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別山的秋天的散文

大別山的秋天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別山秋晨

大別山的秋天的散文

一條水泥路,像一條晶亮的河流,曲線蜿蜒在一個峯影纏繞的早晨裏。眼簾峯巒起伏連綿,一如萬馬奔騰英姿煥發;天際鬱鬱蔥蔥林木,如波似浪,又如船似帆。

10月的大別山,些許寒意,看林上曙色鋪遠,一種寥廓周身蔓延。遠去隱約村莊,隱約學校,隱約小橋,隱約行人。

山道蜿蜒,曲折着一個又一個問號。未知是理由,誘惑是理由,執着的是渴望,腳印堅定着插入深處。道邊石頭靜默,它不是在慵懶魂夢,而是在認真思考歲月的色彩如何出新。坡草些許發黃,些許枯萎,但有紅的黃的白的野菊花,星星點點着美麗。我想,秋的氣息就是色彩的最大豐富。

霧嵐婉約,間有鳥鳴,一如秋天的一首小令,空靈天際。忽聞瀑布聲,方知生命的激情出自山林裏。

這是竹林,一片連着一片,延續一海清翠。心靈的符號在哪裏?月掛柳稍,竹葉輕搖。竹的蘊涵是節節向上,是寧折不彎,是虛心低葉。風過竹林才知道“清”是什麼味道,原來她挺拔的精深在這裏。

聆聽自然音響的親切;觸摸秋天紅葉的心跳,我把眼睛留在一片最潔淨的竹葉上。晨風很乖,沒有云頑皮着變化,可是一到高處,它也調皮起來,鑽進你的領口裏於你胸懷裏打滾。

秋天,遠着靜穆;雲輕,淡出和諧。太陽,因高天而小了些許,光色一如曝出的玉米,黃橙橙的。山林秋色是最美的,因爲每一棵樹尖上都凝聚着這顆樹一年的絢爛,一如春天新葉,紅的黃的綠的,都舉着太陽的色彩。遠處腹地梯田層層遞增金黃,那是稻子,羞怯低頭,沉默心事不張揚。

山林深邃的是瀑布流水聲響,山林陽光的是竹韻松濤風清。於是,一個神祕的衝動瞬間於我心底裏產生了,一個清晰的淨化瞬間於我心頭上完成了。

別山秋韻

梧桐葉,飄落了,飄落一句詩: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遠山,成畫,一幅水墨清秋。

村田村道,板車往來辛勤,其上的稻穀被汗水和秋陽染成粒粒黃金。村莊,一幢幢參差不齊的樓房,美化大地原野,那是城裏的月光把它照亮,都是一聲一聲農民工《愛拼纔會贏》的歌唱。

山坡邊,有排排葡萄架,有無數雙成熟透明的眼睛在張望。蔬菜大棚也不寂寞,西紅柿紅着臉,黃瓜恣意拉長了多情……上學的路直了又彎,彎了又直,最終在一根旗杆前匯成一個寬闊的球場,一羣孩子歡跳着,把笑聲和夢想放飛藍天。

天空一如少女的眼睛,清晰明亮;溫和的陽光,一如村口擇菜的老太,寧靜安詳。白雲過去又過來,奇思妙想都落入溪河裏,流動詩意。河坡野菊不緊不慢着,靜觀裊裊炊煙是如何把喜悅擴散。這個時候,你就夢想一個畫面——掀去披肩,那露出的纖柔潤白的手臂,輕重緩急撫琴而抑揚頓挫的京腔音韻。

別山湖歌

別山湖,位於安徽省霍山縣境內,是1956年9月由國人攔河建壩形成的人工湖,原名磨子潭水庫。

巍巍大壩,串聯兩山,如巨筆“一”字橫鎖一泓碧湖。這是一個美麗的仙女湖,碧綠的湖水是仙女的梳妝鏡,湖邊那座著名的山峯便是王母娘娘的梳妝檯。

駐足壩頂放眼望去,青山、青山,疊翠、疊翠。秋水碧綠,是因山光入湖;湖底一藍,是因湖抱秋天。壩下,溪水潺潺,不停歇地吟詩唱秋;谷木蔥鬱,間雜紅、黃樹葉,如花豔麗。

遊艇慢慢剪開湖的綢布。清俊一山,清俊一秋,一如孔雀開屏,紅黃藍紫而絢麗多彩;清凌凌的水,清凌凌的秋,又如美人眸子水汪汪,晶瑩柔媚而害羞情深。水濾雜念,山深快樂。

駕工唱起大別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鮮豔的旗幟豎啊豎起來,張燈又結綵呀,張燈又結綵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呵呵,原來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這裏啊!

