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雷雨》觀後感(通用14篇)

《雷雨》觀後感(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雷雨》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雷雨》觀後感(通用14篇)

《雷雨》觀後感 篇1

一個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夾雜着愛恨情仇,滲透出的血腥之氣讓我的心陣陣撕痛,當一切又歸於平靜,我終於明白愛與恨終究會隨着時間的長河而漸漸消逝,兩個瘋子的女人和一個憂愁的老人還在苦苦掙扎……

———題記

這是我第三次拜讀曹禺先生的《雷雨》,但是這次的感覺和前兩次的感覺卻大不相同,正如我在題記中說的,在看話劇的自始至終心裏一直充斥着憂傷與壓抑,可能是對雷雨的劇情已經很熟悉的緣故吧,抑或是周公館客廳的窗戶一直沒有打開的原因!

記得第一次接觸《雷雨》是在初三時,那是偶然的一次機會看了《雷雨》的簡介,於是就跑到書店買了《雷雨》,帶回家悄悄地把它看完了(當時爸爸不讓看小說,只能偷偷地看)由於那時太年輕,看完之後感覺不是很深刻,看問題也比較膚淺,只有一些莫名的難受:爲什麼周樸園年輕時不能和魯侍萍在一起生活,卻娶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生活了30年?到底他愛魯侍萍嗎?周萍到底喜歡過周蘩漪沒,如果不喜歡爲什麼當初和她在一起,如果喜歡又爲什麼要拋棄她?這些問題似乎都很膚淺!

第二次拜讀《雷雨》是在高三時,那是看的是電影。這一次感觸比較深刻,以爲話劇改編成電影,加入了許多場景,看起來更真實,更能激發人的感情,周樸園、周萍在我看來都是那麼道貌岸然的僞君子,是時代造就的維護者,看着讓人作嘔。在周樸園身上我看到了周萍的將來。

第三次看《雷雨》就是這一次了。在有聲語言賞析課上,老師爲我們放映了《雷雨》這次放的是話劇。這一次的柑橘儼然和前兩次感覺都不同。從形式上看,只一次是話劇,它用誇張的動作、語言、表情將《雷雨》劇情表演的淋漓盡致,這樣更渲染了氛圍,而且整部話劇場景使用的是灰色調子,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渲染了雷雨來臨之前的躁動與不安。從內容理解上,這一次我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一切的一切都從魯侍萍三十年之後的生生申訴開始,她宣稱是命,是不公平的命讓他再次回到周公館,回到周樸園身邊,而時光易逝,韶華易老,當愛已成往事,他們又能如何?我一直相信周樸園是愛魯侍萍的,至少曾經一直深愛,他一直保留着魯侍萍三十年前爲他縫補的衣服,一直保留着魯侍萍三十年前的生活習慣,那又是什麼讓他們不能在一起呢?是什麼讓他拋棄了魯侍萍?這等會兒在分析吧!《雷雨》最終以三個年輕的生命的結束而告終,爲故事畫上了一個帶血的句號。但是,我不能忘記的是那個“瘋女人”——周蘩漪。她自從嫁到周家後,一直沒有得到過周樸園的愛,一個女人生活在無愛的家庭,而且凡事還有聽從周樸園,就連自己的生活喜歡也要將就周樸園,這是多麼的不敢想象啊!她在家中承受着孤寂與痛苦,沒有人可以訴苦,沒有人可以傾聽她,陪她渡過黑暗。周萍的出現點亮了他的生活,讓她原本死了的心又復活了,她陷入了愛河,深深地依賴上了有周萍的生活,周萍就像她的救命稻草一樣,於是她不願放手,甚至在周萍說他感覺“厭惡”“噁心”“膩”了他們的關係時,周蘩漪任然不願放手。一個女人,追求愛有錯嗎?這不是他的錯!拿着錯到底在誰?罪魁禍首難道是魯侍萍說的宿命嗎?不!罪魁禍首是那個時代,他們只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而已。所以他們的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不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從周蘩漪身上,我想到了《玩偶之家》中的勞拉,但周蘩漪不幸的是沒能逃出宿命,而勞拉離開了自己厭惡的家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了,周蘩漪只能困在周公館,絕望的生活着,在痛苦中掙扎着,任自己的心慢慢地死去。我覺得周蘩漪纔是曹禺先生筆下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將《雷雨》的劇情引向了高潮。一個女人於兩代人的糾結,卻是一個時代的糾結,所有的苦讓她一個人背吧!

《雷雨》的結局就像一場暴風雨,將所有人都捲入了這場家庭的悲劇。每個人都有難逃的宿命,不得不感慨,命運這東西有時太黑暗了。我們都認爲自己是命運的主宰,卻往往是命運主宰了我們,不知是命運在和我們開玩笑,還是我們在和宿命開玩笑。我們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努力向前。

《雷雨》觀後感 篇2

“《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蘊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祕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說是我的‘蠻性的遺留’,我如原始的祖先們對那些不可理解的現象睜大了驚奇的眼。(曹禺)其實,《雷雨》對任何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劇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戲劇性強的結構方式和精彩的戲劇語言被人們廣爲稱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大師地位,同時也是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誌。它偉大的藝術魅力在中國文學史上經久不衰。

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歎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着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

