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實用】初三語文作文彙總十篇

【實用】初三語文作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三語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初三語文作文彙總十篇

初三語文作文 篇1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範、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一、轉變認識,積極作文

很多學生認爲,作文時老師讓我寫的,我不喜歡,作文沒意思。這導致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

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纔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變態度,愛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經歷一個心理過程,那麼,我們就應該對學生的作文心理盡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學纔能有的放矢,從而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1、有強烈的寫作慾望,表現出對作文積極取向的態度

這樣的學生盼望上作文課,在課堂上情緒振奮,看到作文題目後,迅速進入思考的過程和寫作過程;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十分活躍。作文成功率較高,但是這樣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太小。

2、沒有寫作慾望,但有來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對作文表現爲消極被動的態度

這類學生雖談不上有寫作的慾望,但是爲了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異成績、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希望在考試中拿個高分等,他還是會認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題目合意會迅速的進入寫作過程,若不合意,仍會搜腸刮肚,努力完成。這類的學生在實際中所佔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寫作文,對作文爲迴避對抗的態度

這類學生不想寫作文,更怕寫作文。往往碰上能寫的題目,應付了事,碰上不會寫的題目就亂寫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這樣的學生所不多,但比第一類學生絕對數要多,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於以上幾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問題爲:

1、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2、閱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3、語文基礎差,寫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難

4、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寫作積極性

三、改善教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願意並積極去做的事。“留心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於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於動筆的願望。在這種願望驅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後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於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症下藥,試着從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葉聖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髮表,從打算髮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①怎樣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於問爲什麼。倘若多問幾個“爲什麼”,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麼事情?爲什麼會產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人物什麼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是什麼?這事情將有什麼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徵意義。社會現象、自然生態,大都蘊含着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週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爲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纔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培養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爲一代風範,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於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於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徵。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爭中的風雲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三人的獨白,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願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爲後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

模仿是創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

3、先說後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口頭爲‘語’,書面爲‘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聖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係,也就是書和寫的關係。,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彙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爲規範,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後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繫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說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現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並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於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於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於“環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慾,西天取經後,開了一建材廠,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環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嚐盡,最後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性,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美好願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揮,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要“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要“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裏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經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於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閱讀經驗。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彙,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秀小說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於寫作。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像這種優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注意摘抄積累,模仿它的寫法,創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合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爲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生閱讀的熱情高漲,作文興趣得以激發,教師的引導,平時的材料積累以及合理的運用,讓學生有感而發,文思泉涌,動筆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三語文作文 篇2

我的語文老師她姓曾,可在我的心目中,她姓“美”,我的“美”老師。

我們的曾老師,她長得美,個性的髮型,自然的淡妝,勻稱的身材,圓潤的臉龐,總給人以可親的感覺。

我們的曾老師,她穿得美,要想知道流行什麼服裝,只要注意看一下我們曾老師的穿着你就知道了,曾老師的服裝,絕對品位不凡,她如果走上T形舞臺,絕不比專業模特遜色喲!

我們的曾老師,她笑得美,似乎老師都不喜歡笑。以前,看到老師的滿面春風,聽到老師的開心笑聲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奢侈鏡頭,但我們的曾老師一點也不吝嗇,她總是給我們一種春風佛面的感覺。她喜歡笑,常常笑,聽哪個同學說了個笑話,她必定笑得前俯後仰;聽到我們提出的天真幼稚的問題,她必定會眯着眼笑彎了腰;看到我們滑稽的表情和動作,她必定會哈哈大笑,笑得喘不過氣來;看到我們的點滴進步,她定會欣慰地笑……

她的笑聲如同金燦燦的陽光溫暖着我們的心。

我們的曾老師,她說話的聲音美,她發音字正腔圓,朗讀時,語調抑揚頓挫,態度和藹可親,所以,聽她說話,朗讀課文,是一種享受,令人心曠神怡。

曾老師,您真是名副其實的“美”老師。

初三語文作文 篇3

外婆老了,頭髮漸漸地由烏黑染上了點點雪白,歲月無情的在她臉上留下了道道刻痕,那雙原本精神的眸子也變得黯然。不過外婆依然是老樣子,精神抖擻,家務活兒一點也不落,一開嗓門傳幾條街巷。我從未覺得外婆已經老了,外婆還是那個外婆,幹練能幹的外婆,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卻從來不喊一聲苦的外婆。

