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不一樣的希望散文欣賞

不一樣的希望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推窗望五峯,白鷺一行上青天。開門看島湖,碧水一泓託舟帆……啊,醉美大竹,天下竹之源,每一張笑臉都在綠色中璀璨。”最近,縣電視臺和各大廣場的LED,還有手機彩鈴,每天都在反覆播放這首新歌,《醉美大竹》。極具竹鄉地域風情的歌詞,伴着川東小調的優美旋律,令人不醉也醉。這首歌的原創,是著名詞作家、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王希異先生。

不一樣的希望散文欣賞

我的辦公桌右側時常放有一套《竹鄉神韻》,這是我縣重要的外宣產品,內裝兩樣東西:A盤,是畫面唯美、製作精緻的宣傳片《美麗大竹請您來》;B盤,是一組歌詠竹鄉、清新靚麗的形象歌曲,其中一半以上是王希異先生寫的歌,《走進竹鄉》、《竹筍娃娃》等,頗受青睞。

王希異先生和媽媽是高中同學,從大人的嘴裏經常聽到關於他的過人才華,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崇拜他了。沒想到因爲工作的原因,如今與王老的近距離接觸成爲常態,更真切地領略了他的智慧和才氣,敬意更是翻了倍。先生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曲藝家協會會員,原文化局副局長。他的作品都是高揚主旋律、歌頌真善美的,這與老知識分子的覺悟不無相關。他的創作沒有政治任務,沒有經濟報酬,全憑對文藝事業的滿腔熱忱。他常說“大河漲水小河滿”,只有國家好、民族好、個人纔會好。

香港迴歸那年,他寫的歌詞《迴歸》,被《北京頌歌》的曲作家田光親自譜曲,他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大作曲家居然專門爲他的歌詞譜曲。天津著名曲作家王莘,一生寫過很多歌,最有名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希異的歌詞《信仰》讓他靈感迸發,他決定爲之譜曲,作爲向黨的十六大的獻禮之作。創作期間,王莘得了帕金森病,病危時居然顫抖着手,堅持爲這首歌譜完曲,這讓王希異感動無比。記得《XX》曾發表過一篇紀念王莘的文章,題目叫《信念的力量》,專門寫了他病危時還堅持創作,文中特地引用了王希異《信仰》中的歌詞“葵花有個不變的理想,時時刻刻向着金太陽;少年有個不滅的信仰,永永遠遠跟着共產黨……”這首歌被天津電視臺製成MTV,迅速在全國唱響。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當得知大竹縣將舉辦“頌歌獻給黨”大型廣場文藝演出,他廢寢忘食地創作了《科學發展觀頌》。當此歌被宣傳系統以大合唱形式呈現於3萬多觀衆面前時,整個晚會瞬間被推向了高潮。“真理的陽光,普照着塞北江南;智慧的雨露,滋潤着億萬心田……”該歌曲後來被製作成MV,每晚在大竹電視臺播放,一時間成爲了全縣的主題歌。爲謳歌中國夢,他創作了《偉大的接力》和《追夢》;爲呼應依法治國,他創作了《與法同行》和《法在身邊》;爲表達魚水情深,他通宵達旦寫出了《羣衆路線之歌》,“羣衆是山,黨是海,山海相映風景最美麗。羣衆是天,黨是地,天地合一書寫大傳奇……”在廣大幹部羣衆中廣爲流傳。縣委書記何洪波聽了此歌后,親自給他打電話,高度讚賞了他的作品和奉獻精神,並與之親切交談,春節還專程去看望他,讓這位老藝術家倍感鼓舞和榮耀。

牆內開花,內外都香。2010年盛夏的一天,四川音樂學院師生開展“送文化進竹鄉”慰問演出。王老和我一起前去陪同。當男高音歌唱家、川音的譚學勝老師提着行李剛走進東湖賓館大廳,王老一個鍵步迎了上去,緊緊握住他的手。當時的譚學勝十分詫異,心想這人我不認識呀,在場的我也有些納悶。王老剛自我介紹完畢,對方一下子緊緊抱住了這位戴眼鏡略顯瘦小的長者,聲音急促而激動。原來十年前,譚學勝憑藉一曲《走進西部》進入了第十屆全國青歌賽的決賽,在央視的直播現場,他以98.5分獲得了當晚那場比賽的最高分。在當時西部大開發嘹亮號角的大背景下,選這首高亢豪邁的歌曲參賽,無疑給他加了分,實爲明智之舉。而這首歌,正是王希異作詞,江蘇電視臺資深導演鬱洲萍作的曲。他萬萬沒想到唱了十多年,今天有幸與作者碰面,怎不激動萬分?他說,那首歌曾作爲《走進大西部》專輯的主打歌放在了首位,成爲“開門曲”,而且二炮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家、全國聲樂大賽金獎獲得者喬軍也非常喜歡唱它,曾兩次收錄在自己的歌碟中。

