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把大自然的風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散文

把大自然的風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把大自然的風光/移載在城市的屋檐。”我常常認爲這一句詩很輕狂。但從事花卉盆景的藝術家們,真有“把大自然的風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的本領。

把大自然的風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散文

一截病、枯、腐、朽的樹根,一到他們手裏,就變廢爲寶,化腐朽爲神奇。他們取材自然而又不傷害自然。他們選擇那些樹枝少、多扭曲、葉片稀疏、沒有明顯主幹、枝條從根部發出、多次被砍傷過的樹叢,然後蹲下來,撫摸,觀察,分析,判斷,用小鋤頭輕輕挖幾下,看看根的生長狀態,是否奇特、古怪、盤札、變形,他們邊挖邊摸、看、提、搖,從而決定是否全株挖出。

杜鵑,黃荊,紫薇,油茶,自檀木,槐樹,黃楊,梓樹,楠木,山茶,柏香,黑塔子,梨樹,桃樹,板栗樹,老虎柴,巖刷子,水思,紅籽,炒米柴,楊梅,玉蘭樹,等等,黔北大地處處都有。他們在農人砍柴的地方、火燒坡上、山岩邊,特別是泥沙中、溪澗旁、荒野地、大路邊,甚至農家柴禾堆中,選擇那些貌醜、陋、怪、扭、朽之物,當成自己的心愛之物。對這些“廢物”,他們又從紋、色、皰、瘤着手,發揮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讓一段樹根和作者一起安定協調,一起進入奇巧之境。對每一段樹根,他們往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觀察分析,調動所有的觀感進行構思創作,或俯視,或仰視,或平視,彷彿與一段段樹根傾心交流,與一塊塊石頭推心置腹,與一朵朵小花顧影相憐,然後從似象非象、象又不象、不象又象的朦朧中追求美,創造美。他們保留樹根上的紋理、洞穴、疤痕,就像寬容一個老朋友的缺點瑕疵一樣,天人合一地相知相處,相識相愛,讓一件件作品,無聲地訴說作者的心裏話。這一點點“癡”,就有了高於普通娛樂的境界。

從事盆景創作,還是老年人長壽養生之道。盆景創作,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是養生保健的一種有效方法。挖樁、裁樁、栽培、修剪、綁紮、造型、澆水、施肥、防病治蟲,都是身、腦、手、眼齊用的運動,既有體力勞動,又有腦力勞動,而這種勞動又是平和的.、適度的、發自內心喜歡的。這樣的勞動雖然也辛苦,但快樂、幸福,是一種高雅的享受,有助於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延年益壽。他們運用“以小見大、縮龍成寸”的造型技法,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使之成爲具有詩情畫意、反映社會生活的造型藝術。“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借景抒情、情隨景出”。他們從古樸中發現新生,從風化中發現永久,從瓦礫中發現大廈,從死亡中發現新生。通過花草木石的形態美、意境美,從而激發人們對美的更強烈的追求,甚至讓觀賞者超越創作者的思維界限,創造出更深邃的美。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正因爲花卉盆景如此豐富的天然意趣,改革開放後,夜郎故地的一批批婁山兒女熱愛上了花卉盆景藝術,特別是退休老人,更是熱衷於此。他們訂書訂報,自主學習,參加縣老年大學的花卉盆景培訓班,聆聽講座,不斷充實提高自己,還自費取經,不斷交流學習,在各種大型展出活動中,不辭辛苦,樂於奉獻,爲各種活動增光添彩。縣花卉盆景協會成立30多年來,涌現了姬建強、吳桂冰、王昌煉等一批“多彩貴州”能工巧匠。特別是姬建強的“桐梓小哨”,還被中央電視二臺採訪報道。小小的“桐梓小哨”,吹進了北京城,吹到全國觀衆心中。

在一盆盆花卉盆景前逗留,就是與一片片自然親近,欣賞無聲的詩,品讀立體的畫。一棵樹,一片石,一朵花,就是一個無限的精神世界。花卉盆景,從曾經的深宮古殿和達官府邸,走向了民間市場,走進了斗室寸居,走向了羣衆,走向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