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品讀三國論用人之道

品讀三國論用人之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三國這段歷,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戰爭史。

品讀三國論用人之道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十常持無惡不作。加上蝗災、洪災、地震,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成百上千萬農民忍無可忍,隨之揭竿而起,向封建王朝宣戰。

在鎮壓黃巾等農民起義的過程中,軍閥混戰狼煙四起,“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其景象更爲悽慘。人們渴望統一,盼望太平。東漢王朝土崩瓦解,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可以說,沒有魏、蜀、吳三國的鼎足分立在先,不可能有後來的西晉統一。三國中的代表人物曹操、孫權、劉備,是值得細細品讀的。黎民百姓天天祈盼天降英才,拯救社稷乾坤。曹操、孫權、劉備,他們是在諸多軍閥混戰中衝殺出來的英雄豪傑。確切地說,細品三國,莫不如說是細細品讀曹操、孫權、及劉備的用人之道。

“在爭人才中爭天下,在爭天下中爭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唯三國之主各能用人。”

曹操出身宦官家庭。這個人身強體壯,目光炯炯,大腦聰慧。從小就立下了雄心壯志。建安七子中,曹家父子佔了三個。曹操文韜武略集於一身。

在曹操還沒有成爲有兵有將的統帥之前,他臥薪嚐膽,把拯救國家社稷爲己任。在征討大小軍閥的戰爭中,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唯纔是舉,在革新吏中選賢任能。

和袁紹相比,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出身豪門。手下羣臣滿庭。可袁紹志大才疏,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官渡之戰,曹操什麼都不佔優勢,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後來採納了被袁紹所不用的某士許攸的建議,用火燒了烏巢袁紹的糧草,扭轉了戰局,徹底滅了袁紹。由此,官渡之戰成爲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

曹操先滅呂布,後滅袁紹,平定北方,開始屯田,養精蓄銳,爲後來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再說孫權,十八歲弱冠之年,繼父兄基業。敬攬張昭、重用魯肅,信任周瑜。廣招賢才,獎勵農耕,開荒三年不納稅,使江東很快富庶起來。

孫權起用新人,放手使用下屬,比曹操、劉備高明得多。周瑜赤壁破曹時,不過二十幾歲。呂蒙也是少年接任。

三支強旅之一的劉備,雖頗具雄心壯志,但在軍閥混戰中四處碰壁。小居新野後閉門思過,決定在彬彬有禮中招賢納士,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人才。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已成古今佳話。

縱觀古今,治理國家,最根本的標準是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