漩渦中久久不能自拔,緩緩地才能返回現實中來。

想到自己的一些作品,也有很多的感慨。寫作《懷念在天堂的父母》、《婆媳情》、《愧對老班長》的時候,題目、內容、結構、層次都選好了,可就是沒有寫作靈感,不知從哪下筆,這些作品憋了一個多月纔出爐,個別作品還要更長時間去斟酌。而有了靈感的時候,一個作品當天就能寫作完成。也許對別人來說,寫作是輕鬆、愉快、享受的過程,但對於我這個文化水平稍差的人來說是苦差事,而我甘願吃這個苦,因爲每次作品被髮表時無比欣慰和驕傲。在多年的寫作實踐中越來越感受到,作者能夠寫出上乘的文學作品,除了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要有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對社會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社會閱歷,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人間的真善美、假惡醜。

散文有如此大的魔力,能讓人喜怒哀樂,讓人思緒萬千。啊,散文,你是文學大花園中最美的花朵,是文學家族裏的“輕騎兵”、“自由人”。

散文,你是我的最愛,我爲你喝彩,會爲你努力奮鬥到永遠!

散文的作文 篇6

入春以來,老天一直都沒有下雨,真使人納悶。這天傍晚,天空飄着一塊塊烏雲,雷聲陣陣,灰暗的天空夾雜着一絲絲的涼意撲面而來,風雨將至。

陽臺上的鮮花,被灰塵染得灰黃而顯得蒼白無力。我期待着一次洗禮,將身子上那灰塵沖洗乾淨。可是,雨卻遲遲不肯來。故此,我想念起故鄉的雷雨與雨聲。那說來就來的雨聲,猶如戲臺上的鑼鼓,從小到大,從遠到近,把整個大地都驚醒了。彷彿像春之芽從大地中怒長出來……盼雨的心情,猶如遲疑在那陰沉的天空中的雨點,久久不能掉落下來。

這時, 公園裏養育的一羣白鴿,似有一點急躁了。它撲落到湖中水面時,真不想一下子飛起來,好像厭煩了這一無情而乾涸的天空。然而,在城中村的魚塘中,有幾隻天鵝,一邊在已見底的水中展開雙翅膀連續撲打,一邊昂起那長長的紅嘴,有氣無力地吶喊。不知道是埋怨老天的無情,還是打算把這老天喊崩下來。可是,面對這人困馬乏、人喊馬嘶的世道,天鵝顯得無奈。它們低下頭,陸續上岸,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樹底下停下來,用嘴巴慢慢地梳理着自己的那潔白的羽毛,搖動着身子或撲打着翅膀,把長長的紅嘴藏在翅膀裏,靜靜地合上小小的眼睛,像是再也不想看到這個無情的世界了。

伴隨着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雷聲,在陽臺上,我仰頭遠望那飄飛的灰塵殘葉,突然,一隻從遠處飛來的雄鷹,它彷彿帶着怒吼,張着一雙堅強的翅膀,直騰而上,像是對那沉重的老天進行控訴。接着,我聽到它有力的“嗚嗚”兩聲,如同一聲巨大的呼喚,頂着陣陣的狂風殘葉,向那漫漫的灰暗陰沉的天空飛去……

啊!此刻,那灰塵殘葉仍在亂飛。雨還是沒有下……

散文的作文 篇7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規範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車的軌道,並沒有統一語言。明朱元璋擔心官員語言不能上傳下達,與百姓無法溝通,曾編纂《洪武正韻》頒發全國,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間才統一使用“官話”,也就大致爲今天的“普通話”;當時清政府曾於方言較重的閩粵設立“正音書院”,以矯正方言給“官話”普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全國“八大方言”體系中,福建省南靖縣閩南話與客家話便佔有其中兩種。所以,閩南與客家方言區學生用方言作文的現象依然存在,便有其歷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閩南方言山區,小學生直接翻譯方言的作文尤爲普遍。在一篇記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學習挺優秀的學生以“我的奶奶”爲題作文。文章開篇即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了,奶奶僅穿一件薄薄的襯衣,凍死了。”如此開門見山點出主人翁悲慘結局,確出人意料,參閱老師無不爲此精妙的謀篇佈局讚歎不已。接着寫父親對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讀者義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現父親“孝心猶存”,在大年夜給奶奶送來一套新棉衣——“奶奶終於笑了……”這就讓人不瞭解了:奶奶不是剛剛“凍死”,這回怎麼又“笑了”?一問,才知道學生用閩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凍死”了,而是“凍得厲害”。