《雷雨》觀後感 篇3

淺衣羅裳,朦朧煙雨。自遠方,一步一步,模糊的輪廓逐漸變的清晰,她撐着一把油紙傘,自悠揚的古巷中緩步而出,哀怨又彷徨。

蘩漪,蘩,多也;漪,水之紋也。你是雷雨中極具特色的主人公,你是封建社會中被欺壓的女子真實的寫照。你有着一雙憂鬱的眸子,自遠方,像極了古巷中那位丁香的姑娘,不,你不是,你沒有獨自的人格,你沒有她的自由,沒有她的幸福愛情。

在封建社會與現代社會接軌的同時你迎來了思想上的洗禮。你明白,你不滿足一輩子困在周公園中相夫教子,你渴望自由,渴望一份真正的愛情。在這時,周萍回來了,那個有着新時代思想洗禮卻被封建餘毒深深毒害的新世紀的人。你拋棄後母的身份,與周萍談了場爲世俗所不容的愛戀,你不在乎別人怎麼想,你在乎的,是自己快不快樂,你的野性美是如此讓人着迷。可最後怎麼真的精神失常了呢,是因爲欺騙,背叛,悔恨,還是其他。

女人,拉你出封建泥潭,牽你走出苦海的人,是你自己。因爲只有自己才知道,才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要的生活,你追求的幸福,這些,都必須靠你的雙手。因爲,你永遠都不會鬆開自己的手,鬆開那份唯一的救贖。只有你自己。

我們都渴望着救世主的出現,他揮一揮手,就把我們從地獄帶進了天堂。在我們悲傷,哀怨,彷徨時帶自己走出困境,給自己對抗困難的勇氣與力量。可是,這樣的人真的會出現麼?即便有,又爲什麼會幫我們?天底下從沒有這樣的好事,所以,救世主,不過是生活在苦難中的人無法自拔卻又想要救贖時的奢望罷了。他,不存在。

蘩漪,你不需要救世主,你需要的是自己的強大。如果你沒有依靠周萍,憑你的聰慧又怎麼會困在籠中。你或許和鷹一樣,與雞待久了,遺失了自己生命中那份如火的野性。女人要像鷹一樣,翱翔於天際,向蒼穹嘶鳴。想笑便笑,想哭便哭,不在意,不在乎。

女人的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在紅樓夢的大觀園裏,有太多風華正茂的女子,她們在花開時節出現,在花敗時節涅滅,留給人們的只有嘆息;再如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在不合理的環境下唱出一首悲歌,不切實際,給人們留下無限的“幸福”。

女人要自己強大起來,在思想上的進步,在行動上的果斷。既然決定要走就一定要把這層層包裹的繭衝破,成爲自由自在的蝴蝶,就算無法飛躍滄海,也要拼了命留下那真實的笑聲與幸福。

淺衣羅裳,朦朧煙雨。自此地,一步一步,清晰的輪廓變得模糊,但那女子的腳步,卻異常堅定,那雙眸,也異常明亮。

願你,能尋到幸福!

《雷雨》觀後感 篇4

這周我們學習了《雷雨》。還觀看了雷雨的戲劇電影。我就來說說雷雨的電影吧。

劇中的周傅園長的不大好,但演技還不錯。我印象較深的片段是周傅園逼迫繁漪喝藥的那段。他先和周衝說:“去!說'請媽喝藥'!”周衝反抗無效,只得聽從周傅園的話。然後周傅園又和周萍說:“去!跪下來,請你媽喝藥!”周萍回:“爸!”他說:“去!”周萍只能跪下。但這邊周評還未跪到地板,蘩漪立刻站起,奪過周萍手中的藥碗,咕嚕嚕喝了下去,一臉痛心疾首,之後不堪忍受地跑了出去。周傅園的目的卻只是爲了讓萍和衝學會“服從”。似乎蘩漪的病也有些奇怪。蘩漪自己說自己沒有病,周傅園卻說她有病,這也許是因爲思想的差異導致的“病變”吧!也許在蘩漪眼中,“有病”的是周傅園。

再後來,就到了課文節選的內容。電影中的臺詞較之課文明顯有刪減與提煉。周傅園與侍萍相遇述舊怨,相認生新恨,通過這一大段的談話,也向讀者揭示了周傅園與侍萍的關係。侍萍已然從善良軟弱、聽天由命變得清醒、自尊、堅強。其中,對周傅園的神態轉變也刻畫得異常細緻,表現出了周傅園的冷情、冷心、冷血與冷酷。

周傅園此時已然知曉魯大海是他的兒子,但隨後的對峙中卻未見任何父子情深,只有階級對立,異常刺目。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非常有觀賞價值,值得一看。

《雷雨》觀後感 篇5

不到24小時的劇情,在起伏跌宕間將命運的不公與人生的無常極致描繪。

大家長周樸園在虛僞的資本家身份下生活在自己眼中“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中,而家中所有人都在這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中受盡了折磨。在這個大家庭中,展現出了人性的兩個極端——僞善和單純。周樸園的僞善爲這個家庭覆蓋了厚厚一層冷漠淒涼,周繁漪也只是做了他名義上的“妻子”,生活在周樸園爲自己的回憶營造的“家”的環境中讓她壓抑得喘不過氣。而周衝的出場爲我們帶來一種清澈的淳樸氣息,他的熱情純粹與父親的性格全然相反,對待感情亦然。

