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那些曾被遺忘的美好,此刻在這裏等你散文

那些曾被遺忘的美好,此刻在這裏等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去年新房子裝修,想讓木工師傅幫我打個桌子。正巧趕上出差,只能自己畫了個樣式給他。

那些曾被遺忘的美好,此刻在這裏等你散文

走之前,他胸脯拍得山響,“老闆,絕對保證你滿意!”

等到回來,桌子倒是打好了,樣式也大差不差,但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端詳了兩天終於明白,所有的接縫,都是用釘槍和膠水固定的。

難怪怎麼看都死板的很。

“怎麼不是榫卯結構?”我問木工,“我畫的雕花也沒有雕上去!”

“老闆,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木工有些不高興,直着脖子爭辯,“你找誰都是這麼做的!”

我那當了一輩子木匠的堂叔,在聽了我的抱怨後,搖頭兼着嘆氣,“年輕人根本不想學,太苦太累,我現在收徒弟,學不到半個月就跑掉了。”

我記憶中的木匠,如我堂叔,不但自己會鋸厚厚的實木板材,用刨子、鑿子、鏟子做出各類部件及造型,榫卯結構是最最基本的功夫。

描畫、雕花上漆,更是必備的手藝,做出來的傢俱可以傳給子孫後代用。

近年兩次搬家,曾經數千上萬買來的“時尚傢俱”,搗騰幾次後幾乎都已經變形,無奈之下,該扔的扔,該湊合的小心伺候着,唯有堂叔早些年給我打的一張八仙桌,至今敦實經用,絲毫未曾走樣。

“我是再也做不動了”,逐漸年老的堂叔,一臉的落寞,輕嘆一聲,“老手藝怕是要失傳了。”

幸好,浮躁的時代依然還有人在堅守!

一次偶然,與蘇州相城區非遺博物館副館長鄧博仁結識。他跟我說:“你心心念唸的那些老物件、老工藝,相城人都還保留着。”

約了日子欣然前往。走進博物館的那一刻,我真的是要熱淚盈眶了。

被形容爲“在絲綢上用刀作畫”,“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的緙絲;曾用於皇宮及顯貴人家裝飾門楣的'磚雕;受到皇帝和貴族追捧的蟋蟀盆;泛着金屬光澤敲之有聲的金磚;栩栩如生、形態飄逸的麪人……

當這些古老的工藝品,抖落歷史的塵埃,呈現在眼前的時候,我所感受到的不僅是蘇作的精湛,更是一種由心而發的民族自豪。

鄧博仁說,這些藝術品至今仍有傳承人在堅守,遵照“古法”代代相傳。

如同館藏的一件核雕千手觀音,五官刻畫清晰,神情莊嚴又略帶笑意,肢體及手指線條優雅生動,作品充分表達出觀音普渡衆生、大慈大悲的理念及形象

更值得稱道的是,一枚小小的橄欖核上,竟然足足雕刻了1180隻手,手臂造型呈立體狀且層次分明,久觀之下,彷佛每個手臂都在舞動。

在電腦工藝越發氾濫,手工逐漸被電動工具替代,在心靈家園失守於喧囂的今天,這枚經由一把刻刀千雕萬琢的核雕藝術品,透射入心的不只是令人歎爲觀止的膜拜之情,更多的則是對那些依舊堅守內心的匠人,生髮的敬意。

感謝這些人類瑰寶的傳承人,讓我還有機會接觸如此多的美好,在浮躁的塵世間感受到一絲清涼。

同時,也當感謝收藏了人類文化與歷史記憶的博物館,它們收藏的不僅僅是過去,更是人類需要面對的今天和未來。

相城非遺館:

蘇州相城自古以來多有能工巧匠,是著名的“中國民間工藝之鄉”,該區共有36個項目納入區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御窯金磚製作技藝,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慕泥盆製作技藝和蘇派磚雕列入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御窯金磚、元和緙絲、陸慕蟋蟀盆都獲得過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

相城非遺館,800平米的場館,陳列了200餘件展品,出自相城區20多位非遺傳承人之手,涉及御窯金磚、緙絲織造、陸慕蟋蟀盆、草編等列入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14個項目,主要展示傳統技藝和美術兩個非遺類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