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翻山越嶺慕名賢散文

翻山越嶺慕名賢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鄭衝是宿松鄭氏主流的第二祖地。以鄭衝鄭才旺、鄭金華、鄭秀仁、鄭國友爲首的賢達組建“宿松鄭氏主流第二始祖——祖三公陵墓修繕委員會”是源於去年一支從廣東回鄉祭祖宗親許下諾言。得知這一喜信,“宿松鄭氏聯誼會”當大力支持和配合。

翻山越嶺慕名賢散文

20xx年xx月xx日,是我參加“修繕會議”第三次了。在此前,我爲陵墓佈局已做了不少工作。在此會上驚悉正悉鄭秀今老先生過世了。我與老先生交情二十多年,怎可不親臨一拜?

老先生培養出的孫子象先生一樣,一個電話馬上摩托車相接——爺爺的族叔就當他的親曾祖公。

鄭秀今,一生爲人忠厚,乃鄭讀五先生得意弟子之一。先生一生可以用鄭讀五另一得意門生鄭祺寧一副輓聯來概括:同堂同學更同親,八旬餘,會少離多,春樹暮雲,無盡意;行耕行教又行醫,幾十載,任勞忍怨,艱辛茹苦,有誰知。

是夜下蹋先生屋裏就想到過宿蘄界嶺就是鄭讀五的故鄉。鄭讀五,名詩,蘄宿“一代肓師”。在我對文學還是少不更事時——xxxx年鄭秀今帶我去拜見了一回鄭讀五。今先生已逝二十餘年,一過界嶺怎能不再去重溫一下舊夢?就電話告之對面的鄭祺寧老先生。鄭斌(鄭祺寧)對詩、賦受家學影響很有造詣。電話那邊得知我要來訪,欣然準備。

翌日一早,天上還飄着小雪,昨晚一夜的雪花把山頭,樹技,路面灑白,對面鄭祺寧來電話:"如果要過界,一定要叫其孫子用摩托車過界嶺,繞孫衝,串張榜,到向橋。雪天、雪地、高山、路滑一個人過來不安全!"是啊!一般人不會有此念頭,可我有足夠信心——十年前此路我一人不知翻過多少遍。

說過就過,但深臨其境,大超出我意料之外——羊腸小道盡是巴茅披搭着上存積雪;老路時時被彎曲的新修公路取代使你難以分辯,但心中記住大致方向,就這樣好不容易上到了珠寶寨。寨一過就是蘄州地盤。彎曲的公路直下鄭家大畈水庫。曾記得昔鄭秀今老先生帶我去見鄭讀五時就是經這水庫壩直上,經鄭家大畈再斜上就是上黎山。在此時,鄭祺寧己打來電話,認爲我是沿水直下就安排鄭聯明用摩托車接送我,得知我已上到了上黎山,就又聯繫下黎山的鄭立冬來接送我。

上黎山大約十多戶人家,家家鐵鎖把門,濛濛映象和眼前實景全對上了號:四季如春的古慄;樹前的小塘;小塘上不正是當年我拜見鄭讀五的祖堂嗎?推門門開,一進三重破敗不堪呈現在眼前:鄭讀五正座在上重左邊的暖火桶上與鄭秀今攀談;上重從天井可見後山參天古樹,但好多以枯蔞,時而可聽"咚咚"啄木聲;右邊廂房已倒塌,聽說是其伯祖父清。郡廩貢生訓導學土鄭語(鄭羣英)的書房。左邊餘屋完好,是鄭讀五生前住屋改成鄭讀五廟堂。推窗裏望,裏面正堂供奉的正是鄭讀五神像和相配各大小不同的'菩薩。大門兩邊門神很大。鄭讀五一生有人評價他是超越黑暗與苦難中生活的。

上黎山出了這兩個了不起的人物,可見當時黎山人氣之旺。鄭祺寧的《春日賠友到黎山》可尋當年點滴

杖藜賠友上黎山,別後陰差少有還。

昔日樓臺成廢址,當年書社亦凋殘。

春到園林松竹茂,英姿豪爽勝前班。

《黎山·自嘲》對前賢懷念:

自幼耕耘硯作丘,十年面壁付東流。

青春喜住孫山外,白髮甘離泮水遊。

天命信風南嶺隔,地將寒氣北江囚。

歸來日涉田園事,坐敘桑麻笑許由。

黎山重溫這些,先生墓又在何方?可惜無人問津,正要下山,心有靈感,眼見對面桑田上,半山腰有一墳丘特吸眼光,爬上一看:"秀席之墓","秀席"不正是鄭讀五的譜名?攝下幾個鏡頭欣然下到了下黎山。上黎山空無一人,下黎山煙囪嫋嫋,啊!爬了半天的山,時間已到響午了。鄭祺寧電話不斷,找到鄭立冬,使得我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快找到目的地——向橋鄉王榜村。鄭祺寧正在街博士河橋頭接我。

同宗同好,乾柴烈火,我們"燒"了一個下午,一個晚上。斟酌這次《壬辰仲春。族公英豪先生造訪臨別感言》修繕“祖三公陵園”墓聯、墓誌銘文;更多的是談鄭秀今、鄭讀五、鄭羣英的許多。

翌日,鄭祺寧臨行時,當場賦詩三首贈我以表心意。

一、翻山越嶺十餘重,雨雪紛飛漫太空;興雅訪親兼訪友,獨行天馬闖蘄東。

二、白髮蕭蕭老朽翁,虛延七九陋芸蓬;英公遠道來相訪,勝似春風入室中。

三、承蒙錯愛苑林中,愧我無能自疚胸;英公正處風華盛,志上青雲定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