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踏青唯美散文

踏青唯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三月三,苣蕒菜鑽天。意思是說,到了農曆三月三的時候,天氣轉暖,草木萌發,苣蕒菜也該鑽出地面,見到藍天了。

踏青唯美散文

這農諺說的就是準,這不,驚蟄剛過,俺與愛人一起散步于田野中,還真的看到了苣蕒菜,並採了回來。

苣蕒菜是我們地區最早萌發的野菜,它有很多別名,在老家人們習慣叫它取麻菜、野苦菜、苦蕒菜、曲麻菜、苦苦菜等,查了資料:苣蕒菜性寒味苦,具有消熱解毒、涼血、利溼、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虛止咳的功效,生食可更有效地發揮其保健功能,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促進生長髮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

苣蕒菜民間食用已有2000多年曆史,《詩經·鄴風·穀風》中有“誰謂荼(苣蕒菜)苦,其味如薺”之說,其吃法多種多樣,可涼拌、做湯、沾醬生食、炒食或做餃子包子餡,或加工酸菜或製成消暑飲料,味道獨特,苦中有甜,甜中有香。

昨夜,一場春雨過後,伴隨着許許的春風,春姑娘如約而至,清晨,我推開窗戶,一股清新沁入心脾,春姑娘釀造的美酒飄香四野。路旁的柳枝上的嫩芽張開了黃雀嘴,和着鳥鳴,在輕風搖曳中用肢體,書寫着美麗的春天。

走進田野,春日裏的苣麻菜高舉“丫”字形小手,兩片嫩嫩的葉兒,邊緣上整齊地排列着細細的小刺,綠中泛紅,微風中,晶瑩的露珠在梢呈凹狀的葉片中滾動着,細細觀察,讓我不覺產生聯想,那不正是一幅美妙的生命讚歌嗎?

我出生在糠菜代的年代,我與苣蕒菜有着不結之緣。那個時候,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野裏挖菜,小夥伴們三一羣倆一夥提着籃子連蹦帶跳跑向曠野。

在初春還沒播種的田裏,臂彎裏挎着小小的柳條筐,低頭彎腰仔細地尋找,也許在玉米茬子的根部,也許是土坷垃旁邊,有墨綠或略帶紅褐色的鋸齒形小葉片,宣告着春天的蓬勃開始,也吸引着我們的目光。初時苣蕒菜實在太小了,要用小刀剜,耗費兩三個小時的時光,卻不能剜滿一筐,而且剜下來的菜很快就蔫巴了,儘管總是不停地往筐裏裝,但筐卻不見滿。這時的苣蕒菜不出數,不能當主食,通常當做就飯吃的菜。洗好一盆苣蕒菜,再盛一碗家做的大醬放到桌子上,就是上好的就飯菜了。

等到青苗長到一乍高的時候,苣蕒菜個頭就大了,體態也壯實了,那時就不用小刀剜了,可以用鐮刀割了,費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挖滿筐。爲了保持野菜的鮮嫩,我們會選一個大樹下土壤含水較多的地方挖一個上口小裏面寬敞的坑,我們稱爲窖,將挖來的苣蕒菜存放在裏面,窖口用青草遮蓋,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氣,保持菜堆的體積不至於萎蔫而縮小。有了這個辦法,這時候男孩子就要顯示自己的.才藝了,有的下河摸魚,有的上樹掏鳥窩,盡情地玩耍,女孩子們開始採野花、捉螞蚱,過一會又都聚集一起跳房子、打口袋,累了就躺在地上望着悠悠的白雲,餓了就抓一把野菜放到嘴裏咀嚼,渴了就捧一捧小溪水喝。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纔會戀戀不捨地踏上回家的路。

那個時候苣蕒菜是我們地區主要的糧食替代物,我們將苣蕒菜挖到家後母親要把其洗淨,用沸水焯一下,切細,再放上一些玉米麪、少許鹽做成苣蕒菜餑餑,嘴饞的我常常是還沒等着熟就把鼻子伸的老長,到鍋邊去聞那股香味,常常是流涎三尺,被媽媽看見總會說:“去邊上玩去,熟了還不給你們吃?看那饞的,好羞!”

苣蕒菜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很長的匍匐莖,能夠在地下橫走,適應性廣,繁殖力強,而且頗具抗逆性,耐旱、耐寒、耐貧瘠、耐鹽鹼。春季播種時,村裏那些扶犁杖翻地的大叔二舅們每到地頭拐彎時,常會在尖利的犁鏵兩側拽下大把大把的苣蕒菜根鬚,那些白嫩生脆、斷裂處泛着奶漿的苣蕒菜根鬚,苦中帶甘,蘸醬吃特別香。如果剜菜時遇到這種情況,我就等着他們趕着牛犁杖轉身去翻另外一壟地,再撿起他們丟掉的苣蕒菜根鬚裝進小筐裏。

如今蔬菜大棚走入了千家萬戶,每年秋天家鄉的鄉親們都會到田野裏採摘那如白雲一樣的苣蕒菜種子,採回家將種子拌在稀泥裏,將稀泥抺在暖棚的牆壁上,過不了多久,牆壁上就會生出好多的小苣蕒菜,之後,想收穫苣蕒菜,只要堅持給大棚牆壁灑水,就會收穫鮮嫩的苣蕒菜了。

現在人們吃野菜已經是爲了嚐鮮,逢年過節家家都要買上一盤新鮮的山野菜,顯得有排場。春節期間愛人也擺了一回闊氣,不惜重金買了半斤苣麻菜,我一問竟花了40元錢。開飯的時候,我對兒子說:“爸媽小時候就是吃這菜長大的。”兒子捂着嘴偷偷笑出聲來,接着說:“老爸你真能吹,80元錢一斤的東西那時候你們吃得起嗎?”說得我和妻子一臉茫然。

我和妻子望着那盤鮮嫩欲滴的野菜,認真咀嚼着品嚐着,嘴裏不時散發出家鄉泥土的芬芳,那味道還與小時候一樣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