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初三第四單元作文:我心目中的?孟子600字

初三第四單元作文:我心目中的?孟子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他的性善論啓蒙了我,他在我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我心目中的孟子作文,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初三第四單元作文:我心目中的?孟子6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孟子作文

穿越過時間的河流,他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變。歷史的長河中,閃亮的是他那思想的光芒。

我心目中的孟子是善良的。面對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生民塗炭的現實,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爲一種政治思想體系,這對兩千年來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產生了異乎尋常的影響。孟子的“仁政”學說雖然以維護封建制度爲出發點,但是對於穩定經濟,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有許多的進步意義。

我心目中的孟子也是天真的。孟子游說於各國之間,遊說於各個野心家之間,面對他們稱霸的野心,統治的嚮往,征服的慾望,孟子盡最大可能的以“仁”去感化他們,但是,統治階級的享樂是建立在下層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誰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這種權利呢?所以,毫無疑問,孟子也是很天真的。

我心目中的孟子更是偉大的。雖然孟子的政治主張沒有得到實踐,但是他提出了較系統的修養思想體系,這樣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修養,今天的我們,還有多少人具有呢?他千年前所傳授的教義,今天依然適用。

他是站在歷史之上的巨人,“亞聖”之名當之無愧。願他閃亮的思想會繼續耀眼。

  篇二:我心目中的孟子作文

認識孟子是從認識孟子的文章開始的,當我第一次讀到那樣氣勢磅礴的文章時,心已被這位“亞聖”折服了。在那一句句連珠妙語中,我彷彿看到一位大家穿梭於各諸侯國間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寬廣胸襟註定了他要心憂天下,情繫百姓。孟子其實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學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樂,他哀民生疾苦,他樂國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與他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憂得比別人多。於是孟子便站在高崗上獨自品味着孤獨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於寂寞,他不斷的在各國遊說,他只是爲了實現“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無飢色”的'理想,然而在那個戰亂紛紛的時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樣遙不可及。他不斷地寄希望於各國君主,而那些醉心於戰爭的君主們卻一次次將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許孟子在想:總有一天我會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堅定的信仰來了。人,是不可以沒有信仰的,沒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價值,孟子的信仰源於那顆博大的仁愛之心。

孟子終究沒有成功,他還是孤獨的站在高崗上,品味着的孤獨,堅持他的堅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這使我想起了莊子,那個消極避世,那個整天唸叨着“逍遙遊”“至人無己,聖人無名”的老莊,與其說他自在,不如說他自私。爲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雖然他曾經努力過,但最後他選擇了放棄,他沒有孟子的韌性和堅強,於是他冷眼旁觀,觀世間種種荒唐與罪惡。無可否認,莊子在放縱,在自暴自棄。

莊子的文章極美,美得飄然,美得輕逸,我喜歡莊子猶如孟子,卻無法苟同莊子的人生觀。莊子追求自由事實上追求的是一種享受,在那樣烽火連天的時代,莊子卻享受着內心的悠閒自得,彷彿這個世界與他無關。他完全可以繼續努力,他也曾有過那樣的機會,但他怯於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說莊子是懦弱的!

莊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實則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個大家都不自由的時代,莊子怎能獨自超然與物外呢?正因爲莊子不是站在高崗上,所以他沒有孟子的視野開闊,所以他也寫不出如孟子般大氣磅礴的文章,他更說不出“生與憂患死於安樂”“德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樣嬸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莊子都沒有成功,然而卻各自賦予了失敗以新的意義,孟子是努力後的無怨無悔,莊子是放棄之後的一事無成。孟子,莊子,孰高孰低?

  篇三:我心目中的孟子作文

我是在一個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靜。寂靜中,我直視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種被稱爲“憂鬱”的東西。

孟子的思考極爲縝密,孟子曾提出一種關於“人”行爲的準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無此四者,非‘人’也。”雖然,孟子對人行爲準則的詮釋,並沒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將孔子側重個人修養的“仁”和“道”,發展爲一種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過這樣的一種小康社會:“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我想他的這些想法一定遭到當時許多人的冷嘲熱諷,可他全然不顧,堅信:“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無疑,孟子是一個思想家。這種思想,源於他對當時人民苦難的思考,源於他對當時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戰國羣雄逐鹿的混亂時期,孟子的這些思想,則是許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雖然,孟子滿肚子的治國韜略,雖然他也像孔子一樣,四處遊說諸侯,可無人採納他的意見,以爲他的主張“迂遠而闊於事”。他只得在65歲以後,沮喪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樣授徒講學。

我無法沿着孟子的腳印,去追隨屬於孟子的那充滿屈辱和堅韌的歷史,但我還是從孟子留下的文字裏讀出他的錚錚鐵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儘管,現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裏,嗤之以鼻,但我卻從“大”那簡單的筆畫中,看出一個頂着天的“人”。

這“人”,充滿着一種叫着剛烈的東西,他遠遠不像孔子那樣“溫良恭儉讓”。當生與義不能兼得,他寧可取義,也無意苟且偷生;當死與不義不能同避時,他寧可赴死,也不願躬行不義。“捨生取義”,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讀出的卻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氣。它曾激勵過多少仁人志士,爲國捐軀慷慨赴難,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則。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把這些文字存放在歷史中,歷史爲之而光彩;把它們拿出來放到現在,依然充滿了一種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爲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