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禮耕古鎮召稼樓散文

禮耕古鎮召稼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從上海乘地鐵至沈杜公路,轉乘閔行10號公交,不一會就到了離國際大都市最近的江南古鎮——召稼樓。

禮耕古鎮召稼樓散文

行至六角飛檐的大牌坊前,范增手書“召稼樓”紅底黃字,在秋日暖陽的映照下愈加耀眼奪目。原來,召稼樓一帶爲上海最早的農耕墾荒之地。相傳明工部右侍郎談倫爲激勵鄉親早起耕作,特建一座鐘樓,清晨鳴鐘不止,“十里曉煙破,數聲召稼鍾”,故名“召稼樓”。人勤田豐、重農禮耕,風氣延續至今。

進牌坊右行,見一條石板鋪就的小巷早被沖刷一新,拱形石門及麻黃色石板鑲嵌鋪就規規整整、嚴絲合縫,不由感慨現代石匠鑿石工藝的`精緻。不過少了人工斧鑿的痕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心裏拔涼拔涼的。好在屋檐一排紅燈籠,上書“召樓人家”,給小巷又平添了些許暖意,心情也跟着暖和了許多。

出小巷,便是報恩橋。佇立橋頭,水鄉景色盡收眼底,但見柳絲垂範浜水瀲灩,兩岸白牆黛瓦,綿綿幾裏水上人家!尤見幾堵白牆,間隔幾戶人家,牆沿流線型一彎青瓦漢字草書般飄逸,這便是有名的“騎馬牆”了。“騎馬牆”又稱“風火牆”,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古時徽商常年在外經商,行蹤飄忽,歸期莫定,“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女人在家操持家務,照顧一家老弱幼孺,思念之情溢於言表:“蓮子花開不見還,人傳郎在鳳凰山”,由是砌堵高牆,防賊又防火也心安。不由感嘆徽商智慧,連防賊都防得那麼藝術!

正凝想間,河面搖來一葉烏蓬船。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地人倚仗一灣河水及沿河水鄉景色,每日載點遊客,掙點外快,算是“禮耕”新模式了,從岸邊矗立的“瑞暉坊”上所刻楹聯,就可想見水鄉遊船生意之興隆:“柳絲撩衣麗人語,波光熠面船孃歌。”槳聲燈影迷離、麗人船孃在側,大有狎妓之嫌!

下小橋,又是一條悠長的小巷,巷口一塊石碑:“崇尚禮德,俾有所悟”與牆上標語:“相罵無好言,相打無好拳”,一雅一俗相映成趣,算是“禮耕”例證了。此刻秋陽高照,小巷已是一片喧譁,熱鬧非凡。各式糉子、年糕擺滿案頭,糯香撲鼻,引得遊人當街開吃。召樓有三寶,大麴羊肉及紅燒拆蹄,尤以“顧嫂嫂拆蹄”最爲有名。慕名循香而至,見四十開外美人當壚,案頭拆蹄色澤紅亮、酥爛濃香,周遭遊人如織,生意興旺,當爲召樓“拆蹄西施”了。糉子飄香、拆蹄酥香,秀色可餐、吃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