在這樣一個人情複雜的家庭中,每一個人的特點又是如此明顯。當初的一段理想感情讓周樸園難以忘懷,自家的客廳陳列着三十年前的老傢俱,以爲如此便可了卻自己對侍萍的懷念,甚至夏天即便悶熱也不開窗的習慣也是不變地保持着。在懷舊與現實的比對中,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丈夫,沒有對繁漪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自周家趕走侍萍以來更是完全辜負了侍萍三十年甚至整個人生。周樸園時時刻刻對這份感情的懷念與不忘多多少少會以真情打動觀衆,讓我們在資本家的身上看到對愛情執着的影子。但當他與侍萍相見時,我們對這份感情的真摯與否便不再像從前那樣篤定。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想要單純用錢來彌補和打發侍萍一家。但資本家終究是資本家,侍萍作爲不平等社會中一個遭受不平等命運摧殘的普通人卻能夠將人性看透,不爲金錢而失原則。

三十年不忘當年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中到底有幾分真情?在侍萍與周樸園重逢前,也許我們會肯定這份真情的純粹。相隔三十年的偶然相見讓周樸園得知侍萍沒有去世,在驚訝的背後,他的內心不知在一瞬間有了多少對後序的想象。甚至於沒有過多的交流便打算打發她一家離開周家的行爲會讓觀衆產生很多不理解——之前的懷念難道也都是虛僞嗎?我認爲並不然。周樸園懷念侍萍的情感是真心,三十年前的愛也是真情。但,在名譽、個人、未來的命運與一個女子之間做選擇,周樸園選擇了自己。對侍萍,他用了三分真情,餘下七分用來了“愛自己”。這恰恰是一個真正的資本家應有的面貌,他寧願用餘生無盡的懷念換一世資本路上自己命運的安穩,也不願真正等到這個思念至深的人來改變自己人生的軌道。也正是他的無情,塑造了堅強的侍萍。侍萍一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是自己所嫁之人還是自己女兒的人生,都無法加入自己的見解,這一點——她是軟弱的。但縱觀她的人生境遇,寧願了結三十年沒有一個完滿結局的感情也不願白白作爲一個弱者接受同情和金錢的侮辱,這樣的她——是堅強。我們無法憑藉一面之詞評價一個人的人生特性,每一個角色都有兩面性,總會有一個特定的場合,使一個人的性格淋漓盡致地體現。

雷雨之夜,一場雨澆滅了對未來與人生所有的幻想。家破人亡的結局更是對舊社會思想尖銳的抨擊。令一個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的人失去內心最後一道防線的方式不是剝奪他主宰人生的權利與自由,而是讓他懷着愧疚和不安,在所有人面前,自己親手毀掉精心塑造的人生。一場雨,一夢終。

《雷雨》觀後感 篇6

在《雷雨》中,不斷地對命運發出質疑和恐懼的是魯侍萍——這個苦命的勞動婦女。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人!……怎麼會?--哦,天底下地方大得很,怎麼?熬過這幾十年偏偏又把我這個可憐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裏?哦,好不公平的天哪!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爺們。這是我的報應,我的報應。

——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個人惹的,我的兒女都是好孩子,心地乾淨的,那麼,天,真有了什麼,也就讓我一個人擔待吧。

作者自己也說:《雷雨》所顯示的,並不是因果,並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大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着躊躇滿志的心情,彷彿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着……

我不太同意作者的意見。我認爲,如果不想控訴不合理的社會,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些人的悲劇命運,幾乎都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周樸園造的孽少嗎?淹死童工,殺工人,拋棄侍萍,虐待蘩漪……蘩漪呢?自私狹隘,與丈夫之子……周萍,與繼母苟合……魯貴,勢利狡詐卑鄙下作……

年輕時候的魯侍萍和今天的四鳳,不能否認在內心深處充滿着對資產階級的嚮往。魯大海曾說四鳳:“你們有錢人的世界,她多看一眼,她就得多一番煩惱。你們的汽車,你們的跳舞,你們閒在的日子,這兩年已經把她的眼睛看迷了,她忘了她是從哪裏來的,她現在回到她自己的家裏什麼都不順眼啦。”可是她是個窮人的孩子,她的將來是給一個工人當老婆,洗衣服,做飯,撿煤渣。這樣的生活未嘗必然痛苦。上學,唸書,嫁給一個闊人當太太,那是一個小姐的夢!做這樣的夢,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所以我說,這母女兩人的命運,也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周衝的死,有些意外,如果是真實的生活,他並非必死不可。他的死,只能是作者的安排,讓這個純潔的生靈從骯髒的地方告別。並且,即使他死了,他死於高尚的行爲(救人)和純潔的情感(救愛人),我們應該懷着崇敬的心情,而不是同情他,可憐他。

魯大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也許生活的道路歷盡坎坷,但是,他一定是充實而快樂的(如果不會想起那些親人的悲劇),他極有可能成爲一位工人領袖,或者新四軍裏的一位勇敢的戰士。

所以我說: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好命運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來爭取。

《雷雨》觀後感 篇7

《雷雨》是一出話劇。話劇和小說不同,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構造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而話劇則是由一個個性格不一的人所構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會成爲名著,正是因爲它成功的塑造了8個個性鮮明不一的人物。

都說《雷雨》是曹禺的第一個藝術生命,也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看過以後,的確正如旁人所說的那樣他將國話劇推上了歷史上最轟動熱烈的顛峯時期。