遊艇快了起來,駕工鳴笛悠揚,湖上波波細語呼應。艇後翻起雪白的浪花,一杆鮮豔滴血的國旗,獵獵湖上藍天,獵獵秋風裏。

這是中午的陽光,斜斜湖底,一把幸福的深邃,一把愉悅的幽深。遠處一艘竹筏在飄搖,有遊客歌唱《再見了大別山》,隱約飄揚一湖,牽住水天雲朵不放。

遊艇走近島邊,我看島上一棵紅楓,在中天的太陽照耀下,顫動着嫩嫩的紅,如嬰兒小手樣兒晶瑩剔透。再看一棵銀杏樹,如傘遮天蔽日,在秋風裏搖晃一樹金黃的葉子。

嘿,這裏有一棵大河柳,高高聳起的樹枝上託着一個大大的鳥窩,窩裏隱約有鵲兒的嘎嘎聲。陽光,白雲,碧水,清峯,紅楓,鳥鳴,恰是一幅和諧的丹青在湖天中徐徐展開。

我讓駕工減速,讓風慢下來,讓山慢下來,我要在照相機的鏡頭裏安頓好天光和雲影,再把輕波細語的別山湖和那動聽的民歌意會進去——意會藍色的湖天,意會開屏的山秋。

水撫白雲,雲撫清峯,秋歌撫慰一顆躁動的心。無牽無掛,發芽平靜,一無所求的詩境凸現於心田。遠遠湖面有方方正正的白色網漂,那是網箱養魚。一不小心,陽光打了個噴嚏,驚起網箱浮漂連連;“撲哧”一聲,有魚兒躍起,白亮亮一眸。

別山茶林

今天好心情。黃昏我走進大別山秋天的茶林,聞那茶樹綠葉的味道,墨綠清香依然,便想起我的茶瓶,那茶湯的濃郁記憶和那與時俱進的鮮嫩葉片。

茶林,一種老綠髮藍,深沉着秋陽的美麗。我沐浴夕色,任晚霞觸摸我的身心,浸潤我心底的每一寸新芽而變化生動。

有農人耕作林間,他時而彎下身子,時而站起來,那是他抓一把秋風,和着自己的汗水爲每顆茶樹追肥;再抓一把陽光,和着人間永遠不變的安康祈禱,小心翼翼地澆注每脈茶根。

忽然就想起春天,就想起採茶,那頭戴草帽腰挎笆簍的茶姑,那纖纖手輕輕拈,也是小心翼翼地摘取片片嫩芽陽光。

晚風吹來,茶樹波藍。觀之愜意,我便小口喝起攜帶的茶湯,慢慢品賞茶林黃昏的美麗,慢慢品賞人生旅途的芬芳。心悟靈芽,心茶相通。原來霍山黃芽的內涵在這裏。

夕照放大秋野的空曠,炊煙瀰漫村莊的醇厚。夕陽含蓄蘊藉,是說樹的刪繁就簡,還是說日子的簡簡單單?夕色如茶。

別山山莊

傍晚時分,閃爍的燈光勾畫出大別山莊的俏麗身影,一如一個溫柔的小美人,靜靜地伏靠在主峯白馬尖的肩頭上。這裏三面環山,這裏海拔950米,有風吹過,感覺“高處不勝寒”。

晚餐是大別山莊老總的熱情接待。火鍋熱氣騰昇,三杯直通大道,老總便向我們介紹山莊的建設理念——自然、融合。

依山就勢,順山蓋房子,順水蓋房子。於是,樹從屋頂穿越,石從牆中生長,水從房中潺流,竹破小窗探月,藤纏房廊多情,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再現了山石、木竹、流水的自然結合。

想一想,這裏說着老子的一個道理,即:智者順勢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就是說,天地萬物都是時時刻刻在發生着變化,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和道理。只有順應變化發展潮流的纔是智者,倘若違背常理,逆向而行,就是愚蠢的人。

別山廢墟廣場

大別山莊有廢墟廣場。

廢墟廣場東邊是山,是昭示歷史的厚重麼?

