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隨筆》散文欣賞

《隨筆》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隨筆》散文欣賞1

樹是我的來世

《隨筆》散文欣賞

一棵樹,沒有葉子的陪伴,它捨棄了應有的生命之歡。在凜冽的寒風中,一頭牢牢抓住大地的肌膚,一頭緊緊抱住天空的翅膀,站成了寧靜,站成了滿足。從不動搖,從不氣餒,爲自己贏得一片沉默的空間。盛夏的夜晚,它們像一衆精緻蒼翠的幽靈在月光底下婆娑。

下班路上

天空照列與大地作別,樹照列執拗地挽留,小路照列向遠方蜿蜒,河水照列緩緩流淌,炊煙照列嫋嫋升起,村莊照列過着自己的平靜。夕陽照列橫掃大地,落日的晚霞照列映紅了大地,街燈昏黃的光亮照列把婆娑的樹影印在光滑幽靜的石板路上。車燈照列閃爍,人影照列晃動,晚風照列習習,斑駁的時光照列徘徊在下班的路上。

冷漠的自我

在沉悶和壓抑的環境裏孵化出來的自我,帶有一種冷經濟時代所不具備的差異。那是一種危機意識所導致的煩躁、焦慮與不安對外界的一種真實表露和積極響應,他們只能採取情緒化的冷漠和消極的旁若無人與利益的失衡分庭抗禮。它們甚至堅信被利益擠佔或者作出某種自我犧牲的羣體過分地逆來順受並不能給一個國家帶來任何的好處。

天才與魔鬼

假如給我一個天才的視覺,我也可以擁抱魔鬼,做一個死後備受歡迎的另類。

《隨筆》散文欣賞2

漢江,是漢中盆地最大,最長的一條江。對我來講,只要想起漢江,心理就莫名地喜歡哦。河水清清的,河面靜靜地,河水甜甜地。水裏的魚兒,歡快地游來游去,河面的野鴨悠閒地在河面飄着,渡船在河面往返……

爸爸,媽媽喜歡回到漢中度假。只要一回漢中,我的腿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虎虎生風,馬張揚飛的,到處亂跑,和弟弟妹妹們,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漢江。但媽媽對我老去漢江,提心吊膽(怕我們偷偷在漢江游泳,漢江年年淹沒一些游泳的孩子),她經常跟着我們到江邊,這情景很有趣,一箇中年女人,帶着一幫童子軍。浩浩蕩蕩的,媽媽不時就碰到熟人,寒暄幾句,解釋陪着孩子去江邊。到了江邊,鵝卵石好漂亮,撿拾幾個漂亮的存着,就開始在水面打水漂,這是一個技術活,我總是打不遠,石頭在水面蹦躂幾下就不見了,媽媽就會過來教我,石頭選薄一些的,儘量把手放低,幾乎齊着水面把石頭扔出去,媽媽扔的石頭好遠了還在水面上飄飛,妹妹玩的也很好。

我小的時候喜歡坐船,一條大木頭船,在渡口,妹妹帶着我,坐到船上就不下去,跟着艄公在河面上往返,載人,媽媽在渡口等我們,我們樂的屁顛屁顛的,盡興了才下船,媽媽再和艄公結算。艄公按單程收費標準算我們坐了幾個單程,媽媽一併照付。

有時候,一直大晴天,太陽毒辣辣的,幾天沒去漢江,我們就會央求媽媽,媽媽置之不理,我們就投機取巧地趁媽媽睡午覺,開始睏乏,迷迷糊糊的當口,保證我們不下水,只到江邊看看,搖着媽媽,打擾她,媽媽迷迷糊糊答應了,欣喜若狂。趕緊籌備,還沒出門,媽媽已經靈性了,嚇醒了,趕緊出來呵斥,唉,那個掃興。

最得意的是把爸爸拽着一起去江邊,爸爸一到江邊,就三下五除二地跳進水裏,大展身手的游上了。我們也紛紛找地方換泳衣,然後撲通撲通跳下去,有爸爸在,我們可以盡情地游泳。在漢江潛水,挺舒坦的呢。偶爾喝一口水,水也是甜的。夏天的漢江,水溫是兩個世界,淺水是暖的,深水是涼的,可以輪換着在深水,淺水裏泡。那舒服哦。

曾經和媽媽逗留在夕陽西下的漢江邊,看夕陽的餘輝金燦燦地在江面上畫出一到綵帶,然後一點一點從江面上退下去,越來越暗,越來越低,最後徹底消失。那真是博大的美。我在那樣的黃昏,迫不及待地拿過媽媽的相機。拍了一張張夕陽裏漢江的摸樣,還有漁夫駕着漁船晚歸的美景。那是足以陶醉心靈的畫面啊!

