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孝老敬老是美德散文

孝老敬老是美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記2016年莒南縣十大孝星 劉玉俠

孝老敬老是美德散文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論語·學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說法,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更有“父母在,不遠行”的詩句。

她常說,婆婆也是媽。她是一名細心的女兒,也是一位體貼的兒媳;她是老人的家長和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關懷備至;她是老人眼中的“開心果”,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在公公遭遇車禍偏癱在牀的五年時間裏,無怨無悔,主動擔當重任,物質上支持老人,精神上撫慰老人,滿懷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內涵。她的孝敬之心,感動了全縣八十萬人民,她就是筵賓鎮後泉龍頭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劉玉俠。

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孟子

仔細想來,劉玉俠嫁到老公家已經十三年了。公公婆婆一直把她當做親閨女看待。因爲她老家是蘭陵縣,相距甚遠,在這裏沒有同學、朋友和別的親人,所以公公婆婆很心疼她,總是說:“玉俠呀,你孃家遠,你就把這裏當做自己的家一樣,我們也把你當做親女兒。”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裏總是暖暖的,因爲她知道,公公婆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非常樸實,不會用花言巧語哄騙媳婦。

就拿下地幹活吧,公公婆婆從來不捨得讓她去,總是說:”玉俠在孃家就沒有幹過農活,讓她在家裏照應着吧,外面風吹日曬的,太辛苦了。”她就在家做飯,雖然飯菜做的不好,公公婆婆也從來不埋怨她,不僅如此,公公婆婆還知道她喜歡吃什麼水果,每次她下班去公婆家,茶几上都會有洗好的她愛吃的水果。

記得一次她感冒了,好幾天昏昏沉沉的,正好是週末,就睡起了懶覺,沒能去婆婆家裏包餃子,幫助幹活。當她聽到一個聲音,詢問自己的病情,並讓吃早飯的時候,她才知道婆婆看她沒去,知道肯定有事,早就悄悄就來到了她家,聽說感冒了,便做好了早飯,並且拿出了體溫計,一量體溫發燒,趕緊叫來了醫生,並看着輸液。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通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讓她非常的感動,非常的感恩。所以,每到季節交換,她都會提前買好換季衣服,雖然他們嘴裏嘮叨,怪她亂花錢 ,可是分明眼裏一洋溢着幸福,在左鄰右舍面前炫耀兒媳的孝敬。當時小叔子和小姑子都在上學,她經常去學校給他們送飯送生活用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從而替公婆分擔。

是的,婆婆也是媽!這是她結婚多年來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只要真心對待,彼此尊重,多多爲對方着想,日久見人心,婆婆媳婦就不是天敵,而是親人,就能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天下的子女也都是一樣的,只要媳婦對老人像親生父母,老人就會對待媳婦像親生閨女。

當噩運降臨,公公車禍偏癱臥牀,她沒有怨言,沒有猶豫,始終不放棄,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這和她們平時融洽的婆媳關係是分不開的。她心裏知道,人上了年紀,最怕的就是孤獨,不管工作怎麼忙,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嘮家常,關愛老人的飲食起居,用語言和行動給了老人莫大的慰藉,寫下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尊老愛老孝老的詩篇。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

對於生活一帆風順的家庭來說,她是滿意和滿足的。但是,五年前八月三十號那天晚上,一場車禍改變了所有的一切。公公被送進醫院,直接進了重症監護室,一呆就是半年的時間。由於當時老大做生意陪了,只能拿出很少一部分錢,老三有病去北京治療,也是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小姑子剛剛外嫁,沒有多少積蓄,也僅僅付了很少的醫療費,司機把公公送到醫院之後,害怕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便從此全家銷聲匿跡,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都落到了她和老公的身上,這使得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變得一盆如洗。

爲了節省費用,不得不提前出院。公公從此終生殘疾在牀,一臥不起,就連吃飯都不會,需要鼻飼,加上肺部受到撞擊,失去了咳痰功能,他的脖子上被醫生留下一個切口,用來抽肺部每天產生的痰液,從那時開始,公公再也不能開口說話。老天似乎在考驗她的孝心,也考驗她的耐心,還有考驗她面對困難的態度。

每天早上,她伺候好孩子,送去上學以後,就幫助婆婆照顧公公。給公公洗臉、刷牙,喂他早飯,之後再幫公公脖子上那個氣切口消毒,消毒需要把裏面那個金屬管拿出來,放在高壓鍋裏蒸煮,之後再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每天重複進行。還要收拾家務,到點了就要匆匆上班。晚上接回孩子,吃飯,輔導完作業,擠時間到婆婆家,幫忙洗衣服,給公公翻身、擦身和按摩,每次她非常仔細地給公公揉捏身體,聊天說話,看着公公眯着眼睛,盡情享受舒的樣子,不時地睜開眼睛,眨巴幾下眼皮,告訴她,她很開心,很舒適。她一天的勞累全都煙消雲散,只剩欣慰和滿足。

