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在茅山聆聽幸福的聲音散文隨筆

在茅山聆聽幸福的聲音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盛夏時節,本是酷暑難耐,而我們一行來到茅山,適逢江南的雨日,雨不算大,我們領略了雨中茅山的另一番風情。

在茅山聆聽幸福的聲音散文隨筆

細雨中的茅山似被輕紗籠罩,使人如入仙境一般。因爲山不高,旅遊巴士可直接開到山頂。通往山頂的瀝青路被雨水沖刷得青黑透亮,草木森森,青翠欲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據隨行的導遊介紹,茅山位於鎮江句容境內,海拔僅372.5米,山也不大,方圓50多平方公里,但由於茅氏兄弟在此傳道,成爲中國道教名山,故名曰茅山。其實,真正使茅山名聲鵲起的是因爲新四軍曾在此建立了紅色根據地,燃起熊熊的抗日烽火。

我們驅車直達頂宮,該宮傍山而建,山頂之上,端坐着高達30多米的老子銅像,道骨仙鳳,神態慈祥。老子像的左手上有一直徑1.2米的馬蜂窩,更增添了莊重神祕之感。老子像座後的山壁上建有百餘米的文化長廊,由彩繪、石刻、壁畫、板雕等部分組成,彰顯了茅山道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茅山吸引我的倒不是道教文化的深邃,而是抗日戰爭期間所有的道士都參加了抗擊日寇的戰鬥,血灑淨土。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山下的新四軍紀念館。雨中的新四軍紀念館雄偉壯觀,令人肅然起敬。走進館內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藉助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生動再現了當年新四軍奮起抗日的英勇場面。講解員聲情並茂地給我們解述了那段血雨腥風的崢嶸歲月。1938年6月,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和先遣支隊挺進茅山地區,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是當年全國開闢最早、堅持最久的抗日根據地之一,在日僞軍長期夾擊下,蘇南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粉碎了日寇“以華治華、以戰養戰”的陰謀。以茅山爲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先後抗擊和牽制日僞軍10萬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戰中斃、傷、俘敵4萬多人。“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蘇南人民的'5萬優秀兒女先後參加新四軍,7000多人爲國捐軀,其光輝業績彪炳史冊。佇立館內,我們彷彿看到了子弟兵爲了民族獨立解放、浴血奮戰的壯烈畫卷……

走出新四軍紀念館,我們又來到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參觀。紀念碑前,陳毅、粟裕騎着高頭大馬的雕像栩栩如生,令人敬仰。早就聽說紀念碑有“地上放鞭炮,天上響軍號”的奇觀。導遊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革命故事。那是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一天新四軍的一支小分隊被日寇包圍,一名小號手,爲了掩護部隊轉移,毅然衝向部隊轉移相反方向的樹林,吹響了衝鋒號。敵人的槍炮呼嘯至小號手所在的樹林。部隊安全轉移了,而小號手血染樹林,倒下時還保持着吹號的姿勢。爲紀念蘇南抗戰勝利五十週年,1995年9月當地政府重建了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腳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時,偶然發現,每當鞭炮升空後,紀念碑上便響起“噠噠嘀嘀嘟”的軍號聲,時而是集合號,時而又是衝鋒號,當地老百姓都說這是小號手顯靈……其實,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對前來瞻仰紀念碑的人們來說重要的是怎樣銘記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茅山,我一定會再來,在蘇南抗日戰勝利紀念碑下,再次點燃勝利的鞭炮,聆聽嘹亮的軍號和那幸福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