從古至今,全國範圍寫讚美老師的歌不計其數,王希異先生二十多年前也寫過一首,叫《紅燭頌》。此題材看似平凡普通,但是他用與衆不同的筆將“老師”寫出了新意,用民族唱法演唱,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精彩亮相。這是他在國家級電視臺播出的第一首歌,甭提有多高興。1993年的除夕之夜,對王老來說是一個不眠之夜。杭天琪可謂當時紅得發紫的歌星之一,她在央視一套《春天的歌》專場文藝演出的絢麗舞臺上,用通俗唱法演唱了這首歌,只是歌名隱去了一個字,叫《紅燭》。當電視機屏幕左下角“作詞”一欄打出 “王希異”三個字時,他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着喜悅,這無疑是他有生以來收到的最最珍貴的新年禮物。

如果說,黨性是他生命的支點,而家鄉則是他創作的起點。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大竹人,用音樂文學和曲藝形式向全國全省宣傳大竹及其精神,讚美家鄉的山山水水,是他畢生的信念。數十年來,他創作了大批頌揚大竹的作品,屢獲大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竹這個小縣城的知名度。大竹縣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竹文化是不言而喻的地方特色,竹嗩吶、竹樂器的吹奏演奏是彰顯這一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爲此,他傾盡心血指導《金鳳展翅》、《竹枝詞》、《竹謠》和《竹鄉嗩吶夢》等精品的打造。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節目先後榮登央視7套《鄉村大世界》,參加國際(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表演,榮獲“全國嗩吶英雄匯”最佳花式獎。除此之外,他還專門就如何美化家鄉,比如寫竹、畫竹、詠竹、歌竹、舞竹、塑竹等,提出了許多有深度的思考和有價值的建議。

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大多以一種平視的目光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形式生動活潑,喜慶祥和。而王老可謂巴山曲藝的一枝花,對曲藝曲種研究頗深,一般在創作前,還要去實地採風,捕捉靈感,然後用獨特的視覺和筆觸來構思。他創作反映科技興農的四川荷葉《大棚歌飛》,榮獲四川省羣星獎金獎;四川車燈《買年畫》,在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中博得衆彩,榮獲最高獎“金土地獎”;四川盤子《“五個特別”記心扉》,在“百場文化下鄉”巡迴演出中,深受好評。他退而不休,潛心創作,把文藝演出的舞臺當作了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的平臺。即使重病纏身仍在病牀堅持創作,去年他生病住院期間,我去看望時,他依舊牽掛着四川清音《竹鄉茶館》的打造。梅花香自苦寒來。該節目在全省首屆農民藝術節和西部十二省曲藝精品展上,喜獲兩個金獎。

走進他的歌聲,就走進了他的心靈。記得有一次王希異先生告訴我,80年代的一天,重慶九龍坡區文化館一個叫彭夢偉的音樂幹部,給他寄了900元錢的稿費,說他寫的兒歌《悄悄話》被搬上了重慶的舞臺。他眉飛色舞描述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登上異地舞臺的樣子,那般天真,像個小孩。其實,他一直都是童心未眠,特別關心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創作了許多歡快的少兒歌曲,弘揚價值觀和傳統美德。他的《月光豆豆》,被廣西少兒藝術團編排成歌舞,登上了央視舞臺。“小蜘蛛,織網網,捉住蟲子當食糧。小蠶兒,編網網,造座房子真漂亮。小哥哥,撒網網,捕得魚兒裝滿艙。小姐姐,上網網,信息王國採寶藏。”這首寓教於樂的《網》,榮獲“達州市優秀童謠”一等獎。他引以自豪的作品很多,但《熊貓寶貝》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被國家文化部特邀,作爲中國和奧地利建交40週年的文化交流活動的'代表,到奧地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演出,這是全省僅有的一件入圍作品,大獲成功。王老創作的很多歌詞除了登上舞臺和熒屏,還在《詞刊》、《兒童音樂》等刊物發表,多達500餘首。

有事沒事,王老喜歡到我辦公室坐坐,即便是在大街上巧遇,也要聊上一陣子。我常常被他的執着所感動,也常被他的繪聲繪色所感染。每每這時,我就會感嘆,像他這樣酷愛事業、心懷夢想的人,纔是最幸福的人。大竹之所以能夠連續榮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殊榮,正是有了這樣一批“老黃牛”,才名符其實,碩果滿枝。