《雷雨》所描寫的是一個家庭幾代人之間的矛盾,誤會,以前種種恩恩怨怨,此混亂而不清的家庭倫理。僅僅一天的時間,牽扯,披露了他們多年苦心隱瞞的事實。表現出兩個家庭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悲劇。

我爲之着迷的是《雷雨》之中的這些人物。

周家的僕人魯貴,我認爲是一個成功的人物。通過曹禺的描寫,覺的他是一個很奴隸的奴隸,表面對主人恭恭敬敬,其實在背後卻做出有違良心的事情,他已經完全身陷於奴婢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尊嚴,自己的想法。抓到了主人的把柄,卑賤的威脅着,那種小人的勢力,完全體現出來。而他同時又在向自己的妻子,女兒顯示自己,不以做奴婢爲恥,反以爲榮。也看不起他妻子的窮骨氣,爲了點尊嚴兩年纔回一趟家,甚至他認爲現在這樣好的生活都是拜他所賜。魯貴在主人前是一隻畢恭畢敬的綿羊,而在背後卻是一個頤指氣使的老頭兒。他很精明,很狡猾,像一隻獵犬一樣,周圍任何事情他都能有所察覺,來作爲他的護身符。

同樣也是身爲僕人的四鳳,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並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難堪,但是畢竟身份有別。四鳳也非常單純,不瞭解社會的複雜性。她的想法,她所想象的,是很單純的,很聖潔的。但是她的這種善良,對最後的打擊來說太不堪一擊了。

魯大海是四鳳的哥哥,是礦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個充滿精力的人,剛正不阿,和魯貴是一個強烈的對比。魯大海是一個正義的,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打動的人。他的這種獨一無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與衆不同,給讀者帶來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覺。他不認爲人之間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視魯貴,恨周家,他的正義感使他厭惡周家。

周家的大少爺周萍。他是一個鬱悶的人。他所做過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拼命想要忘記,忘記過去的一切,一切由於他的衝動而犯下的過錯。我不知道他對四鳳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來拯救的。他想忘記一切,可是他辦不到。

裏面的女主人公,周公館的太太,繁漪是被曹禺稱爲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身材高佻,長相秀美。儘管她是受抑制的,但是她心的火仍在燃燒。她在忍耐,不休止的忍耐。她是一個不屬於周家的人,。她是與周家對立的人,不甘心生活在抑鬱的花園般的“牢房”裏。她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但是她是一個肯爲自己的未來努力的人。

《雷雨》結尾就像一場暴風雨,將所有的人都捲進了這場家庭的悲劇。每一個人都難逃宿命。不得不感嘆,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太黑暗了。剛剛纔讓你感到曙光的來臨,馬上卻又將人打入萬丈深淵。這是一出悲劇,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劇,在一天裏三個人死了,兩個人瘋了。黑暗陰鬱,是在雷雨來臨之前的預兆。我們都認爲是我們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時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運在向我們開玩笑,還是我們在向命運開玩笑。

《雷雨》裏的人物的命運是黑暗的,他們對命運沒有一絲絲的反抗就已經被征服了。假如四鳳和周衝沒有死,也許他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周萍假如再冷靜一些,也許就不會自殺,兩位母親也就不會因此而瘋掉。命運有時是黑暗的,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命運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對命運低頭。這黑暗就猶如劇場的幕一樣,我們知道會有閉幕的時候,有我們在黑暗中等待的

時候,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在瞬間漆黑之後會有更精彩的劇目。而不是應該讓黑暗矇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於心靈。

我們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應該去朝着光明前進。

《雷雨》觀後感 篇8

曹禺通過人物間的矛盾衝突、情感糾葛創作出《雷雨》這部可悲可嘆而又可感的偉大話劇,其被評價爲“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雷雨》中以周魯兩家的恩怨情仇爲線索展開敘述,由淺及深,淺至每個人物形象的外貌語言,深達所有人物心靈精神的刻畫,一步一步將故事推向高潮,達到矛盾的白熱化,一股情感的洪流最終爆發,湮沒整個封建家庭。

周樸園無疑是整部話劇的主心骨,事由周樸園而起,也由他結束。三十年前,周樸園身爲無錫周公館大少爺卻喜歡上了女傭家的女兒侍萍,看上去荒誕奇詭,實則是周樸園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當年周樸園正值風華正茂,年輕氣盛,在完全沒有任何情愛經歷的條件下,單純喜歡上了侍萍,可以說最是青春年少,也最是懵懂無知。周樸園是一位出生於封建家庭的資本家,可想而知,他一直在自由平等和封建專制中苦苦掙扎。當然單純的一個人是無法抵擋住社會的涌流,抗擊封建家庭的壓制,迫於無奈和無助,周樸園只有放棄侍萍,狠心將其逐出家門。可是劇中周樸園幾十年都仍保留着侍萍曾經用過的傢俱,保留着侍萍夏天愛關窗的習慣,甚至一直沒有忘記侍萍的生日。由此可見侍萍在周樸園心中地位的舉足輕重。有人說這是周樸園爲了彌補精神上遭受的譴責,爲了讓自己心中不再難受,周樸園一直帶着僞善的面具。可試想那年今日,周樸園的的確確對侍萍動了情,若說他無情無義,那麼他自不必懺悔和懊惱,正是因爲有顧慮,有自責,有不安,才正好能夠說明周樸園無法忘懷那段青蔥歲月。當時周樸園的情感是沒有任何雜念的只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情感被沖淡。

