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托兒散文

托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記得那年,我做穿刺檢查。護士叮囑說:一定要託好她的腰,否則後果嚴重。夫君表情嚴肅地站在我身邊。我故作輕鬆地調侃:我的腰,可不是一般的腰。夫君說:放心吧!有我。

托兒散文

檢查後,我的意識是清醒的。我聽到夫君在說:你們扶別的,腰我托住了,放心吧!我只感覺我龐大的身體,被無數雙手,輕託到病牀上。看着大家,無法言語,卻銘記於心。

我家孩子是我們倆帶大的。兩歲前請了叔伯小姑幫忙照顧,兩歲後去了幼兒園。孩子很內向,看到陌生人就會哭泣不止。老師說:你們可以在放學後,不急着走,帶着他在遊樂場玩玩,讓他和小朋友們慢慢熟悉起來。

我帶着他去到滑梯旁,他很想玩,但看到那麼多小朋友,就是牽着我的手,怯怯地站着。我蹲下,鼓勵他去嘗試。他排隊走上去,滿懷恐懼地往下滑。我忙托住他的胸部,減緩速度,告訴他將腿叉開,摩擦兩邊,可以降低速度。他慢慢感受,發現真的如此,開心地笑了起來。逐漸的,他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了。再之後,看到陌生的小朋友、老師也不會害怕了。待到幼兒園舉行文藝活動時,他甚至還去領唱《小雞出殼》,還有大合唱,參與小遊戲,比賽都很踊躍。老師欣慰地說:看,不內向了吧!

孩子上二年級時,我身體不好。每每騎車過新華橋的大坡時,都會很吃力。孩子最初不懂,他會使勁地抱住我的腰,說要傳遞給我力量。之後,看我每每蹬上去後,都會滿頭大汗的模樣,他說:媽媽,我可以下車,幫你推。於是,每到上坡時,他都會跳下車,用他的小手,握住車後衣架,喊着小口號:123,123,頭壓低,弓着後背,雙腿使勁地幫我推。我會感覺到一股力量,將我託上大坡。原本疲憊無力的雙腿,瞬時充滿了力量。

會有不知真相的路人大聲斥責說:這當媽的,怎麼能薄待這麼小的孩子呢?我笑笑不語。孩子會摸摸滿頭的汗,攬着我的腰。

舅舅離開的那一年,母親一直走不出唯一的哥哥不在的現實。她的身體很不好。最初我們以爲只是感冒,陪她在社區輸液。當看到她越來越沒有精神,動不動就默默流眼淚時,我們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我和姐姐忙帶着她去醫院,辦理住院手續時,母親無力地伏在我的懷裏,我將雙手插在她的雙臂下,使勁地托住她的身子。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一直行走如風的母親,真的到了需要我們的時候了。

夫君一直埋怨我習練太極不走心,身體的狀況總是起起伏伏,要吃的藥物時多時少。我終於意識到,身體好不好,是自己的事情。於是,我開始問詢夫君。這一招,是這樣嗎?原本一直嘮叨我的夫君,會極有耐心地幫我示範,有時,看到我的姿勢、發力不正確,會托住我的手,引導我用力的方向。在學會推手後,我們一起推,棚捋擠按的力道,是互相的你來我往。

孩子在初三中期,第一次模擬考試,遭遇了成績的滑鐵盧。付出了一個假期的努力,卻拿到了很不如意的分數。孩子低垂着頭,坐在書桌前,悶悶着不吭氣。我細細看過他的試卷,走過去跟他試着分析:孩子,你之前的優勢在於小科,現在小科合併成文綜和理綜,那麼你的優勢就減弱了呢!你之前比較中庸的語數外,現在分值加大,那麼,原本的中庸就變成了劣勢。這次的成績,恰巧就是反應出這樣的問題。而這問題,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有什麼理由接受不了呢!孩子聽到我的分析,捂着臉不吭氣。我繼續說:孩子,是,我們付出了努力,卻沒有看到分數。但我們付出的努力也是真實的呀!只是恰巧沒有考到而已。但我們將那部分知識掌握了,是真實的呀!我們總是會越來越好。而這次考試反應出來的知識問題,也是幫我們總結了呀!我們這樣沮喪有用嗎?還是及時總結,改正一下錯誤吧!孩子沒有回覆我,我亦沒有多說,我拍拍他的肩,退出他的房間,去到廚房做飯。那天做了什麼飯,我真不記得了。肯定都是孩子喜歡的,或者鮮蝦土豆,或者咖喱炒飯。吃飯時,孩子的情緒好了許多。飯後他託着一大疊試卷走出來,說:媽媽,你得簽字。他知道,我一向不會敷衍,每次簽字,都是一次總結。於是,我再次看過他的修改和總結後。拿筆寫下我的總結。

