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描寫秋天的散文「10篇」

描寫秋天的散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秋天的時候,操場上的樹葉變黃了,一陣秋風吹過,一片片地飄落下來。下面小編精心整理寫秋天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應欄目!

描寫秋天的散文「10篇」

  散文1:我喜歡的秋天

我喜歡的秋天是多彩繽紛的。有細雨、有紅葉、有霧裏朦朧的幻想。俗語道:一葉知秋。的確當秋天來臨時,果子熟了,樹葉黃了,小草也枯了。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奼紫嫣紅,萬里亮彩!

我個人很喜歡秋天的早晨。如果運氣好,隱身於霧中可以獨自體會這靜謐的早晨。當那白白的霞霜,掛上葉子時,感覺毛絨絨的。那時,柿子好像少女的臉蛋羞紅了臉,大地也換了新裝。當太陽出來後,到處都晶瑩剔透,閃閃發亮,熠熠生輝!當一陣微風拂來,怎一個涼字了得,也爽不是嗎?秋風瑟瑟,簡直是一種享受。當霧慢慢散開,千里繽紛,萬里飄!整個美景儘夠你享用。

提起秋天難免有點蕭瑟的感覺。萬物雖一顯其顏色,卻最終還是要凋零。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只有卸掉了殘裝纔會有春天的新生。就像隋唐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榮枯悽悽,猶如古原草也在爲他與友人的離別而泣泣落淚。又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對家鄉親人朋友的思念,在這金秋佳節油然而生。多少情生於秋,又多少景讓多少人傷懷!“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 今有誰堪摘!”

但話又說回來,借景生情,但具體還得看一個人的心境。陶淵明就不同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是秋,他卻閒來採菊、賞秋或小酌一杯。望着南山,看着飛鳥黃昏時結伴歸巢,這種恬然自得,超凡脫俗確實是一種境界。

秋天就是這麼讓人難以理解,美中有蕭愁。

  散文2:閱讀秋天

我是愛秋天的。愛秋天的靜美,嫺靜,成熟,風韻。

秋天,是沉靜的。秋水長天,天高地迥,一片空闊。

秋天,是唯美的。天空更湛藍,雲朵更潔白,秋葉漸漸變了顏色,斑斕,絢麗,沉醉。

秋天,是厚重的。這是一個凋零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彷彿一個王朝,到達了鼎盛的極點,極其豐富,極其浪漫,極其奢華,卻又擺脫不了輪迴的宿命。漸漸有了頹勢,有了沒落的跡象。唯有這樣,更多了一份壯美,一份悽美,一份深沉的美。

我喜歡秋的清遠,喜歡秋的深美。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秋,愛上這種大氣、沉雄的美。喜歡看殘陽如血,看夕陽西下時的漢家陵闕,圓明園的廢墟,大漠的黃沙,古戰場上長城的遺骸。喜歡這種雄渾、蒼涼,喜歡這種英雄豪氣。或許,每個男人的身體裏裏,都流淌着一種叫壯烈的血;骨子裏,都有一種不屈的東西,傲立於天地之間。這是一種血性,與生俱來,純自然的。

比起秋天的橘紅柚黃,我更偏愛秋葉靜美。愛那清冷裏燃燒的火焰,沉靜裏極度的浪漫。秋風拂過,有點微涼,有點蕭瑟,心便格外安靜。行走在荒野,享受獨處的快樂,自然而然,有了無邊的古意。

秋天是一本禪意深遠的經,一首浪漫高遠的詩,遼闊、靜謐、怡淡、絢爛和寂寥。無言,無語,就是一種禪境。

一片楓林,一黛遠山,一江秋水,幾痕江渚,數點白鷺沙鷗,秋便有了淡淡的遠意。江南的秋,有着春的溫潤,夏的燦爛,冬的寧靜,融合一體。秋,是靜謐的,少了春之萌動,夏之燥熱,冬之冷冽,更有一種別樣的風韻。既有小家碧玉的親切,又有大家閨秀的含蓄,撩動着,又沉靜着。深沉而浪漫,寧靜而熱烈。

秋天有着絢麗的色彩,再偉大的畫家,也調不出這樣多彩的顏色。再博學的詩人,也描繪不出這樣浪漫的神韻。它有着金屬的質感,金子般的陽光,青銅黃銅般的樹葉,落在地上,湖面上,卻又是那樣輕靈,那樣優美。草色,更是斑駁得可愛,千萬種色彩,綿延成大地最美的詩篇。