有時候深秋回去,漢江被大片大片的蘆葦花淹沒了,似隱似現,真美啊!微風一吹,蘆葦花的花絮就飄飛起來,如在童話裏一樣。

春天的漢江邊有很多蕨菜,媽媽喜歡掐一些蕨菜菜薹,或涼調或清炒。還有掐枸杞芽子,媽媽喜歡弄這些野菜之趣。秋天挖魚腥草,燉肉或涼調,這個非常痛苦,我不喜歡魚腥草的味道。

還有,偶爾舅舅帶我去漢江打漁,用他的電瓶,大大小小的魚兒一會兒就被電暈了,最喜歡漢江的蛇魚,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蛇的魚了,味道鮮美,肉質鮮嫩。

其實,回到漢江,還能見到我的美女妹妹們,蘇一枝,蒲瑞琪,都是可愛的美女。一見面,我就直接升爲班長,帶着她們瘋玩。有一次,居然忽發奇想,把小姨養的雞,一隻一隻往天上扔,看哪一隻雞能飛起來?電影《小雞快跑》,給我的印象是雞可以飛上天的。結果把小姨家的雞扔完了,也沒有一隻能飛起來,白白被媽媽呵斥了一頓。不過,我們玩的很痛快,笑的前仰後合的,多有趣呀。

我喜歡漢江的水,更喜歡漢江的人,淳樸,厚道,熱情。每次都會有滿桌子的美味佳餚,山珍野味招待我。每次我都會學會幾句新的漢中話,我已經可以用漢中話直接和他們對話。很舒服的呢。

這個時節的漢江,一定是蘆葦花盛開,白皚皚一片了吧?真美!讓我念念不忘哦。

《隨筆》散文欣賞3

早春的斜雨,在最後一個冬天的符號中醒來,掙破三月的體溫,無忌而歡快地敲着北窗,玻璃格子上,水珠開始展顏,孵出初醒時那種晶晶亮的瑩暈。

打開雨傘,細細嗅着漂浮的春寒,輕輕沿河而篤,看淺紫色的微風拂過河面,絲一樣的呼吸下,幾條泛水之上的烏篷船被搖曳的婀娜款款,一左一右的槳櫓像是劃在了我的心上,頃刻間,催活了透明的水瓣,漣漪起落間輕柔的餘音抒喚着對春的渴望。

緩緩走在潤漉的三月裏,腳下蒼老而綿長的青石路像手指一樣伸進縱橫交錯的街巷之間,兩旁灰白色的斑牆內偶爾會傳來童叟的戲淘聲,順着攀纏在牆檐上的那些沾滿露水的爬山虎,時不時地敲打我的耳鼓,伴着傘面淅淅颯颯的喁喁雨絲,唯美來的如此直接,這種措手不及的醉薰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是很難能體驗到這份不堪鉛華之外的閒適暢意。

放下一顆凡心,用腳靜靜丈量在這份悠悠古韻的水墨間,不遠處那片蕭然婆娑的竹林映入眼簾,一絲惆悵隨之半暗半合,撇開文人墨客睞竹的典故,竹的幽逸潔靈也濾去不述。江南老百姓喜竹的原因是竹子有節節高的寓意,每逢嫁女之日,什麼都可忽視,唯獨不能缺竹,大概在父母眼中,不但割捨不了對女兒的深情,也盼望着女兒嫁出去後的生活像竹節一樣年年高順吧。這樣的悲喜交織心情,多少讓人有點鬱懷,可當我置身於林中小徑,眼下的幽靜很快讓我陶醉其中,那股惆悵也被稀釋在這蔬果的空氣中了。

走出竹林,醉在三月裏,停在了三月的橋上,眼神隨着蜿蜒的河水一路暢遊,那些枕河人家的木質鏤空花窗在細雨輕煙下微微開半,就像輕啓的朱脣,述說着對歷史堅守的承諾。窗下古老的石駁岸,青苔在波粼中時隱時現,與河廊之間偶爾交會的舟影交相輝映,很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跌入時光的深處,心也像被釀於一壇糟燒之中,醉的何止是人,何止是心?

