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記敘文的作文(優秀3篇)

記敘文的作文(優秀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記敘文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敘文的作文(優秀3篇)

記敘文的作文 篇1

有人說,我們是微塵;有人說,我們是花朵。

可是,我們要對你們說。

我們的心底,藏着最隱祕的情感。

我們有時恨老師與父母,有時恨的入骨,只是因爲在課堂上的一句批評,或是家庭中的一句糾葛。但是,我們愛他們,因爲我們的一切是他們給予的。我們即使不懂事,但也學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課,看過烏鴉反哺的故事,我們愛你們,愛的在心底流淚。我們在風中時不堪一擊,那時我們就明白了。即使是再野、不聽話的孩子,最後也會痛哭着撲在你們的懷裏的。因爲我們是學生,我們是未來的花朵,我們有時不需要您的過分關懷,我們需要接受風雨;我們有時也想要一個自己的空間,也想買一雙自己喜歡的鞋,也想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因此,請更多的人記住:我們愛自己的父母和老師。

我們有時,會對自己的某位同齡人產生莫名的情感,許多人也探討過這個問題。我們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漫不經心,可是,在內心中,我們有最火熱和懵懂的情感。這就象大人們不曾看到過的——老師沒來之前的教室,那是最自由的地方。在那,我們自由的談論這些事情,互相開玩笑,從來不會紅臉,也不會被人發現,所以,這一直是不爲人所知的。就想我們的情感一樣,永遠是埋在地下的珍寶,等到需要它時,就挖出來,欣賞,默默感傷,因爲這無論是什麼珍寶,都不會開花、結果,甚至不會發芽。它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最終只能不辭而別……

我們的胸中,懷着最美好的願望。

我們從小就看許多動畫片,我們會幻想着成爲故事中的英雄,上天入海,懲治邪惡;或是徵東討西,立功得志;或是雲遊天涯,一生無牽掛;或是多愁善感,快樂似仙。這些無時不刻不出現在我們的夢中,我們希望受到關注,希望得到愛,希望有事業。我們的志向往往“不知天高地厚”,往往都實現不了。我們希望手中的筆變成哈里的魔法棒,我們希望打籃球的技術象櫻木……

我們不止是幻想,因爲我們是學生,我們不是3、4歲的孩子,我們希望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們可以死而復生,我們希望災難永遠不會發生,我們希望隨時都可以和任意地區的人們團聚,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同胞,我們希望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要有暴力,尤其是中國。我們希望劉翔可以跑10秒,希望姚明成爲NBA的MVP,希望自己的媽媽爸爸回家後可以給自己帶一大堆好吃的。我們希望自己第一次做的很難吃的飯菜可以讓吃飯的人感到幸福,我們希望我們喜愛的明星可以跟我們在一起做好多有趣的事。每一夜,我們都是懷者這些願望,美美、甜甜地誰去……

我們的臉上,掛着最美好的笑容。

每一次,我們考了滿分回家,我們會歡樂無比地拿着100分或120分或150分的試卷給父母看,我們把我們的笑容也帶給他們。每一次,我們摔傷了胳膊、腿或是扭傷了腳,都會有人幫我們弄好,無論他或她是親人,老師,同學或陌生人,我們都會對他們微笑,忍痛告訴他們:“我沒事!”每一次,我們的心中感到快樂,我們都會笑,我們會笑得開懷,把別人心中的陰霾全部趕走,把天空的烏雲全部趕走。

當中國的國歌在奧運賽場上響起時,我們會驕傲地笑;當地震中有人被壓時,我們會鼓勵地笑;當有人取得成功時,我們會佩服地笑。在我們的臉上,永遠有最真、最純、最美好的笑容,我們的心永遠是快樂的。

無論我們是什麼樣子,什麼成績,什麼出身,我們都是最美麗的人。

記敘文的作文 篇2

年的味道,這久違的感覺,在這樣的一個偶然的場合,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涌上了心頭。眼前的所見夾雜着年關將近、日益迫切地歸家的之情,以及一個人長年獨自在外生活的種種不易,讓我更加迫切的珍惜這份來自於心底最爲真實的一份感覺,一份逝去的衝動。