三十年後後的周樸園是整個周家的頂樑柱,他必須要維護一直留存下來的封建專制秩序,不能夠允許任何事物衝破這道防線,這也足以說明周樸園當時自由平等思想的不現實,當時資產階級力量的薄弱,最終還是落入封建專制的深淵之中。所以說周樸園也是受害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不得不承擔這份責任,無以擺脫。一定的時代環境造就了周樸園這樣冷漠的性格,即使到最後周家沒有承受住倫理道德的壓力和時代衝擊而分崩離析。獨留其一人,默默承受這冷酷的現實,這時的周樸園親眼看着家人的逝去,親戚的離去,還經受着輿論譴責,心靈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創。直到這裏,合乎情節情理,說明周樸園自食其果,希望構建的理想家庭就此破滅,縱觀全劇,周樸園反而最爲悲慘,最爲值得人同情,有些本不該他承擔的責任和錯誤最後也落於他的肩上。

周樸園與侍萍、蘩漪等人之間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蘩漪具有一定的反抗心理,敢愛敢恨,性格直率,在舊制度的壓迫下她無法去追求自由和嚮往的愛情,得不到婦女應有的地位,因而心理上扭曲,常常無助、自卑、恐懼,她始終無法擺脫周家對自己精神上的束縛,周家就像是一條鎖鏈牢牢鎖住了她的雙腳,她所做的都是無謂的掙扎。再看同樣有着新思想的周衝,富有幻想的他,生性浪漫的他,心智尚未成熟,甚至都還對周家的一切都是迷茫,困惑,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的一切,驚慌失措的他最後爲了救四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他再也無法擁有熱情去追逐生命的意義,這裏或許不該是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惡和黑暗,而更需要關注的是人性,是人情世故,這可能就是這個劇本的最終目的,揭示了人性的多重,通過不同角色展現了不一樣的人生性格色彩。

《雷雨》給我們的啓示不侷限於是讓我們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或許,真正意義在於領悟到生命的珍貴,看到人性的迴歸。一個人要有追求自由的執着信念,要有不放棄的精神,面對生活坎坷,選擇放棄還是繼續,在於個人的人生態度,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會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未來,相信前途會充滿希望。

《雷雨》觀後感 篇9

一個“衝”字,註定了他的命運,有着衝破這污濁的世界的執念,他的青春炙熱在這場戰役中從頭到尾都在燃燒,他的執着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終結。對於這一切他始終都是義無反顧的,他的死是爲了更好的生。

作者在作品中是這樣說周衝的:“他的身體很小,卻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周衝的心是無比純潔的,像孩子那樣鉛塵不染,透明的像水晶一樣,滿是對弱者的同情,對真愛的渴望,對未來的希望。他爲着自己的那個世界不懈的追求着,全身心的投入,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祭奠自己的夢想。

與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不同,周衝的心中並沒有當時社會的階級思想。他會認爲四鳳心地單純,懂得活着的快樂,知道同情,明白勞動有意義。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裏嬌生慣養出來的人。

這與母親蘩漪的看法形成很大落差。蘩漪認爲四鳳是下等人,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自己的主見,更加認爲對於周衝對四鳳的愛周樸園是萬萬不會接受的。而周衝對於愛情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爲自己不會去勉強四鳳,他會尊重她,幫助她,還希望將自己的學費讓出一半來給四鳳去學習。

在平日裏,對自己的父親沒有親密反而多了幾分畏懼。面對自己的愛,周衝在幾經矛盾過後依然嘗試與父親溝通,希望父親准許把自己的學費勻一半給那個自己欣賞卻還沒有學習機會的人。周樸園,典型的封建家長,他就是周家的法律,沒有人可以違抗他的命令。周衝作爲周家的二公子自然無法擺脫這種控制,但是爲了自己的理想,他仍然選擇了對希望的嘗試,嘗試與父親溝通,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法律”的認可。但這次交流只進行到一半就被母親的“吃藥”問題切斷了,也爲後來周衝的失望打下了基礎。

與蘩漪追求自己所愛大有不同的是,周衝面對四鳳對自己求婚的拒絕並沒有歇斯底里的發狂,更沒有仇恨,反而要尊重四鳳,幫助四鳳。這就是一個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的愛情觀。在他的心中,並不是佔有纔是愛情,守候和祝福纔是對自己心中的真愛的最好詮釋。直到自己面對那個殘忍又混亂的場面的一刻,那顆滿是瘡疤的心依然沒有對這個可憎的家庭的仇恨,爲了自己心中所愛還是一如既往的不顧一切,最後與她雙雙殉情,這樣纔是他所期望的一場完美的愛戀。如果讓他來選擇,面對這個污穢的家庭而生還是那個純潔的愛情而死,他還是會選擇與自己的命運相同的死亡。