穿過一座鑲嵌有太陽鄉的葵花圖騰石門,向西走過象徵現代的石門框,再向西是未來的的簡約石門,繼續走過去是太極圖騰相互擁抱的兩口清塘,一種形式的`美麗便在我心中隱隱約約起來。

這使我想起餘秋雨在他的名作《廢墟》中說的話來:“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着讓人流連盤桓的磁力......心靈的羅盤在這裏感應強烈。”

這個強烈是什麼呢?過去,現在,未來——厚重,精彩,詩意。

廢墟,在一片東山的陰影中看遠山的亮堂。它是毀滅的訣別,還是重新開始的選擇?這是時空的腳步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跡;這是昨天的故事在風雨中的堅持;這是生與死、死與生的輪迴過程。於是我問,建設廢墟廣場的旨意源於此麼?

廢墟,你是一滴凝固滄桑的眼淚,因恨而失落,因愛而希望;廢墟,沒有你就沒有今天和明天;廢墟,你是一種文明的象徵,輝映自信雲天。

遐思四望寨

四望寨,是四望山上的一個歷史遺蹟。它位於大別山主峯白馬尖東北側,在海拔1396米的山頂上。

風秋拂面,陽光燦爛。我們踩着坎坎不平的小路,又是幾經波折、幾經盤旋、幾經艱辛地登上山頂,便就遠遠地看見那峯頂腹地隱約屹立的寨堡和蜿蜒曲折的古城牆。我即刻就想:這一切都與現實無關麼?不會吧,今天可是過去的延伸啊!於是,這更增加了我窺視過去的慾望——走進它,親近它,記憶它,感知它。

這是一個抵禦外侵的古蹟,一如萬里長城一樣的使命,只不過,這裏是防禦農民起義軍的一個歷史產物。山脊,由北向南延伸曲曲折折;寨牆,圍脊如骨圈出一方平平安安;牆石,一如麻將牌方正壘砌出空間的盾牌——牆外險陡,寨內平闊。

在這裏我們領略風秋的思慮,我們放大探祕的眸子,穿透古寨牆的厚實滄桑,在太陽的肩頭想象那過去的事情。那是太平軍,1850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那是史稱捻軍,1853年北方的農民起義軍。清政府江山飄搖了,清政府開始鎮壓了。1861年,奉霍山知縣諭修築此寨,以對付起義軍。

四望寨,你是清政府的保護地,怎不見民居的痕跡?四望寨,你是清政府的堡壘,又怎見廟宇的石香爐?這裏沒有多少細節的故事,只是在等待文人騷客的到來,發掘它的悲壯和絕望。

於是,我把思緒緩緩地放在古寨的門楣上,我用陽光的鐮刀收割刻紋裏的彈殼和炮灰。風秋穿過破敗的寨門,有黃葉飄動沙沙聲……我問原始、粗獷、荒涼的四望寨,你有幾多的密集箭矢?你有幾多的刀光劍影?墳塋被150多年的風雨刮平,但枯骨深處卻依然聆聽月光落地的聲音。

有青鳥滑過塵埃深鎖的寨堡,一鳴碧宵帶着我的思緒。於是我攝影,景緻在我的相機裏被撕扯得斑駁不堪,但城牆的剝落殘破,其實是古色古香的線裝書;堡樓的塌落沉陷,其實是一片廢墟的畫外意。

廢墟,總是叫人愛恨交加,因它是一座愛恨情仇的紀念碑。

情牽白馬尖

大別山,三峯遙遙,那是主峯白馬尖,相依次峯多雲尖,再面南天河尖,三尖遙相呼應而“天天向上”。白馬尖,大別山主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

我們昂揚向主峯爬去。每級石梯狹窄陡峭,都留下我氣喘吁吁的聲音。

白馬尖,花崗岩山體,細粒花崗閃長巖,岩石結構緻密,抗風化能力極強。花崗岩經風化剝蝕,峯叢地貌集高、雄、峻、特爲一體,這就是該公園的特色。留意花崗岩體,那陡峭崖壁,一定是山洪瀑布肆虐的遺蹟;那巖面上彎彎曲曲的深深溝槽,像巨型爬蟲,印證了水滴石穿的真理。

山道蜿蜒,偶見山民肩揹簍攀爬,靜止山畫,點睛靈動。一路崎嶇驚心,一路石階灑汗,一路山林尋蹤,我們終於走過金竹、銀竹峯。回望來路,“千里橫黛色,數峯出雲間”。路邊有一巨石盈盈注目,那是“神猿迎客”,活靈活現;看遠處松下一石壓一石,那是“雙蛙合鳴”,如聞其聲;再看前方,巖頂之上有一巨石佈滿菱形刻紋,更絕的是它昂出一頭似在張望,其石名曰“神龜曬日”。奇巖怪石萬千,直叫人眼花繚亂。

山風陣陣涼意,我卻熱氣騰騰汗水不斷。扯片白雲揩揩汗水吧!

