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夜宿南嘉散文欣賞

關於夜宿南嘉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夜宿南嘉。

關於夜宿南嘉散文欣賞

次日上午,第一站是去雷打塘,即現在的塘邊村,位於仰阿莎湖南岸,距南嘉不過七、八華里光景,有展錦公路過境。

80多戶人家的塘邊寨,就坐落在雷打塘畔的北岸。塘分三口,依次是大塘、鍋底塘和小塘。三個塘,水大則合,水小則分。盈不溢堤,虧不涸底。這是一奇。

寨子臨塘而建,四周多梨樹、李樹和桃樹,不見其它高大林木。如若是春上,桃紅李(梨)白,相映成趣,在火紅熱烈中間着雪白淡雅,於璀璨勃發裏透出恬靜安詳,定然一派生機無限。當微風吹來,枝顛搖曳,紅花白花盡向波光粼粼的淵塘飛去。這時,如駕一葉扁舟,盪漾於塘上,徑去迎了那繽紛的朵兒絮兒……這塘邊的春景,定算得上是天底下的大美了。

可是,眼下時值深秋季節,彎彎曲曲的泥路,矮小稀疏的木屋,乾涸得快要見底的淵塘,塘邊已是了無生機,半點兒也看不到寨上那副“梨白千樹描繪塘邊春色,桃紅萬朵裝點湖畔碧波”的春聯所描繪的絕妙景色。

因此,乍看,塘邊不過一普通自然村寨而已;雷打塘,亦不過一天然淡水湖泊罷了。何以爲奇?

可是,一路漫漫走過,一路細細聽來,便覺出這處山寨、這一處淵塘就很是有些不同凡響起來。

塘邊,儼然是一個千歲老人,心裏藏着許多神奇迷離的故事呢!

據說,早年這裏曾經是一個十分鬧熱的千家大寨。

“塘邊寨”以“雷打塘”而得名。望文生義,自當是在遙遠的從前某一個時辰,蒼天一時發怒,大雨滂沱,雷鳴火閃,翻江倒海,山崩地裂……於是,便出現了“雷”打的“塘淵”。這不正是《淮南子?女媧補天》所描寫“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的情景麼?

大塘又稱“嫂塘”或“粑槽塘”;鍋底塘又稱“姑塘”或“姑娘塘”,小塘又稱“狗塘”。說起這些很“民間”的名稱,一箇中年婦女,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他們所世居的村莊的美妙傳說:

億萬年前,“千家寨”有一戶人家,姑嫂不睦。長期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卻從不互打招呼。家中只有一張繡花的樣品,姑嫂誰都不願意到對方的房間去拿,誰要用時,就叫家裏所養的狗去叼來。時間長了,這事被上帝知道,便派神仙下凡察看。一日,神仙化作一個滿身膿瘡的老太婆來到千家寨借宿。問過九百九十九戶人家,家家都嫌老太婆污穢,不肯收留。最後來到寨頭姓楊的一戶人家,主人不但沒有嫌棄老太婆,反而很同情她。不僅給她住的,給她吃的,還熬草藥給她洗膿瘡,待她親如家人,老太婆感動不已。當晚睡覺前,老太婆對主人說:“今晚三更,會有電閃雷鳴,大風大雨,你們家人只管閉目睡覺,切莫出門。”主人家詫異地問道:“今晚星光燦爛,月亮又大,也不悶熱,何來大雨?”老太婆不再答話,只催大家早睡。到了三更,果然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驚天動地。所住木樓“格格”作響,左右晃動,搖搖欲墜。楊家人想起老太婆的吩咐,閉着眼睛躺在牀上,不敢起來。天明時分,風停雨歇,卻不見了老太婆。楊家人開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自家的木屋被雷公電母搬到了後山之上,躲過了一劫。千家寨呢?朝山腳一看,那裏早已變成了三口水汪汪的大塘。嫂、姑、狗各被壓在了塘底。這就是嫂塘、姑塘和狗塘的來歷。

這是“雷打塘”來歷的民間版本。勸人向善,不以貌取人,崇尚敦厚和睦,因果有報。故事溫馨而動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生活、處世,哲學、傳統、倫理、道德、精神取向的源頭。

我想,大塘的老百姓和中國所有的老百姓一樣,他們對大自然的一石一崖、一山一水,哪怕是一草一木、一獸一禽,都寄予了太多的渴求和希望。

雷打塘,類似的神奇故事還有很多。諸如“燒香借碗”、“仙人腳印”、“水怪應邪”等等,這些離奇古怪的傳說故事,大塘的.老百姓大多都能娓娓道來。但是,這些於他們、於我們來說,或許永遠都是一個難解的謎。不說也罷。

