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之聲的散文

春之聲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1

春之聲的散文

春,終於來了,是伴隨着春雨聲而來的。

但是,這時候的春雨很傲氣,它不和春風較勁,拉風般地穿城而過。它走路帶着風,進山帶着雲,過河帶着霧。該淋溼的溼潤了,該浸透的酥軟了,該酥軟的卻藏進了貪婪的花蕾裏了。

然而,這些春雨之聲,還是不如我聽見的讀書之聲。這聲音有“川普”修音的痕跡,這聲音有兼容三峽號子的豪爽,這聲音更有山城辣妹子的火辣勁兒。

這裏的誦讀之聲,不是窗外稚童的聲音,這聲音也不是學府裏半生不熟的少男少女的聲音,而是從微信裏穿透傳來的,是從手機裏傳出來的。

在我們雲陽詩朗誦文化羣,這就是“試音”,這就是“練膽”,儘管參加朗讀者絕大多數是青年人、中年人、老大爺們和職場淑女,但是,膽怯的不在少數,爲此,我曾經在“搭臺”之初,殷勤鼓勵他們,當時我說過:天地很大,聲音很輕,大寫的人,我要放歌!

這句話,很煽情,也很囂張,作爲羣主,不煽情,那是虛僞的,不囂張,那是因爲沒有底氣。既然建立了這樣的一個“文化專業羣”,我們就應該“大聲讀出來!”

2

窗外春雨細膩,幾乎聽不見多少動靜。

手機微信羣傳來一連串的聲音,這些提示音告訴我羣裏有新消息啦!

雲陽詩朗誦羣,是我組建的一個“誦讀文化羣”。

因爲尚早,所以我立刻拋磚引玉,將羣友劉運輝發給我的誦讀節目推送給羣友,我特別註明了讓紫珊瑚和董小姐收藏。前者是一位認真勤勞的文化義工,她負責這些零碎但是很溫馨的小事;後者,大家都知道的貌美如花、熱情似火的董小姐。

原文較長,這裏我選取其中的一段:

將微笑如花的綻放,不是僞裝,也不是矯情,而是源於對這個舞臺的熱愛!

散千萬的青絲,吐萬朵的雪蓮。笑容可掬如花,聲脆如泉似瀑。不需要理由,青春,應該這樣不羈放蕩,因爲,你們代表着雲陽一羣新生的力量!

請你們爲雲陽的聲音代言!

這一段實際上在黎明早餐前就有兩位羣友“試讀”了,一個是劉運輝,一個光影詩篇,一男一女,兩種聲音,各有千秋,當然,也各有不足,畢竟這就是“試音”而已。到了下午,遠在北京的軍旅專家雲陽人丁小煒也“試音一次”,後來,我專門視聽,果然不同,端的是蕩氣迴腸和鏗鏘英武,特別是對文本的把握上更是“音隨意轉”,曲折勾魂,別有一番魅力。

3

在羣裏,董小姐是一個可人兒,上面那一段被試音的文字正是寄語她的。看見她在,我有興趣來了,問她從文字中感受到十點解讀來,並且許諾下下場“快閃誦讀”由她主持,不久,“笑容,舞臺,熱愛,聲音,青春,閱讀,分享,羣主、新生,舞臺,代言……”董小姐的解讀羅列了上面的諸多亮點,這就是詩朗誦帶給朗誦者的信息也是希望!

接下來便是羣內務祕書紫珊瑚上傳了一個“捐款明細表”,當我從教室裏回來,拿出手機,已經是更多聲音。窗外淅淅瀝瀝,網上熱熱鬧鬧,各種誦讀聲相繼傳來,回放着本羣的“聲音”,真一個字——美!

可不!只見王莉,光影,木語他們三正在輪番誦讀着。這些不同音色、音質的語音傳來,一剎那便讓冰冷的手機滾燙起來。誦讀聲亮麗清越,而春雨只能作爲背景音樂伴奏了。

這些文字,因爲他們的誦讀產生了神奇的效果。這裏姑且不談,我們談的是因爲他們才讓這些文字因爲聲音的傳播而變得更加的清晰、通透、滋潤。曼妙的聲音,各色的材質,猶如交響樂,即使是春鳥的婉轉,還是杜鵑的呼喚,也比不上羣友誦讀的曼妙。

4

網絡時光,沒有長度,都可以回放。光影詩篇上傳了一則,點開,便是她隨口即興演講的一段話,很動聽,更動容,我點評說“太優秀”啦!

