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哲理散文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哲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鈍感力”一詞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發明的。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爲“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認定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哲理散文

作爲企業的外部顧問,我經常有機會去不同公司與管理者交流。在談到人才話題時,我經常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眼中公司裏最優秀的員工是什麼樣子?你最賞識他(她)哪一點?

“很能幹”、“我喜歡他的執著”、“最優秀的員工都是對公司忠誠度最高的”——他們的回答莫衷一是。一千個管理者眼中似乎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優秀員工類型。

如果說優秀管理者必然會形成某些共性如高瞻遠矚、善於鼓舞士氣等,那麼優秀的人才也必然會有某種共性存在,但這種共性會是什麼呢?

“最優秀的員工都有一種看不見的韌力,他們不一定是最有能力或最聰明的,但他們一定是對公司的生態環境洞察最深、理解最深、把握最到位,從而能夠以最合適的狀態及心境應對一切的變化。”一位民營企業的老總這樣跟我說。

我深以爲然。

的確,在對多家公司的仔細觀察中,我發現這些被管理者視爲優秀人才的員工,他們除了有一般性的優秀品質之外,都具有一種韌力——在與公司共同發展過程中,他們無論是處於逆境、順境,面對表揚或批評,都無法輕易動搖他們對於自己工作能力或自我價值的判斷。

很多時候,他們是同事眼中不識時務的頑固者,他們是別人眼中環境反應的遲鈍者,但經過許多次的'考驗之後,這些“遲鈍者”卻往往以其堅忍不拔的精神最終獲得管理者的賞識,成功實現晉升的夢想。

在職場生態圈中,“鈍”也能成爲一種力量或者一種優勢嗎?

如果說敏感力是一種外在的洞察力,那麼鈍感力則是一種內在的堅持力。相對於洞察,堅持力是一種更持久的耐力與爆發力。在職場生態圈中,有太多的聰明人,有太多的見風使舵者,某些時候他們逆向而流的“鈍”感,卻更加贏得別人的信服。

鈍感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

“鈍感力”一詞,按照單純的字面意義,我們可以理解爲對週遭事物不過於敏感的能力。“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更像一種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在各自世界裏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心深處一定隱藏着一種絕妙的鈍感力。《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形象之所以廣受歡迎,正好是說明了鈍感力的妙處所在。

職場就是一個個不同生態圈,在這種生態圈中,互相的競爭、鬥爭在所難免,弱肉強爭、優勝劣汰也是常態。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但是更爲重要的是對自己價值的內在認同、對目標實現的不變堅持,從而在努力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排除各種雜音與干擾。正是這種貌似“遲鈍”的頑強意志使人能夠突破重重障礙,步步向前,最終實現自己的發展夢想。

支撐鈍感力的兩種素質

一個人鈍感力的形成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必然有着某些素質的支撐。但我們仔細分析那些有着鈍感力的成功者時,可以清晰看出,在其鈍感力背後有兩方面的素質支撐:

鈍感力素質一:自我認知力。鈍感力之所以讓一個人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勝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鈍感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認知力,或者稱之爲自信力。

認知自己是困難的,但是能夠正確而深刻地認知自己,無疑是一種出色的能力——許多出色的成功者共同擁有的素質之一就是,他們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優勢何在、自己能做什麼、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去。

在這個浮華喧囂的社會中,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讓一個人冷靜分析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判斷出自己優勢與劣勢,從而清晰地找準自己的位置。

華人首富李嘉誠早年生活艱苦,經歷過無數磨難。少年時的他曾在香港的茶樓裏做侍應生。雖然身爲侍應生,但李嘉誠有種強烈的夢想:成爲一名實業家。可是,像他這樣沒有後臺、沒有本錢的人,該怎樣才能投身實業呢?

自小早熟的李嘉誠對自我有強大的認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銷售員的潛質,而且做銷售員可以爲自己更快積累資本成就實業家的夢想——在這種強烈自我認知引導下,17歲的李嘉誠大膽地邁出了新的一步,他辭掉了茶樓裏的安穩的工作,成爲一家塑膠廠的推銷員。

在辛苦的推銷生涯中,儘管經歷種種艱苦困厄與打擊,但李嘉誠毫不退縮,而是“遲鈍”地去迴應各種嘲笑,因爲他從17歲那一年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定位與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憑着自己的潛質終會成就一番驚人事業。

由於自我認知而形成的鈍感力是一種高度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時,依然能看到遠方搖曳着的希望之燈,鼓勵着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最終抵達輝煌的終點。

鈍感力素質二:激勵力。日本保險界最成功的推銷員原一平,小時候因爲家境富裕,他從小就像個標準的小太保,叛逆頑劣的個性使他惡名昭彰而無法立足於家鄉。後來家境中落,23歲時他不得不離開家鄉孤身到東京打天下。

原一平剛剛涉足保險時,毫無經驗,不僅言辭笨拙經常得罪客戶,而且由於他身材矮小,而飽受譏笑。作爲一名曾經家境輝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來。

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原一平,貧富兩重天的生活變化令他明白激勵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內心,他時刻爲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輸”的火,激勵着他愈挫愈勇。

27歲時,原一平的業績成爲全公司之冠,並且奪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歲時,原一平又成爲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協助設立全日本壽險推銷員協會,並擔任會長至幾十年。最後因他對日本壽險的卓越貢獻,原一平榮獲日本最高殊榮獎。

原一平輝煌的營銷生涯是由一連串的成功與挫折構成的,他的成功是一個自我激勵、自我超越的過程,“鈍感”所形成的強大激勵力,使得他步步跨越障礙,走上了成功的巔峯。

職場生涯就像一場戰鬥,是一場不間斷的、讓人無喘息餘地的追逐。在一次次勝利中間夾雜着許多次失敗和拒絕,在喜悅、期待、得意與興奮之中往往夾雜着恐懼、拒絕和失望。不論身處什麼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次挫折,對於擁有鈍感力的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從許三多到原一平,他們的成功就是鈍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