諸如此類不規範語言表達方式,在小學生作文中不難發現。如“時間來不及了,我趕馬上學去。”“雞吃人很補。”“我家來了人客。”“她攔小鴨游泳。”等等。

可見,如何矯正學生方言作文,已成閩南方言區語文老師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根據方言作文產生的原因及小學生自身知識掌握特點,筆者認真思考,細心考究,提出如下幾點策略。

首先,必須在閩南方言區大力推廣普通話,只有做到“語同音”,才能確保“書同文”。

閩南方言是學生產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鑑於閩南有其悠久而深遠的歷史文化,要在短期內推廣普通話,不僅難度大且極不現實。但我們可以把這一工作,視爲提高校園文化品位的一項重要工程。或者將師生是否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與交流,納入學校素質教育考覈的一項指標。

其次,必須擴充學生的漢語言知識量,尤其是識字遣詞造句和漢語語法這兩方面。

小學生之所以出現方言作文,很重要一個因素是學生文字語言量的貧乏,形成“欲表無詞,欲抒無言”的乾涸局面,當學生不能直抒胸意時,只好用“拼湊法”和“替代法”來表達。那麼,“方言詞彙”與“方言語法”就難免滲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須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不斷豐富自己。

學生直接經驗多來自現實生活,在閩南方言和普通話之間,“菜花”和“花菜”;“雞吃人”與“人吃雞”是一組極明顯的詞彙與語法的不同,教師要多引導、比較和區別,使學生明白其中的聯繫與表述的差異。而間接經驗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校內外、課內外多渠道的知識網絡。所以,不妨鼓勵學生“耳目並舉,手腦齊用”,多聽、多看、多讀、多思考和練習。如此,既能充實學生的詞彙;無意間掌握漢語語法;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和創新作文題材。

此外,要讓學生掌握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別與聯繫,並領會二者的適用範圍。

口頭語言一般是與人交際時,對方能聽得明白的通俗語言;而書面語言多以文字描述,書面形式直抒胸意。我們不反對口頭語言在學生作文中出現,對一篇文章而言,口頭語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前幾年春節晚會上趙本山的《說事兒》爲例:“……她這一剪,一萬多隻雞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達方法,“第二天”應置於“一萬多隻雞”的前面,但相聲角本作者卻將其安置於最後,顯然是爲了突出“黑土”(趙本山飾)這一典型的“中國農民形象”。而在閩南方言區,學生往往將許多閩南方言以口頭表達方式出現在作文裏,這不僅不能更好地表現文章語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語句顯得很不自然。如有學生這樣描寫:“快上課了,我吃飽飯,趕緊上學去……”這裏的“吃飽飯”與“趕緊”顯然就是方言口頭表達方式。倘若將其改爲:“快上課了,我吃完飯,連忙上學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語境。

由此可見,要矯正閩南邊遠農村學生方言作文的習慣,除全社會共同努力,大力推廣普通話外;還得依靠廣大園丁,共同出謀獻策,從多渠道,多方位,由淺入深,精心輔導,使廣大方言區小學生能“語共音”,“書同文”,並逐步提高他們的漢語言表達能力。

散文的作文 篇8

以前我聽檸檬草的味道。蔡依林深深淺淺的聲音把我帶入她的迷魂歌吟裏,我像許仙遇見了白娘子,白娘子又會遇見法海,最後法海鎮壓白娘子在金山寺一樣的觸動。觸動到每一次風吹過來,我都用鼻子去聞聞,那裏的味道,風帶來呢什麼呢?幸福的香甜,還是快樂的東西。