秋天的光線,有着很強的穿透力,此時的空氣,也分外透明,天空分外湛藍。靜對一江秋水,一山秋色,靈魂也隨之輕了,空靈了,慢慢飛到了高處。遠離塵世的喧囂,感覺格外寧靜。

秋天,美在沉穩,踏實,低調。不張揚,不浮躁。色彩最絢麗,底色卻最清冷。碩果累累,卻最是沉靜安詳。不溫不火,雍容華貴,卻又悲愴莊嚴。秋是狂熱的,又是內斂的;是富貴的,又是衰敗的。有千帆過盡的從容,有生死看破的灑脫,有本來無一物的淡然。

狂風暴雨,遠了。浮躁的心情,遠了。有的是採菊東籬下的閒適,有的是悠然到南山的舒緩。節奏慢了,心境淡了。刪繁就簡,簡單了,明淨了。

我是頗喜歡野趣的,看漁翁垂釣,獵人狩獵,野鳥羣飛於天幕或靜立於葦杆之上,都有一種閒趣。那些菜地裏勞作的農人,更是悠閒自得,慢慢悠悠的,不急不緩,精心伺弄地裏的莊稼,就像寫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優美的詩篇。

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美麗,都有自己的尊嚴。漸漸學會了敬畏,學會了博愛。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慈悲的心,比什麼都重要。靜立於秋的曠野中,把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蟲一魚,都納入心懷,與我融爲一體,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再也分不出彼此。

心無一物,秋也隨心遼闊。其實萬象皆空,得到和失去,生與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美麗,讓自己得到心靈的解脫。每一片落葉,從來不會忘記優美。秋風拂過,黃蝴蝶、花蝴蝶般,漫天飛舞,安靜而從容。每一朵花,明知盛開之後,就是凋零,卻從來沒有放棄綻放。亦從來沒有忘記美麗。

秋是美的,美在清、高、曠、遠、靜、淨、深、厚、大。清高裏有着恬淡,曠遠裏有着精深,靜謐裏有着清淨,厚重裏有着博大。很多人喜歡傷春悲秋,秋風秋雨,總能喚起千萬人的鄉愁,千萬種離情別緒。可我從不傷秋,獨愛這美麗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喜歡劉禹錫此詩很多年了,從少年到壯年,多次揮毫書寫,每次都能感覺一種沖天的英豪之氣。

人生不過是一半風雨,一半晴天,四季輪迴是人生的常態,悲觀的悲觀一生,樂觀的樂觀一生。宋代無門和尚佛偈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秋是寂寥的,孤獨的。其實在這世界上每一個心靈,都是寂寞的。世上沒有不寂寞的人。李白說: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煮上一壺酒,泡上金黃的菊,馨香的桂,泡上秋的豐潤的,秋的飽滿,慢慢啜飲,亦有一種風流的高意。

秋是含蓄的,溫柔的。如一個成熟的女人,心靈經歷了春之妖嬈,夏之風華。經過人生的風雨雷電,跌宕起伏的磨礪,磨去了棱角,提升裏質地。上品的通過內外兼修,漸漸有了內涵,變得通透了,溫潤了,去掉了煙火之氣,如玉般,晶瑩剔透起來。學會往心內尋找幸福,尋找美麗。那種美麗,是由內往外長出來的,宛如歲月的沉香,格外細膩,分外耐品。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沒有了嬌氣,去掉了霸氣,是心如止水的靈動,林外之風的灑脫與野逸。

秋天,是一場大戲。有一種磅礴的美。水天一色,雲蒸霞蔚,萬里霜天,層林盡染。絢麗與蕭瑟同在,奢華與簡潔共存。有沙場秋點兵的`豪邁,有江心秋月白的空靈,有秋風掃落葉的狂放,有萬籟俱寂的寧靜,有十月小陽春的盎然。矛盾統一,自然和諧,悲壯蒼涼,溫潤靜美,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在秋天閱讀,可以涕淚雙流,可以胸懷高遠,可以超逸世外,可以長風破浪,更可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讀日讀月,讀天讀地,讀錢塘江的大潮,讀海上生明月,萬里水雲闊。此時,天地要多遼闊,就有多遼闊。心要有多寂寥,就有多寂寥。可以站在紫禁城,圓明園,品味帝王的胸懷。可以站立泰山之巔,品讀孔子的襟懷。可以泛舟滄海,品讀老子的無爲。可以端坐菩提樹下,感悟佛祖的無我。武則天有日月當空,六祖惠能有本來無一物。這些大自然無字的經文,唯有閱讀者可以悟到。

