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熱門】玫瑰三年級的作文三篇

【熱門】玫瑰三年級的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玫瑰三年級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玫瑰三年級的作文三篇

玫瑰三年級的作文 篇1

一次班會上老師問我們,誰知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是什麼意思?同學們紛紛搖頭,沒有一個人舉手,最後還是老師幫我們解開了謎團。這句成語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同學們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我的心裏也是不太明白。

終於有一天,爸爸用行動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週末我和爸爸準備去超市。在超市門口看到一個大約四十多的阿姨,頭髮短短的,還帶着三個孩子,坐在一輛電動三輪車上,那三個孩子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們。三輪車可能壞了,她都急哭了。路人見了紛紛躲開,我說:“爸爸,我們走吧,趕緊去買東西吧?”但爸爸生氣地搖了搖頭說:“不,我們應該幫助她,要買東西以後有的是時間!”說罷他就朝那個阿姨那裏走去。和藹地問她:“您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許久,那個阿姨才抽抽噎噎地說:“我的電動三輪車壞了,家還很遠……”沒說完,她又哭了起來。爸爸邊勸她別哭,邊檢查三輪車的狀況,然後到對面修車鋪子借了些工具,二話不說就修起車來。半個多小時過去了,車終於修好,阿姨眼裏閃着感激地淚花不斷地說着感謝的話,臨走還沒忘了和爸爸說:“再見”,嘴裏一直唸叨着“世上還是好人多啊!”人們都向爸爸投來敬佩的目光,我心裏也感到暖洋洋的。雖然爸爸還是那個爸爸,但我卻感到在爸爸身上閃爍着不一樣的光芒。

回家的路上,我快樂地奔跑着,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終於知道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真正含義——互幫互助乃是快樂之本,這纔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玫瑰三年級的作文 篇2

一年四季盛開着許多的花兒,我最喜歡的還是鑽石玫瑰。

爲什麼要叫鑽石玫瑰呢?因爲呀,它長的樣子,就如同一顆鑽石,特別是下雨天:當雨過天晴,把鑽石玫瑰放在陽臺上,陽光照耀在晶瑩剔透的露珠和火紅火紅的鑽石玫瑰葉片上,更顯出它那名副其實的稀有和寶貴,這多像亮晶晶的鑽石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鑽石玫瑰的枝葉密密層層,上邊兒的葉子是水滴形的,呵呵,這“水滴”還是綠色的,真是蒼翠欲滴。鑽石玫瑰的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辦兒,小臉蛋兒藏在裏面,像是在和姐姐們捉迷藏,又像是害羞的小妹妹不敢出來;有的花辦兒全展開了,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有的還是花古朵,飽脹得迫不及待馬上要破裂似的,想快點兒出來跟姐姐們比誰長得最美。鑽石玫瑰好似一條條蛋糕裙,如果我是拇指姑娘,那麼我天天都可以穿蛋糕裙了。

每當我寫作業時,我就把鑽石玫瑰放在旁邊,如果覺得疲勞時就看看嬌小玲瓏的鑽石玫瑰。我深深地吸上一口氣,一股清香味兒便沁人心脾,頓時我感到心曠神怡,陶醉其中。鑽石玫瑰的清香味兒,招來了勤勞的.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地圍着鑽石玫瑰轉着圈子;嗬,又吸引來了美麗的花蝴蝶,花蝴蝶在鑽石玫瑰上翩翩起舞,以示對鑽石玫瑰的讚美。

呀!鑽石玫瑰,我喜歡你的高貴與華麗。

玫瑰三年級的作文 篇3

今天,我藉着空閒,讀了一次《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我讀完之後,伏在案上,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當讀到“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時,我更是覺得震憾。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高爾基的兒子探望高爾基和高爾基寫信教子這兩件事。我讀到“給永遠比拿愉快”時,心中騰然浮現出新的感悟。原來,奉獻所得到的快樂比索取所得到的東西更爲珍貴啊!我正沉浸在“挖到寶藏”的喜悅中時,一個同班同學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她的名字是趙佳怡。

趙佳怡是我的同桌,她雖然沒有排進前5名,卻也是我們班的佼佼者。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攔路虎”——一道解釋句子的題,它一直是我的“眼中釘”,可沒想到我會栽在它的手上。我先去問高榮光,可他只應了句“我不會”,便繼續寫作業了,而旁邊的陳逸東,則漠然的轉過頭,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無奈,我只好去問趙佳怡,趙佳怡沉吟良久,擡眼與我說:“你看,你的錯因就是沒有把住重點,這道題的重點應是“奉獻”和“索取”這兩個字眼,抓住這兩個重點,這道題不就自然而然地給你“讓道”了嗎?”我迷茫地望着這道題,手足無措地看着這道題。趙佳怡彷彿一眼望穿了我的疑惑,解釋道:“重點其實就是“給”比“拿”愉快了!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就可以了。”我悄然大悟,彷彿是爲了印證我已明白,我重重地點了點頭,誠心誠意地說:“謝謝!”趙佳怡聳聳肩,表示沒關係,便又伏案改錯了。我凝視着那道題,心中暖流激盪……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告訴了我一個真諦:人生的快樂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奉獻,方使心靈那一畝田得到精神充足。那怕只是一句祝福,也會暖徹心扉!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