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太可怕了散文

太可怕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太可怕了”,本是大孫子發給媽媽微信中的一番感慨。卻讓兒媳發入了朋友圈。原話爲:“五個菜、全是綠的、還是大餅子、太可怕了”。

太可怕了散文

這事還是要從頭說起,那一日我的電腦不好用了,打電話讓兒子來給我看看。一見大腹便便的兒子,我就說:“兒子,你的肚子老也不見小,你少吃點油膩的東西,多吃些蔬菜水果。”“我吃,我吃菜,就是工作性質的關係,飢一頓,飽一頓的,我的同志都這麼胖。”我又擔心地說:“還有你兒子,我看這小肚也起來了,你可別把他養成個胖墩!”“他不吃菜!讓他吃,他也不吃!管不了!”“明兒,每天中午,讓他到我這來吃飯!我闆闆他!”

嗯,兒子倒是聽話,回家跟兒媳一說,兒媳欣然同意,但懂事的兒媳卻打電話對我說:“媽,這樣又讓您和我爸受累了!”“沒關係,也不做啥好的,我們吃啥他吃啥,就是讓他換換口味,多吃點菜,你們捨不得管他,盡依着他!”“媽,不是不管他,說他,他也不聽。他還是聽您的,那您就受累了,從明天起,中午就讓他上您那去了。”

說是我們吃啥,他吃啥,但還是得多預備幾樣啊。這天早上,像要來客人似的,早早動了手。波菜洗嘍,焯嘍,切點蒜沫放些辣椒油,又放些香油芝麻鹽。苦苣也是如此各拌一盤。我知道孫子喜歡吃小蔥和海菜。掐些嫩蔥葉,點些香油,等吃時,再淋上一品鮮醬油就得了。

頭天晚上老伴就發上了面,三分之一的玉米麪,三分之二的白麪。快十一點時,一看面發的挺好,我就讓老伴蒸上了發糕,鍋底下,同時用飯盒蒸上了海菜。

我又從冰箱拿了一塊肥肉,切成了小肉丁。“你又整那個幹啥!啥好玩兒呀!“老伴看我忙乎起來沒完,鬧上心了。“我昨兒給大孫子發微信了,他說吃啥都行,就想吃點油梭子。你別管了,也不用你做,孩子願吃,我少做點。”說着,燃着鍋竈,煉上了油梭子。

呵!今兒的發糕蒸得又那麼漂亮!嬌黃細膩的表皮,一刀切開,露出勻乎的馬鋒窩,一看那個暄滕勁兒,我就掰了一塊,咬一口說:“嗯!好吃!今兒你在孫子面前又露亮啦!”“快整吧,一會到點快回來啦,”老伴還着急啦。“你把那個蒜薹炒出來就得啦!我切海帶。”我吩咐着。

細細的海菜絲切了出來,食鹽、蒜沫、海天一品鮮醬油、山西老陳醋、辣椒油、得,完活啦。該回來了,我不禁扒着北窗臺向外瞧着。

哎,回來了。聽敲門聲,我趕緊去開門。人吶,是真不禁混,想着昨日咿呀學語的`小孫孫,轉眼間長成位帥小夥,讀高二啦。“大孫子回來了,熱吧?”“嗯,今兒堵車回來晚一會兒,今吃啥呀,奶。”“你想吃啥呀?”“啥都行。”“那就好,快洗手吃飯吧。”

電飯煲裏盛了一碗二米綠豆大棗山藥粥,端上一簾冒着熱氣的發糕。“吃吧,這波菜和小蔥都是你姑爺爺他家小園的,純綠色,這是油梭子。”“就這點?”“大孫子,油梭子不是啥好玩藝!不是奶捨不得給你吃,你還是多吃點蔬菜,瞧你額頭的痘痘,你就是脂肪吃的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才長的!”我嚇唬着他。油梭子做得是少了點,充其量也就一口,但我不想讓他吃那玩藝兒,他又想吃,我只好象徵性地做點了。

他真是喜歡吃小蔥,那苦苣,海菜也都嚐嚐。我給他夾了二筷子波菜。“奶我自己夾!”我看他對菠菜不怎麼感興趣,那十幾塊如豆粒般的油梭子,卻是吃個一乾二淨。

“奶,你們平時不吃肉啊?”“咋不吃,這蒜薹裏不是有肉嗎,我和你爺都有膽囊炎,不能吃油膩太大的菜。”“總也不吃肉那能行嗎?”“噢,那你是光吃肉不吃菜嗎?”“咋不吃菜,吃。”“那我咋看你一口菠菜也不夾呢?”“夾!”孫子嘴上說着,拿着筷子,夾了一葉菠菜,放到了嘴裏。

