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3篇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家的味道變化無窮,可有一種味道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它的名字叫做——幸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3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3篇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1

家的味道是什麼?也許是桌上香噴噴的年夜飯。

家的味道是什麼?也許是冬天剛到家時的一碗熱湯。

家的味道是什麼?對於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個滑溜噴香的肉丸子。

一籠肉丸子端上了桌,熱騰騰、香噴噴的氣息一個勁兒往鼻子裏鑽,那份愜意與滿足呀真是倍兒棒!

這時,全家人圍坐在桌子邊緣,朦朧在肉丸的熱氣裏,陶醉在肉丸的香味裏,融化在甜甜的親情裏,心裏那個美呀,哪能是言語能夠形容的!

肉丸子,是寧都縣——我的老家有名的特產。

肉丸的製作過程倒也很簡單,先將適量的豬肉攪碎,薯粉攪拌均勻,用手擠出一個球形每當肉丸成型後,都整齊的擺在蒸籠裏,一圈一圈就着圓圓蒸籠整齊的擺在一起,一個挨着一個。像是剛落地的小娃娃,很滑溜、很柔嫩,每一個之間都流露出可愛的氣息。它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煞是可愛。肉丸子上都用醬汁均勻地灑了幾圈,再撒上幾撮小蔥,整個一幅和諧的畫面,且色香味俱全,讓人忍不住就要咬上一口。

蒸時,將盛有肉丸的蒸籠放至水已沸騰的鍋上,蓋上蓋子蒸40分鐘左右,一籠肉丸子便出爐了。

望着那剛出籠的肉丸子,一個個圓潤潤,軟綿綿,亮晶晶的,只要輕輕一戳,就會汁水四溢,香氣外泄,直讓人垂涎欲滴。

在我們那兒,肉丸子可謂是“大菜”“名菜”。一般都是在逢年過節,家人團圓或大辦好事的時候纔會做。雖然過程並不是很麻煩,但是用我們那兒的話來說,就是“肉丸只有大家一起吃,才能吃出別樣的風味”。每逢過節,飯桌上首先擺正中間的便是有這香噴噴的肉丸兒。

熱騰騰的霧氣裏勾勒出幸福美滿的畫面:老人笑着露出只剩幾顆牙的牙牀,他們爲年輕人夾肉丸,年輕人滿足的大口吃着,也不時地夾給老人;孩子們由於心急被熱騰騰的肉丸子,燙着舌頭,伸出舌頭,喘着氣,樣子煞是可愛。村村都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一籠樸素的肉丸子描繪的卻是最幸福的場景,這大概就是肉丸子的魅力吧!

家的味道是什麼?山珍海味?

家的味道是什麼?美味佳餚?

不是的,在我們寧都人眼裏,再昂貴的美食也比不上一道樸素的,地地道道的特產——肉丸兒。

家的味道,全在寧都肉丸裏,歡迎到寧都來做客,我在那等着你哦!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2

人有五官,雖只有四覺,但也算齊全。中國作爲一個美食古國也算聞名天下,在視覺,嗅覺,聽覺,味覺中,味覺便有着不一般的地位,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味道:麻婆豆腐的麻,剁椒魚頭的辣,白糖糕的甜,卻是不止菜有味道,我想,最有滋味的,應當是家。

有人認爲:家是甜的。這種甜,是臨行前的叮囑,是生病時的呵護,是自主的,由心出發的。這甜裏有包含了太多太多。包容,理解,體諒,關心。作爲一個集體,這些當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曾聽過一句話:“家,就是沒有人會被拋棄,或者遺忘。”在中國14億人口裏遇見你,是命,更是緣分。珍惜當下的'光陰。抓緊沒有做完的事情,踏着堅定的步伐,向前出發。

有人說:家是辣的。人多起來,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我想,求同存異便是好的。給他人的空間,也讓自己放鬆,冷靜下來,或許一切還不是那麼糟糕。換位思考,或以旁觀者的態度對待。,也許也是不錯的選擇。相信自己,同時也尊重他人。不是退讓,是新的方向。

有人表示:家是苦澀的。親人的離去,吵得不可開交,做最親近的陌生人,算是苦澀。但我認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遠在天涯的遊子對歸家的感情,“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父母對兒女的牽掛,“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本該親近的人兒,卻因時間生疏了。就如滴水石穿一般,被歲月侵蝕。這些何嘗又不讓人覺得苦澀呢?或許忽然有一天你會驚覺,他們已經離你太遠太遠。纔會恍然大悟,對親人說:“有你們,真好!”

家的味道是多變的,是因人而異的。確有一樣最好的調料品,也就是愛。家有富庶與貧窮,愛依然在。家中的關係有好有壞,愛仍然在。它像一個粘合劑,修補心與心的通道。它像陽光,給失意的人找到方向。“愛是看不見的語言,愛是說不出的感覺……”千言萬語,卻不如實際的動作。行動起來,家會因爲你而更加的美好。

  家的味道初一作文範文3

曾幾何時,大年三十的晚上,門廊裏的燈籠再未被點亮;破敗小屋中的點點燈光逐漸洗漱;屋中那一個佝僂的老人漸行漸遠。“家”的概念隨着小屋的破敗變得渺遠,一切溫暖熱鬧的景象歷歷在目,卻再也不可觸及。

還記得生命中最初的那個十年,電冰箱上那臺老式電視機放着春晚,許多人圍坐在屋裏的小方桌邊,奶奶手中一根被摸得光亮的擀麪杖將案板上的麪糰擀成一張張又薄又圓的餃子皮,周圍幾個人手上拈着皮兒,在裏面包進鼓鼓囊囊的餡兒。一邊蒸籠裏的白麪韭菜包子還冒着熱氣,白氣飄在衆人的頭頂,漂在白熾燈暖黃的燈光下,也縈繞在一片歡聲笑語裏。

那時的屋子同樣破敗,屋裏的空氣裏殘存着陳舊的氣息,幾面牆壁上還有淡淡的黴斑,但一桌子的親人、滿屋的歡聲笑語,給它注入了闔家團圓的融融暖意和生機活力。

牆上的鐘不緊不慢地走着,還沒有等到新一年的團聚,奶奶就乘着秋風離家而去。她走的時候一起帶走了那根擀麪杖,同時也帶走了年三十的餃子,帶走了老屋的靈魂。從此,這座老宅子真的空了,坐在桌子邊的一羣人奔散在城市各處,甚至各座城市,再也沒能團團地坐到一起。

“今年還回家過年嗎?”我問。“回去又怎樣呢?都沒人了。”母親嘆了口氣。

我悵然地望着窗外鉛色的天,想象着雨水怎樣將院門鏽蝕,風又怎樣將鐵皮剝落……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把親人聚到一起的不是新年的火花,而是奶奶。她就是老屋的靈魂,是我們這個大家族的扭結。她的遠走,讓這個大家族終於徹底走散。也許,這些小家,在若干年後延展成一個個新的大家……就這樣世世代代輪迴往復,每一座老屋裏,每一張大圓桌邊,坐下不同面貌的人,卻氤氳着亙古相同的親情。這不正是家的氣息嗎?

曾經的大團圓變成如今的小團圓,與其傷逝,毋寧珍惜。珍惜當下小團圓的美好,也祝福親人們各家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