家鄉,確切的說是老家山東,那裏的年別有一番韻味。似乎家鄉的年味每年都來的特別早,一入臘月,我們那裏的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用的面、油,開始陸續的趕集籌備過年犛肉、包餃子用的調料,炒菜、蒸菜饃豆饃、花糕用的蔥、芫荽、粉條、紅豆、棗,過油用的魚等,逢集就去敢,數落着買,生怕落下什麼。過了臘月中旬,隨着外出打工的親人掙錢的歸來,孩子的放假回來,我們那裏的人,家家的婦女就開始蒸菜饃豆饃、花糕,從早蒸到晚,一鍋接着一鍋,直到把準備的餡子用完爲止,外人行走在衚衕裏就能聞到饃的味,聞味就知道誰家在蒸什麼饃,還有那廚房裏發出的“亢池、亢池”的風?聲,煙囪上冒着的濃煙,就知道家裏的.老孃們們在忙碌着蒸這蒸那呢,提早進入年當中,讓一年在外打工辛苦的親人與上學的娃娃提早吃到年的過活,感受一份家的溫馨和節日的祥和。這時誰若走親串門,主人家都會拿出剛蒸好的各種饃,讓你吃,讓你嘗,關係好的臨走時還會相送一疙瘩饃;還有我們那裏的人除了自己蒸這饃那饃的,還會拿麥子到饃饃店去換幾十斤機器饃,以備親戚來訪時,款待客人用,在我的記憶裏這種機器饃一直都是小孩子們的最愛。

等菜饃豆饃、花糕等的蒸完,來不得休息,各家就開始過油炸東西了,炸魚、炸酥肉、咋丸子一直都是我們那的習俗。在這三類裏,我唯獨對炸紅薯丸子情有獨鍾,記得每年紅薯丸子都是排在最前炸,因爲稀罕再或是嘴饞的緣故,只要是知道母親或奶奶要炸丸子了,我那天非得等到吃到紅薯丸子了才肯出去玩。按照我們那的習俗,過年了,剛出鍋的第一撥丸子需要敬過竈神、財神等後,人才可食用,而我呢,哪裏等得了,尾隨着母親敬神的同時,我時不時的捏一個捏一個的,然後把捏到的紅薯丸子快速地放進嘴裏,燙的嘴直打哈哈,一咬一股熱氣,當時吃的是那麼的硬,且是那麼的有滋有味;當然了,我的不守規矩,也不時會遭來母親的阻止與“抱怨”,說我怎麼這麼的不懂事,我嬉皮笑臉的,裝作沒有事一樣,繼續吃呀吃。

炸過東西,過完油,就到了犛肉了,這個是吃肉不香,啃骨頭與喝湯香,一家人齊上陣啊!在我印象裏,犛肉一般都是在下午或晚上,若是下午的話,晚飯就不用做了,一家人吃些煮好的肉,喝些肉湯就夠了。犛肉可不同於蒸饅頭,犛肉要用大火一直燒,每逢這時,父親都會預先劈好木柴,到時只管一個勁地拉風?與往鍋底續劈柴,直燒的鍋裏“咕嘟、咕嘟地”,散發出撲鼻的肉香味,不過我家裏的人都不怎麼能吃肉,用母親的話說就是“我們家的人都不能享福”,煮完的肉,頂多是啃啃骨頭,喝喝湯,然後就被母親把肉撈進了罐子裏,放上鹽醃了起來,這醃肉能放非常長時間不變質,基本等過完年饃、丸子等都吃完了,它還在,那時更是成了小孩子們吃饃的菜、嘴中的福。

最後就到了年關,包餃子,準備除夕的年夜飯。一般餃子都是母親與嫂子來包,父親準備柴禾、燒燒鍋等的,而哥與我有時也會在母親、嫂子忙不過來的時候去幫忙軋餃子皮,但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哥倆貼對聯,一個人扶着椅子,一個人站在上面貼對聯,早年的時候,家裏的對聯,包括我們村的非常多人家的對聯都是爺爺寫的,誰家拿紅紙上門,爺爺都會一一給寫,可惜當時的對聯本現在還在,而如今爺爺已不在了,爺爺舞動幾桿毛筆半餘生,在村裏的紅白喜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墨跡,爺爺,即將過年了,在天國的你可安好!

後來大肆興起了印刷的春聯,爺爺只是偶爾的一年會寫寫,同時上門找爺爺寫對聯的人也少之又少了。再後來,我家每到春節開始批發對聯、賣對聯,爺爺更是不再寫了,但爺爺平常練字的習慣沒丟,那些你從公社拿回的老年幹部之家的書本上,寫滿了你的字跡,在你走後,爺爺你知道嗎,這些都做爲了孫兒我的收藏,保留了下來。本來想着在此寫寫我六年中賣對聯的感受,以及對手寫春聯逐漸遺失的一些看法,看來不必了。說實在的爺爺,隨着你逝去時間的逐步變長,我真的是不常想起你,有的也只是在您的祭日及想起奶奶孤苦伶仃的時候,纔會想起你,而今天,在這個臨近春節的晚上,在這個我即將回去的異地,我再一次想起了你,等着我,爺爺,臘月二十九下午,我帶着紙錢與鞭炮去看你、去看你!