真正讓我覺得外婆老了,是在一個夜晚,一個月色暗淡,有着微微清風的夜晚。

我站在門口的臺階上,目送着外婆遠去,路燈略微淡黃的光芒彷彿爲黑夜蒙了一層輕紗,風夾着落葉擦着地面的咔咔聲,恍若跳動的音符,讓這寂寥的夜多了一絲似有若無的歡快。外婆的腳步聲很沉重,身影緩慢的一步步的前行着。多年的重擔將她的腰壓的彎彎的,燈光勾勒着她的身影,在地上投下佝僂的背影。

她走得很慢,不似平時在田地裏的健步如飛,也不似平時腳步利落的幹着家務。她平時努力昂起的頭,挺直的腰,在夜色的沉壓下不再挺直。外婆低着頭,腳底摩擦着路面咔嚓咔嚓的響着,一聲聲沉悶的敲擊在我的心頭。

我無法訴說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只是莫名地感到鼻尖一酸,一種念頭像是止不住的流水往外涌出,外婆老了!是啊,外婆老了!她已經沒有了原本烏黑的長髮,沒有了挺直的背影,時光擦着她的臉頰,將她原本的年輕和美麗全都帶走了。

注視着外婆漸漸遠去的背影,腳步蹣跚着,慢慢隱沒在了黑夜中。我心裏泛着酸澀,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情感涌上心頭,我覺得,我應該多陪陪外婆了,就像小時候,她摟着我,一邊講故事,一邊哄我入睡時那樣……

初三語文作文 篇4

我一想起這件事,便像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裏播放。這件事讓我不開心了好半天呢。

記得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江陰玩,公共汽車上,我們遇到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那就是遇到小偷了,公共汽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一路上風和日麗,但在快到站的時候,小偷的行動開始了,他盯了好半天,才選準了我媽媽,於是,躡手躡腳地他來到媽媽後面,拉開了包的拉鍊。將錢包從包裏拿了出來。揣在了懷裏,準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逃之夭夭的時候,嘿嘿,正巧被“一世英明”的我看了個正着,他懷裏揣着一隻紅色的錢包,便會想起媽媽的錢包也是紅色的,便馬上當機立斷像“神探”一樣的搜索着,眼睛立刻瞄上了媽媽包上的拉鍊,只見那拉鍊長開得像個大嘴巴 ,此時我慌了,忙輕輕的拉了一下媽媽的衣袖,,示意讓她低下頭來,在她耳邊請輕聲細語的說這,問她是否丟了錢包。媽媽不慌不忙得看了看,哎呀,果真丟了,媽媽的臉憋得通紅,她心急如焚,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紅蘋果臉蛋似的媽媽,突然,彎下腰來問是不是我在跟她開玩笑,我聽後急了,立即“推辭”說,不,不是我乾的,媽媽聽完此話後,始終不相信。她怒目圓睜的看着我,說:“小小年紀,竟然學會說謊了,我似乎聞到了火藥味,媽媽發火了,我急得哭了出來,剎時間,全車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可憐”的我,媽媽非常不好意思這時居然說出了一句風趣幽默的話:“ 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我聽後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媽媽終於相信了我沒拿錢包,我長吁了一口氣,剛纔的.我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身上的冤啊,我真想把包大人“包青天”給請來替我申冤,好不當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媽媽堅信不是我拿的錢包以後,就連忙追問我,是誰拿了錢包,我把原委說出來以後,她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下了車,就去要錢包,小偷我們問他要了半天不吭一聲。原來當我爲自己辯護的時候,小偷已將錢包轉交給比別人了,媽媽聽後氣急了,三步並兩步,追上了小偷的幫兇,要回了錢包。

這件事,媽媽冤枉了我,因爲媽媽要表達對我的歉意,她不僅向我到了歉,還給我許多賠償。每當我一想起這件事,它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會放在我的腦海裏。

初三語文作文 篇5

“剛翻過了幾座山,又跨過了幾條河,崎嶇坎坷怎麼它就怎麼多!”

