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華山遊記》

散文《華山遊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擡起頭,仰望着面前筆直陡峭的石階,我心頭禁不住一陣發怵,這該死的山路到底還有多遠?

散文《華山遊記》

華山,古稱西嶽,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也稱太華山,座落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雄踞關中平原,北瞰黃河,南連秦嶺。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據《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主峯有三:南峯“落雁”,爲太華極頂,海拔2160.5米;又有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另有北峯“雲臺”、中峯“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文人謂之西京王氣之所繫。自古以來華山就以其險要著稱於世,遍數中國的名山大川,歷來有“華山天下險、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說法。這次休假五天,約了兩個同學一同來西安遊玩,登華山自然就成了我們必不可少的一段行程了。

“自古華山一條路”,從早上九點多走進“玉泉院”開始,我們已經在這蜿蜒漫長的山路上攀登了兩個多小時,一路經過“五里關”、“莎籮坪”、“藥王洞”、“青柯坪”、“迴心石”等景點,纔到了面前這段險要的天梯“千尺幢”。“千尺幢”乃華山一大險境,這裏幢壁直立,坡度達到70度,是從山崖極陡處開出的一條小路,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臺階,皆不滿足寬,攀登時必須彎腰側身而行,如果沒有兩旁的鐵鏈做爲支撐,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通過。好不容易過了千尺幢,前面卻還有個“百尺峽”,雖然只有91級石階,沒有千尺幢那麼長,但同樣是勢危坡陡,而且上方有懸石搖搖欲墜,令人膽戰心驚。過了百尺峽從羣仙觀上行,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一條臨崖深溝,傳說這裏原來沒有路,是老子駕着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因此而得名。“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如果不乘坐纜車,這是登華山必經的一條險途。

過了老君犁溝,就接近五峯中最低的北峯雲臺峯了,它也是華山的一箇中轉站,許多遊客都是坐纜車直接到達北峯,然後從此處再向上面的四峯攀登。看着他們開始輕鬆地向主峯邁進,我們卻已是氣喘吁吁、雙腿灌鉛了,漫長的山路和石階已經耗去了我們大量的體力。大鵬拄着柺杖喝着紅牛,嘴裏嘀咕着要是年輕十年就好了,在後悔不該揹着一大包的禦寒衣服,結果發現山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寒冷,我則在一旁一邊“幸災樂禍”一邊感嘆:“好漢不提當年勇”,是啊,看那些挑着貨物上山的老人,儘管已經年過花甲,挑着重擔還能健步如飛,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的雙肩磨礪得那般穩重紮實,而我們卻已經在塵世的安樂中變成了孱弱書生。

爲了補充體力,我們在休息處要了三碗麪,普通的雞蛋麪吃得卻是津津有味。吃完麪我們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征程,先不上北峯,而是直接向最高峯南峯華山極頂攀登,此時回望來路,山腳早已渺不可見,然而仰望頭頂,離主峯卻還任重道遠。由北峯南上,經過一段跋涉,我們來到了一條長几十丈,寬僅二尺餘的山脊,這便是華山的另一險境“蒼龍嶺”。這裏兩邊都是千丈絕壁,僅有這條石脊通達對岸,行走其間讓人心驚肉跳,過了蒼龍嶺可看到著名的“韓愈投書處”。相傳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遊華山,鼓足勇氣爬上了“蒼龍嶺”,回頭一望,見山路如此險絕,大驚失色,認爲難以生還,於是寫了遺書投下山澗,縱聲痛哭,後人就把這裏的逸神巖命名爲“韓愈投書處”,看到這個典故,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大文學家也有此人性化的一面,歷史的睿智與詼諧在此處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由蒼龍嶺而上,沿途美景佳亭不絕、奇峯異石不斷,過“五雲峯”、“金鎖關”,取道“南天門”,歷經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在下午三點多登上了華山最高峯落雁峯。登臨絕頂,極目遠眺,但見關山壯闊、白雲藹藹,令人心曠神怡,一切俗世的憂愁和煩惱都彷彿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峯頂有一座石碑,上書“華山極頂”四個大字,衆多遊客爭相在碑前留影,看着他們輕鬆寫意的神情,我才彷彿真正體味到登山的.樂趣所在,“登高聲自遠,何須籍秋風”,那是一種豁達豪邁、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由於計劃晚上要趕回西安,在南峯稍作停留後,我們便開始了下山的旅程,沿原路返回到北峯下的纜道站我們乘纜車直接下了華山,也免除了再從百尺峽和千尺幢下山的痛苦。正是由於時間倉促,因此給我們這次的華山之行留下了諸多遺憾,華山五峯我們僅僅登上了最高的南峯落雁峯,而其他四峯都無緣登頂,也錯過了諸多著名的景點:如東峯的“賭棋亭”,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在這裏將華山輸給了陳摶老人;中峯的“引鳳亭”、“玉女洞”,“吹蕭引鳳”的傳說就發生於此;西峯的“斧劈石”、“捨身崖”,傳說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西峯。另外華山兩大至險處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和華山第一險道“長空棧道”也沒能親自體驗,可謂是一大憾事。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的這兩句詩可謂道出了我的心聲,這趟西安之行,我上過歷經戰火的長安古城牆,到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西安碑林,目睹過因楊貴妃而風流千古的華清池,也見識了恢弘壯闊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然而這些都沒有華山給我的印象深刻。或許是由於耳濡目染的緣故吧,一直以來金庸的小說已經給了我對華山太多的憧憬和想象,這裏是五絕三次“華山論劍”的所在,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也是在華山“思過崖” 修習而成,從那時起華山早就成爲我夢中的常客了。如果沒有意外,十年之內我當會重遊華山,那時再遍遊其餘四峯,以彌補這次匆匆即過的缺憾。

最後就以崔顥的一首詩作爲結尾吧:

行經華陰

崔顥

迢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峯峭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