千家寨的沉落,這是上帝一時的誤會,一個水湄村莊的出現,卻又體現出了上帝的無限寬容。

撇開民間的版本,回到科學與史志的渠道。考之1994年新修的《劍河縣誌》所引貴州省地質部門的勘察分析,認定“雷打塘”是因一次巨大的山樑崩塌將小溪堵塞,自然地理髮生變化所致。形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從地貌實地考察來看,如今塘邊寨的屋背山坡上,的確留下了一塊如刀劈一般的山壁,大約就是當年大型崩山活動的遺物。而雷打塘的主要水源恰好是一條自南而北的小溪,塘下又形成小溪,約一公里後匯入清水江。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清江志》和民國年間編纂的《劍河縣誌》就已有了關於雷打塘的記載。《清江志》稱“雷大塘”,《劍河縣誌》稱“雷打塘”。說塘分三個,互爲比鄰,分別以“嫂塘”、“姑塘”和“狗塘”呼之。洪水季節,三塘合一,水面面積近二百餘畝,蓄水量近二百萬立方,平均水深十多米,水無溢口;枯水季節,三塘各一,即使碰上百年難遇的大旱也幹不見底。

寨上的另一個名叫陶述強的中年男子,說起“雷打塘”的故事,興味更濃。他告訴我關於“雷打塘”的又一些奇異現象,竟然已有了幾分科學的意味。而且,這些奇異現象,在我後來的閱讀中,竟然也能找到歷史和現實的佐證。

一是濁濤雪兆。說的是雷打塘終年清波浩渺,波光粼粼。但每當大雪大凌來臨之前,本來澄澈清幽的塘水便渾濁起來,。塘水一渾濁,當地農民就該抓緊準備過冬的柴草了。大約一週左右,大雪大凌果然如期降臨。又一週左右,濁水復又澄澈清幽如故。塘水簡直成了天氣變化,下雪、落凌的活預報。故乾隆《清江志》雲:“澄涵亦兼曠朗”、“濁濤雪兆”。

二是水上霓紅。說的是在嫂塘西頭向東延伸約二百米的水面上,水的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漸由碧綠漸變紅褐。天晴日麗,微風拂動,波濤鱗次排跌,隨風推擁,形成一道絢麗多姿的水上紅霓風景。乾隆《清江志》和民國《劍河縣誌》均記載了這一現象:“水色一日三易,青赤碧綠,變幻無常……神奇不可思義也。”

三是湖中噴玉。說的是在三糖毗連的沙洲水底,有五眼沖天泉,泉眼大如盤、小如碗。因水面壓力大而泉水未能噴出水面,但仍然可看到水面上顯現出放射狀的粼粼波紋。由於泉水從深處噴出,每當夜闌人靜,可聞汩汩響聲。故乾隆《清江志》雲:“夜聞鐘鼓聲”。

四是魚如龍馬。說的是雷打塘多魚,每至春上,常有漁人在塘中撒網垂釣,或三、五輕舟悠悠然於水上觀光賞景。據說,據現今70多歲名叫楊通林的老人回憶,1948年,寨上的許多人都曾見過七條如門板大的魚在塘中閒遊;1953年,寨上還在塘中發現過一條丈餘長的魚骨架。乾隆《清江志》對雷打塘曾出現過大魚的活動亦有過記載:謂巨魚“如龍馬狀,似三峨華仞”。

五是瞬間漲消。說的是雷打塘的水,每因大的自然災害發生而出現異常反應。如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時,大塘的水在瞬間突然乾涸見低,隨即又恢復到原來的水位;2008年5月汶川地震時,大塘的水亦在瞬間濺起二、三丈之高,隨即風平浪靜。

六是水底古木。塘邊村許多人家的房前屋後都堆有一些炭化的乾柴。這些乾柴易燃、煙少,是上好的燃料。據他們介紹,這些乾柴都是從雷打塘打撈上來的。原來,山樑崩塌形成雷打塘時,山上的樹木隨山體沉埋水底,大量泥沙覆蓋在樹木上,形成閉氧層,使得這些樹木經歷了4000多年的時間而未腐爛,只是炭化。經有關部門派人潛入水底觀測,雷打塘底沉有杉、鬆等樹種約500立方米,樹幹胸徑爲54釐米左右。現在,南加鎮人民政府已成立專門領導小組,開始對這些水底古木進行保護。

雷打塘,本是一處普普通通的淡水湖泊,然而,由於這許許多多故事而又使它變得具有了無窮的迷離色彩和神奇的魅力。

如此說來,這千家寨的沉落,可以說是上帝的一時誤會,但一個水湄村莊的出現,卻又體現了上帝的無限寬容。

因此說,塘邊真是值得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