移動的雨傘,帶着我漂浮在這個三月的芙蓉澤國之間,在這水一樣的季節,在這翡翠般的吳淞素地,放肆不厭地遊歷在星羅棋佈的詩情巷水中,聽晨昏鳥語,品吳風翩翩,享春秋溫憫,看流光麗霞,聞絢花梓桑。韻的何止是情,何止是景?

和腳下滑過的那些綠衣茵草一起被這個三月的雨曼撫摸,感受着萬物生靈雨中的淡淡抒情,記下一段隻言片語的款款感懷,期待今年春天的百老匯裏心花盛開。

《隨筆》散文欣賞4

初夏的某一日,我伴夕陽餘輝信步走在田間小路上,微風習習,吹走了春日的餘寒,送來了初夏的柔暖。

路邊的麥穗上掛滿了一層層的麥花,那黃色的小精靈簡約而質樸,好像從不會去招蜂引蝶,但是她獨有的淡淡清香會給你嗅覺清新的享受。幾株野花炫耀了一天的嫵媚好似已經累了,在西方晚霞映紅了半個天空的時候,她們埋頭睡着了。而那青油的麥穗在微風中正手執手、肩並肩,等待着花瓣凋謝後孕育新的生命,他們氣勢凌人、勇不可攀。

村裏炊煙裊裊,農人們開始扶鋤挑擔向家裏趕,我不由自主也向村裏走去。村裏時不時傳來陣陣農家柴草燒製的獨特飯香味。當地人喜端碗蹲於街頭邊吃邊說,主食便是一大碗飄香的臊子面。正在獨想之際,不想真遇見有在街頭吃麪的五、六人,在他們旁邊還爬了一隻搖尾巴的狗,等待着主人的施捨,看着他們黝黑的臉龐,聽着他們讓我似懂非懂的言語,不遠處幾對燕子親暱的站在電線上歡唱,村裏時不時會見到一間間青瓦紅磚的房子被如冠蓋的樹林所籠罩,偶爾會飄來陣陣花香。面對此情景,我也遽然體會到陶淵明桃花源裏的理想景象。

一次桃花源式的信步卻讓我感覺生活很有滋味,原來世界無處都有美麗存在。天色漸漸轉黑,我加快了走路的步伐。

《隨筆》散文欣賞5

心懷夢想,着眼於未來是件好事,不能以爲的沉浸在未來之中而忽略了現在。事事公正、人人平等是我們的願望,但是這種所謂的公平感在生活中中的並非如此安排。若想擁有平和的心境,就不可存在悲觀厭世的心態。因爲憤世嫉俗、懊惱煩悶的情緒干擾,就會錯過這個世界上本該與我們邂逅的一場繁華。

幸福只是一種態度,並且漸漸的,我也開始相信,生活中的幸與不幸僅僅是自己的思想意識下的東西,是自己對於現實的一種理解,也是自己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態度和所思所想。如果我們能偶爾停下來,花點時間環顧四周,品味一下自己已經獲得的成功,悉心感受一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欣賞身邊最平凡最簡單的美,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每一步,哪怕它已經微乎其微,或者已經或正在被排擠出我們的記憶的邊緣,其都會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滿信心。

