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板加泥式住房的印痕散文

板加泥式住房的印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板加泥式住房,就是以木板和黃泥爲主要建築材料,建成的簡易住房。一般設計使用年限爲十至三十年左右。板加泥式住房的框架結構,由地基(包括三十釐米寬十五釐米高的木板方)——房杉(包括窗杉、直徑爲十五至二十釐米粗的原木)——橫樑(包括八釐米寬十五釐米高的木板方組合、直徑爲三十至四十釐米粗的原木)——三腳架(包括多個三腳架組合)——頂樑(包括十乘十木板方或直徑爲十五至二十釐米粗的較長原木)——房蓋(包括約一米二十長,十五釐米寬一釐米厚的“燈籠木板”組合或三釐米厚,十二釐米寬,約五米左右長的木板組合)板加泥式住房其它的材料,就是黃泥、水及一定數量的木質灰條子了(包括一些不規則的木條子)。

板加泥式住房的印痕散文

板加泥式住房的種類不同,所需的木材形式也不相同。早期的板加泥住房,木質材料非常簡陋、粗糙。純手工做成的窗框、門框,其它材料均爲原始狀態的原木,加上些許黃泥、水、乾草段兒。這樣低矮的住房,一般都是依山坡而建,整棟房子由平整向後傾斜的房蓋和正面的門窗及兩側房杉組成。俗稱“地窨子。”房蓋的材料是直徑約十幾釐米的原木,將原木均勻的鋪排在上面,澆上和好的黃泥水和乾草段即成。三面的牆壁,是將直徑十幾釐米的圓木豎直排列起來,(也稱戳杆兒)用直徑爲六至八釐米的細木條固定後,再抹上黃泥和乾草段及水混合而成的“大泥”而成。大興安嶺東北林區第一代的拓荒者,利用當時現有的'條件,幾乎就是純手工“搭建”而成的早期板加泥式住房。這樣的住房,外觀看上去,並不怎樣“出衆”、“奢華。”反而,有些像延安“窯洞”似的影子。室內,靠着門窗的位置,有幾根光滑的約十幾釐米粗的原木杆子,支撐着整個房頂的重量。柱子周圍是一張張由三四十釐米粗的原木段,用手工鋸將原木段中間縱向鋸開,原木段兩半的平整面向上,製成“桌面,”下面用直徑爲八釐米左右的小木杆,交叉支撐。約三十釐米直徑的原木樁,就是人們坐着吃飯、喝茶、聊天兒的“椅子”了。室內裏側是一順水的大火炕,是人們勞動後休息、睡覺的地方。室內地面上的黑土,被居住在這裏的人們,用鞋子踩得質地堅硬,油光鋥亮而平整。室內的溫度,真是冬暖夏涼吶。

中期的板加泥住房,木質材料細膩了許多。人們用大鏹鋸,造出了蓋房子用的木板方,還有三釐米厚的各種寬度的木板子。板加泥式住房的牆壁兩側,用木板方作支撐,木板子釘在木板方子上,兩側木板子中間,形成的空隙再填充上鋸末。然後,在木板子上面釘上交叉的灰條子,最後,在灰條子上面抹上“大泥,”就是黃泥和乾草段及水的混合物。頂棚是用三釐米厚,十幾釐米寬,長約五米五的木板子,均勻排列而成。房脊部分是用三腳架來支撐,用來防雨雪的“燈籠板”。人們用專用工具,劈出了房蓋用的“燈籠板。”“燈籠板”是一塊塊約一釐米厚,十至四十釐米寬的薄木板。爲什麼稱之爲“燈籠板”呢?或許是上房蓋時,需要用鐵絲把木板子固定好,再一串串連起來的緣故吧,遠處望去,彷彿是一串串的“燈籠”,在風中晃來晃去似的。童年中的我,有幸看到製作“燈籠板”的全過程。將選好的約一米左右長,三十至四十釐米直徑的落葉松原木的木段,直立在空地上,一人手持有點像“鍘刀”似的專用工具,放到直立的木段上方,另一人手持大錘,用力將大錘擊打在專用工具上,在大錘的衝擊下,只聽咖—的一聲,木段被專用工具的刀刃,分割成一片片均勻的一釐米厚,十至四十釐米寬,長約一米左右的,薄薄的木板片,不一會兒,一大摞的“燈籠板”就製成了。安裝房頂的防雨層面時,將打製好的“燈籠板,”擺放整齊,用鐵絲一片片地固定後,由有力氣的兩個人,一人拽住一個鐵絲的一端,舉起送到房頂上的人兒手裏,一節一節地由下向上地,一排排摺疊着置頂。新鋪好的房頂,“燈籠板”列出一排排整齊的黃褐色“隊形”,煞是好看吶。

俄羅斯式的“木刻楞”住房。幾乎不用黃泥、沙子和水。建房時,採用測量好的整根原木,將原木兩端打造出正反不同的榫扣,這樣可以使每一根原木,都牢牢地摞在房屋的每一個面上,房屋的四壁,就成型了。頂棚,採用直徑約十釐米粗的小原木如法炮製而成。房蓋,裏面用三腳架作支撐,外面固定好防雨雪的木板(約三釐米厚,十至二十釐米寬,長約五米的木板)即成。室內的牆壁,用交叉的灰條子來固定黃泥、水和沙子的混合物,待混合物徹底乾燥以後,再刷上白灰,牆壁顯得平整、潔白而光滑。這樣的板加泥式房子,即堅固又暖和,房子的使用壽命也很長。

後期的板加泥房子就顯得“高貴”多了。這時期,人們有了電,有了用電動機帶動的圓盤鋸,帶子鋸,機械鋸等工具。製造板加泥房子的木質材料,也顯得規範多了。房子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板加泥式房子的壽命也延長了不少。

板加泥式房子雖然保溫性能差一些,但是,防震性能卻很好,它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怕火。因爲整座房子的建築材料,除了泥土和玻璃之外,就是易燃的木材了。房齡越長,木質材料就越乾燥,極易燃燒。一旦發生火災,少則一棟房子,多則就是“火燒連營”嘍。額爾古納左旗根河市,曾經就發生過大面積的“火燒連營”的災害,真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其它,板加泥式住房失火,引發整棟房屋被毀的場景,可以說,多的數不勝數。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大興安嶺東北地區的人們,保護深林,維護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不再籌建板加泥式的住房。現在,林區的板加泥式的住房,越來越少了,已經成爲林區居民住房建設發展中,老百姓曾經住過房屋的歷史記載。板加泥式住房,逐漸地被磚房、樓房小區所取代。一幅幅嶄新的,大興安嶺東北地區樓房小區建築羣畫面,正在崛起,正在顯現,正在展示出,她那勃勃生機、春意盎然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