我油鹽醬醋,精心調製的,香噴的,綠盈的一盤涼拌菠菜,他不屑一顧,我若不提,他可能一筷子也不會動。“這發糕好吃吧!”我又問。“還行!”孫子淡淡地應着。“你爺這發糕蒸的,誰都說好吃,我給左鄰右舍好幾家,大人小孩都說好吃!”老伴得意着說:“這發糕多好吃啊!比饅頭都好吃!咱們適當也得吃點粗糧,這玉米麪的營養成份最好啦……”老伴喋喋不休地講着養生知識。孫子不言不語,垂着眼簾,在我的催促下,撿着他喜歡的二樣小菜,星星點點地吃着。也別說一小碗粥,兩塊發糕,撂筷了,飯量也算可以。

“去睡會覺吧,醒了再喝袋酸奶,吃點啥水果?”我說。“酸奶不喝了,我早上喝牛奶啦,有啥水果?”“有香蕉、平果、還有獼猴桃。”“噢,那十二點四十叫我,給我削個蘋果吧。”

孫子睡覺去了,我看着這些小菜,“咱自己吃!先把菠菜造了,苦苣咱倆也得打掃啦,這拌菜就這樣,剩下就不招人喜歡吃了。”

老伴響應着,這倆老傢伙,一看就是苦底出身,吃嘛嘛香!老兩口也難得一頓做幾樣菜,吃個五飽加六撐!好在都是青菜,多吃點也沒關係。雖然樣多,量並不太多,還剩點海菜和蒜薹,得,晚上省事甭做菜,夠吃啦。

到點啦,我趕緊洗了個蘋果,皮削了,切成小塊放在碗裏端給了孫子,孫子邊看手機邊吃。“別玩那玩藝兒,眼睛都累壞了。”“沒玩,約我同學一塊走。”“路上慢點騎,橫過馬路小心點!”“嗯,奶,再見!”

這頓忙,好歹他各樣都吃上幾口,也沒算白忙。嗯,躺牀上歇會兒。拿起手機,看看詩友們又發表了什麼新作,看看朋友圈的朋友們,又轉來了哪些新鮮事,和好聽的歌。

咦,兒媳發了一個截屏。就是本文開頭孫子的感慨。哎呀呀呀!不吱聲不言語的,吃完飯,上他媽那訴苦去啦!兒媳回覆:“吃吧,兒子!那都是綠色食品,有利健康!”

我開始反省了。是呀,現在的孩子,會吃飯起就是美味佳餚,沒吃過苦,沒幹過活,沒捱過累,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家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疼都疼不過來,誰捨得讓他幹啥。再說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樓房住着,也不擔水也不劈柴,就洗衣做飯是個活。讓孩子幹啥呀,走哪都是座上賓。

前些年,買些好吃的都留着,等兒子一家子來再吃,吃完,還把剩下的好吃的帶走。這幾年我看孩子們對啥吃喝也不感興趣啦。一說給拿點啥,兒子就說:“自己吃吧,我們也吃不多少,自己願吃啥就買點啥吃,吃,花不多少錢。別老惦着我們啦,我們頓頓都比你們吃的好。”

的確如此,從孫子的那番感慨來看,吃菜沒肉成了可怕的事!孫子這代人是生在好時代,長在蜜罐裏。如此是不是應該吃頓高粱糠摻野菜的餑餑頭,給他上一堂憶苦思甜課呢!

其實,我跟兒子和孫子都講過自己小時候捱餓的故事。他們畢是沒經歷過捱餓的滋味,他們不懂捱餓纔是一件可怕的事!

想起自己1971年從農村抽到城裏,分配到商業系統工作時。商業局辦了一個月的學習班。第一課就是上遼源市,參觀了遼源煤礦“萬人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歸來都要寫觀後感。還吃憶苦思甜飯,思甜飯無非是白米魚肉啦,最令我難忘的是,紫紅色的高粱糠窩窩頭,又牙磣又難吃。那個時候城裏溫飽已不是問題,吃糠咽菜已成爲過去,所以覺得糠窩頭真是難以下嚥。有的學員偷偷扔地下,局領導見了,當時就批評教育,拿上一個看着他吃下去。有的還偷偷的放在衣兜裏。那次教育對我是相當深刻!吃了糠窩窩頭,更知珍惜淨面大餅子,大米白麪的生活。

嗨!幸福的下一代!還是應該補上憶苦思甜的這一課呀!希望他們能瞭解歷史,瞭解過去。 保持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立志圖強的好傳統,砥礪前行,希望他們都做一位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