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通用8篇)

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法的評論是非曲直、表明主張態度的文體。那麼優秀的議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通用8篇)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1

《牢記漢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黃》

每一筆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開口都令觀衆汗顏,每一次關於文化的節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各種高端手機競相推出新產品,各種輸入法也是層出不窮,人們日常對手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鍵盤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對於一些日常掛在嘴邊的字,竟然提筆就不會寫,這一切,也許都是對中國漢字的陌生化與疏離感。

科技是把雙刃劍,作爲擁有自由意志的人類,我們應當將科技玩弄於鼓掌之間,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籠”中。捫心自問,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歷史不用漢字書寫?哪一個美麗的故事不用漢字潤色?哪一首漂亮的詩歌不用漢字珍藏?從先秦到現代,漢字文化一脈相承,師尊孔子用漢字記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訓後人爲人處世之道;詩仙李白,寫下如美麗銀河般無數的詩,那漢字,就如那構成美麗銀河的點點繁星;明代洪應明,“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豁達情懷也是由漢字來傳達給後人……從古至今,漢字作爲文化的傳承品,經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帶給我們,試想若中華文化是一棵參天大樹,那漢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沒有漢字,我們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以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同時,漢字也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本曾經有一個將軍說過:“如果想征服中國,光靠殺人是沒用的,我們要讓這裏的孩子說日語,寫日語,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們的心中,才能夠真正地征服這裏。”是啊,在“國外風”充斥人心的現在,有幾人能夠讀出“直掛長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有幾人能夠在國畫的淡墨寥寥幾筆品味出寧靜淡雅?有幾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極拳中品出古老的人體全息和以柔克剛的民族思想?又有幾人能夠在《崑曲牡丹亭》淺淺幾句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連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歐美控”連向基督禱告的順序都不瞭解,如此之國人,何等悲哀!

從今開始,喜歡中國的漢字吧!品讀中國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開小軒,任月光流淌,擺一紙熟宣,執一杆毛筆,磨一方淡墨,寫我們的文字,寫我們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風拂面,墨香四溢。

從一個“漢字聽寫大會”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傳承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寫漢字,多讀文化,意境無窮。

已等不及寫一紙我們最珍貴的靈魂了。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2

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們都在看《來自星星的你》時;突然發現自己偶像都是歐美或日韓的明星時;突然發現和朋友們的聊天都變成明星八卦時,我心裏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種種,似乎只是一個個空洞的軀體在行屍走肉般的話看。在這個極速的時代裏,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我們都似乎只能麻木地從衆,尋找並沉浸在那所謂的娛樂裏,僵硬的活着,喪失了自己的靈魂。直到——一個個紅白相間的田字格,和一股名爲“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清風拂進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許多。它帶來的警示和啓發引我深思。

“漢字聽寫大會”一炮而紅,甚至遠超以往所謂的“大熱”的娛樂節目。但我不希望人們只是因爲隨波逐流,或是三分熱度地去關注漢字。像“癩蛤蟆”這樣常見的字卻只有30%的人寫對,這意味着什麼?不僅僅是簡單地提筆忘字這樣的普遍現象,更暗含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是絕不可能離開傳統文化的延續的,因此我認爲,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漢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已不僅僅是方格內的橫豎撇捺,也不是簡單的交流工具,它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炎黃子孫的血液,沉澱着民族的精魂。作爲國人,不會寫中國漢字是理應去警醒的。或許你會說,這提筆忘字不就是現在科技化國際化的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弊端嗎?但是請你謹記,漢字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分不開,斬不斷。它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而傳統文化又是一個民族的魂,這樣一個承載着我們的根的靈魂,怎麼可以被捨棄?試想一下,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怎麼可能被人記住,被人敬佩?怎麼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活動及時爲我敲響了警鐘,每個國人都應該關注傳統文化。

