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華】過年三年級作文彙總五篇

【精華】過年三年級作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過年三年級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過年三年級作文彙總五篇

過年三年級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家庭團圓的好日子,今年我們不回老家過年,是在我的第二故鄉——大朗過年。

大年三十,我們按照我們家鄉的風俗過年。中午,爸爸媽媽一直忙着把家裏收拾乾淨,我和弟弟也在幫忙,爸爸媽媽把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兩邊再把紅色的價剪佔紙和福字帖在門上、冰箱上、窗戶上。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飯,年飯可豐富了!有媽媽拿手的“潮州粉果”、酥餃、酸甜魚、青菜、鴨、雞、還有爸爸拿手的“果肉”、肉丸、聽媽媽說,“潮州粉果”、“果肉”、肉丸是我家鄉年夜少不了的傳統美食,因爲他們代表着吉祥的`祝福。吃完年夜飯,媽媽幫我和弟弟穿上新衣,然後給發紅包,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過年真好!又有紅包,又有美食。

過年三年級作文 篇2

今天早上,我要和媽媽一起大掃除。

媽媽讓我把廚房裏所有的牆擦乾淨。媽媽告訴我:“把毛巾弄溼,再扭幹,再擦,如果有地方擦不乾淨的話,擠一點兒洗潔精。”

媽媽說完,我立馬動了起來。我先去找了一條毛巾,把它放進水裏弄溼,再使勁把它扭幹了。我擦來擦去,這邊擦乾淨了就擦那邊,上邊擦好了又擦下邊。有一個地方怎麼也擦不乾淨,我用上了吃奶的力氣怎麼也擦不掉!我擠了一點兒洗潔精,再一次擦了擦,我興奮的說:“哇!不用一秒鐘就給擦乾淨了!真是太神奇了!但這時候的我已經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真是累死寶寶啦!

擦完了這一面牆,又擦下一面牆。媽媽說:“擦完了的話再去找一條幹的毛巾把它擦乾。”我說:“好的媽媽!”我連忙跑去找了一條幹的毛巾。把所有的牆都擦得乾乾淨淨!連髒的東西都沒有,甚至都沒有一點兒灰塵。

呀!真是太乾淨了!就像從天而降的白雪一樣。我真是個做家務的小能手啊!

過年三年級作文 篇3

今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爸爸媽媽開車帶着我和弟弟開開一起回奶奶家過年。

路上,我和開開一會兒看看路邊的綠化,一會兒看看正在行駛的車輛,根本停不下來。忽然開開大聲地說:“媽媽,有吊機。”過了一會兒又說:“媽媽,有挖土機。”開開看我沒有反應,就按着我的肩膀把我扭過來,對我說:“哥哥,有挖土機。” 哦!“我回答道。又安靜了一下子,爸爸放起了音樂,開開便跳起舞來。我心想:這個爸爸,明明知道我喜歡安靜,也不消停不會兒。我轉過頭去,看見開開一會兒手擺擺,一會兒屁股扭扭,跳得不亦樂乎。我悄悄地到他後面,偷偷地在開開頭上搞了一雙兔耳朵,我在心裏呵呵地笑着。而弟弟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還是在那手舞足蹈。

終於到了蒼南服務區,我一下車,哇!這裏真是人山人海,車來車往。我們排着隊上了洗手間,好不容易買了三根熱狗,就去加油了。加油的車也很多,我數了一下,我們排在了第十一位!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可是爸爸說,那也一樣要拍隊加油啊!終於輪到我們啦,加滿了油我們又繼續趕路了。

就這樣,本來三個小時的路程我們足足開了四個半小時纔到了家,雖然很辛苦,可是回奶奶家過年我還是很開心。家,甜蜜的家!

過年三年級作文 篇4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是一片熱鬧景象,我們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爸爸叫我一起貼春聯,我對爸爸說:“春聯不是應該貼得方方正正嗎?”爸爸笑了笑說:“你真聰明!”我幫爸爸扶着凳子,在下面做“總指揮”。在我協助下,我們把春聯貼好了。我又看到許多人在貼春聯,內容都是吉祥如意、歌頌祖國之類,比如“十分春色,萬里鵬程”、“花開富貴,竹報平安”、“人勤春早,民富國強”……

回到家裏,爸爸又準備貼"福"字,他也把字貼得方方正正。我說:“福字應該倒過來貼,福氣纔會到啊!”爸爸媽媽都誇我見識比以前多了,我很開心。

這個春節過得真快樂呀!

過年三年級作文 篇5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麼,人們過年一般幹什麼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得習俗了。

在大城市裏,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潔自己得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後把買來得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得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後,就

在規定得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得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得除夕是這樣過得: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得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得院裏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得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得人們,都帶着年貨,有得去廟裏上香;有得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得一家一起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得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