滿耳盡是熟悉的旋律,又是暑假的一天,央視的《西遊記》電視劇如約而至。還是那個不可一世的猴王,還是那個無人不曉的故事,轉眼已經多少個春秋,卻像一顆種子根長在我孩提時代的心中。

小時候,我總是很膽小,常常被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嚇得心驚膽顫,那時候的我很怯懦。媽媽一天講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好奇:“大聖能打敗所有的妖魔鬼怪嗎?”媽媽說:“是啊,他能打敗一切妖怪,你看!”電視中的大聖雙目炯炯,身披金甲,騰雲駕霧,所向無敵。一次無端的談話,卻將這個念想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裏。

從前我總是不敢一個人睡覺,生怕當我閉上眼睛,黑暗中的妖怪會慢慢出動將我帶走吃掉。這種念頭困擾了我很久,以致於我晚上一關燈,黑暗就吞噬一切,窗邊鬼影幢幢,一些細小的聲音像妖怪的腳步,詭異又那麼慎人,我像受驚的小鳥,緊抓被子不放,捂出一身汗也絕不撒手。我忽然想起媽媽的話“大聖能打敗一切妖怪”,我堅信着這一個信念,像駱駝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我深信不疑,有大聖在,妖怪都不敢造次。

在睡夢中,大聖腳踏船形金繡鞋,身披金鱗鎧甲,手舞如意金箍棒,降妖除魔,妖魔鬼怪,無處遁形。我也能像他一樣,所向無敵。

就這樣,夢幻情結的“英雄夢”就這麼衝破土壤,有了這個信念的支撐,我度過無數的漫漫長夜。我敬佩於大聖的天生神力,但更多的是他的勇氣與毅力。在西天取經途中是多麼艱難多麼坎坷,豬八戒總是說着放棄,可他總是凜然正氣,毅然向前,多麼艱險他也上,多麼危難他依然嬉笑着接招,頑皮卻又那麼頑強,苦中作樂,赤忠於師父,這樣的一個人怎麼能不是英雄。

慢慢長大,發現世上沒有妖怪,更沒有齊天大聖孫悟空。但他是我童年時代幫我戰勝漫漫黑暗的一束光。世上並無大聖,但大聖永遠留在我心裏,他送給我一顆勇敢、堅強面對邪惡與黑暗的心。

“去你個山更險來水更惡,難也遇過,苦也吃過,走出條通天大道寬又闊!”

初三語文作文 篇6

窗前的薔薇花依附在鏽蝕的欄杆上,沁着醉人的芳香,勾勒出的,同桌的你。水靈的像一朵帶着露水的睡。

課堂上,你像我的戰友,一絲不苟地聆聽老師的傳教,埋頭做筆記,擡頭回答問題,當我們收穫知識的碩果,會相視而笑,那開的最妖嬈的花朵,在我們嘴角那抹欣悅的微笑下,也顯的暗淡無光;當多才多藝的你站在舞臺上時,會用火紅的綢緞和優美的舞姿演繹我們絢麗的年華;當我犯錯誤時,你嚴厲的目光灑下來,我便垂下眼簾,委屈的滿眼含淚。現在我知道這是朋友真情的流露,朋友,請原諒我當時的任性與乖戾。

同桌的你,豁達的像一片掛着燦星的天際,

你是男生的理性與感性完美的結合,並融匯到你衷愛的數學中,面對難題屢戰屢勝,在我們班的數學領域撐起了一片天。你靈動的五官花樣層出不窮,隨便地一挑眉,惟妙惟肖地模仿幾個經典動作,就爲自己的個人秀拉開了帷幕,爲同學們帶來陣陣歡笑,驅散初三緊張壓抑的氣氛。

同桌的你,可愛的像墜入凡間的天使。

六月的天氣格外的沉悶,熱空氣在風扇的抽動下慵懶的遊弋在教室中,是你貼心的話語鼓勵我繼續學習;老師劈頭蓋臉的批評讓我無地自容,眼淚不聽話地直往下掉,是你明亮的眼眸安慰我不要在意;面對初中激烈的競爭與考試的壓力,是你手心的溫度伴我前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壓力……

耳畔迴盪起風鈴清脆的聲音,閉上眼睛,同學間的往事還歷歷在目:體育訓練時早晨5點爬起來跑步時汗流浹背的樣子;晚自習吃飯時爲了爭分奪秒學習啃方便麪的樣子;同學們一起外出踏青遊玩的樣子;老師提問時,由於緊張手足無措的樣子……那一切,宛如發生在昨天一樣,帶着時間的溫度,流逝了。