其實,我覺得我是幸運的,練習過書法的我更能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環繞身旁,提筆印下或端正或瀟灑的漢字。我愛那方正有致的楷體,飄揚舒展的行書,圓潤協調的隸書,灑脫不羈的草書。我置身於那一撇那一橫長中,心中獨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華民族的結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帶給我不一樣的歡愉。

關注傳統文化不僅利於民族發展和傳承,更是文化復興,國家振興不可丟失的存在。與其過多地崇洋媚外,看什麼韓劇美劇,聽什麼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邊的“孔孟老莊”,端起一杯青茗,細細品嚐。

所以,不要讓外文垃圾再侵蝕我們的靈魂了,讓我們迴歸傳統!書寫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靠你我,讓我們並肩前行,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3

漢字,偏居人人所不及處,終有一日,漢字的幽靈,將且僅將在庸人心頭回蕩,卻不屑悲憫嘆息。

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預料之中地暴露出漢字書寫的嚴重問題,有如虛假繁榮的當頭一棒,讓人們從被社會導向宣揚捧到的雲霧裏摔下,警醒,然後意識到當代文化的頹唐,荒蕪。

漢字在中華文明中,從來領銜主演,策劃着時代的發展。漢字,是野蠻與文化的邊界,是左祍與開化的`差別,由漢字開創的早起國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賦予中華民族強烈的精神認同和整體意識,其後演變爲唐宋的普世主義,中華民族精神依託漢字得以體現,舒展,最終使整個亞洲爲其先進的文化,文明折服,讓中國一時萬國來朝。

縱覽千年華夏文明史,漢字,是作爲一個民族,一羣擁有者同樣經歷,記憶,價值觀的人所最珍重的內核與底蘊出現的,然而,反觀今日,尚文化之風不似古之盛行,儘管科技的發展難辭其咎,但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國重理輕文的教育模式,無一不動搖着漢字的根基,動盪的十年,信仰倫理,公序良俗的淪喪,無一不導致着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長之下,自然爲外來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機,悠遠寧靜,恬淡自如的漢字,又怎麼會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對比之下,捫心自問,是從何時起,我們自己拔下了我們深深紮在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們慢慢枯萎,成爲一株無根的,枯黃的,垂老的,毫無靈氣的野草?

可以說是千年間文化的積澱,時間的沖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無數閃耀的羣星,積累出千年的時間,空間,積累出我大中華,然而,身爲中國人,我們有理由堅信,能讓我們在世界面前,引以爲傲的,並非是科技,而是我們的文化底蘊,那是深浸在骨髓裏,經時間發酵,可於一言一行間投射出一個人的品行修養的靈魂素養,這種人文情懷,絕不是任何尖端技術在一朝一夕間可模擬的,貪圖多與快,卻背棄了對自我行爲道德的約束,或許會飛黃一時,但代價,卻是整個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個漢字,都封存了多少塵封的歷史,往事,回望書寫大會,唯願人人警覺自醒,倘若某日漢字消亡,中華民族定當不負在存。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4

漢字,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從秦皇漢武到明清時代,再從明清時代到如今,漢語都不僅僅是一種文字符號,更多的是一門藝術。