也許是上天嫉妒他的才華,故意讓他的一生留有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莫過於白髮送黑髮。王希異先生僅有的兩個女兒尚未成年,均因病不幸離世,老伴也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經常住院。在如此沉重的打擊面前,他將眼淚往肚子裏吞,把悲傷埋得很深,從不向命運低頭,在我們面前永遠是一張陽光般的笑臉。從他的嘴裏、眼裏、心裏,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沒有抱怨,只有感恩,對黨,對社會。記得那是2011年的一天,由我帶隊,和剛評選揭曉的首屆“感動大竹”十大人物一道,赴各大系統和鄉鎮片區作先進事蹟巡迴報告。報告會上,我們含淚分享了先生題爲《竹葉青青不肯黃》的感人故事,全場多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他的默默奉獻和艱辛歷程,連同他的幾次哽咽,讓我們從頭到腳地被震撼,被融化。當晚,我徹夜難眠。

爲防止出現青黃不接,王老特別注重發掘和培養青年文藝人才,尤其是原創作品的立意、分寸、技巧等方面,苦口婆心,毫不保守的傳授,幫助他們加快成長。在題材的選取上,他經常鼓勵年輕人要堅持“三多”:多反映基層普通羣衆的喜怒哀樂,多表現縣域發展成就和火熱生活,多進行一些羣衆關心領域的現實題材創作。爲了圓滿完成幾屆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的開幕式、閉幕式、專場演出等參演任務,他經常頂着烈日酷暑,親自到現場手把手指導青年演員們排練節目,反覆打磨,精益求精。

天道酬勤,地道酬敬。王希異先生得了很多個全市第一:達州市第一個受到國家文化部、人事部表彰的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達州市第一個獲得中國音樂家協會歌詞創作“晨鐘獎”的詞作家,達州市第一個長期致力於用音樂文學和曲藝形式同時向全國全省謳歌達州的文化人……他作詞的歌曲《泰山是你》、《春姑姑講童話》、《又見巴山夜雨》、《秋天的童話》等,先後榮獲全國大賽的金獎和銀獎。他的二十多首歌在央視播出,作品兩次參加央視青歌大賽,四次獲全國少兒歌曲創作大賽獎,多次榮獲四川省“羣星獎”金獎、“巴蜀文藝獎”、達州市“五個一工程獎”等。譜曲後的衆多作品,或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或由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委會、中國唱片上海公司、成都星娛文化公司等製成CD、VCD、MTV國內外發行,或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及各省衛視播放。十年前,他出版了歌詞集《巴山情緣》,十年後的今天,《歲月的光盤》再度面世,由衷爲他高興。

與縣內文藝界的朋友們接觸多年,給我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竹鄉的文化人多、竹鄉的文化人真的有文化、竹鄉的文化人可親又可敬。文藝獎,是對一段時期的文化人及文藝作品的最高褒揚,備受關注。去年,首屆“大竹文藝獎”幾經專家們的嚴格評選,最終揭曉,其中“特殊貢獻獎”僅授予兩人,一位是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著名戲劇作家張尚全,另一位則是集歌詞、詩歌、散文、曲藝、小劇創作於一生的王希異。他們都是竹鄉德高望重的文藝領軍人物,紮根基層的人民藝術家,我們格外敬重的“大竹之寶”。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我到縣檔案館去查資料,在牆上的卷宗檢索欄上,挨個兒找尋單位名稱,居然看到了“王希異”三個字,排在江國霖、沈忠厚等人之後,作爲本地名人存入了檔案庫,載入了史冊。這是他的殊榮,當之無愧,與他顯赫的創作成果和對竹鄉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突出貢獻,相匹配。

在王希異先生衆多的歌曲中,《巴山戀曲》可以說是我的最愛,幾乎成了我每天起牀後的第一晨曲,音樂早餐。這首歌是他作詞,大竹籍在蓉發展的音樂人陳爽作曲並演唱的,非常好聽,我把它下載到了手機的酷我音樂盒裏珍藏,也常在空間裏與朋友們分享。“又是秋風涼,又是落葉黃,秋風落葉喚起我思鄉夢長長;又見雁南飛,又見月如霜,飛雁霜月勾起我思鄉淚兩行。千里巴山,山高水長,我是你放飛的風箏,你是我停泊的一片海港……”

希異,不一樣的希望,永不停歇的歌者。爲時代放歌、爲人民放歌、爲生活放歌,這,就是王希異先生對自己本名的生動詮釋。

獲悉,再過幾天就是王老的70壽辰,兼以此文賀歲,唯願先生健康長壽,誕生更多的傳世之作,永遠沉浸在幸福的歌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