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黃大年先進事蹟材料

黃大年先進事蹟材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黃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學全體師生的光輝榜樣,更是當代海歸赤子科技報國的先鋒楷模!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黃大年先進事蹟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黃大年先進事蹟材料

  【黃大年先進事蹟材料1】

黃大年教授走了!

帶着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帶着他對事業的無限留戀,帶着他對學生的無限惦念……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因病不幸逝世。1月13日上午9時,長春市殯儀館西辰廳內莊嚴肅穆。來自社會各界的近800人在這裏送別黃大年教授。偌大的告別廳裝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領導來了,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來了,同事們來了,學生們來了……人們默默垂淚,幾十名學生跪倒一片,痛哭失聲……

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能讓人們如此惋惜,能讓人們如此不捨?

“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 ——黃大年

他是一個至誠無私的愛國者,時刻惦記着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他的脈搏時刻和祖國一起跳動,祖國是他最大的眷戀!

2009年12月24日,黃大年教授走下飛機,邁出了迴歸祖國的第一步。雖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國,但這一次,意義不同。他辭去了在英國公司的重要職務,揮別了共事多年的科研夥伴,說服妻子賣掉了經營多年的兩個診所,留下了還在讀書的女兒……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全職教授,開始爲我國的航空地球物理事業耕耘、播種。

“爲什麼回國?”經常有人問他這個問題。

是啊,他爲什麼回國?在英國奮鬥了18年,他已擁有了優越的科研條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團隊。他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2年,擔任過研發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培訓官。他帶領由牛津和劍橋優秀畢業生組成的團隊長期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臺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工作,致力將該項高效率探測技術應用於海陸大面積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民用領域。由他主持研發的許多成果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多數產品已應用於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成爲該領域研究的被追趕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無憂的水平線。位於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寬闊的草坪,豪華的汽車,學醫的妻子還開了兩家診所,他已成爲少數躋身英國精英階層的華人之一。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奮鬥的目標。捨棄這些回國,到底是爲什麼呢?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這句歌詞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他最喜愛的歌,歌裏有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回國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我惦記着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這是一個樸實而簡潔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長曆程,會發現對祖國的愛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結。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1982年1月,他在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愛國報國的心志。

黃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廣西省南寧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讀小學時隨父母下放到桂東南六萬大山裏的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後,17歲的黃大年考到地質隊工作,作爲物探操作員,他首次接觸到了航空地球物理,並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黃大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從此與地球物理結下了一生的緣分。他先後完成了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的學業,並留校任教,破格晉升爲副教授。1992年,黃大年得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在“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全額資助下,被選送至英國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黃大年回國報到後不久,又被派往英國繼續從事針對水下隱伏目標和深水油氣的高精度探測技術研究工作,成爲當時從事該行業高科技敏感技術研究的少數華人之一。

一些老教師還記得當年送別黃大年時,他曾經深情地說:“我一定會回來的。”黃大年沒有對師長食言,他更沒有辜負父母的教誨。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處與美國某公司開展技術攻關研究,卻接到輾轉而來的父親離世前最後一通電話:“兒子,估計我們見不到最後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處境。你要記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國的人!”兩年後,母親離世前給他留下的依然是這句話。父母的教誨給出了黃大年一生中幾乎所有抉擇的答案——祖國高於一切!

海漂的18年,黃大年的心和祖國一直連在一起,他關注關心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惦念着母校,無論是參加學術會議還是講學,他招之即來。“對我而言,我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從英國回來,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國母親身邊,他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擁有無窮的力量和豪情。“從海漂到海歸一晃18年,得益於國家的強大,在各國才子強強碰撞的羣雄逐鹿中,幾乎從未敗過!有理由相信,迴歸到具備雄厚實力的母校,一定能實現壯校情、強國夢。”這是黃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發的一段話。

“作爲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黃大年

他是一個目光高遠的科學家,在科研上他始終是一個被追趕者,他的夢想是把地球變成透明的。

作爲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科學家,黃大年關注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科研,而是祖國未來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要達到的目標——巡天探地潛海,向深地深海深空進軍。

地球深部隱藏着多少祕密,是人類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研究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科研人員的夢想,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測計劃就是找到開啓“地球之門”的鑰匙。國家實施這一計劃,給黃大年提供了無限寬廣的舞臺。

作爲計劃的重要部分,探測技術裝備從軍事工程、國防安全到能源資源探測開發,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黃大年深知這一裝備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國外是如何嚴控這一裝備對華出口的。

“這是國家發展無法迴避與繞開的話題,必須突破發達國家的裝備與技術封鎖。”一回國,黃大年就被國家選爲“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是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下設的第9項目。黃大年一方面協助國土資源部完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擔任項目直接負責人,從一名尖端科技研發科學家變身爲一個大國的戰略科學家。

這個項目以吉林大學爲中心,彙集了400多名來自高校和中科院的優秀科技人員。經過5年的時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電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取得了顯著成果,爲產業化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的技術空白;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工程樣機研製突破關鍵技術,爲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堅實基礎;成功研製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爲實施我國超深井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持;自主研製出了綜合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集成軟件系統,爲深探計劃實施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持;建成首個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野外實驗與示範基地”,爲規範管理儀器裝備研發和引進程序提供了驗證基地……這些成果,爲實施國家地球探測計劃奠定了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全面提高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重型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加速了我國地球深部探測進程。

在2011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的盤點中,評選專家認爲“深部探測專項開啓了地學新時代”;2014年,該專項被25位院士推選爲“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13年,黃大年教授的團隊入選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2014年,團隊獲得第五屆中國僑屆創新團隊獎。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通過評審驗收,專家組最終結論是:項目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這是國內大型項目評審中的最高評價。2011年,作爲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主題專家,他負責策劃、協調和組織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資源形成高科技聯合攻關團隊,承接科技部“863計劃”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開展軍民兩用技術研究。

“他與探測儀器專家合作研發深地探測儀器裝備,與機械領域專家合作研發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與計算機專家合作研發地球物理大數據處理與解釋,涉獵地學、信息、軍民融合等多個領域。”黃大年的大學同學、吉林大學儀電學院教授林君對他的研究瞭解得更深一些。

在黃大年及其團隊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國外封鎖。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告訴記者,在黃大年回國前,我國對於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儀的研製,僅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室樣機研究階段,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已經進入了工程樣機研究階段。在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作爲精確探測的高端技術裝備,我們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填補了我國空白,將意味着中國又成功搶佔了一個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對推動國防安全建設和深地資源勘探具有支撐作用和重要意義。”這是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對這一項目進展的定位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