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打豬草經典散文

打豬草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過去揚州郊外的村子幾乎家家都養豬,孩子們放學到家一放下書包便拿起小鐵鍬、拎着竹籃子、掛着鐵鐮刀去野外打豬草了。說是打豬草,也不全是給豬吃的,也有給牛、驢、羊、兔子、鵝等準備飼料的。

打豬草經典散文

平常人家一般都在主屋的前面壘起一間土屋用作豬圈,用毛竹作樑,以青竹爲椽,上面貼着用蘆葦編織的簾子,再在簾子上蓋上一層厚厚的茅草,最後用泥巴將土基牆的空隙糊嚴實,一間豬圈便砌好了。經過風吹日曬的豬圈頂上橙黃的茅草漸漸變成了褐色,被雨水沖刷後便留下一道道的水印,遠遠望去就像一位坐在老屋檐下曬太陽的老頭兒。

清明過後空氣透出了溫暖,散發一股泥土的香味兒。春風如同一支畫筆,蘸着陽光的七彩,將大地描繪成了一幅油畫。房前乳白色的杏花、粉紅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嫣紅的海棠花、紫色的紫荊花依次開放;成片成片黃色的油菜花像一大羣歡樂的孩子簇擁着村莊,與嫋嫋升起的淡青色的炊煙相映成趣。此時豐饒的蘇北平原簡直就是野草的樂土,房前屋後的空地上、彎彎曲曲的田埂上、陡峭不一的河崁上,甚至莊稼地裏都長出了各色各樣的嫩草,爲家畜牲口提供了豐盛的食料。

打豬草一般選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這樣纔不至於把身上弄得太髒。按豬草的種類和生長的環境不同可以採用鏟、挖、挑、割、扯等不同的方法。像生在田埂上的婆乃納、附地菜、地錦草等,因爲貼地生長其根莖細嫩,可以直接用鐵鍬鏟,而馬蘭頭雖然也貼地,但由於其根深而粗,必須用鐵鍬挖;對莊稼地裏的黃鵪菜、大丁草、蒲公英、車前草等,只能用鐵鍬小心地挑了,以免損傷了農作物;對樹下、灘頭的高莖小蓬草、翅果菊、野薄荷就用鐮刀割;對攀繞在麥稈上、小樹上的藤狀野豌豆苗、野草莓藤、牽牛花草等可以直接用手扯。只需小一會兒,竹籃子便裝滿了各色各種的豬草。有時豬草多得籃子實在裝不下,我們就脫下外褲,用柳皮紮緊褲管口用作盛草的袋子,最後肩抗“人”字形的草袋,手提着草籃子,一路輕唱着“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歡天喜地地回家了。

有時幾個同伴相約一起外出打豬草,看看天色還早,便玩起了鬥草的遊戲。通常我們會選擇一塊空地,相隔約二十米劃出兩條直線,鬥草時站在其中一條線的外側,將小鐵鍬扔向另一條線,誰的鐵鍬離線最近就算誰贏。如果兩個人的鐵鍬離線的距離一樣,就要看誰的鐵鍬豎得更直,誰直算誰贏。鬥草比得是巧勁,個頭高力氣大的孩子不見得一定能贏。習慣用手腕發力纔有準勁,扔鍬的角度合適,鍬落地纔會豎直。贏了草的孩子就會喜滋滋的,輸了的也不氣餒,再比一回,直到贏了爲止;女孩兒就在田野上採集着各種野花,有細小的婆乃納紫花,有黃白相間的馬蘭花,有粉白的野百合,有紫紅色的牽牛花。她們把這些花束在一起沿籃子一圈都插上,一隻只豬草籃子便成了一件件藝術品。

打回來的豬草還沾着露水,把它們鬆鬆蓬蓬地散落在豬圈裏。看着豬搖着細短的尾巴,“哼哼”地吃得津津有味的,臉上便掛着欣慰的笑容,一籃子又一籃子的豬草就這樣把豬喂大了養肥了。出欄的那一天便成了我最期盼、最幸福的.一天。臨近晌午父親到集上賣豬回來了,帶回了我心儀的連環畫,還有各種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譬如明火貼燒的大餅、兩捆香味撲鼻的油饊子,還有一盒桃酥、一包伊拉克蜜棗,我一樣樣吃個遍,把肚子吃得滾圓滾圓的。

在所有草類中,要數巴根草生長期最長,所有家畜都愛吃它。

巴根草貼地而生,其葉纖如羽,莖上生有多個節,就像是臥着的細竹枝兒。莖節處向上長有葉子,向下生着根,吸取着土壤裏的養分。伴隨巴根草的生長,草莖不斷地向前蜿蜒着,新長出的草莖上又生出了許多個節。衆多巴根草交織在一起,就像在田埂上鋪設了一張綠色的毯子似的。

巴根草很耐旱,即使天氣乾燥得使地裏的其它草都枯黃了,它還長着綠茵茵的葉子,只是葉子比平時更細更少些。巴根草也很耐澇,水澇時它的葉子又粗又大,莖上的節長得很稀疏。眼看其它雜草因水澇而枯爛了,它卻還能旺盛地生長。

巴根草還最耐寒。寒冬時,它的葉和莖就像蘆葦一樣變得金黃金黃的,這時枯萎的葉子成了保曖的外套,呵護着草莖和草根。寒冬臘月裏鄉村孩子愛玩火,劃根火柴湊在巴根草的枯葉上它就一下着了,野風一吹,火勢便四處蔓延開來,騰起一股青色的煙霧,聞着有一種焦油的芳香。等到來年春天,黝黑的草莖上先長出鵝黃的葉芽,經一場春雨便茵茵地長成了綠葉,真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巴根草還特耐熱。夏日清晨,露珠兒在巴根草叢裏滾動着,亮晶晶的,像散落的碎珍珠。到了中午驕陽似火,露水早就蒸發得無影無蹤了,但巴根草一點也不打蔫,照樣生機勃勃的。

豬草是大自然賦予鄉村孩子的童年禮物,不僅爲我們在那貧困的日子裏換回了書籍和新衣,還爲我們增添了現在的孩子體會不到的童趣。一片又一片寬廣茂盛的野草,見證了鄉村一代又一代人歡樂的童年。巴根草是老家這片古老大地上生命力最強的一種草,它們適應自然、不畏困苦的品性,就像那些任勞任怨的父老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