由於婆婆還有一個年近九旬的媽媽,也需要輪流伺候,婆婆走的那幾天,照顧公公的責任就落到了她一個人的頭上。由於鼻飼都是打流質的食物,所有東西都要儘量的打碎,即使這樣,公公有的時候也會出現吞嚥困難,被吃的東西卡住,差點窒息。她趕緊捶背,幫助嘔吐,真是萬幸,好在每次都有驚無險。

公公心裏也知道她一個人的辛苦,每當這樣,公公總是每頓飯儘量少吃,該吃一碗的吃半碗,就說不餓了,平時水也少喝,該喝兩杯的,就喝一杯。第一,可以減少了她餵飯端水的時間;第二,因爲吃喝的多了,排泄的也就多,需要她打掃衛生的工作量也增加。時間久了,她也看出來了,這是公公在心疼自己呢。她就不停地勸公公,不要在乎她累不累,只有好好吃飯,才能儘快地恢復健康,重新支撐起這個家。公公聽後,也會流出激動的眼淚。

肇事司機至今沒有找到,別說治療費,就是護理費用,也是一個不小的書數目,仔細算一下,每天也需要二三十元。面對日漸拮据的家庭經濟狀況,她又不會委屈公公,就不得不精打細算,對自己可以說節衣縮食,對孩子也是苛刻到了極點。爲了省錢,想盡辦法變通孩子的需求。把漢堡變成拉麪,把獼猴桃變成蘋果,把舊書包反覆修補。她一次次在心裏對兒子說:“寶貝,對不起,不是媽媽不愛你,只是媽媽愛的無能爲力。”她知道,有一種愛,好無奈。

孝子之養,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公公是村裏公認的勤勞善良之人。不論是種莊稼還是做生意,沒有一樣落在別人後面。憑着勤勞能幹的雙手,還有超前的經濟頭腦,公公家境一直很好,在村裏屬於佼佼者,雖然兒女四個,但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四個兒女也都相繼成家立業。公公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這也是村裏很多人敬佩羨慕的。

命運無常,本來能幹要強的一個人,突然間失去了所有自由活動的權利,吃喝拉撒都要別人照顧。也許這對公公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的心如同自己的身體一樣,像是被置身於冰天雪地,那般冷,那般痛,那般無可奈何。他覺得自己活在世上,除了給老伴和兒女增加負擔和拖累,再無任何意義。絕望至極的時候,他不配合我們的.照顧,喂他吃飯喝水他搖頭拒絕,還幾次三番的趁她們不注意就把胃管拔掉,不想再拖累她和家人。

這樣的災難落到誰頭上,生活都會被愁雲籠罩。但是,婆婆並沒有悲觀,她也沒有失落。從公公出事那天起,她幫助婆婆一直盡心盡力的照顧着,從無怨言。也許是被她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感動,公公慢慢的接受了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康復。精神也慢慢好起來。所有的改變,都要歸功於她的堅持與不放棄。

每當天氣晴好,她都會和婆婆一起,把公公擡上輪椅,推到院子裏曬太陽,感受外面的世界,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雖然公公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那怕只是十多分鐘,他們也是樂此不疲。她經常把在工作中的所見所爲,逸聞趣事說來給公公聽,陪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瞭解老人的思想動態。特別是老人情緒低落的時候,她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還講一些留意收集的笑話給公公聽,爲老人送上一顆顆“開心果”,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老四家生了孩子,她第一時間把這個大喜事告訴了公公,公公聽了非常高興。她也看出了公公的意思,很想看看孩子。於是她就聯繫,剛滿月的時候,老四一家人來到了老人的面前,看着小外甥,公公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精神狀態頓時好了很多。

有人問她:“你這樣照顧公公,累不累?”一句問到了她的痛楚,她說:“只要公公在,婆婆就不會感到孤單,只要公公在,老公就有爸爸,我們就有一個完整的家。人在,家安在。我衷心祈禱公公長命百歲,伴隨我們每一個春秋冬夏。”

她說,五年的時間,她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公公的病情穩定,還有兒子的逐漸長大和懂事,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責任心的小小男子漢。那次作爲兒子考試百分的獎勵,她破天荒地做了一次排骨,可是兒子卻一塊也沒有吃,問起原因,兒子說:“媽媽,我想留給爺爺吃。爺爺吃了排骨就會好的快,我們老師講過,排骨很有營養,能讓骨頭強壯。爺爺不是受傷了嗎?我想讓爺爺也強壯,快點下牀站起來!”

孝心敬老是人類與生俱來、萬古長存的本能;孝心敬老是上合天理、下合人倫的美德,是合民心、順民意的大好事。事實證明,一個人只要有了對父母老人的孝心,纔會有對祖國的忠心和對人民的愛心。只要人人敬老愛老助老,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劉玉俠的事蹟,正需當今社會大力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