刪去情慾,刪去冗雜,刪去貪念,秋最終還是沉靜了。迴歸自己的內心,迴歸自己的本來面目。落葉歸根,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每一個王朝的興盛與沒落,每一段人生的開始與結束,都是一個歸零的過程。再繁華的,終要衰落;再強盛的,都會腐朽;再富貴的,終會貧賤;再恩愛的,都會離散。回到人生的秋天,一粥,一飯,一茶,一花,一杯淨水,都那麼值得回味。

秋天,是適合讀詩的。秋風蕭瑟,總引出離人淚。納蘭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秋風悲畫扇”寫盡了天下癡情男女深沉的悲怨。李煜一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寫盡了亡國之恨。易安居士“紅藕香殘玉簟秋”,溫婉地寫出了閨閣相思。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更是寫盡了天涯淪落人的萬千悲情。我獨愛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和“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兩句,不悲不喜,自在從容。

秋天,是適合讀史的。秋水如鏡,澄明,透亮。從諸子百家,到三皇五帝,從秦始皇讀到中華五千年,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血淚史。魯迅說,不過是一部人吃人的歷史。任何一個王朝,不過是由儉入奢,最後驕奢淫逸,最終毀滅。人類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輪迴史。佛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人類骨子裏的魔性,總在適當的時機,就會讓歷史血淋淋地重演。許邪惡以正義的名義,許殘暴以愛的名義,永遠也無法擺脫其動物本性。

秋天,是適合隱居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山,一水,一座茅廬。一詩,一畫,一壺茶。自然是一個博大懷抱,可以讓所有疲憊的旅人,只要願意,投入它的懷抱,就會得到休憩,得到安慰。擇一日,擇一處,就這樣,放下所有,就這樣,靜靜坐臥,無慾無求。竹籬茅舍,獨自安詳。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一任秋水連波,一任日升月落,種豆種瓜,心安然。

秋天,是適合靜坐的。一管洞簫,一張古琴。隨着舒緩的音樂,讓靈魂漫步水雲之間。那簫音和琴音,遠遠的,若有若無,一吹,一奏就是秋涼如水的空靈。抑或,靜對一山一水的月光,靜聽秋蟲的啁啾,山水的清音,秋風走過樹葉的窸窣,桂花落地的微音,尋找自然的天籟,內心的梵音。

壺中日月長。我喜歡把秋天泡在壺中,加些詩,加些美麗的心情,若有若無的禪意。不思不想,不爲什麼,僅僅是爲這個秋天。該來的都來吧,該去的都去吧,隨緣,隨遇,隨性。莊生夢蝶,老子騎牛,泛舟滄海,獨步五嶽。

閱讀秋天,米氏山水,二王書法,杜康酒,鍾子期的琴音,王摩詰的詩,佛祖的無字真經,都來那麼一段,方不負今生紅塵來過。

  散文3:秋天印記

秋天是夏天到冬天的過渡季節,立秋到立冬這段時間就是秋季,分爲三秋即孟秋、仲秋和季秋。節令有立秋,植物進入成熟階段;處暑,氣溫開始下降;秋分,天氣涼爽,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露,雨季結束,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不再有雷聲和閃電;霜降,氣溫已達到0攝氏度以下,初霜會對農作物造成極大危害,進入乾季,需加強護林防火。

——題記

立秋作爲夏秋的分界點,秋天悄悄的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一抹的墨綠變化成七彩的盛裝,黃的、紅的、紫的、綠的……色彩絢麗,五彩繽紛,裝點着這個瑰麗、芬芳的世界。秋天的風,輕風拂面,絲絲涼爽,柔和純淨;秋天的水,清涼徹骨,微波拂過,星星點點;秋天的雲,潔白清淡,碧空萬里,一塵不染;秋天的山,輪廓清晰,線條優美,起起伏伏;秋天的美,五彩斑斕,景色怡人,耐人尋味。踏着秋天的足跡,置身秋天的美景,順着秋風的指引,我把秋天的印跡來追尋。

