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選】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4篇

【精選】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4篇

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 篇1

在一個村子裏,大多數都是苗族的,只有幾戶人家是漢族的。有個空巢老人王奶奶,她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喪失了生命,孫女也常年在縣裏教書。整個家只有她一個人。有個漢族姑娘,名叫小林,她看到王奶奶每天都在辛苦操勞,便不時地去幫助王奶奶做些家務事。

有一次,小林來到王奶奶家,見王奶奶還沒有起牀,便走進另一間臥室。看見牀上有很多髒衣服放在上面,小林便想:這些衣服肯定是因爲王奶奶太辛苦,所以忘記洗這些衣服了。小林馬上拿起衣服,不動聲色地走進了客廳。她把衣服放進水池裏,然後還是洗衣服。頓時,屋內響起了“譁——譁”的水聲。水聲把王奶奶驚醒了,她走到客廳,當看到那一幕時,她笑了,放下柺杖,走了過去。此時小林正準備曬衣服,她看到王奶奶,也笑了。王奶奶用手摟住小林的'臉,把臉貼到小林的臉上,對她說:“真是乖孩子啊。你來幫助奶奶,奶奶非常高興,你要不要什麼報酬呢?”小林忙說:“不,奶奶,幫助您是應該的,我不需要回報!”奶奶又說:“呵呵,好孩子,你真比我的親人還親呢。”

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 篇2

麗麗住在一個小山村裏,村裏人大多是苗族,只有麗麗一家是漢族人。因爲村裏人都是有樂同享,有難同當,因此,他們生活得很愉快。

在麗麗家旁邊,有一位老奶奶住在一個老房子裏。但因爲老奶奶身體不好,導致她有許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了。所以麗麗的媽媽幫助老奶奶做那些老奶奶做不了的,也必須做的'事情。那個時候麗麗,深受感動,也幫了老奶奶做了不了事。但那時候麗麗還小,只能幫老奶奶泡泡腳,剪剪指甲,但現在麗麗長大了,可以幫老奶奶煮飯洗衣服了。

有一天早晨,麗麗起的很早。她換好衣服,洗漱完畢過後,悄悄地走到老奶奶家門前,打開門,進到屋裏,看見老奶奶真做着甜蜜的夢。於是她想:“我要趁着老奶奶在睡覺的時候,把要洗的衣服全洗了,給老奶奶一個驚喜!”麗麗拿起一個木桶,打了一桶水,回奶奶家洗衣服。“唉,終於寫完第三件衣服啦!”麗麗小聲地說道。當他洗完第一次見衣服準備掛起來,用錘子打衣服的時候,麗麗反過頭來,看見老奶奶用着感激的目光看着麗麗。麗麗的臉“刷”的一下變得通紅。過了一會兒了,奶奶向麗麗撲過去,抱着麗麗,還在她的臉上親了一口。之後,老奶奶說:“謝謝你,幫了我這麼多忙。”麗麗害羞地說:“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

儘管麗麗和老奶奶不是親人,但是,她們比親人還親。

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 篇3

暑假的一天,雅雅陪母親來南方的昆明療養。

昆明哪裏一年四季,景色如春,雅雅和母親來到苗族村寨,發現苗族人聽不懂她們的'話,這可怎麼辦,這時,以爲差不多有80多歲的老人,頭髮蒼白,滿臉皺紋,她說:“來我家住吧!”這一口流利的漢語,讓她們感到格外親切。來到老奶奶家,老奶奶教雅雅和雅雅的母親苗族人的語言,雅雅她們感激不盡。雅雅看見老奶奶的衣服、牀布髒了,就把衣服、牀單拿去河邊去洗,雅雅拿出搓衣板,用木槌左打打,右打打,再搓搓,再打打,就十分吃力,雅雅想老奶奶做肯定更不容易。就開始用力搓、用力打,洗完了一件又一件,終於洗完了。

從此以後雅雅幫老人做飯、洗碗、掃地、整理房間、買米、油,成了雅雅必須做的事情。

假期很快就過了,雅雅該回家了,老奶奶撫摸着雅雅的臉頰,說:“謝謝你,雅雅,你比我親人還親。”雅雅說:“老奶奶不用謝我,這是我應該做的。”雅雅的臉紅紅的,像綻放的桃花。就這樣她們分離了。

三年級勝似親人作文 篇4

我們村寨有十幾戶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漢族。

我是老奶奶的鄰居,每次看見老奶奶拄着柺杖做家務的辛苦樣子,我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同情心。有一次我看着老奶奶在院子裏吃勁的洗着衣服,我立即跑過去說:“奶奶,您先歇會,讓我來幫您洗吧!”老奶奶聽了連忙擺擺手說:“謝謝你,小姑娘,我自己來說行了。”我堅定的說:“奶奶,我長大了,讓我來幫您洗吧。”我說完就扶着老奶奶到她的`房間,讓她坐着休息一會。

我回到院子裏,拿起衣服又是搓又是捶,把一件件髒兮兮的衣服洗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把洗好的衣服晾在晾衣架上。我剛準備走,老奶奶走了出來對我說:“小姑娘等一下。”然後把柺杖放在牆邊,蹣跚着走了過來,用她那佈滿皺紋的臉緊緊地貼在我的臉上,慈祥的對我說:“謝謝你,孩子,你真的比我的親人還要親呀,你叫我如何感謝你呀?”

聽了老奶奶的話,我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說:“您說哪裏去了,幫您做點兒事是應該的。以後,我還要幫您做更多的事呢。”

人間處處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