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有關初一的我作文彙編5篇

有關初一的我作文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一的我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初一的我作文彙編5篇

初一的我作文 篇1

一、中華美德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長河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貢獻了許多改變世界的發明與創造。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共擁有的語言,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是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業的國家。在桑蠶還沒有被飼養之前,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如何抽絲了。

祖國有巨大的文化成就:從四大發明到渾天儀,從《九章算術》到圓周率兀,從夏曆到《授時歷》。中國的文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分別是:“忠”——盡已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範,“義”——人間正道的嚮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爲人的底線。

我們小學生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待人誠懇,不欺騙說謊。

衣裝整潔,講究衛生。

感恩父母,不亂髮脾氣。

珍愛身心,遠離菸酒賭博。

誠實守信,說到做到。

堅持閱讀,不懂就問。

熱情好客,舉止大方。

學會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尊際長輩,見面主動問好。

愛護公物,遵守規則。

“儉以養德”是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儉節約不僅能積累財富,還能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奮發向上的美好品質。

二、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爲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美德是一種風,溫暖而輕柔,可以讓我們生命中的微笑時時綻放;美德是一種雨,清新而營養,可以滋潤我們的心田,幫助我們成長;美德還是萬物中最美麗的那道陽光,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爲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爲,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三、文明美德:友情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道:“爲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一個笑笑的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裏的深處,那裏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間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真心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會有磨擦,我們也許會因這些磨擦而分開。但每當夜闌人靜時,我們望向星空,總會看到過去的美好回憶。不知爲何,一些鎖碎的回憶,卻爲我寂寞的心靈帶來無限的震撼!

四、文明美德:微笑的力量

每個人都可毫不猶豫的作出這一簡單動作——微笑,儘管毫不費力,效果卻非同尋常。

微笑,是友情的紐帶,無論是對朋友,還是敵人,或是素不相識的陌路人,送上你發自內心的微笑,顯示你的真誠的心田,顯示你純潔的心靈,顯示你靈活的處事。正因爲有了微笑,我們的朋友纔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活纔會豐富多彩。正因爲有了微笑,我們的隔閡纔會消除,我們的世界纔會美麗。微笑,加深了我們的友誼,溝通了我們的心靈。

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教導,朋友的陪伴.他們的付出都是不需要用任何東西回報的:只要你在父母拼命賺錢汗流浹背的時候,送一個漂亮的微笑,他會覺得自己努力得到了回報只要你在老師忙於備課時,送去一個自信的微笑,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而朋友,你只要在他面對困難的時候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他便能重新擁有戰勝困難的鬥志。這,就是微笑的力量.

五、文明美德:禮儀是開啓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握手的時候,要注意手的左右,只能用用手,這是一種尊敬的做法,千萬不能用左手,如果不方便,必須表示抱歉。握手還要注意時間,不能少於1秒,也不能多於3秒。握手也得注意方向,如果是平等人的話,右手要豎起來,四支併攏,向前輕輕彎腰去握;長輩見小輩,應小輩的手心微微朝上,表示尊老;如果領導見職員,領導應該主動握手,職員的手掌也要微微向上;而男女握手更要女士先找男士握手。握手時的表情也要注意,握手錶示友好。歡迎。祝福等;面部表情要和善,這才能配得上‘握手’這個動作。

禮儀是開啓成功大門的金鑰匙;不錯,它還是走向社會的名姓片;是通往人生的一座橋樑;試點亮人生的一把火;更是我們品德的點照。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初一的我作文 篇2

六月的朝陽溫暖地照着,讓人感到很舒適。六月,原本就是陰晴不定的季節,能有這樣燦爛的陽光,實在是讓人驚喜的。

站在樓下溫暖的土地上,擡頭看飄揚在空中各式各樣的衣服,在陽光中展翅欲飛,忽然感到很溫暖,好像要與它們一樣呼啦啦地飛。陽光,依舊燦爛,好像每一絲空氣都有了溫度,都鍍上了燦燦金光。行走着,好像浸潤在陽光中,貪婪地吸收着溫暖。在陽光下,每一件事物都是溫暖而美麗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每件事物都將它的美髮揮到極致。陽光是個絕好的機會,讓它們有理由使自己的生命燦爛一次。眼前,有草木發亮的蒼翠;遠處,有貓咪慵懶地趴着;天空,有鳥兒飛快掠過,劃過一片陽光,扯下一塊陰影,在地面上,悄然開放,很快,融入到滿世界的溫暖中,消失不見。陽光。陽光。滿世界的陽光。收回在陽光下沐浴的衣物,嗅到陽光殘留的特殊味道,清新、溫暖、而永恆。這樣的衣物,哪怕在黑夜,也能獨自溫暖吧!其實不用這樣,也能感受得到陽光的味道,只要呼吸,就會嗅到陽光的味道,細密地、迫不及待地想鑽進你每個毛孔,流遍全身。也許陽光,纔是最寬容的事物吧。沒有刻意,沒有僞裝,沒有虛假,沒有吝嗇。它也許是無意地撒播自己的光芒與溫暖,努力填滿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驅走每一絲風雨,努力將全世界包裹在溫暖中。用盡全力,溫暖的卻是別人,愉悅的卻是別人。它卻不知疲倦地製造下一個燦爛,不知疲倦地保持永恆的微笑,在天空上,很高,很高,足以讓每個人看到。伸手,觸摸到陽光,它小心翼翼地試探着你的反應,然後在你掌心大膽開放。撐起一片陽光,感受它獨特的滋味,溫暖的,燦爛的,讓所有生物美麗的味道,抑或是無邊的寬容、令人感動的寬大胸懷,能溫暖包容一切。這時,你手中,捧起的是整個世界。