我用手機將文字和語音轉換,就寫成這樣,複製下來是早上起來睜開蒙蒙的睡顏。窗外雨淅瀝下着,像一首春天的史詩。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這樣的感覺是幸福是安心。

女王是一個剛進羣的氣質才女,她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喜悅,而資深羣友常想一二更是不辭辛勞地爬樓,她也是大致如此感嘆。最後羣主欣慰地歸結爲一句話:

讀,一起讀,讀出我們的美好心情;

寫,一起寫,寫出我們的獨特感悟;

聽,一起聽,聽出我們共振的心聲。

正是如此的感動,讓大家都看着眼裏,喜在心底。

不過,很顯然,羣友xxx對本羣的瞭解不是很真,他的發言有點大煞風景了,直接檢討起羣主來。他說,關鍵是羣主要身先士卒。這裏一個“要”字很是玄妙,假若他無知,我可以諒解;假若他知道,那麼他是真的不知道。浪三子詭異地笑着面對電腦寫道:老夥計,你應該爬爬樓梯,看看相關的文本,也許這個“要”字應該屬於你自己,纔對!

後來的故事,從朗誦者轉換到寫作者之間了。

5

羣文化的這一隻話筒很不好搶位的,現在是詩詞論道時間……幾個羣友爲詩詞楹聯創作開始了熱情的討論,他們重新撿拾昨天在夔州的`羣友布衣撰寫的上聯,開始對對子來。

楹聯文化在中國最受普及的一種文化,因爲常見於街衢鬧市,更屢見於與鄉野院落,所以這樣的文化方式“太中國”了,而在雲陽新城的雲頂公園前便有著名的“天下第一聯”,這是值得彪炳史冊的文化大事。至於典故真僞留給後人最多傳說,更有待有人能夠論證出子醜寅卯來。顯然,雲陽是不會理睬的,這一幅對子正鐫刻在磐石城城根的楹樑上,上聯是“豐年納餘慶”,下聯是“佳節號長春”。

話說羣友布衣詩人作爲雲陽詩詞楹聯的代表趕赴夔州參加“四省一市”的楹聯大會。下榻夔州之後,便撰寫上聯一句和“雲陽詩朗誦”羣友互動起來,此乃昨夜的題目:“四省一市,共聚夔州,謀劃楹聯發展計!”之後,大家開始陸續參與。前後參加的有布衣、楚風、浪三子、離歌笑、江叔等等諸友。布衣出上聯“四省一市,共聚夔州,謀劃楹聯發展計!”離歌笑對曰:“一江三峽,橫貫巴蜀,傳承文化興盛風。”江叔修改意見是“兩市四省,共聚夔州,謀劃楹聯發展計!”中間糾結在夔州對華夏是不是太大,還是巴蜀更適度之類的微調,布衣此時此刻正代表雲陽楹聯出席了兩市四省的楹聯大會,所以,這樣的活動倒是應景。

6

感動別人,必須感動自己。倘若每一個文字是出自真純,那麼所有的文字都會自帶音響;倘若一個最適合的語音爲之誦讀,那麼這樣的聲音便超越寂寞的文字而顯得楚楚動人起來。這裏,前者的一種無言的述說,後者則是情緒的傾訴。

因爲我們有聲音,因爲我們有情趣,因爲我們無慾有境界,那麼何愁世界不爲我們聽?

晚上,夜誦的時間到了,沒有了清晨的喧笑,但是明顯感受到羣文化的深入,內斂。先是遠在德國的譚豆豆寫了一則小歌劇,美其名爲“秀幸福”,接着是光影詩篇用舞臺腔歌劇調試讀了兩次,顯然,她不滿意自己的第一次試讀,然後撤回了,再一次試讀就亮嗮在羣裏。我旁聽了,感覺有點歌劇味兒,但是人物的整體情緒滿意把握全面,更加上這“歌劇腔”更是稀罕玩意。何況劇本本身內容上不豐滿,所以,我點評說:內容單薄了,歌劇味道八分,朗誦版朗誦得顯得不太一致,然後我又補充說,場景轉換了多次,人物角色的特點到是有點,而“我”卻顯然成爲隱身人。

之後,羣內頻繁交換着訊息,而我這埋頭修改這個所謂的“歌劇”。我不會寫歌劇的,我只不過用“歐式筆法”來寫這樣一個橋墩,我在修改的時候想到了“冷幽默”,然後按照這個思路碼字……

此時,本羣唯一的孩子叫喵喵發了一首他最近朗誦的作品來,作品的題目很彆扭《當我老了……》,木語聽後說“喵喵,語速上稍微注意一下,聽起會更順。”更多的這是用“加油”的卡通來鼓勵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