兒時的印記,童真無邪,浮光掠影,似懂非懂。印象中秋天只是一個萬物凋零的季節,花褪卻,草枯榮,綠隱退,黃遍地,瀟瀟雨,瑟瑟風,總是給人以一種悲壯的情愫油然而生。電影中都是通過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秋雨撲簌,風吹枯葉來襯托和渲染那種悲壯、悽慘的故事情節。記憶中的秋天是個多事之秋,三位偉人的相繼離去,唐山大地震帶來的陰影還未消除,給秋天蒙上了一層“灰色”的色彩,我的心中那時是鄙視秋天的,它會讓我感到恐懼和害怕,突增無限的惆悵和傷感,這是我對秋天的最初印記。

那碧天悠閒的雲朵隨風飄過,相互簇擁着,延伸着,親暱着,跨過林海,印入小河,拂過麥浪,遮掩羣山;那輕柔的秋風躍過畫布,純淨中散發着絲絲涼意,被秋風洗黃的野草,儼然像一位位佝僂彎背的老人,裸露着奶黃色的胴體,在蕭瑟的秋風中婆娑起舞;露水打溼了田埂,露珠陡然掛滿了枝葉,瀰漫着潮溼的味道,集聚的露珠越滾越大,順着葉尖悄然滑落,隨着升起的朝陽,不一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那牆壁上的爬山虎,在秋陽的映射下,宛若一條條威武的巨龍,不時抖落血紅的鱗片,隨風飄落在草叢中,色彩繽紛,裝點着這個絢麗的畫面。

秋風秋雨秋天涼,秋枝秋葉秋草黃,秋雲秋月秋氣爽,秋菊秋雁秋收忙,秋情秋意秋纏綿,秋思秋念秋惆悵。確實,秋天不如春天那麼羞澀,夏天那麼坦露,冬天那麼內向,勁風飛舞,枯葉飄落,秋蟬低鳴,雖衰敗,但孕育着希望,雖凋零,但醞釀着收穫。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審美觀在內心中的逐漸成型,秋天如一幅多彩的油畫,美化我的心靈,擴展我的想象,我覺得秋天還是很可愛的,我喜歡秋天,它能讓我的內心升騰希望,憧憬美好,讓我逐漸的趨於成熟,儼然構築成我心中一幅幅精美的畫卷。

時下早已入秋,孟秋已過,仲秋已快結束,一次秋霜,讓塞北大地披上了銀裝,也讓挺立的萬物蒙上了一層薄霜,讓這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經歷了一場浩劫。夾在石縫中的常青藤在瑟瑟的秋風中也經歷了四十多年中從未有過的人生洗禮,蜷縮着傷痛的身軀在和秋迎風搏擊,在和命運做着堅強的抗爭。秋天總是能給人以希望,我深信秋天會給予常青藤搏擊生命的勇氣,我深信秋天會賜予常青藤戰勝傷痛的決心。

這次磨難,有傷痛,也有憂慮,有欣喜,也有感動。藤繞着石,石扶着藤,常青藤在石頭的扞衛下,執着地攀附着,堅強的矗立在秋風中,石頭給了常青藤緊緊的依偎,給了常青藤抗爭的希望,給了常青藤與傷痛鬥爭的勇氣和信心,這無不讓我深受鼓舞和感動。生命之秋帶着欣慰,帶着喜訊,飄然而至,希望之樹常青,毅然站立在風中,擡頭遙望遠處那七彩的畫軸,花團錦簇,落葉繽紛。此時,我不再惆悵,我不再傷感,唯有更多的祝願,在這個深秋畫般的寫意中,升騰出無盡的希望和動力,讓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起來。

我忽然間感悟,儘管秋雨瑟瑟,秋風蕭蕭,秋天儼然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成熟的季節。秋的柔美,秋的靜謐,秋的典雅躍然紙上,歡樂奔騰在我的心間,暖意升騰在我的心窩。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秋天,站在秋風中什麼也不去冥想,只用整個身心去切身的感受秋天的韻味,秋天的魅力,秋天的印記,只用整個身心深切的體會蘊藏在深秋背後的各種感悟,如潺潺溪水流過我的心坎。

  散文4:秋逝

“秋天到了,樹葉黃了,一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啊,秋天來了。”我對秋天的記憶就是從小學時朗讀的這篇課文開始的。對於這篇課文,當時我刻意的按老師的要求背誦過,但真正讓我至今還能記起的原因,是我童年的晨夢時常被兒時的夥伴蘇小云對這篇課文的朗讀聲伴着母親對我們還不起牀的埋怨聲吵醒。

