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精選作文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精選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導語: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下面是臘八節的由來精選作文,歡迎各位的閱讀與參考。

有關臘八節的由來精選作文

  【篇一:臘八節的由來】

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臘”在古代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爲“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爲“臘月”,農曆十二月初八,稱爲“臘八”。直到南北朝時,纔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爲“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每到臘八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吃上一頓香甜可口的“臘八粥”。

專家介紹說,“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多種多樣,各地版本不同、說法不一。在佛家看來,“臘八粥”來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月初八這一天廣爲施捨饑民的善舉,逐漸演變成熬煮臘八粥的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爲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了。

專家指出,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直到南北朝時,纔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爲“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爲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篇三:臘八節的由來】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曆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裏有着很深的記憶。因爲“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着,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着滾,嘴裏還“噢噢”地叫着,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爲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爲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竈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牀。當我們洗漱完畢懷着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爲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着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着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裏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篇三: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其來歷典故大概有四:

遠古神話裏的臘八典故:遠古時的高陽帝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有三個孩子,都愛喝各種豆子熬成的飯食。在他任職期間,黃河有一個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沖毀良田,危害百姓。

高陽帝親自出徵,黃河水怪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水怪懷恨在心,於是便在臘月初八這天潛到高陽帝家中,將他的三個孩子害死,高陽帝悲痛欲絕。人們得知此事,便在這天用各種豆子熬成粥飯,祭祀高陽帝的三個孩子,後來便成爲臘八節。

佛教裏的臘八典故:據說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爲了幫助衆生解脫痛苦折磨,便捨棄王位,出家修道。他苦行多年,始終不能得道,反而因爲每日吃的東西太少而身體虛弱不堪。

就在他快撐不下去時,一名牧女送給他乳糜食用。王子吃了乳糜,心中信念再起,他坐在菩提樹下入定,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開悟得道成佛。這位王子便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每一年的這天,人們都會祭拜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臘八節。

皇宮裏的臘八典故: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未登基以前,曾是一個小兵。這年冬天,他所在的部隊打了敗仗,朱元璋逃了出來。又冷又餓的他支撐不住,在臘月初八這天餓倒在一家破茅草屋前。一位乞討的老婆婆將他救了起來。老婆婆家裏沒有糧食,不過有些剛乞討來的飯菜,她便把飯菜擱在鍋裏煮成粥餵食朱元璋。

多日未進食的朱元璋,聞着這粥香甜無比,連喝了三大碗,這才顧得問老婆婆是什麼飯。老婆婆沒有告訴他是乞討來的飯食,只是笑着說這是“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做了皇上,心中一直感念老婆婆的恩德,便選在臘八這天大擺筵席,還專門把老婆婆請到皇宮裏去,吩咐御膳房熬製臘八粥喝。

民間的臘八典故:據說晉代時期,有夫妻二人,養育了兩個孩子。他們勤勞持家,家裏屯滿了糧食,還在房前屋後種上許多棗樹,幾年後,棗樹上掛滿了豐滿圓潤的甜棗,小日子過得很富足。眼看兒子一天天長大,夫妻兩個卻同時染病不起。父母死後,兄弟倆看家裏糧食滿倉,於是好吃懶做,幾年光景便坐吃山空。

到了臘八這天,兩個人餓得難受,便爬進糧倉掃縫隙裏的米粒和棗樹下的乾癟棗,摻在一起煮着吃,兄弟兩個都很後悔,發誓第二年好好過日子。第二年,兩個人開始種地經營棗樹,到了年底,他們收了許多糧食和大棗。以後每年臘八這天,他們便將各種糧食和大棗摻在一起,熬製飯食,用來教育他們的子孫後代不要忘記這個教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