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洞簫清吹最關情散文隨筆

洞簫清吹最關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洞簫清吹最關情散文隨筆

蘇子這一段,確可爲簫之絕唱了。簫聲一如所言,清美、幽怨、低徊不已,一曲能教腸寸結。壎笛笙簫,簫最適於哀怨的情感。前人云:“洞簫清吹最關情。”又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乃簫古稱—作者注)可見洞簫吹來回腸蕩氣,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我之愛簫,倒也不僅在其哀而不傷。簫聲聽來確而醇厚悅耳,但是,簫聲中滿載着儒家的淡泊,道家的飄逸。

一支絕好的紫竹簫,上必鐫着古高人雅士的修身格言抑或幾句古詩。有些寫着“黃河遠上白雲間”,或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就更令人暇想不已。一支古樸淡雅的洞簫彷彿成了文人的符號。蘇軾是愛聽簫的,誠然,酷愛竹子的魏晉文士也愛聽簫。王徽之因途中偶遇善於吹簫的桓伊,請之“試爲一奏”,於是桓伊緩緩吹出了《梅花三弄》,成就一段佳話。曲中洞簫和以古琴,盪滌飄高,活潑新雅,白雪紅梅的.風姿厲厲、節節向上,如現眼前。道家的人是愛簫的,因爲它飄逸,儒者也是愛簫的,因爲簫聲正應“中庸”,是謂“哀而不傷,樂而不淫”。所以簫遠比笛聽來更舒緩、悅耳。

簫充滿着典雅的情懷,蘊籍的個性,總讓我回味。然而,我卻最愛一支簫的孤獨。

簫哀怨、淒涼,在中國樂隊裏很少找到它的影子。就算在江南絲竹樂隊中,也極難發現它。唯一爲簫合奏的是七絃琴。七絃琴沉穩古雅,貴爲古代“琴棋書畫”“四藝”之首。今天中國泱泱十三億人,會彈古琴者不過一萬人,可謂鳳毛麟角。古琴孤獨,簫也孤獨。然而,孤獨沉澱生命,孤獨也最美,最扣人心絃。沈從文甚至認爲,美麗必然有淡淡的淒涼。所孤獨淒涼的《邊城》最撼人心地。洞簫是孤獨的,所以“更吹羌笛關山月,無奈金閨萬里愁!”洞簫,不忍卒聽。

簫聲牽情動恨,簫聲也最能慰籍多愁善感的心靈。洞簫清吹,最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