蘇小云家和我家只有一牆之隔,記得那時蘇小云學習很努力。早晨,當我和哥哥蜷縮在一個被子裏熟睡的時候,蘇小云已經在他家土木結構的屋頂上來回走動,同時以一種唱歌的腔調朗誦着這篇我在睡夢中已熟爛於心的課文。他的母親和我的母親一樣正在竈膛前用麥草燒着用來燙豬食的一鍋開水,熊熊的火舌舔着鍋底,清水在鍋裏發出噝噝的響聲,面板上一貫地堆放着切成條狀的土豆,燃動的炊煙從廚房屋頂上用土塊和泥砌成的煙囪冒出,就着朗讀聲盤旋着升上天空,溫柔而纏綿。有一隻貓,在院牆上走來走去,消磨時光。

早飯過後,太陽偷偷地爬上了院子的土牆。田野和遠山,鋪上了一層紅色的染料。圈裏的牛開始芻草,羊望着田坎邊上的青草,咩咩地叫。肩背只裝有語文和數學兩本書書包上學的男孩女孩,成羣結伴,在鄉村的土路上打鬧着,哭喊着,歡笑着,惹得土牆下的一條黃狗搖着尾巴,狂叫不已,村子裏頓時響起狗吠聲。從村道上驚起的一羣覓食的麻雀,四處飛散,落進誰家院子裏的晾衣繩上,唧唧喳喳,窺視着院子中間簸箕裏的麥子,趁院子裏的人走開,叼上一嘴麥子,迅速振翅高飛,消失在這個被炊煙浸染的早晨。

如今,蘇小云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三、四月份挖蟲草,其餘時間在煤窯,我寫這句話的時候,也許他正在去年是小麥今年換種油菜的地裏割油菜稈,辛苦而厚實。

然而,而立之後的我此時是莫名的惶惑和無奈。

那時中秋前後,故鄉正值秋濃,時空湛碧,藍的明淨透亮;田野裏,山坡上,小河邊,已經處處透着成熟的誘惑;金黃的風輕輕地、和煦地吹着,滿地都是黃色的、紅色的葉子;河兩岸的小麥、油菜經受整個夏天的風吹日曬,散發出醉人的芬芳,像成熟待嫁的姑娘,飽蘸歲月的精華,一陣風吹過,到處都是金波翻滾的麥浪,又像極了留守婦女們絲絲縷縷的愛情;田埂地頭的沙棘樹還未來及被饞嘴的麻雀光顧,仍是一片桔紅,絢麗多彩;鳥鳴的純淨和泥土的清香,若煙若雲若詩若詞若水墨粉彩的韻致,把遼闊的田野襯托得更加遼闊;遠處的娘娘山青翠欲滴,山頂上沐浴着八月的陽光,山的那邊是我至今還未揭開的迷;草灘裏放牧的幾匹馬兒打着響鼻、嚼着草,河水一樣自由;老牛臥在夕陽的餘光裏,看着炊煙裊裊而去,咀嚼秋的味道。老人們三三兩兩蹲在自家門前或村子裏的大柳樹下,談天說地,回憶過往,誇張地說,放肆的笑,把剩餘不多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過得逍遙自在。

此時,我們剛放學歸來,在村頭的樹林裏和夥伴們用黃了一地的落葉煨火,就着夕陽,烤吃土豆。冷不丁,大一點的孩子從薄薄的作業本的後面撕下一條小紙,從中間對摺,把已經被風乾的樹葉揉碎後放在紙條上,很老練地捲成一支菸卷,酷似他父親的樣子。我們避過大人們的視線,輪換着“騰雲駕霧”。

夕陽把天空中的雲彩照的彤紅的時候,炊煙漸漸淡去,母親們讓我們回家吃飯的召喚聲此起彼伏。整個村莊逐漸歸於寂靜,只有清澈的河水回味悠長的流着,發出潺潺的聲音,承載着我們無限的歡笑和樂趣,也潤澤了我們編制幼稚夢想的童年。

參加工作以來的幾個年份裏,我邂逅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風景,那裏春山如笑,那裏水木清華,那裏柳綠桃紅,但總是替代不了我那曾今堆滿幻想、攥在手心裏的憧憬。何況,我怎能忘記,那靜溢的秋光裏還有一個幸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