奇鬆走廊,就見鬆的奇麗相擁而來。看那“孔雀鬆”,執着的虯枝四出匍匐山脈,猶如孔雀開屏;看那“代表鬆”,飽經風霜,傲首從容,彷彿在說“瀟灑便自然”;再看那“迎客鬆”,樹幹彎曲,枝成旗形,好似優美的手臂張擁遊客。最是那一處野嶺極頂的懸崖峭壁上,一棵鬆兀立着,張揚着自己的風骨。

登上主峯,遠眺羣山,朦朦朧朧,似近似遠,似真似幻,近在咫尺間,又遠在天邊。佇立峯上,我顧盼南北兩側峯坡景象,南坡春夏,一片綠意盎然;北山秋色無邊,紅黃綠相間,豐富多彩,詩意橫生。我不由感概道:大別山真是特別的山!

白馬尖,有主峯高度標誌,那是以1777米高度數字作內容,以峯頂石片作建材,以簡約設計爲手法,建成大別山獨具個性的世界一流的立體標誌物。它傳遞的信息是什麼呢?是李白到此一遊的傳說?是花崗岩長出奇鬆的魅力?還是大別山巨型鉬礦牀的重大發現?大別山,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一部宏大的地質史書。

坐看龍井瀑

龍井河,是一條斷裂谷,又名龍井峽,是皖西最大的瀑布羣,因峽形如龍,故以“龍”字命名了谷中四瀑布——龍井瀑、龍門跳、龍王樽、神龍手。

進入谷中,便被羣山攬入懷抱裏,頓時就感覺到了一個寧靜而幽美的世界,更有那急湍湍的水流聲隱約,又感覺像是走進兒時童話故事裏一般。擡頭望去,沿河怪石林立,有的像飛禽走獸,有的像仙人打坐,有的靜臥水底,有的一石擎天,有的從林中長出,有的斜插峯頂。

有箏聲彈撥,是秋風掠過竹林。便有一股清甜的風拂面涼意。溯河而上,遠見瀑布轟然。由下上望,一條飛瀑,似飛龍,尋源直上,直穿雲霧遙上青天。這是龍井瀑。人未近,撲面而來的是水霧,但見一掛五十米高水柱從天而降,直泄瀑底龍井潭。龍井瀑3米寬,龍井潭100平米圓,清幽深邃。

我們必須靠近它。於是我們下到谷底,小心翼翼地挪到潭邊,坐在一塊巨石上,這個時候是傍晚,橘紅夕陽灑照瀑布,一時七彩斑瀾虹影環繞,如仙境樣兒令人神往。於是我想,有水纔有靈性,有水纔有生命。水,不捨晝夜,撞擊生花燦爛不止;水,不屈不撓,篤定方向歌唱生命;水,地老天荒而滋潤萬物的久遠,而孕育古老燦爛的文明。

坐看瀑布,攝影天水鋪巖飛壁,攝影美麗蟬翼薄紗。

龍井瀑,你是用你的柔情侵蝕巖坎的堅硬而跌落的嗎?你是用你的心火成岩下推擠上而成牆的嗎?還是你用古冰川的刀斧劈出一線石槽而飛躍的嗎?瀑布也,跌水也。

原來如此,瀑布的神韻是跌落,粉身碎骨也心甘;瀑布的情致是滿溢,縱然火山也勢不可擋;瀑布的美麗是撞擊,一種力量昭示後人——把苦難敲碎,把猶疑敲碎,堅定不移,奔流不息。

龍井瀑,你一如一匹英俊狂嘶的白雪野馬,帶着大別山的深情厚誼飛奔直落,那悶雷般的響聲,不正是你嚮往大海的呼喊麼?

坐看瀑布,心畫秋意墨濃的山,心畫古裝仕女披掛一襲白紗的瀑,以樹石作小款,用楓葉作印鑑。是啊,比天矮一點的是山;比山高一點的是人;比人更激情的是瀑布。時間在跌落,陽光在跌落,月光在跌落,風雨雷電在跌落。瀑布在趕路,它不心疼自己的腳印,一如既往地向前,向前,向前……

這時,夕陽更加紅亮,龍井瀑更加激越,掬一捧潭水,甘冽便浸潤我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