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難忘的毛頭柳散文

難忘的毛頭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秋高氣爽之時節,我應西安一位朋友之邀去陝北吳起縣小住了10多天,一路所見所聞,讓我浮想聯翩,遂即興寫就《毛頭柳》、《烽火臺》、《沙棘》三篇小文以記之。

難忘的毛頭柳散文

一、毛頭柳

這是毛頭柳!這是生長在陝北黃土高原上的柳!一排排,一行行,組成守護高原的長龍陣,列成黃土高原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個樹樁樁結一夥樹娃娃,一棵樹杆杆生出一簇樹椽椽,一行樹是幾行樹,一個頂幾個,一排頂幾排。陝北人懂得和大自然如何“算帳”,加減乘除,精打細算,毛頭柳,正是他們和大自然精準“算帳”算出來的。

高原風大,沙地脊貧,雨水不多,樹長不高,若是高了,營養就供不上去,不是枯死,便是被大風吹折腰,乾脆,栽樹時就攔頭就砍腰,讓樹長得合算,長得茂盛,長成風景……

看見了毛頭柳,就讓我聯想到了“千手觀音”,那位慈善的菩薩,爲救苦救難,爲續佛惠命,爲利生利人,長成了千隻手,生就了千隻眼,哪裏有苦難,就有一隻救苦救難的手,而聾啞人楊麗華們以一個千手觀音的舞蹈征服了觀衆。如果說,她們是千手觀音的藝術化身,而毛頭柳就是千手觀音派往陝北的使者,一棵樹那麼多手伸出去撲風攔沙,那麼多手組合在一起抗拒風沙,正像一首兒歌裏唱的那樣:“一隻手,提只藍,兩隻手,端個盤,十隻手兒能撐船,百隻手兒把河攔,千隻手兒能勝天。”成千上萬的毛頭柳組成排排攔擋風沙的大軍,排成陝北特有的風景,讓人歎爲觀止,不禁肅然起敬!

路旁因爲有了毛頭柳,公路纔不知疲倦地往前不斷延伸着,可不是麼,毛頭柳栽到哪裏,公路就跟到哪裏,公路通到哪裏,毛頭柳就栽到哪裏,如果公路是條漢子,毛頭柳就是這漢子的婆姨,這位婆姨,辮兒長,性兒柔,緊跟着她的漢子,一路上有着說完的悄悄話哩!

毛頭柳伴着陝北人,毛頭柳更與吳起人情有獨鍾,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用毛頭柳的柔枝條編成的糧囤貯糧最好,又結實又通風,存放的糧食放好幾年也不黴壞,用毛頭柳的枝條編成馱筐、籠子等農具,又輕巧又耐實。到現在,心靈手巧的陝北人更把毛頭柳當作民間美術工藝的產品來開發,他們以毛頭柳爲材料加工編織成精製玲瓏的工藝美術品:各樣墊子、各種小提籃、各式裝飾品,色彩豔麗,造型美觀,小巧別緻,讓人愛不釋手。

懷着恭敬的心情站在路邊一棵毛頭柳樹前,我不禁心馳神往、思緒翻卷,我以爲,毛頭柳具備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大無畏英雄主義的獻身精神,儘管它很柔弱,但它極其頑強,死而復生,雖死猶生!革命烈士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而我眼前的毛頭柳就是樹族中的夏明翰!頭被砍了,身子不倒,一顆頭掉了,又冒出十幾顆頭、抽出幾十條枝、長出千萬片葉,真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種精神,就是無私獻身的精神;這種形象,就是大英雄的形象;這種景緻,就是催人奮進的景緻!

我站在毛頭柳前,手輕撫着它那粗粗糙糙的樹皮,默數着它抽拔出來的一條條細枝,心思着毛頭柳陪伴陝北人的艱苦歷程,瞬間,我的心猛地一怔,陝北人,不就是這毛頭柳的形象麼?毛頭柳,不就是吳起人的精神寫照麼?