漢字它是有生命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一撇一捺都有他們的來歷。漢字的演化不是憑空想象的。例如:人字的“人”,是由人躬身垂手勞作,逐漸逐漸的被古人用繁體字來形容了,一代一代的把“人”字簡化,後來就形成了簡體的“人”;又例如:休息的“休”,它的演練是這樣的,有一個人累了,靠着一棵樹來休息,而樹也可以是木,後來古人不斷地發現和不斷地演練,形成了現在許許多多的漢字,然而用這些漢字,就逐漸組成了漢語。漢語的演變證明了這是一種藝術的結晶。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古人都喜歡去鑽研我國的漢字藝術——書法。有些人甚至以此作爲一生的愛好,比如說:王羲之、歐陽旭、顏真卿……他們都是一些書法家,都是去鑽研我國漢字的名人。至今,去鑽研中國文字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有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是用電腦、手機來打字。有的語文老師都是用電腦來上課,而這些有生命力的漢字就被這樣所替代了,沒有它原來的藝術,原來的魅力。但是,有許多的外國人都來鑽研漢字,因爲那些外國人佩服中國古人把那方方的字,用毛筆賦予了漢字的生命,寫出漢字的魅力,寫出漢字的獨特,寫出漢字的風采。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用筆寫漢字的人越來越少,而外國人來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看電視就能看見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寫漢字,他們想學到寫漢字的輕快捷潔,想學到中國漢字的表現風格。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些漢字都體現着中國的文化、素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是祖國的花朵,我有權把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很多時候,我都會把毛筆拿出來練習毛筆字。毛筆可以讓一個浮躁的人平靜下來,而他的一筆一劃都牽連大自然,你與漢字、漢語融爲一體,就等於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這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方法。

現在,我想對同齡的我們說“不要把漢語的文化漸漸淡忘,不要一次一次的消磨它,不要讓它與古人隨風飄逝。”我們現在更要去鑽研傳統的藝術,不要讓外國人搶去了,不要讓電腦打字代替了它,讓它永遠伴隨着我們,讓它的魅力能展現出來,讓漢字的文化氣息能不斷地涌現出來。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5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者,中華民族視之若祖先之生命,無限敬惜與愛護她。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漢字是其承載者,傳播者,見證者,昭示者,從甲骨文、金文以至於今天之楷體,中國漢字三千年永垂不滅,輝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爲之動客,爲之起敬,爲之驚歎,這實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奇蹟,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應在更高的層次上學習和運用漢字、漢語,開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寶藏,繼承它,宏揚它,創造更加美好燦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貢獻於世界,這應是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大任!

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界、文化界的英才,終於發明了漢字輸入法電腦打字機,其輸入速度遠超於拼音文字,同時創造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以及電子出版系統,使印刷業高迅度發展,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漢字相結合,引起了國人對漢字的重新審視,同時也爲復興漢字文化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漢字究竟是科學的、智慧的文字,還是落後的、僵死的文字,將不辯自明矣。

保衛漢字,復興漢字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關乎中華民族騰飛發展,自強自立,爲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大事。漢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宏揚漢字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大事。現在世界上約有 85 個國家的高校都設了漢語課,約有 3000 萬人在學漢字、漢語,漢字、漢語走向世界,已經成爲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21 世紀,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將會大展風采,爲世界人民所歡迎。

漢字是世界文字惟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輝光常新的文字,漢字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在西安或任何一個大城市,應建立中國漢字文化博覽館。文字研究者,語文教學者,應該以 “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維,對漢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闡釋漢字原創性之奧祕,爲復興漢字文化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應該大力發展漢字文化產業,全社會都應重視、關注、推動漢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6

漢字的演變豐富而生動。我們越多地瞭解她,就能越深地感受到延續在我們血脈中文化的分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只有感知到自己身上的這種分量,才能真正擁有一份自信和氣魄。

漢字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最燦爛的瑰寶。漢字不是一種僵化的符號,她有生命,有溫度,有情有義。大學問家陳寅恪先生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讓孩子通過漢字瞭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進而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認爲這是一條比較有效的途徑。

以漢字“王”字爲例進行說明。“王”,一個非常簡單但是器宇軒昂、霸氣十足的字。我們常說的“王侯將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擒賊先擒王”。那爲什麼“王”會有這麼霸氣、這麼厲害的含義呢?甲骨文的“王”字像是一把大斧子的樣子,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寬刃,所以,“王”字的原義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誰就是“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爲權力象徵的原因。

到了漢代,大儒董仲舒這樣解釋“王”字,三橫代表天地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間是人,一豎代表貫通,參通天地才能稱之爲“王”,也就是王是一個把天地人的關係想得特別透徹的人。王的所做所爲就是天意。所以,你看歷史的更替、文明的演進都藏在文字的變化裏。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背誦多少多少中國文化的訓條。只要真正掌握了漢字,這個文化也就在你心裏紮下了根。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銀河,令無數人神醉。而漢字恰巧就是那銀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望着這明星,我的靈魂穿越到了遠古時代。

