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實用】初三作文集錦6篇

【實用】初三作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初三作文集錦6篇

初三作文 篇1

“吃水餃嘍”奶奶在廚房叫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便馬上從樓下下來。

“好好吃啊”一向貪吃的小堂弟在桌前說着,嘴巴還在冒着熱氣。這水餃是我最喜歡的玉米豬肉餡的,吃進去甜甜的,還有香氣瀰漫而來。每當這時,奶奶就在旁邊笑嘻嘻的看着我們吃。

吃完之後,小堂弟跑到我跟前說:“去不去玩煙花”。記得小時候每天最期待的是在過年的時候玩煙花,尤其在晚上的時候放,五顏六色,絢麗多彩。每當我們拿到壓歲錢的時候一定會去附近的小賣部買一袋子的煙花,口袋裏,嘴巴里還會有數不清的辣條。我答應了小堂弟,他馬上把他私藏的煙花放到前坪。我從爸爸手中拿走打火機。這時他們都會下來一起玩煙花。小小的光,大家都圍着,一起聊聊去年發生的事。

年夜飯吃完了,我們大家一起坐在客廳等待春晚的開始,雖然中途堂弟會一直吵着說要看《熊出沒》,大家看着他這氣鼓鼓的樣子,便哈哈大笑。到了晚上八九點的時候爸爸,嬸嬸,奶奶就會給我們包紅包,這是我們一年最期待,也是最喜歡的環節。

看到我想睡的時候,我就趴到牀上一睡不起。爸爸會在睡前放一次鞭炮,代表不能再出門了。

到了第二天,我們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一起去拜年。其次,我們那個地方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時候不能搞衛生,不能倒垃圾,不能灑水。其實,就是不準任何的東西出了家門。所以家家戶戶都是亂七八糟的。

到了大年初二,舅舅他們都跑到了我家來拜年,我最喜歡的就是和小孩兒一起玩耍。大人們打牌,喝酒,一起聊天,我們小孩便聚在一起玩遊戲,在我家的大沙發上蹦蹦跳跳還一起陪堂弟侄子們看動畫片,其樂融融。忘記過去一年的煩惱,重新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年味也就在這一舉一動之間產生了。

初三作文 篇2

“小孩望新年,大人望掙錢”,從年頭一晃就到了年尾,守着元旦,就已望見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個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讓我感到有點恐慌和傷感,心下不禁嘆息一聲:——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個纏着大人要壓歲錢的小孩,現在已變成發紅包的人;

昔日新年,那個等着母親喊吃飯的小孩,現在已經變成喊小孩子吃飯的父親,再也找不到兒時盼新年那種急切的期待,那種純真的快樂;

再也找不到新年時縈繞在心頭的那種親切的問候、新年的祝福、濃厚的親情、熟悉的鄉音;

取而代之的是麻將聲蓋過了鞭炮聲。年夜飯如常,春晚依舊,無憂無慮的那種心情,早已被歲月的勁風洗滌得蕩然無存。倒不如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新年纔是真正的快樂,以前新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然後蒸、炒、煎、炸忙得不亦樂乎。家家戶戶都用農產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時稍經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淨後,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漿,經過濾凝固成麪糰狀,再做成一個個圓餅乾大小,放鍋內蒸熟,便成了“圓子”,待冷卻後用冷水浸泡,經常換水可以長期存放、隨時食用;

將黃豆手工磨成豆漿,過濾掉豆渣,再將所得純豆漿在鍋內燒開,將石膏搗成粉狀再過細篩,所得細石膏粉用清水調和於大缸內並不斷晃盪,使其不沉澱,再用水桶裝燒開的豆漿迅速衝入晃盪的大缸內,需一次完成,若有兩桶豆漿則要兩人同時衝入,所以這個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時操作,靜置一會兒就可用布過濾壓在兩扇門板中間,濾幹水後便成了豆腐,將豆腐切成長條用油炸成半成品稱爲“生條”,豆腐切成小塊經過發黴後拌入鹽、辣椒醬再做成“豆腐乳”;

花生、蠶豆、紅竽乾等都要在新年前炒熟、存放,便於農忙時在田間地頭方便食用;

麥牙糖的製作,從溫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塊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時;

真正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們臉上的皺紋裏,從噼啪炸響的竈火中滲透出來……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竈王爺;

長工、短工,二十四日纔可滿工;