這一切一切的祕密,我都想去探尋。所以如今我站在這兒,聆聽風吹過去的味道。渴望的'眼光,全是幸福的盼望。讓我想想,登風來裏女主角就靜靜地坐在通往尼泊爾的小車上(準確來說是一個那種類似於我農村的那種敞篷拉豬車),當風吹過她的臉頰,她看見尼泊爾人羣的即使簡樸也很幸福的臉,她誤以爲風吹過來就是幸福。我也是這樣誤認爲的。

我想感受風,在這個大太陽的時間還真是有些奇葩和過分。我現在這裏找尋風的一切蹤跡。所以我邁開了我的步伐,輕輕的,好像腳底下都有神奇的力量。它沒有那麼快的撫過我的臉,我在跑了十幾分鍾後,用汗水感受到了它的可愛。讓人十分愜意舒爽,真切的感受着活着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一件事。你的呼吸還在繼續,你的溫熱的脈搏還在跳動。你的所有的器官,你敏感的皮膚啊,都在給你證明着這一切。

你活着,並且十分健康平安的活着。

一切都是應爲有那麼股風吹過你的臉頰。在跑了那麼段時間後,我也懶下來了,稍微有些懈怠了,我躺下來,在操場的塑料的的草上。我也感受到了這不是真實的味道,但是我躺在這裏。也是無盡的安穩和舒心,現在還瞧不見月亮,有些單薄的日光已經快被夜晚吞噬,但畢竟還沒有消亡。白天還在呢,屬於我們的時光也還在呢。夜晚也是屬於我們的。

我想,就躺在這裏。想着天上的一切,在地底下的時候,我更能感受到風吹過去讀完消息。沒有檸檬草的專屬味道,倒有點像周杰倫安靜裏寫的那樣 淡淡甜甜的,我想,這一半也是應爲幸福還殘存我心間。所以我能夠有那麼份心情和愛意去看待這個事。風吹過,愛還在身邊。

風一半一半的,都是愛的讓我迷戀的味道。

散文的作文 篇9

理想是什麼?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給我們帶來希望;是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指引我們方向;是靈活好動的小馬達,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無窮動力。有人認爲理想是虛幻的,有人認爲理想是現實的。有些人的理想最終成爲虛幻,而有些人的理想最終成爲了現實。

倘若你的理想遠在一個你永遠也無法到達的天邊,那麼它註定是虛幻的。還曾記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在社會主義探索的道路上曾放下一個永遠也無法抹去的污點——大躍進運動,當時人們的理想只有一個,那便是更快的發展,擺脫國家貧困的面貌。理想固然是好,但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國情極爲不符,因此,在當時的社會,這個理想是無法實現的,是虛幻的。一代帝王秦始皇,想必是家喻戶曉,但是在始皇老年時,不願如此逝去,於是便追求長生不老,於是大肆地尋找煉丹居士爲其煉製“長生不老”丹藥,結果這個理想、這種追求自然是無法實現的。同樣的還有康熙皇帝,到老年時,他的理想是“向上天再借五百年”像這樣的遠在天邊的理想,終將成爲虛幻。還有就是自古邪不勝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竟妄想統治整個世界,最後終將被反法西斯的正義的力量所打敗,理想終將成爲虛幻。像這種沒有權衡力量就去追求的理想,大多數終將成爲虛幻。

若一個國家的理想與國情不符,與經濟發展不適應;若一個人的理想與自然規律相違背;若一個組織的理想與自古以來的真理相對。那麼他們的理想遠在不可到達的天邊,註定是虛幻的。

自我定位,權衡力量,制定計劃,努力向理想邁進,理想就在前方不遠處,因此理想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爲現實。古代賢明君主李世明,在他繼位之後,他根據國情和國家實力,制定正確的發展方案,重用賢人,最後通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爲大唐開拓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牛頓、愛迪生在擁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的基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理想不斷邁進最終實現了他們的理想。比爾蓋茨依據自身的極高的商業天賦,自我定位、努力向着自己的商業理想邁進,他的理想終成爲現實。