在那個神祕而散發着幽香的時代,我彷彿看到了倉頡,他正忙於收集和整理這些一塊塊的東西。這引發了我對古人的崇拜。看着他們衣不着體的樣子,我沉思了;爲什麼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能造出這麼優美而極富表現力的東西呢?但不管原因怎麼樣,漢字終究還是造出來了。

每當我寫字時,一種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看着這些寫在本子上的歪歪斜斜的字,一個個好像要蹦出來的樣子,彷彿一個個都在對我笑、對我揮手。同時我又很內疚,爲什麼要把這些生動有趣的東西定格在了紙上,讓它們無法獲得自由。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自己手中的筆揮寫出了不朽的文章。這些文章當中字字傳情。都無一不是詩人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王羲之的《蘭亭序。他的字如行雲流水,狂放中不失婉約》無疑是我國書法領域中最傑出的作品,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但是,隨着電腦時代的來臨,漢字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人們變的越來越輕視漢字了,只懂得在鍵盤上操作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漢字,也不懂得漢字的深層意蘊,只是把它當作了一個作爲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先們創作它們的起源是什麼。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完美結合。它體現了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東西。它就似一根紐帶,扭緊了整個華夏兒女的心。

我希望在如科技發達的今天,請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身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請大家按耐住浮躁之心去認真領悟一下蘊含在漢字下的文化魅力吧!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篇8

在當代社會中,中華文化出現了混亂。漢字的錯誤書寫,文字濫用,說話不規範等等問題,使得中華文化的精華,優秀無處可見。古老優秀的中華文化正在漸漸消失。中國的漢字也是危危可及的。

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優秀的中華文化被我們淡忘。現在留下的只有被物質所填滿了的人們。多數人都不去重視漢字的書寫,語言的規範。人們漸漸迷失了自己,丟棄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代表國家的文化已丟失,還有什麼能夠留下呢?

網絡東西日益豐富,出現漢字錯誤數不勝數,比如一些網絡語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沒有了漢字的正確書寫。只是沉浸在娛樂中,許多人都會寫錯字,這並不是疏忽而是一種認可,認爲自己寫的字是正確的。但其實並不是如此,寫錯字已成爲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固定思維模式。

最近,國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出現了“漢語熱”“漢字熱”等一系列的節目,並開始推廣。像什麼“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些節目也隨着漢字熱逐漸興起起來。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象徵。漢字代表了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是經過無數演變而形成的,它彙集着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標誌着中國一步步的崛起。它是中國輝煌的象徵,我們不該捨棄,也不能捨棄。它見證了中國人民有始以來的共同努力,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所以它代表的就是我們,就是我們中國人!

文言文到詩歌、再從詩歌到白話文,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記錄了從古到今那些偉人的壯舉,讓我們能永留心間。它爲我們記錄下了優美的文段、精彩的片刻、勝利道路上的艱辛。它一直與我們同在。翻開課本,路上的路標,花園中“請勿踐踏”的字樣,都是它帶給我們的用處。

很多古詩詞中蘊含着漢字之美。

正如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表明了杜甫不僅想登上泰山的頂峯,更想登上人生頂峯的願望。表達了杜甫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還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寫了文天祥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誓死也不投降,寧可犧牲也不出賣自己的國家。寧可坐了三年土牢,也不接受元軍的勸降。突顯了文天祥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誓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這些漢字凝聚起來帶給我們巨大的力量還充分表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粹—中國漢字。它可以描述羣山大河的氣壯,人們心中雄壯的願望。它是不能消失的優秀,它是代表我們中國人民的尊嚴。所以請認真對待漢字,認真書寫我們中國的氣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