《雷雨》的衝突之中還有一個就是由魯大海爲代表的工人與周樸園的衝突。在這個衝突之中,周衝很自然的站在了魯大海一邊,認爲他們都是爲了自己的合理要求抗爭,作爲他這樣享福的人,是應當同情他們的。周衝這樣的反抗被周樸園視爲和母親蘩漪一樣的生病了,因爲在他的家庭當中是不允許有這樣的異樣之聲存在的。對於周衝的對工人的同情,在這個資產階級強權的家庭之中,自然沒有存活的空間。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生活之中周衝始終都保持着一顆純潔的心。他給自己和四鳳勾勒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想要帶着四鳳雙飛,飛離這個滿是虛僞滿是利益的世界。“有時我就忘了現在,(夢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親,並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個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無邊的海上……哦,有一條輕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風吹得緊,海上的空氣聞得出有點腥,有點鹹的時候,白色的帆張得滿滿地,像一隻鷹的翅膀斜貼在海面上飛,飛,向着天邊飛。那時天邊上只淡淡地浮着兩三片白雲,我們坐在船頭,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個就是他嚮往的那個世界,可以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相媲美。但是那註定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世界,因爲他所面臨的並不是一個家庭,而是一個社會一個制度的禁錮。單憑他自己,他無法衝破,即便是拼死奮戰,還是無法動搖。

年輕和幼稚本不是罪惡,但在制度的羅網之下,這卻成爲導致周衝喪命的罪魁禍首。曹禺先生早已說過:“周衝只是這煩躁多事的夏天裏的一個春夢……有了他,才襯出《雷雨》的明暗。在這個電閃雷鳴的夜晚,黑暗成了主體,死亡成了主題,周衝成了唯一的亮點。雖然作者一筆一筆將他予以凌遲之刑,最後自己的母親竟然將所有的骯髒展現給他看,最後又親手將他丟棄到了雷雨之中再也不能回來,但他卻成了這個混亂的家中唯一一個純潔的人。他的死,暗示着這個封建殺人的公館的滅亡,一個沒落制度的消逝,一個光明的自由的新世界的誕生。

《雷雨》觀後感 篇10

關於《雷雨》我並沒有刻意去找它來看,接觸到它是因爲高一的語文課有一篇關於它的課文,語文老師也特地找了它的劇作給我們看。然而它卻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雖然劇作中的主要人物不多,只有繁漪,周衝,周樸園,侍萍,魯四鳳,周萍,魯大海,魯貴,但是人物之間的關係卻是無比的複雜。

周樸園,故事的源頭,作爲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因爲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然而他的陰險狡詐中也帶着點可悲,從一直隨身帶着的舊傢俱一直保留着夏天關窗的習慣,到幾十年都一直穿着的舊襯衣,可以看出他對侍萍仍有感情,然而他在這個家裏,空有家長的尊嚴卻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間的真情。他除了那空虛的軀殼,什麼也沒有剩下了。作爲讀者和觀衆,我還是有點同情他的。

在這部劇中,和很多讀者和觀衆一樣,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是繁漪了。她作爲周樸園的妻子,周萍的後母,又和周萍有着一段私情。在我們看來,她和周萍的關係屬於的,但是我們細想,這又不完全是她的錯,相反,他對周樸園的恨,對周萍的愛,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但是她最後的下場是瘋了,但是除了這樣的結局,我們或許也想不出有更好的結局了,被兩個人男人拋棄,被她渴求的愛情傷得體無完膚,我們很難想像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痛。或者失心智的發瘋是她被傷害的最好證明,這也恰恰體現出了那個等級制度的殘酷無情和受封建思想殘害之深。因而,我不得不敬佩曹禺。

周萍是我在看這部劇作時最反感的一個角色。他的虛僞,他的無情,他的自私……他和他的父親周樸園有着很相似的性格,然而和周樸園相比,我更討厭他,他當着父親的面是一套,背後又是一套,他壓根就沒有愛過繁漪,卻僞裝着和她相愛,當四鳳的出現,他的虛僞便一擊即破。在我看來他辜負了繁漪愛,也不配擁有四鳳的愛。最後他的結局是死亡也是理所應當的,我知道作者的意圖並不是這樣,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主觀看法,或者從心理學角度看,我這樣評價他完全是暈輪效應,根據個人的好惡評價一個人。

對於周衝,四鳳,魯大海,我把他們歸爲同一類,因爲他們與那個時代中的其他人有着本質的區別。然而他們又是無辜的,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周衝,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運動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的代表。他勇於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並且單純地幻想着“世界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美好的”。四鳳,同周衝一樣,是個很純潔的孩子,可與周衝最大的不同是:四鳳沒有接受過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衝擊。她不會反抗,不會站出來和封建禮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勞動人民的樸素的美德:善良、勤勞。而魯大海,是工人階級的典型代表,而中國的工人階級受着多重壓迫,反抗得就異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強的,他滿蓄着精力,年輕的激情和熱情就像即將爆發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徹底地展現出來。雖然他們成爲劇中的犧牲品,但是他們的出現也給那個黑暗的時代帶來一束曙光,他們是新希望的代表,並且在後來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發展壯大,最後終於看到了光明。

侍萍和魯貴在這部劇中是一對夫婦,雖然侍萍和周樸園之間在三十年前有着一段感情,但是她被周樸園拋棄後,堅強地生活,她的生活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無奈,她想反抗,可是她的反抗又是無力的,不徹底的,因此也成爲了封建時代的犧牲品。而魯貴則是一個貪婪的市井小人。他的其他則沒有太多想說的。

劇本以扣人心絃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極爲豐富的潛臺詞。如刀刃一般在讀者的心絃上緩緩滑過,那抖顫而出的餘音,至今未息。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寫方面,《雷雨》特別重視音響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濃墨重彩表現。同時,還注意對人物的聲音、氣味、眼睛進行誇張的處理。