祭祖用的紙錢,則要從一刀紙裏每次數出五張或七張,只能是單數不能成雙數,裁成十到十三釐米寬,再疊成三折後略象一個正方形,然後用鐵錢鑿在紙錢上鑿五行,每行五個印,但必須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紙錢必須點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鐵鑿總體高度、上截粗細同圓珠筆差不多,下端是圓的,如一元硬幣大小,中間還有一個圓點,鑿印後還真的有的象錢。接下來是寫春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每道門上,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楣上的稱爲橫披,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記得在縣民勞局(民政局與勞動局合在一起辦公的機構)當局長的大伯,書法自然了得。那時他大權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調動工作,只須他一句話、一紙書函便能如願,上他家活動的人不少,拿東西的人不少,如願的卻極少,他鐵面無私,公事公辦,常常將提東西的人拒之門外,或是逐客令驅走,唯獨鄉親們拿來紅紙請他寫春聯樂此不疲、照單全收。大門上一副對聯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訴他要寫幾副房門對聯,然後龍飛鳳舞、一揮而就,大門上諸如“山青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穀豐”之類,房門上則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利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爲”,寫給竈王爺的則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新年前都要忙活好幾天,甚至鄰村人家娶親嫁女或別的喜事,都願意星期天來求汪局長的一副筆墨,更有人以此爲藉口請他過去“坐坐”,大伯則要看這戶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決定,我那時候非常羨慕大伯,寫幾個字就能換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卻總是推辭,我們小孩子當然不懂其中的玄機。有人請吃請喝,何樂而不爲呢?現在每年正月去縣城大伯家拜年時,看到他家對聯都是買現成的。

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掃衛生、貼對聯、貼門神,貼年畫,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完畢,纔可以吃年夜飯,平日裏吃不到的雞、鴨、魚、肉,蒸、燉、煎、炒、炸,貧也好,富也罷,童年的天真和歡樂,這時候在飯桌上顯露無遺,可以無所顧忌地左挑右揀,唯一無法挑揀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種零散的白酒,只是檔次高低不同,用鹽水瓶到小店裏打上一斤酒,雖然有些捨不得但還是要加上幾湯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頭,更不知飲料爲何物。吃新年夜飯,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還是覺得很高興,因爲父母要我們穿的新衣至少要能過二到三個新年,那時的生活條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則是從一個三百響或五百響的編爆上一個個折下,然後點一個扔一個,也沒有什麼擦爆、甩爆,也沒看到有人放過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親訪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年纔算過完。接着便是各村莊請戲班唱黃梅戲,一直唱到農忙,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臺上活神活現的表演藝術了。現在麥牙糖、豆腐、炸生條市面上隨處可見,“蒸圓子、打錢紙”已變成遙遠的回憶,也很少有人寫對聯了,只有炒花生、唱黃梅戲還在延續。回憶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兒時新年的情景更令人難忘,年年新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這就是新年的意義吧!

初三作文 篇3

瓦屋寂然空佇立,皓月回鄉一段情。瓦片的背後,是堅守的情懷。一一題記

月夜,房屋單調,瓦片呆板地排列在老家屋頂上,像披了薄紗,寧靜而安祥。習習涼風輕柔地晃了晃牆角的草葉,瓦片靜靜地躺在牆角,誰都不知它在這待了多久。

而此時,往事浮現,像無聲的電影。

小時候,無知的我一看到這些灰黑的瓦片,便不覺嫌棄它。過了幾年,帶着對城市的憧憬,我們一家人搬到了城裏,只有母親不時回來打掃。

直到今天,重新踏上返鄉的旅途,記憶的烙印才從心頭逐漸浮現。

到老家時,已是黃昏。餘暉裏,老屋莊嚴地立着,少許瓦片零星散落在牆角。望着這些瓦片,我的心不禁一顫:烈日當空,它沉默;暴雨衝襲,它沉默;甚至,當我因嫌棄它而離開時,它依然沉默……直到有一天,它緊抱着牆角。我上前,拾起一片瓦,觸摸它,粗陋的紋理在指尖摩挲。我突然想,這小小的身軀裏,竟藏着多深的情懷啊!當年,我們一家安然入睡時,只有它,獨自守着月亮;而今,當屋裏的角落逐漸纏上蛛絲,它依然守着。我愕然,瓦片的背後,就是這份堅守!

我拾起一片散落在屋檐下的瓦片,撫摸着它,如對着一張滄桑的臉,瓦片,你想告訴我什麼呢?