《隨筆》散文欣賞6

閒靜寂寞時,我在大腦中會把一些記憶悄悄召來玩味一番,在我如那小女孩一般大時,每次進城都要從這些房舍外的一條悠長巷子裏走過,在過巷子之前,還必須通過一座簡易的木橋,那橋兩邊沒有任何扶欄,狹窄的橋面上覆着一塊塊隔了間隙較大的薄板,大人能從容走過,膽大的孩子也能無畏走過,我膽怯,不敢直立行走,匍匐而行,嘴上還不停嚷着“怕,怕死我!!”母親叫我擡起頭直面前方,不看縫隙下面的河水,可我偏怕偏要看,過了險橋不遠,就走在這條悠長的巷子裏了,逢甘蔗壓榨的季節能聞到彌散在空氣裏的陣陣甜香味,那是從人盡皆知的“蔗糖廠”裏飄來的,這些老樓舍就是當年的那廠,據說,它是當時江蘇省唯一的一個“糖廠”,每年要壓榨甘蔗好幾千噸,而我們這些毗鄰的鄉村理當成了種植“青紗帳”的地方。秋天,當一彎新月懸掛清梢,你以爲周圍寂靜了,即便有聲音傳來,在這個季節也顯得孤單清瘦了,可只要你走近青紗帳,“沙沙沙!!”頓時這個世界充滿了飽滿而有力的聲音。

今天目光所及這些老樓舍,舊巷子,破天窗,壞煙囪,曾經的場地路道,雜草叢生,野花上牆,已然一副荒涼殘照的頹廢樣,記憶裏那些個繁忙繁榮,黑夜如晝,攘來熙往的車馬人羣,隆隆的機器聲,全然銷聲匿跡了,此時,門楣或牆根處的幾支美麗生命襯得蕭瑟之意更濃,作爲一個時代發展的產物,最後結局竟落得如此淒涼不堪,不免有點唏噓入懷。

《隨筆》散文欣賞7

飯後無聊,漫步冬日河邊。荒草悽悽,寒波盪蕩,漁人卻依舊:早早來到岸邊,拋餌垂釣,寒冷似乎從未影響過他們。

河邊幽徑,清風拂過岸柳蘆花,猶如一曲悠遠的老歌,輕輕的,瑟瑟的,有着古樸稚雅的韻味。想着偷了浮生半日閒,或坐在小窗下,石桌旁,品一杯清茶,或斜倚橋欄畔,碧水緣,想花謝花開,雲聚雲散。或畫一幅山水,捧一巷詩文,品味千古人生,感受萬種風情。心裏便無端有些慨然。看似紅塵中平常的追求,卻於各種情形下失之交臂。

一叢綠草不期然撲入眼簾,在這落木蕭蕭,萬物凋零的世界裏,它是那樣清新悅目,它是堅忍執著的生機的守護者,有它在,大地就有了火種,人心就有了希望。放眼四野,又見各種各樣的綠正於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着,在樹下,在草叢,在巖隙,在路邊,在水畔,在許多無名的地方,一縷或一片,一莖或一叢,或墨綠,淡綠,或黃綠。它們在堅守生機,也在等待,在期盼,在傳遞,直到嚴冬過去,春暖花開,那時它們功成身退,隱入生機的海洋,它們就如我們的民衆,有英雄時它們安然知命,當英雄隱去時它們以別樣的形式姿態守護英雄,看似平凡卑微,卻堅忍偉大,只有在殘酷的冬季才能見識到它們真面。它們雖無英雄的丰姿,卻有英雄的本色。

太陽緩緩,如一個燃燒的火球半懸於東方的樹叢中,金光四射,燦爛奪目,在它的普渡之下,樹木的斷枝殘葉一掃以前和頹廢,振作起來,披上了耀眼的錦繡一般挺立於地平線上,蘆花從來就是紅塵中最平凡的,既無美麗的花,也沒有奇異的.果,就是它那蔥綠的密葉,也因有刺破皮膚的危險而不討喜。但在這冬日裏,它搖曳的白髮,籠在金色的晨暉裏,猶如籠上了靚麗的霞帔,竟然有了炫目的效果。它們在風中搖曳着,翻飛着,嬉鬧着,對冬的凜冽全無怨懟,對冬的溫暖卻有滿滿的感激。河水碧波盪漾,流光溢彩。不止眼前,極目遠眺,九洲八荒都柒上了溫暖的光環,在這北中國的平原,創造出一幅如夢如幻的油畫。

偶見一棵樹,長在大樹叢中,頭頂大樹伸出的枝杈,腳踩密密交織的荒草,仍然瀟瀟灑灑地舒展着虯枝,坦坦然然地正視着蒼生,心不由地就一軟,我錯過了它坎坷時拼命掙扎,我忽略了它恣意縱橫的青春,現在它枝禿葉殘,卻不卑不亢,自自然然,我卻與它相遇了,也許是它千百次的回眸等待的結果。雖不是在它最美的時刻,但比起那些終其一生也不得見的等待,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幸運了?滾滾紅塵中,遺憾太多,我且珍惜珍惜眼前的偶遇吧。

