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孩子們的書散文

孩子們的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做了兩個上午的義工,再有朋友問:昨兒你忙什麼呢?打電話也不接,就不會照例挺沒勁地回:去買菜了唄,手機沒帶。而是眼睛炯炯地調侃自己:哈哈,我去做有意義的事了。

孩子們的書散文

兩個上午,我和其它幾個義工都蹲伏在一間狹小的社區活動室裏整理舊書,這房間是居委會幹部沈老師幫助聯繫的,四十多歲的沈老師是一副知心大姐的樣子,很火熱很爽朗的性格,邊交待我們該做的事情,邊抱歉:妹妹們,這兒的條件簡陋了些,房子小,沒空調,大家辛苦了。

近兩萬冊圖書,象山一樣把房間佔滿了,人被淹在書裏,也被淹在汗水裏,完全沉浸在淘寶感、獵取感裏,興奮得忘記了熱和累,所謂“得意而忘形”。不時喜極,壓抑着低呼:哇,還有這本書?看吶,這書多經典。

我們的任務是把這些城市學校裏孩子們捐贈的圖書分門別類,捆紮好,再由愛心社組織送到鄉村學校,在那裏建立圖書室,開展閱讀活動。

能和這麼巨量的圖書親密接觸,單是想想翻閱的快感,就很滿足很幸福了,哪裏顧得上講究條件。正象沈老師說的:幹這活兒上癮呢,越整理越覺得有意思,甚至忘記了喝水吃飯。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幹到下午三點才覺着有點頭暈眼花。

做點和書和孩子有關的事兒,人總是會不由地快樂起來,很純粹的那種。

鑽進這些書堆裏的我們,像極了在田野裏撒歡,給冬天儲備糧食的小老鼠。書海就是天地,就是我們心裏的盛宴,我們得把這些精神上的食糧,一點兒一點兒收斂起來,貪婪地,倍加珍愛地,一個字也不剩地儲存起來。

更何況這些書是有故事,有歷史,有心痕的。每一本都曾陪伴一個孩子的一段時光,都曾是一個孩子的寶貝,都曾伴隨着一些精神,一些足跡,一些風塵。

翻開一本小漫畫書,這是屬於低幼類的,很少的幾行字也注着音,封面上歪歪扭扭寫着稚嫩的名字,我想,這本小書不知被一雙小手打開過多少回呢,不知被一雙無邪天真的眼睛專注地看了多少次了呢,不知在牀邊陪着小主人睡過多少覺了呢,這小主人一定已經長大,在書的陶冶下成長爲了善良堅強的少年,肯把自己的“夥伴”捐出來給更需要的小朋友,這一舉動着實叫人感激。

每看到書的扉頁上那些筆觸各異的名字,都像是看到了名字背後的一些人,一些事,心裏就泛起一些感動,默默地替這些書向這些名字告別,向屬於它們的歷史告別,預祝它們有更豐富的未來。

兒童文學,少年文藝,這些傳統雜誌也不少,每找到一本,我都拿在手裏撫摸着,被一種熟悉的鼓盪在心裏的記憶陶醉着,忍不住翻開,那些溫暖的文字還在,那種涌入心田的安慰還在,此時童心被打開了,無論這童心被塵世封鎖得有多麼深,被歲月之河隔離得有多麼遠,此時像找到了近乎神性的鑰匙,嘩啦,就洞開了。還記得小時候,每一期兒童文學到了的時候,孩子們都歡呼,眼睛亮着,媽媽拿在手裏,給做家務多的、表現好的孩子先看。那時,可供孩子們看的書太少,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就更絕少有機會享受閱讀的樂趣,唯有這些雜誌期期不落地,忠實地來到孩子身邊。那時的孩子們,誰沒飽受閱讀的飢渴呢,寧肯犧牲掉好不容易玩遊戲贏來的彈子,或者集了一年的五彩繽紛的糖果紙,就只爲了換取同學手裏的全套小人書《西遊記》整整一週的借閱權。彈子和糖紙沒有了,可是我們的心裏卻有了無所不能的美猴王,有了取經路上不怕艱辛,百折不撓的精神。

每找到一本兒童文學,我都把它們單獨放起來,預備累積得多了,捆紮在一起,就是一簇文學的星星之火。被喜歡文學又敏銳多思的鄉村孩子們發現了,不知有多麼豁然開朗,歡欣雀躍呢。我悄悄地替這些書設計着不可預知的未來。《淘氣包馬小跳》這些深受孩子們喜歡的小說類書籍也找到不少,它們是不是也曾被前主人癡迷過,像我兒時看金庸小說一樣不肯放手,甚至整夜不睡。是不是也曾被前主人一氣看完,還嫌不夠,又看一遍,然後和同道中人討論其中的細節,研究精彩段落,品味人物內涵,點評詞句功夫,盡享一本好書帶來的無窮樂趣,無窮助益?從它們已被翻皺的紙張來看,前半生經歷了不少滄桑,看來,這些書,也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了,不過,作爲書的最高價值不就是啓人心智嗎?作爲字作爲紙,最大的'理想不就是傳承和發揚嗎?

《愛的教育》,《昆蟲記》,《駱駝祥子》,《安妮日記》這些名著也找到不同的版本,非常精美,連作爲成年人的我們都愛不釋手,如獲至寶。忍不住想放下手頭的工作,靜靜地讀一讀。

《唐詩三百首》,《上下五千年》,《三字經》,《弟子規》這些國學經典也爲數不少。讓我們很欣慰,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髓是給孩子們最珍貴的財富,中國人特有的氣質修爲素養正是在一朝一夕的文化薰陶下形成的,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失去,隨意地丟棄。

沈老師正埋頭苦幹着,忽然叫起來:有十塊錢呢,不知哪個孩子把零花錢也夾在書裏捐了。大家笑起來,也許都有這樣的經歷,把錢隨手放進書裏,以爲是最保險的,不知啥時候就忘了,他年猛地翻出來,還恍然如夢地想:哈,發財了。

有人提醒:書上有沒有孩子的地址?或電話?

“沒有,啥也沒有,只有名字。”

大家遺憾地說,就當這孩子連書帶錢一起捐了吧。

這些書,不知承載着多少可愛的童年往事呢?不知有多麼不爲人知卻豐滿充實的前世呢,而它們的今生,卻是在我們的手裏重新出發,去趕赴另一些孩子們的理想之約,文化之約。

孩子們的書,已帶着激情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