若一個國家權衡力量,追求與國情相適應的理想;若一個人能自我定位,去追求理想、並向理想邁進,那麼他們的理想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爲現實。

理想是現實的還是虛幻的,全在於我們自身。倘若我們能夠正確的自我定位、自我反省、自我努力,那麼你的理想也許不再是虛幻,而是努力換來的現實。

散文的作文 篇10

晨風中醒來,遇見陽光,有融融的暖意拂過心上,旖旎過臉龐,如一片花瓣的馨香,輕輕吻落昨夜的彷徨。寫過的字,早已晾曬好了在青草茵茵的河牀,無需清點,那些鮮活的詞章,正攀爬上蝴蝶的翅膀,成羣結隊的飛往你的方向。

情意,是水邊的一朵鈴蘭香,從不需要隱藏,只隨着風訊在流年裏生長,那些漫過心湖的渴望,不爲要你迎合,你只需懂得,每一次虔誠的敘述,都將載入生命的樂章。

心裏,有一處溫暖,即便是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也可獨自繁生着萬千的明媚。正如你說,這世界是寂靜的,可是就會有初曉的風從遠山拂過,盪漾在心裏,婉若一滴晨露落入眼眸,暈開的情愫,足以成自然清透的美麗。佛說,八千里荷塘喧譁不及與有情人的一次擦肩而過,不喜形於色,不魅惑於心,淺喜深愛,便是最深的懂得。

於是,我對着歲月研墨,落筆,用莞爾的笑意勾勒出無聲無息的靜寂,只爲隔着紅塵念你。待青蔥如許,芳華如昔,翻閱泛黃的畫卷,回憶起素年錦時,讀你寫給我的詩,與你的情意,又可在心裏,再一次,做溫暖的重聚。

總會有一個契機,讓混沌的心豁然開朗,就如枯木裏也能長出的時光。會發現,原來流年不過是一程又一程的奔忙,讓你早就沒有機會去感傷。所以,有些話題,請放在九霄雲外飛翔。心,留給自己,只用來負責頑強。

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看做是雪泥鴻爪,最美的印記,淺淺的旖旎在心裏,縱使段落叢疊,也是情真意切,別輕易撕裂。紅塵紫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朝夕,或悲或喜,都不需要在別人的世界裏沉溺。做安靜的女子,讓風景在眼裏起落,即便有一天韶華謝盡,那悄然書寫的心情,也是風輕雲淡的美麗。

若是真的讓自己進入到無所怨尤的狀態裏,你就會懂得,其實,這世界遠不是傳言的那麼複雜。安靜的寫字,安靜的想念,就是自己和一個所愛的人相互守候,如此的簡單。眼裏有風,風裏有夢,縱然光陰默不作聲,我也能隔着靜寂將你讀懂。

很多時候,你要學會聽一聽心怎麼說,別怕別人指責你的過錯。別人,只不過是一個看客,無法替代你去生活。或許,山一程水一程的寂寞是不能更改的選擇。那就選一處山清水靜的空曠裏安坐,心會告訴你,在微笑中試着懂得。如果那是必然的結果,若是你懂得清寧淡泊,那也必然會成爲屬於自己的快樂。

當一場雨,洗淨了整個世界的彷徨,陽光還在雲上,碧藍的色彩就迫不及待的在天空畫出一筆晴朗。雨後,殘破的蛛網在夜裏獨自寒涼,然而它並不哀傷,只等着天色放亮,就開始尋着舊的痕跡無怨無悔的編織時光。晨風中佇立,捻起一縷雨後的清新,安然倚在光陰的門楣,與自己交談,與風月對望,將每一分的執念在熱忱裏安放。若世事,能都殷切以待,這世界的溫暖就會一直在心上,明媚,亦是不可阻擋的方向。

一切是非不過是煙雲過眼,總有一天會散去。心,還是會時刻懷揣着晴朗,在自己的歲月中獨自靜好。不吵不鬧,兩個人,靠一起可以慢慢變老。外面的風景再好,也不及一個人入眼入心的那份嫵媚。如最美的瓔珞,在時光深處妖嬈。

文字/花謝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