二、烽火臺斷想

蟬鳴柳梢,是一種景緻,雪壓青松,也是一種景緻,而烽火臺烽火狼煙滾滾,則更是另外一種獨特景緻了。而這樣的獨特景緻更耐賞、更耐讀,細讀了,才知道什麼是景緻。

此時此刻,我置身於吳起縣境內的一座峯巒頂上,極目四望,那一個個烽火臺星羅棋佈,或遠遠近近,或清晰模糊,那英姿令你不由不看,不能不看,而一看就令人感慨萬端。

重重疊疊的峯巒構成了吳起縣的風景,而在峯巒頂上的一座座烽火臺給雄壯添了些許矯健,爲壯美增了幾許滄涼。烽火臺,就是峯巒的眼睛,就是吳起這幅風景畫的靈魂!

烽火臺從千年時間隧洞裏走來,烽火臺,你在守望着什麼?

你頑強地屹立在峯尖上,白雲是你暖身的棉被,雪雨是你的餐飲,朔風在你身邊嘮叨,山雞野兔伴你入眠。上千年的歷史歲月,你挺過來了,挺立成一尊尊雕像,挺立成歷史的雕像!

當年的金戈鐵馬銷聲匿跡了,當年的英雄幻化爲永恆的傳說!

只有你,執着的烽火臺頑強地固守着、不屈地殘存着,以不屈的`殘體向人們訴說着逝去的時光。

你是當年那位統領千軍萬馬的首領不甘失敗的魂靈嗎?

你是頒發給英勇戰死在沙場的將士們一枚枚不朽的勳章嗎?

你是前人留給後人的警策碑嗎?

烽火臺,你以堅實的質地,印證着你何以能經得住上千年時間的考驗!

雖然形容憔悴,雖然滄悽慘然,烽火臺,你的骨架未散,你的魂魄未倒,你的精神未泯,你的氣節未短,你挺立着,你傲然挺立着!

烽火臺,你給予我的啓迪太多太多,你給予我的警示太多太多!

三、沙棘

落葉是一種情緒,是秋的情緒。

“無邊落木蕭蕭下”,秋的情緒,幾份蕭瑟,幾份憂傷。

但,在吳起秋葉落盡時,秋的情緒卻是這般的豔麗、這般的紅火、這般的欣欣向榮、這般的醉人心脾。看吳起之秋的山川,因了沙棘的扮裝,竟全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

沙棘,灌木草本植物,無主杆,枝叢生,宜於在土質貧瘠的山嶺、峁樑上生長。吳起人把沙棘也叫作酸刺或黑刺,沙棘是優質薪炭林品種,根系發達,衍生繁殖力很強,具有抗風蝕、耐寒耐旱的特性。退耕還林以來,吳起縣退耕還林,吳起人走在了全國的前邊,被列爲全國退耕還林示範縣。

沙棘的葉落了,有果,果比葉更繁密,果比葉更豔麗,果比葉更有景緻!果是葉的替代,果是葉的質變,果是葉的昇華!

正是這沙棘裝扮了吳起的深秋之景。

鑼鼓敲,秧歌起,綠色革命數吳起。

吳起這個全國示範縣,“示”的是沙棘,“範”的還是沙棘,沙棘已成爲吳起向外推介的又一張“名片”,沙棘已成爲吳起向內引資的一個“招牌”,沙棘已成爲吳起人治理環境、恢復生態植被的首選,沙棘已成爲吳起縣編織起一幅紅綠色“地毯”。

沙棘,是吳起縣的標識,鋪擺出吳起人的個性特質!

“咬定青山不放鬆”,吳起人選準這個項目,扭住不鬆手,咬住不鬆口,一排排栽植下去,一株株鮮活過來,一叢叢生長起來,一片片翠綠把吳起的山川覆蓋起來!

塞外的風沙是任性的、肆虐的,而沙棘卻是風沙的“天敵”!

沙棘太不起眼了,它不高大挺拔,也不婀娜多姿,但當沙棘果成熟的時候,它纔給你一份驚喜,它用滿枝擠得臃腫的密集果實,來回報主人的栽培、回報土地的養育……那密密麻麻、擁擁擠擠如珍珠瑪瑙般的果實,足足讓你受感動於它的勤勞和忠實,沙棘就是吳起人的精神寫照,就是吳起人的個性特徵!

青山常在,清水常流,沙棘常栽,沙果常採,山川常綠,景色常秀。

沙棘裝扮着吳起山川的美景,沙棘彰顯吳起人的不屈性格,沙棘顯露出吳起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