今夜,無眠!這些我曾經嫌棄的瓦片,並沒有因我們的離開捨棄這個家,即使散亂一地也緊緊依偎着牆壁,這不正像我們的父母嗎?無論他們的孩子在世界哪個角落,他們都堅定地守着這個家,幾十年如一日。陪伴他們的,只有這遙遠的月亮。

瓦屋寂然空佇立,皓月回鄉一段情。瓦片的背後,是等待,是如父母一般,堅守的情懷。

靜夜思,堅守情,人生幾度春秋,從此不再相離。

初三作文 篇4

歡笑是多式多樣的。有得到滿足時的歡樂;有受到表揚時的歡樂。那天,我收穫了一種不同的歡樂。

“媽媽我們今天去公園聚餐吧!”姐姐提議。“舉雙手雙腳贊同”我開心地說到。終於,在我們的乞求下,同意了。

走進公園,我們在草地上開心野餐。正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吃上時,一個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個年齡不大的女孩,看起來也就15歲多。她身穿着藍色的衣服,拿着長長的夾子,左手拿着一個大垃圾袋。汗水從她白淨的小臉上滾落。偶爾她也會脫下手套,休息一下,擦一擦汗。接着,就繼續工作。這時,一個垃圾袋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降落:在女孩的面前。她直起身子,似乎想找找丟垃圾的人。卻沒發現,只得拾起了垃圾袋。

我看見了,不由得爲女孩感到憤怒。難道走幾步,把垃圾扔在箱子裏就有那麼難嗎?這時,腦袋猛得冒出一個想法:幫女孩撿垃圾。我在地上撿起一個大垃圾袋,將垃圾袋打開,一個袋子,一包廢紙,一個可樂瓶,都被我:收入囊中“。一會兒,我的袋子就滿了,我衝到女孩面前,將垃圾交給了她。女孩看見了衝我甜甜一笑,輕輕說了聲:“謝謝”我也一笑。

後來,姐姐加入起來。我們三人在草地上說着話,撿着垃圾,不一會兒就撿完了大半個草地。再看看對方,我們都已滿頭大汗對於從沒幹過重活的我來說,我挑戰了自我!

通過那一次,我才發現:人人都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

我真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世上能沒有“環衛工人”這個工作。人人都能自覺地保護環境,做一個合格的人類。

這件事過去很久了,那個認真撿垃圾的女孩如今也該長大了,可是,她那時認真,專注地模樣,深深地刻在腦海裏,再也揮之不去。

初三作文 篇5

我記得,在我初三的時候,有一個十分“麻煩”的同桌,是個女孩子。當時班主任爲了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的進步,就採取“教學相長”的制度,就是說,讓一個學習好的,和一個學習不是很優秀的人做同桌,一起進步。

很榮幸,我是前者。是啊,多好的辦法啊!本以爲,這將是與時間競爭的奮鬥史,卻沒想到,這居然成了我與她糾葛的血淚史!

一開始,覺得還好,畢竟是同學,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漸漸地,矛盾便開始出現了。比如寫數學題的時候,我可以很快地解答出來,而她卻好半天反應不過來,該題到底是什麼意思;在寫作文的時候,同樣的時間,我可以有清晰的構思,一氣呵成,而她卻憋不出多少字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當我想到班主任安排我們做同桌的用意時,我是想去幫助她的,同時,也想竭力地和她搞好關係。但依然捱了許多源於她的明槍暗箭,焦頭爛額之際,就會聽到她在背後甚至是當面,酸溜溜地諷刺自己:“不就是學習比我好嘛?有什麼了不起的?看着就她不爽……”

後來我對自己開玩笑,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大抵是和特朗普本人聽到“他不就是美國總統嗎?”或者莫言聽到“他不就是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嗎?”感受類似。

事後我安慰自己:“她不認可我,不一定是我的錯,換一個想法,我不應該妄自菲薄啊!”不管這件事錯在誰,似乎我在後來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徵服她的從容感。

因爲我覺得,她總是有意地針對我,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和她相對而行,然後她手裏拿着一盒盒飯,就直接潑在我身上,再用“抱歉,對不起”之類的話掩飾她的想法。說真的,我當時就要氣炸了!這種狗血劇情,居然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我對此並沒有迴應,心中也漸漸積攢着憤怒,當她刁難我的時候,我真的想鏗鏘有力地回擊,並擁有不卑不亢的態度。

於是在後來,在我認爲她“惹”到我了,我會毫不猶豫地讓她也嚐嚐這種滋味。比如說她把我的作業本扔到地上,我會馬上把她的作業本也扔到一邊……而這樣的做法當然是錯誤的,也漸漸明白:我只是一味地在給自己增添麻煩罷了,那麼對於她,在我看來一些沒有必要的做法,我不再反抗,但也不會忍讓,保持沉默就好。之後,我們的關係雖然不是很融洽的,但至少不是“敵人”了!