“轅門外那三聲炮。”一陣嘹亮的豫劇唱腔傳來,那是河口公園一個環衛工人在邊工作邊享受了,那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工人,他常常早早起來,趁公園無人打掃前一晚的垃圾,等人們起來晨練時他已經清潔完畢,手抱唱戲機邊聽邊唱了。他常說:生活要靠自己經營,你用心,生活就處處美好。聽着他的戲,想着他的話,心裏就有些赧然,生活並沒有優遇過他,但他卻總是那樣豁達大度,讓人不由地敬佩,尊重。生活並沒有苛待過我,我卻總是鬱悶悵惆,牢騷滿腹,同是華夏後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小河很長,但幽徑卻短,待我走完這幽徑,心裏忽然就一下子輕鬆了,彷彿這冬日再也不若前些天那樣陰冷,漫長了。

《隨筆》散文欣賞8

長途車輛顛簸,短途馬背前行,險處纜車直上;穿越峽谷的炎熱,目睹茂密的叢林,感受頂峯的冷涼。

我終於又回到二十餘年前曾經觀光的雞足山佛地,真正對祝勝寺門前的絕句——“退後一步想,能有幾回來”內涵的理解,只有此刻纔能有更深刻地領悟。

攀登至頂峯時,斜陽照射,整個山峯輝映出她迷人的英姿。來不及多逗留,畢竟不是一個人的行動,六十多人的團隊,不能太自由的,就隨緣吧。

吃與住,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關鍵是尋覓一份離開紅塵喧囂的超脫。很難有時間到這裏,往日與同學上雞足山,狂奔熱鬧觀美景,馬上亂言胡語的完了,存留到現在的也僅爲幾張發黃的黑白照片,記錄着曾經……

《隨筆》散文欣賞9

塔,起源於印度的窣堵波。漢代末年,丹陽人笮融造樓閣式塔,開中國造塔之先河。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爲放置釋迦牟尼的舍利,供人們紀念崇拜。佛教很重視形象的崇拜,塑造佛像是佛教傳播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以次來傳播教義,供人們來寄託信仰。塔作爲藏有佛真身舍利的對象就顯得尤爲重要,也成爲佛的一種象徵,被佛教徒們作爲“佛”來崇拜。

而在塔的建造中也處處體現着佛教的思想,但中國的佛教本與古印度的不同,又很強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層數與塔頂相輪數相同,都是雙數;但在中國由於“陰陽五行說”的影響,塔的層數和相輪數一向都爲單數。

但畢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內埋藏的是假的佛跡,作爲一種象徵。

那這裏的楞嚴塔,所存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真身舍利,不會有假吧?高僧的行蹤不會是捏造的傳說?孤獨的老人在傳誦着佛家的真諦,是神聖可頌嗎?!

《隨筆》散文欣賞10

你越是看多了各色的面具,越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真正的素顏而行.那纔是真實的你。

某段時日,你心情不快.你看着那一大堆化妝品忽然就心生了厭倦,那種想要卸去僞裝的迫切感讓你真的就那麼出門了。

外面風很冷,穿透外套直達心脾,卻沒有一絲讓人振奮的感覺,反倒更加懨懨的了。瞧一眼電動車後視鏡裏的自己,萬米陽光下雖不至於面如菜色,卻也是口脣蒼白,像風中瑟縮的秋葉一樣蕭條。

當下心底一陣寒涼,就這樣沒精打采的到了單位。

轉身迎着冷風,深吸一口氣,讓你擠出一份燦爛的笑容——標準的露八顆牙齒的那種。回頭,挺直脊背,邁着一貫的步伐推開門......衝着同事笑着打完招呼之後,轉過拐角,看到玻璃鏡中你的身影,眼神忽就黯淡了下來。想起許嵩、何曼婷的歌中唱到的——“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全都埋葬在昨天,不摻任何的表演”然而,也不過是“轟轟烈烈那幾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