孩子說過,別人的連筆字他不認識,獨獨認識我的。我的總結,他亦會第一個看。孩子說過:老師曾將總結貼到辦公桌前的牆面上,讓很多同學看。我並不期許仍會如此,我只是希望,這樣用心寫出來的總結,可以是和孩子進行的一次有效溝通,亦是和老師進行的一次及時交流。

事實證明,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快調整好心理,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面對之後的學習。他的成績不僅回升了,還越加穩定。我知道,或許他不會做的題目,我們幫不了他,但在遇到難題時,家長的一句鼓勵,或許就是一次託舉,讓他掙出迷茫的沼澤。

孩子異地求學後,我開始寫公衆號。我會從年級大羣,班級小羣,老師朋友圈裏蒐集圖片和素材。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記錄孩子的高中生活。

我沒想到我書寫的文章,竟然成了一個標籤,被很多家長朋友熟悉。我也很開心,我的一些總結,比如包車流程,行囊準備,可謂需者自取,閱讀量驚人。我亦會習慣性地總結學習方法,對或者不對,沒有辦法考量,因爲我們亦在嘗試中。學校的很多活動,比如集體舞、趣味運動會、拔河、值周、公開課、運動會、戲劇節、開放日、社團活動等,我都會記錄其流程。

會有很多準備擇校,或者初入學的家長,看到後,會對未來的高中生活有一種預習般的踏實:哦,我們的孩子未來會遇到這些事情。

炎熱的天氣裏,大家一起汗流浹背;苦寒的'冬天裏,大家一起奔跑玩雪;辛苦的值週中,體悟老師的艱辛;各類活動中,學會團結和堅持。

孩子從離家的不捨很快過度到完全地適應學校生活。作爲一名家長,能做的,就是托住一個家庭的希望:始終如一地鼓勵他,用一份默默的付出來關注他。

逐漸的,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的成長:站在戲劇舞臺上,充當路人甲的他;在運動場旁的志願者崗位上,認真執勤的他;在年級辦公室,爲老師服務的他;站在講臺上,滿懷激情講課的他;在操場上,和同學們一起笨拙舞動的他;在食堂中,排隊打飯,和同學們一起吃飯的他;在跑道上,喊着班級口號整齊奔跑的他;看到笨拙地捧着西瓜,發給同學的他;看到在寒風中,高舉着“2016滄州班”牌子的他……

我們亦能看到,

和孩子一起跳舞、排練、奔跑的,

爲了幫他們解暑降溫,不辭辛苦準備食材的,

領着他們一起大聲說出“祝福媽媽母親節快樂”的,

站在講臺上,疾步快書、大聲講課的,

守在備課桌,認真幫家長分析學生情況的,

在教室外,低聲細語幫學生講題的,

在廣場上,揹着身體不適學生前行的……老師們。

孩子總會有想家、沮喪、失意的時候,每每如此,陪伴在他身邊的,是他的老師和同學。逐漸的,我們會感覺到,孩子不那麼需要我們。或許我們會有一些失意,但更多的,是對他身邊所有人的一份感謝。

記得孩子高一那年秋天,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難得其解。我和夫君亦感覺束手無策。於是,我們一起去爬香山。香山在我的初印象中,是一座並不高的山。但爬起來,真的需要耗費很多體力。沒到山腰,我就已經氣喘吁吁。夫君拉着我的手,借給我力量;或者在後面托住我的腰,推着我,一個臺階又一個臺階的往上攀爬。直至我們登頂成功,看着連綿的羣山,我的心境突然豁然開朗。是,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勇於挑戰,那麼每一次戰勝自己,都是自己托住自己的夢想。

如此來說,有愛的我們,是彼此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