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傳統文學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散文

傳統文學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前幾天,一位網絡編輯和我聊天,說起了傳統文化這個話題,問我能不能寫一篇文章。當時我答應了,可是在認真打腹稿時,幾乎崩潰了。因爲,這個題目太大了,一篇寫不完。再加上現在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就是網絡文學的創作,分析起來也得好幾篇。

傳統文學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散文

所以,準備從淺入深,說說看法,也算是拋磚引玉吧。因爲是在網上發表,就從網絡文學這個新生的文學園地說起,因之,我起了這樣一個名字,作爲我的開篇之作:傳統文學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記得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次筆會上,省上的一位作協副主席說過一句話,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短篇小說,一般的是一個故事、兩個人物、三個情節。”當時是在對我們才進入文學殿堂的中年文學愛好者講心得時說的。那年我才三十出頭。其實,這樣短短的一句話,現在回過頭品味一下,包含了文學創作上的許多美學理論、現實主義文學、形式和結構、創作方法和手法、形象的表達、人物的描寫、細節的必須和穿插、語言的溝通和用詞遣句、人物和情節爲什麼服務……沒有這些,就很難做好故事、情節、細節這個文章。

所謂的傳統文學,大而廣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儘管有東西方之爭,實際上殊途同歸,傳統的文學創作理論,說不清哪個是傳統的,走過了幾個階段,但是,這些階段又是相互關聯的,因爲,社會是發展的,理論也在不斷地探索、探求。當然,竊以爲,不能包括“高、大、全”和侷限於所謂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之極其狹窄的藝術理論。因爲,從有人類,就有了藝術創作(這點以後再詳述),因此,廣義上說,文學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也是來自於全人類的。

就目前的網絡文學而言,很是複雜。從寫作的出發點或者說目的來講,有自娛自樂的,有幾年寫不完一個長篇、五六百萬字爲的是點擊率掙錢的,有孤芳自賞的,有愛好練筆的,還有一種是感情發泄的……等等。從寫作手法上或者取材上,既有很不錯的優美和內涵的,有耐看好看愛看引人入勝的,也大量存在着意境模仿甚至生硬模仿的,有閉門造車爲了寫作而寫作的,有積累了豐富生活卻寫不出來面目蒼白的,有結構混亂形式不恰當沒有表達清楚的。等等。但是既然上網,總是要給人看、見公婆的,又都離不開藝術創作這個手工活,所以,還是和創作理論和文學藝術規律以及美學、審美原則分不開的,因此,傳統文學藝術在這裏,不免被青春(新興起的事物)撞了一下腰。

其實,那麼多詬病,主要的也就是那麼幾方面

簡單地說,文學藝術是靈感的藝術,仔細看看,就是那些乾巴巴的作品也離不開回答這樣的問題:人到底在爲什麼活着?生活的價值是什麼?進而回答什麼是生活的意義?小至怎樣無愧於自己、家人的人生?大到無愧於這個世界?作爲人,生命短暫,但是又如何把握永恆?

有人會說,那些個性發泄的是嗎?回答是肯定的。有人問,那些生硬模仿、鑽進詩韻中造句的詩詞是嗎?回答也是肯定的。那些花草魚蟲的作品是麼?當然。因爲,花草魚蟲是沒有思想的,作品給了他們美的享受和生命。因爲,都是作爲高級動物的人,有思想、有感知。必然會在思想感知下出現的。

這就回到了如何結構作品。看看絕大多數的網上作品,都逃不出這個範疇。關鍵是,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作品。

我一直認爲,一個好作品,一定是一定生活的昇華,是用故事和情節結構出來的。但是,又不完全是這樣。因爲,沒有恰如其分的細節來襯托人物和事件,主人公就乾巴巴的站不起來。看到網上許多作品,不過是一個故事、一個小說的梗概、一篇好作品的提綱,爲什麼?就是因爲沒有情節和細節的描寫。有相當部分的作品,爲什麼沒有情節和細節,除了寫不出來和不會描寫之外,很大的原因是沒有那個故事的體會、經歷、見識、吸納,也就是沒有深厚的生活底蘊,當然寫不出來感動人的作品,只能寫一篇提綱式的小說——那不算小說,甚至於連散文、隨筆都不是。讓人看出是在編故事!

感性的東西昇華爲作品,應該是鮮活的,任何人看到,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或者一個迴腸千轉的故事展現在眼前。這樣的作品是在提煉生活中得到的,是用了靈氣和悟性提煉出來的。沒有生活的積累,當不了文學家或者文學作者,沒有靈性和悟性也依然當不了。當然,還要加上文化底蘊,其實,這也存在於積累生活之中。誠然,那些無病呻吟和有病呻吟的作品,有的也很深刻,那是生活所得。但是,離開了那些事情就寫不出來別樣作品,因爲,沒有別樣的生活或感受,或者感受不深而悟不出其中的真諦。

這就又到了一個階段:寫作,一定要啓迪智慧。許多生活的經歷、閱歷在大腦中集合,這是感性的,超越了感性,感知在自己創作的'具體對象上,就是抽象。抽象的東西再次加工,就有了具體的人物、事件、故事、情節、細節,這就如世界在你的大腦中撒下了各種各樣的種子,當發芽時,開了花,結了果,那就是感知和作品的一致性。

所以,網上的文學創作方興未艾,如果,更好的感知生活、提煉生活,就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好作品。

我在我的《飛天花箋(七):寫作手法心得及其他》中寫過:“作品應讓人物去寫,不能以作者的框子去寫。”達到了這一步,就是靈性掌握了創作激情。

我還寫過:“用外在的真實,才能描寫出內心的真實。人的面貌、姿勢、動作、語言、心情、故事表現出人的靈魂、思想、感情,就完成了外在的真實。”

我在《飛天花箋(二十三):文學的根鬚枝莖花果》也說過:“文學和詩歌的創作,所有精品,所有耐人尋味,讓人讀得下去又愛不釋手的,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一個特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都來源於豐富的生活感受和細密的觀察。這就是離不開生我們養我們的這片熱土。根鬚紮在那裏,作品就帶着那裏的味道。”

因而,我毫不懷疑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反對這個古今中外文學藝術客觀規律,到頭來是沒有出路的。

傳統的文學藝術創作,雖然被撞了一下腰,到底還是要站在創作大軍的前沿指揮着的。人,有感情,就逃不出這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