畢業了,我們帶着初一的懵懂,初二的歡笑,初三的勤奮畢業了。六月是離別的季節,是花兒的海洋,我們無須傷感,因爲人生的下一個顛峯還在等待我們去征服,我們要用張揚的青春去譜寫生命的傳奇,我們要用奮鬥闖出屬於自己的天空,我們在期待多年後那個同學重逢的約定。

同桌的你,是同學友誼的剪影,是一筆珍貴的記憶財富,是一個值得感謝、陪伴你走過初中的人。讓我們,靜靜的珍藏這份感動吧……

你從前總是很小心/問我借半塊橡皮/你也曾無意中說起/喜歡跟我在一起/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

初三語文作文 篇7

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薰染。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

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苦海無邊,何處是岸?勤奮是舟,規律做槳;老師導航,順利抵港!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爲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爲何事?我以爲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爲“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

三年裏,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啓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範式”,形成“興奮竈”,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範式”,模仿着“說”,模仿着“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爲“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覆嘗試、積累範式,因爲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啓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於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有個性:思結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鮮明的個性。當然,這裏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律的系統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反思,通過計劃總結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後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發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內容。

最後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穫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爲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爲“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爲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緻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鑑賞的規律和經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懷,從《南方週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祕》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程學習、網絡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誌》、《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學習網站,給我們開闢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

初三語文作文 篇8

1、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雲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涌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2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我知道如何將眼中的色板調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本書,封面和封底是別人設計的,而裏面的內容要靠自己、用心血與勤勞的汗水去書寫。挫折也只是書中短小篇幅中的一頁,更多的是勝利的汗水與微笑。

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永不放棄”。太陽正是因爲永不放棄,才最終衝破地平線光耀萬里;小草正是因爲永不放棄,纔不計星星點點,最終綠滿大地。

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我不會哭泣。生活如此美好,爲什麼要讓淚水成爲它的戰俘呢?21歲的花季不相信眼淚,與其讓它隨挫折而落下,不如化作將來那勝利微笑中閃光的淚花。

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我會用一顆快樂的心平靜地面對。快樂是我最寶貴的財富,它教會我如何去面對每一次挫折所給我帶來的痛苦,“痛苦並快樂着”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我們的生活,有誰不是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呢!有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着堅強呢!懂得了這一點,挫折中的痛苦才顯得更有意義,我們纔會更好地珍惜生活中的快樂。

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只有一句話在鼓勵着我,“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想說“我愛挫折,我喜歡與挫折面對面。”

3語文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語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丹心照漢青”的浩然正氣。語文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達。語文就是杜少陵“感語文就是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4.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在悲觀的人眼裏,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裏,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從卓絕的人那裏,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裏,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

5.綠,是夏日樹陰下的那潭清泉,裏面盪漾着幾根綠油油的小草。綠,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引得無數文人爲之神魂顛倒。綠,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梅雨潭,成爲膾炙人口的美文。毫無置疑,綠是最令人心動的顏色。墨綠給人以淡泊寧靜;淺綠給人以恬靜輕快;嫩綠則給人以生命的暢想。而綠的樂章給人的或許就是對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

6.一隻青鳥歡呼着從窗前掠過,將音樂從天堂帶來,顆顆灑落,珍珠般清脆。恍惚中,有人拔劍而長歌曰:“我輩豈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順滾滾東逝長江,穿巴峽巫峽,過洞庭揚州;醉酒入長安,揮毫金鑾殿上,故作狂態,國舅磨墨,力士脫靴,嘲盡天下豪貴;雲遊九州,望川而吟銀河飛流,憑弔滄浪,偕友共舉杯盞,不捨孤帆萬里,痛哭晁卿……

7.熱愛是風,“貧窮而能聽到風聲也是好的”。熱愛是雨,“有情芍藥含春淚”。熱愛是土,俯身就能摳出一把,哪一把土壤裏沒有先民的血汗和未來人的綠夢呢?熱愛是雲,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雲裏沒落過孩子的嚮往和老人的憶念呢?因爲熱愛,我們心存感激,因爲熱愛,我們滿懷憂憤;因爲熱愛,我們甘於淡泊寧靜的日子;也因爲熱愛,我們敢於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忍辱負重的生,生是熱愛;大義凜然地死,死是熱愛;清清爽爽,認認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嘗不是熱愛!