對於《雷雨》這部作品需要在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後纔會明白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中結束了這一切的原因,劇中人物的結局是曹禺安排的,也是那個時代安排的,或者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讓人深思……

《雷雨》觀後感 篇11

曹禺設置戲劇衝突的技巧是無與倫比的。兩代人,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階級,由於多次命運的巧合糾纏在了一起,復雜感情的糾葛使他們那本已傷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運的無情擺佈和感情的殘酷玩弄下,他們已無還擊之力,死的死,瘋的瘋,逃的逃,兩個家庭在一天之內毀於一旦。這就是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讀完之後,莫說劇中人物,連我們都痛苦萬分,徹底絕望了。

“雷雨”,這個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貫穿於字裏行間,貫穿於環境描寫之中,貫穿於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貫穿於故事情節之中,貫穿於結構形式之中。正如一些專家指出,《雷雨》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徵:開始時烏雲密佈,空氣悶熱難當,隨後,空氣的氣氛漸趨緊張,時不時伴隨電閃雷鳴,隨後,大雨驟至,雷電轟鳴,整個宇宙都發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滿憤怒與壓抑,最終走向變態極端的感情,周萍那極度悔恨、懼怕與希望並存,罪惡感與歉然同在的感情,魯侍萍那飽受折磨仍逃脫不了命運殘忍玩弄的內心,哪一樣不是“雷雨”特徵的典型寫照。對制度的批判,對罪惡的揭露,對人物的同情與無奈,愛恨交加的複雜感情,都化作了兩個字:雷雨。

雖然四幕長劇的時間跨度僅僅是一天,但我卻覺得像是過了一年還不止。一天之內,人物的感情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情節發生如此大的轉折,實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們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實的。人物之間的關係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矛盾網、仇恨網,作者正是通過把各種複雜的矛盾糅合在一起,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的。周樸園被迫或自願拋棄了已生下兩個兒子的魯侍萍,三十年後,周樸園偶遇魯侍萍,矛盾一觸即發。工人魯大海爲爭取工人的權益與自己並不認識的親生父親發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於與自己的後媽繁漪發生了不自然的關係而悔恨不已,決定痛改前非,卻擺脫不了失去精神依託的繁漪的糾纏、威脅,與此同時,周萍愛上了魯侍萍的女兒——在周家當侍女的四鳳,恰巧,繁漪的兒子周衝——一個善良、真誠的少年也對四鳳情有獨鍾。四鳳面臨母親和周萍的抉擇,周萍把人交給了四鳳,卻受到繁漪的牽制,周衝面臨母親和哥哥雙方面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交錯在一起,終於在周樸園暴露身世之謎後釀成了慘劇。這慘劇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扭曲、摧殘必定造成這悲慘的結局。作者的高超之處在於,他讓矛盾相互交織,無處不在,讓人分不清誰是誰,誰愛誰,誰恨誰,但一切又是那麼的鮮明,讓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劇中人性扭曲最大的人物。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摧殘主要體現在繁漪身上。周衝在劇中是最無辜、最悲慘,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僅十七歲,天真爛漫,雖出生在闊家庭,但沒有絲毫強權思想、等級觀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誠,對下人四鳳真心相愛。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複雜的矛盾衝突中白白地毀滅了。周衝的死是最不應該發生的,所以周衝的死是對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訴。

《雷雨》觀後感 篇12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鮮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這雷雨下衝刷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仇,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悲劇的初始,往往是一個並不動人的錯誤。富家少爺在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與家中女僕墜入愛河,這樣的故事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不算少見。理所當然,富家長輩憤然反對二人"懸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將懷抱嬰兒的女僕趕走,還"用心良苦"的強要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悲劇的初形在這裏開始醞釀而出。

周樸園,作爲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衝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說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戶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說他一直留着她喜歡的傢俱,說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說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爲愛,都是因爲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呢即使曾經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爲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悲劇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爲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麼既然如此爲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如何悽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麼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麼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觀後感 篇13

雷雨的小說、話劇、電影、電視劇我都知道,但從來就沒有看過,也別說沒有看過,周星馳主演的《喜劇之王》裏反覆出現過雷雨的劇情印象,我就順便瞄了幾眼。雖然我從來沒有看過全部的雷雨,但是對雷雨的劇情還是很瞭解的,也正是因爲我瞭解我纔不去看,我知道那是一部很悲的小說,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和現在整體的生存觀念,已經讓我接受不了這樣的文學,雖然它很經典,但是我也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其實也沒有我說的這樣嚴重,可能就是本身具有一種不接納的情節吧。

什麼事情都要親自去接觸纔會有發言權,看完話劇《雷雨》之後我終於有可以說了,如果以後不是領導安排和女朋友要求我是再也不會看的。首先我覺得這是一部極其挑戰相聲《哭四出》話劇,似乎人類所能承受和不能承受的苦難都發生在幾個人的身上,其中有人類自己創造的苦難,同時也有命運安排的折磨。

人類在不斷創造社會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被這個社會塑造和改變,也就是說改變人本身的不是環境和社會,而是人自己。我覺得《雷雨》就像一個社會,一個社會的縮影。這個社會的締造者就是周樸園。不同的人對《雷雨》有不同的感受,年輕人會認爲是以情愛爲主線,年紀大了一點的人會注重人物內心的變化和磨礪。做爲一個年輕人我還是從《雷雨》中挖掘一下和愛情有關的思緒吧。