貼完對聯,同族的、也就是同一個姥爺爺或姥姥爺爺的晚輩們開始在街上集結,然後一起去地裏上墳,以前我不長去,有時也輪不到我去,但現在不同了,只要我在家,別人不叫,我也一定會去,因爲有爺爺在了。上墳,與整個喜慶的節日比起來,似乎這一個環節非常悲慼,對如我一樣甚至是比我小的男孩子來說還好,或許就是跟着去玩,再或是地裏墳包裏躺着的人,他已經忘了,或壓根就不知道,去上墳,無非就是湊湊熱鬧,放放鞭炮;而對父輩們來說,可就不同了,那座座墳包內躺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親爹親孃,那人世中最親最愛的人,不管是往常多堅強的一個人,在這節日裏,在這上墳的那一刻,總有一絲情感的弦在牽動着他,讓他悲痛的留下眼淚,讓他想起已不在人世的親人。

上完墳回來,一般下午四五點鐘了,天還非常亮,就有人家開始放鞭炮,下餃子了。在這會,我們那也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向爺爺家送餃子,與叔叔、大爺家互換餃子,進門子間嚐嚐誰家做的餃子好吃,不過最近幾年這種習俗也在慢慢的淡去,有的人家還在送,有的人家已經不在互相送了。早早地吃過除夕飯,大人小孩就到處溜達着玩了,那一長年在外打工,不曾聚在一塊的朋友或同齡人,這會難得聚在一塊,打打牌、打打麻將等的,娛樂娛樂,或是熬個夜等的,圖個大吉大利。而我呢,一般是出去玩會,就回來了,看看春節聯歡晚會,看着看着就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是母親把我叫醒,就是外邊“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把我吵醒,天還非常黑呢,我就起來了,起來按照習俗先用熱水洗洗臉,然後就聽母親在堂屋門前喚喚雞、喚喚養、喚喚狗等的,寓意一年內六畜興旺。然後母親開始挨個在院子裏、屋裏頭、門前等燒香和紙糊的元寶,而我呢,就在院子裏放鞭炮、雙響,粗心的時候,也有把雙響放倒的,一聲巨響,直震得樹架上的雞“哥哥咯”的叫,狗躲在牆角不敢吱聲。這個大年初一起早的事情非常微妙,三言兩語我也說不清那份異樣的感受,也許只有經歷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吧!

燒完香,放完這刻的鞭炮,我們家裏的人陸續都起來了,母親開始燒水準備下餃子,父親拿掃帚掃遍整個院子的角角落落。有時還沒有等我家吃完早晨的飯,大黑天的到我家給我父母磕頭的人就來了,於是父親、母親放下手中的碗,匆匆出來應對,等磕頭的人一走,母親就開始催促哥與我趕緊吃,好去磕頭,非常多時候,哥與我也就不再吃了,出門給長輩拜年去了。在大街上遇到輩分高的那可真是“咕登”跪地就磕,磕了主,磕了長輩,基本上天就亮了,想跑的話,就隨羣到其它家族的主上去磕一圈,不想磕的話,就回家睡覺,而這時,父親是閒不住的,每逢大年初一,就得去走老親戚了。

熱熱鬧鬧的年就過完了,接下來就是走親戚與打算外出了,打工的打工,上學的上學,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常態,不同的是,我們都又長了一歲,年前年後的一聚一離,一喜一悲皆融入了年的味道當中,一切的一切都烙印在了你、我、他的記憶之中。

記敘文的作文 篇3

本次教學的內容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在記敘文的寫作中尋找亮點,也就是顯現真實、生動、典型和富有個性的特點,找生活中的“動情物”,抓情感的“觸發點”,教學過程突出了講練結合。作文教學的複習備考中,想找一個學生可操作的方法,顯得有弄巧成拙之感,但是又毫無辦法使學生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有真正的突破。因爲文章的寫作說實話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它需要長期的生活積累與對生活的感悟。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種實話實說,用樸實本分的情感,使讀者流下激動、辛酸淚水的寫法,就是生活寫真法。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效果還不錯,因爲在初四的記敘文寫作中有過系列的訓練,這次課主要是強調學生對記敘文寫作的重視。作文教學不能“急功近利”,應該一步一個腳印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記錄生活,體味生活,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做到像《考試大綱》要求的那樣:“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有個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