8.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雪峯是偉大的,因爲滿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遺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爲處處漂浮着舟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爲有挑戰者號的殞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爲有白髮,有決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臘傍海而居,無數嚮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間前仆後繼,於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臘悲劇。

初三語文作文 篇9

今年的春節,是在鄉下過的。鄉下的新年,來得早,也異常的熱鬧。即使離春節還有幾天,但是家家戶戶卻都已經在準備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挑選一些年貨,回家趕做年菜,大街小巷,處處飄散着酒肉的香氣,每個人都想過一個喜慶、歡樂、熱鬧的新年。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一大早,我們就開始貼春聯。我也精神抖擻地要貼。爸爸欣然答應,我站在板凳上正準備貼呢,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我不知所措,只好問爸爸。爸爸笑着告訴我:“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定是‘平聲’,也就是一聲和二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卻是‘仄聲’,也就是三聲和四聲。”爸爸這麼一說,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貼春聯也是有小訣竅的呀!

貼完春聯後,爸爸又在門前掛上了兩個紅彤彤的大燈籠,把過年的氛圍渲染的一絲不差。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困了,它把頭靠在大山哥哥的身上,打着小盹,夕陽的餘暉將身邊的雲照的金光四射,這時,每家每戶都在精心準備,趕做年菜,到處都飄散着酒肉的香氣,廚房裏,大廚老媽亮出了自己的絕活,做了許多拿手菜:“香酥豆腐”、“宮爆雞丁”、“年年有‘魚’”、“”、“八仙過海”、“糖醋排骨”。。。。。。一道道佳餚被媽媽神奇的雙手端到了菜桌上。

對了!過新年,怎麼能不說餃子呢?除夕夜,無論在哪裏,人人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吃餃子,餃子的形狀變幻莫測,不同地區的人也有不同的包法。而在老家,人多力量大,我們一起動工,不一會兒,就包出了各種各樣奇特的、有創意的餃子,這些餃子或圓,或方;或大或小,但它們看上去都很可愛,令人不忍心吃它們。我們還在一些餃子裏放了一枚枚金燦燦的硬幣,誰吃到了包有金光閃閃的硬幣,來年就會有好運氣。

等菜全炒完了,一家人都團圓了,我們都動筷子,開始吃飯了!餐桌上可口的佳餚色香味俱全,看着很漂亮,聞着倍兒香,吃着特可口!我饕餮般大口地吃着美味的飯菜,任憑香濃的年夜飯在我的舌尖飛翔。哦!八點了,於是,我們也打開了電視,開始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吃着香濃的的飯菜,看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那滋味,別提有多爽快了!

質嫩可口的飯菜、門口紅紅的燈籠,和大家快樂的笑容,這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富有年味,把過年的歡樂送到每一個人的心裏。過年的那些事兒,令我興奮着,激動着,快樂着,過年的那些事兒,也留給了我難忘的回憶!

初三語文作文 篇10

雨的功過,不可斷言,只能嘮叨一些細細道來

詩人眼中的雨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卻是變化無窮的,它可以沖毀橋樑,淹沒、破壞莊稼,給人類帶來災難。下面,請站在科學的角度講述雨的別樣情形。

1.講述雨水氾濫成災的實例。

古時的大禹治水,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2.羅列與雨有關的奇特現象:梅雨、錢雨、泥雨、酸雨等等。說說它們形成的原因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害。

(1)梅雨: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國長江中、下游兩岸(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一狹長區域內往往有一段連續陰雨時段,出現頻繁的降水過程,常有大到暴雨。這時,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時期,故稱“梅雨”。古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生動地描繪了當地梅雨季節的自然景象。因爲梅雨季節裏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因此也有稱之爲“黴雨”的。

(2)錢雨:

①現象:

說到錢雨。人民日報登載的材料中,敘述“一九四年的一天,蘇聯高爾基州突然下了一陣帶有大量古老銅錢的雨,人們把這種雨叫做銅錢雨”。而在我們中國,這樣的例子就很不少。據南北朝時代的任昉在《述異記》一書中載:“周時,咸陽雨錢,終日而絕。”“王莽時,未央宮中雨五銖錢。”