我覺得周樸園是一個不配去愛的人,也不配有人來愛的人。劇情表述他爲了紀念侍萍,搬了家之後還要保持原來的景緻,看似執著而深情,實際上週樸園是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懷舊氣氛中享受這份自己虛僞的感動。試想一個人如果真的愛一個人的話,怎麼可以在當初把她踢出家門,在很多年後的意外重逢,還假想會對他進行敲詐。我要站在廣大婦女同志的身邊大聲對他怒喊“你這個挨千刀的—————。”

其他人的愛情看似堅貞,很讓人感動。其實這也是一個假象,誰都知道得不到的是最好,如果大家的生活環境和觀念都很輕鬆的話,大少爺也未必會帶四鳳走。

愛是一個多麼俗和偉大的字呀,很多人終極一生也許都不知道,這一輩子始終站在愛情的身邊,而不曾擁有。

《雷雨》觀後感 篇14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個人間大悲劇。作者曹禺創作這部話劇時年僅23歲,但他的驚人才華和戲劇創作天賦令人驚歎。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小,周家幾十年,兩代人間的恩怨,是非,矛盾,衝突,集中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爆發。這樣多而複雜的情節全部都發生在幾個小時之中,雖多卻絲毫不亂,可見作者駕馭情節的能力之非凡。

《雷雨》一劇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封建,專制,僞善的家長——周樸園;純潔,善良的青年——周衝;本性熱情,渴望自由而又飽受壓抑和摧殘,但最終被畸形的愛毀掉理智的女性——周繁漪;被罪孽感纏繞無法自拔而又在不覺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每個人物都呢各位讀者和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想重點談談我對周樸園和周繁漪這兩個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者筆下的人物性格並不單一。短短四幕劇中,人物性格的複雜性被展現得淋漓盡至。先說周樸園,這是一個封建頑固的家長,一個專制蠻橫的丈夫,也是一個虛僞矯情的資本家,更是一個爲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人。他封建頑固,令他和兒子周衝之間沒什麼親情可言,直到周衝死後他才痛心不已。他專制蠻橫,見到久別兩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今天下樓來了,完全好了麼 "接着命令蘩漪:"你應當再到樓上去休息。"兩句話就表明他對妻子的生硬,冷漠態度。在他眼中,繁漪不過是她的附屬品,一切應唯他之命是從。繁漪病時他逼迫繁漪吃藥,也毫無丈夫的溫情可言。

他虛僞矯情,曾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來一直沒忘記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記爲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待。他還保留了侍萍的習慣,傢俱……這些,似乎都證明他三十年來一直記着她,而且還是朝夕懷念着她的。然而很奇怪,當他知道他所懷念的這個人沒有死,而且現在就站在他面前時,他卻忽然嚴厲地喝問對方:"你來幹什麼 誰指使你來的 "然後冷冷地說:"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來了。"這樣極端矛盾的態度,這樣前後判若兩人的聲氣,實在令人吃驚。 他陰險狡詐,爲了名利不擇手段。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他爲了趕娶一位有錢有門弟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剛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風雪去跳河;爲了自己發財,就故意讓承包的江堤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名工人;爲了鎮壓工人運動,他就叫警察開槍打死了幾十名工人……而他個人的"事業","地位",就因幹了這許多傷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總體來說,作者集中地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色彩的反動資本家形象,充分揭露了他陰險,兇橫,虛僞的本質。

再來談談周繁漪。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爲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個從走廊上靜靜走來的女人,陰鷙而沉鬱,穿着一身鑲灰花邊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滿園的暮色裏散發憂鬱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靜地灼燒。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望。偶爾也會露出依稀的微笑:紅暈的顏色爲快樂散佈在她的臉上。" 周繁漪的本性熱情,追求思想解放。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氣息的女性,面對周樸園盛氣凌人的"你應該……"以及他強加給繁漪的與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這樣年復一年的精神折磨。她要追求自己個性的自由和愛的權利 !

周萍的出現給了她一絲希望,她義無反顧地與她名義上的兒子墜入了愛河。自從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從此,她能夠向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傾訴自己的抑鬱和痛苦,表達自己的歡樂與幸福。儘管她與周萍的愛情生活是在一種極不舒暢的環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們應有的愛情生活,然而她滿足了。這份情感支持着她活下去。但當她發現周萍所愛的是四鳳,周萍已經鐵了心要和她斷絕這種畸形的關係時,她先是詰責,然後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見了新的世界裏,就一個人跑。"她甚至放棄尊嚴周萍"不,不,你帶我走,——帶我離開這兒,(不顧一切地)日後,甚至於你要把四鳳接來——一塊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熱烈地)只要你不離開我。" 但當她發現周萍和周樸園一樣的僞善,冷酷,自私時,她絕望了。她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心中的憤恨促使她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關係,併發出"被周家父子兩代人玩弄"這樣痛苦的話,當親眼看到自己的所愛的周萍自殺,兒子周衝也被電死以後,繁漪的精神徹底的崩潰,進而發瘋。 周繁漪的悲劇是封建禮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在命運面前,她也是個可憐人。

看過《雷雨》這部話劇,讀過《雷雨》的劇本,我認爲,封建腐朽的思想,死氣沉沉的時代,使劇中人物的悲劇成爲了必然。《雷雨》這部經典之作留給我們的思考,帶給我們的啓示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