……

所以,你恨一個人,其實也是在恨自己,如果你試着去愛周邊的每一個人,你會收穫一份沉澱。

對一個人的情感,也是對自己的認知。

初三作文 篇6

雨後初霽,屋檐瓦下小憩,輕輕翻開桌上一卷泛黃的《詩經》,細細品讀,便覺東風拂面,花開滿目;手執一盞青瓷,龍井餘味脣齒留香,靜靜品味,彷彿身臨茶山,東風自來……與詩與茶的緣分,讓我相信,總有東風爲我來!

幼時春日的一個午後,幾縷東風夾雜着慵懶的氣息令人昏昏欲睡。還是女童的我無意間闖入了父親的書房,開門的瞬間,油墨沉澱着歲月的濃香撲面而來。我深吸一口氣,忽然眼睛一亮,因爲我嗅到了一縷清香,生命的馨甜在厚重中格外明顯。尋香,我蹬着小短腿費力地攀上了高大的書桌,擡首看到一盞餘熱未散的清茶,正要偷喝乾淨,卻被一旁倒扣着的一卷線裝書奪去了注意力。這不是母親時常捧在手裏的那本書嗎?我好奇地爬了過去,學着父母平日裏的樣子翻了幾頁便想丟掉,一臉掃興地嘟着嘴想:什麼嘛,母親爲何天天看這種東西?這樣的小螞蟻比我還好看不成?正要丟下書,母親推門進來,我連忙將書拿好坐正。母親見我在此,微微一怔,隨即溫柔笑道:“寶貝,在幹什麼呀?”“我在看書呢!”我自豪地炫耀着,還將手中的書舉起來在空中揮了揮。母親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一邊說“寶貝真棒”,一邊將我手中的書抽了出來,倒了一下又塞回我略顯僵硬的手中。竟然拿倒了!頓覺丟人的我正要將臉深深埋入膝間時,母親問道:“寶貝想要聽這書裏的故事嗎?”我瞬間擡頭,眼裏閃閃發光,重重地點頭。從此,幾乎每至午後,母親都會抱着我給我講書本里的故事。她溫柔的嗓音帶着太陽的氣息,爲我營造了一個詩意的世界,美好純潔。十幾載風雨陽光,這本書一路陪伴在我左右,不曾遠離。此書名曰《詩經》。

這本書裏有一縷東風,東風起時,葉草繁花落滿人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每當柳梢染上綠意,我似都能聽見遠方傳來聲聲呢喃,這是穿越千年的歌聲,出征歸來的士兵熱淚盈眶,他們心中的苦澀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心酸悲傷。“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美麗的女子要出嫁,幸福不禁溢出紙頁。“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淡淡的憂傷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中寫盡人生百味,卻都帶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正如母親的懷抱,永遠美麗而又溫暖。

母親爲我送來一縷東風,這縷東風攜着歌聲爲我開啓了一個詩之境,從此,人生路上書聲朗朗、筆墨生香……

自小便在父親的薰陶下愛上了那盞清茶,仍記得初遇茶時,父親用毛筆蘸墨,手把手地帶我寫下了一個墨色縱橫的大字——茶。他告訴我:“茶者,人在草木間,迴歸天地,追尋本心。孩子,願你今生得一‘茶’,天真永存。”此話我當時不懂,如今總算參透一二。茶路飄香,十年轉瞬,每當茶氣氤氳,似乎心就靜止了一般,一心只留茶一盞。後來看過這樣一段對話,韻味深長——小和尚問老和尚:“禪茶何味?”老和尚答:“無味。”無味嗎?應該吧,無便是有的開端,不過現在的我更樂意品味茶微苦的甜,苦後回甘……

父親爲我送來一縷東風,這縷東風伴着茶香爲我打開了一個茶世界,從此,千味過盡,禪茶無味……

一卷《詩經》思無邪,一杯清茗味生香,父母的愛和他們給予的縷縷東風,伴着墨色茶香,教會了我寧靜致遠,教會了我心懷感恩,更讓我相信:總有東風爲我來,爲我送來溫暖,帶我走入一個又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份緣分,上天註定;這縷東風,吹自心田。一茶一書,活在當下,人生路上慢慢行走,東風起時,滿目芬芳。感恩,東風,爲我來!

  點 評

一茶一書,是父母把高雅的東風送入了“我”的心田,禪茶無味,書香有緣,小作者從《詩經》中,從茶道中汲取精神營養,在小小年紀裏就能悟出幾分人生真諦,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這縷東風潤物細無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