“漢世,穎川民家雨金銖錢。”又據《宋史》《五行志》載:“紹興二年七月,天下雨錢,或從石甃中流出。”明代的《稗史彙編》也有這樣的記載:“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師大雨,雨中往往得錢。”可見錢雨並非奇事。

而且,我們還知道有金雨。《竹書紀年》載:“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於夏邑。”後來任昉也寫道:“先儒說:夏禹時,天雨金三日。古詩云:安得天雨金,使賤同如土。是也。”他在《述異記》中又寫道:“周成王時,咸陽雨金。今咸陽有雨金原。”“漢惠帝二年,宮中雨黃金、黑錫。”“漢世,翁仲儒家貧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於其家。”象這樣的金雨不知道外國是否也有。

還有五穀雨。任昉說:“吳桓王時,金陵雨五穀於貧民家、富者則不雨矣。”照他這麼說,好象老天爺居然也會區別貧富似的。這當然是一種附會。宋代劉敬叔的《異苑》

又載:“涼州張駿,字公彥,九年天雨五穀於武威、燉煌,植之悉生。”在五穀之中,有降稻米的。如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載:“惠帝三年,桂宮、陽翟俱雨稻米。”也有降黍的。崔豹又寫道:“宣帝元康四年,長安雨黑黍。”《宋史》《五行志》也說:“元佑三的六月,臨江縣塗井鎮,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同樣,《元史》《五行志》載:“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東北雨米如黍;邵武雨黑黍,如蘆穄;信州雨黑黍,郡邑多有,民皆取而食之。”又有雨粟的。崔豹說:“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宣帝地節三年,長安雨黑粟。”當然也有雨麥的。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載:“漢武帝時,光陽縣雨麥。”在各地縣誌中還有許多同樣的記載,我沒有一一去查閱,這裏就不列舉了。

如果只看上面所舉的幾部書,我們還不能完全發現其他各種下雨的趣聞。其實二十

五史和筆記小說中的材料,多至不可勝數。隨便再打開《漢書》《五行志》,其中就寫道:“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膠結,大如彈丸。”這大概可以叫做草雨吧。

此外,崔豹還說過:“漢帝永和中,長安雨綿,皆白。”又說:“宣帝元康四年,南陽

雨豆。”《宋史》《五行志》也載:“元豐二年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賓縣雨豆。”這些綿雨、豆雨等等例子可以說明,下雨的時候,能夠隨雨下降的東西還有不少,決不止於我們所說的這一些。

②原因

那末,我們應該怎樣解釋這類現象呢?這些是神怪現象嗎?顯然不是。這些現象實際上都是由旋風所引起的。旋風又叫做迴風,古人早已知道它的厲害了。

明代《管窺輯要》一書,引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的話說:“迴風卒起,而圜轉扶搖,有如羊角,向上輪轉,有自上而下者,或磨地而起者,總謂之迴風。”當迴風颳起的時候,飛沙走石,平地而起,直衝到高空中去。因此,地面的東西往往會被刮到天上,刮到很遠的地方,然後又落到地面上來。這樣就形成了所謂錢雨、金雨等等奇怪的現象。

實際上這些現象的產生,道理卻很簡單。

我們走到郊外曠野去,常常看見一陣旋風捲起沙土,變成一條黃色的飛龍。據說,人要是處於這個龍捲風的中心,就非常危險。甚至天上的飛鳥,如果碰上這股龍捲風也逃不了。所以,《宋史》《五行志》說:“慶元二年十二月,吳縣金鵝鄉銅錢百萬自飛。”這當然是被旋風颳跑了的。《續文獻通考》載:明代“洪武八年,庫錢飛。時南臺民家屋上有錢,豎立瓦上,各貫以竹,或得一二十文,皆庫錢也”。明代蔣一葵的《長安客話》也寫道,“涿州舊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鎮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內有古錢,皆飛空如蜨。”把這些記載同前面所舉的例子連起來看,問題的真相就表現得非常清楚了。

從下雨的趣聞中,我們不難知道,有許多離奇古怪的現象,只要仔細研究,其中都有一些道理。因此,我們對於古人遺留下來的各種記錄材料,甚至包括許多神怪記錄在內,也不要隨便一概抹殺,而要從中尋找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