陽光,懶散地灑在地上,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

初一的我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一個崇拜的對象,令他(她)敬佩和讚歎,我崇拜的人就是遇到極大困難不退縮的“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濟南出生。5歲因患脊髓血管癌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爲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爲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着,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着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爲別人着想,爲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裏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刨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爲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爲羣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爲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快樂是很難的,我們常常爲了短暫的快樂,愁苦經年,張海迪更難。張海迪看上去很快樂,哪怕是在最痛的時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燦爛的笑臉。但張海迪說,她從來沒有一件讓她真正快樂的事。

張海迪的這種品質深深地吸引了我,她爲人民服務已經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還有她對學習積極向上的精神,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如果現在的社會上還有一些像張海迪這樣的人,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是非常美麗的。讓我們一起向張海迪同志學習,學習她那種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精神,學習她那種對學習的熱愛,學習她那種勇於挑戰的精神。。。。。。讓我們也爲這個世界多增添一些色彩吧!世間將變得很美好。

初一的我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叫瓦溪寨,寨子的三面是山,前面是瓦溪河,這裏山清水秀,藍天碧瓦,可美麗了。

春天,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把山也給染成了紅色,紅山中間夾雜着幾處雪白的櫻花,就像是春姑娘特意繡上去的一樣,小小瓦溪寨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房前屋後的桃花、梨花、杏花爭奇鬥豔,春風輕輕地吹來,人們被一陣陣花香陶醉了。

夏天,綠樹成蔭,人們就帶上小凳子坐在樹下一邊乘涼,一邊交談着家鄉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一邊觀賞這大自然的美景。

秋天,樹葉變黃了,秋風把樹葉吹得漫天飛舞,就像一隻只黃蝴蝶,好看極了。瓦溪河上飄着數不清的樹葉,就像無數的小船順水漂流,流進了美麗的畫裏。

冬天,一場大雪過後,整個村莊變成了潔白的世界。

現在,瓦溪河上建起了一座遠近聞名的石拱橋——瓦溪橋,它不但方便了人們出行,有爲家鄉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橋下的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合理游來游去,過路的人們都會停下腳步看上一會兒。

我的家鄉山是綠的,水是清的,人是勤勞的。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山美,水美,人更美!

初一的我作文 篇5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一切都甦醒過來了。 小草最先出來。它偷偷地把頭伸出來,環視了一下四周,看四周沒有人,才把身子伸出來。同學們高高興興的在嫩嫩的,綠綠的小草組成的草地上坐着,躺着,玩着,鬧着,嬉笑着。有些老人來了下棋的興致,把棋盤擺在草地上,自己和同伴坐在草地上,一邊下棋,一邊聊。 迎春花在這時開放了。它高高興興的露出笑臉,告訴人們春天到了。有些野花忍不住了,都爭先恐後的綻開笑臉,就像趕集似的,如果不抓緊,就買不到了。這時,蜜蜂飛出了蜂房,飛到花瓣上,爭先恐後的吸食着花蜜,一邊吸食花蜜,一邊向同伴炫耀着說:“這花蜜真香!”蝴蝶也忍不住了,都從繭裏掙扎出來,飛到花旁玩耍。累了就飛到花朵上吸食花蜜,然後再玩。

這時,一陣和煦的春風吹了過來。它吹在人的臉上,讓我想起了南宋志南和尚《絕句》中的一句詩:“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確,春風吹在人的的臉上,一點兒也不覺得冷,反而給人一種溫暖、親切的感覺,就像母親的手撫摸着我們。也許有幾隻早鶯飛出來了,爭搶着向陽的樹,燕子葉也飛回來了,在人家的屋檐下搭建新巢。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一句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在春天,於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在空中織着一幅美麗的圖畫。也許有一些人覺得無聊,走出了家門,在雨中撐起傘慢慢地走着。他們的房屋在雨中不動聲色的站着,一點兒也不覺得無聊。

一些孩子跑出家門,一手拿着風箏,一手拿着線。他們跑到田野上,放氣了風箏。他們把線拉得好長,好長,用肉眼都看不到。有些大人想起了兒時放風箏的快樂,動員全家老老小小來放風箏。

春天像嬰兒,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女孩,玩耍着,嬉笑着。

春天像青年,即健康,又強壯,領着我們向未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