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8篇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8篇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1

語文,是我們從小到大都一直密切接觸的學科,不光因爲素質教育時的課程設置,更因爲它與我們中的交流、表達和思考都密切相關。因此,在我看來,語文素養,既指人們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可以在分數上得以體現;又指人們對語言這一載體所傳達的思想及內涵的理解與領悟,能夠在精神上得以反映。

而如何提升語文素養,或許是每個老師、家長和同學都思考過的問題。課堂有效教學這一途徑不錯,因爲相對於知識體系和認知能力都不完善的學生們來說,老師們經過了多年語文素養的積澱和教育經驗的積累。他們的引導與啓發,也帶動了學生們的思考與知識架構;社會生活實踐這一途徑亦有可取之處。因爲培養語文素養的目的,絕非用以空然的“紙上談兵”,而應在語用上有所實踐。在實踐中,語文因溝通而愈發精煉,因表達而愈發準確。語文的學習與語文的實踐可以和諧統一,可以相互促進。

因此,課堂有效教學和社會生活實踐都是提升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的途徑。但是我認爲,相較於前兩者,課外大量閱讀對於提升語文素養有着更重要的意義。首先,從三者的比較來看。課堂教學如若有效,大抵不會只拘泥於條條框框的被動背誦,應該涵蓋對經典文本的解讀和對同學們思考的引導,而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課外大量閱讀中得以延伸,只有經過了在閱讀中的思考與這一環節,才能真正的參透文本與其背後的內涵,纔可以達到語文素養進一步提升的目的。課本的篇目只是一個指引,深度與廣度,都需要在課外的大量閱讀中獲得。

正如《三國志》所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大量閱讀甚至可以對同學們形成思考力起到直接且根本的作用。課外大量閱讀絕不僅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個補充,它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歸宿。毛澤東於鬧市中讀書,博聞強記,文學素養令人讚歎;楊絳先生每日閱讀量達數萬字,飽讀詩書,成爲人人敬仰的文學大師。

就課外生活實踐來說,人是需要羣體生活的社會動物,我們幾乎時時處在與人溝通和交流的之中,課外實踐不缺也不缺機會。反觀當下人們的閱讀生態——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在時有時無的惰性中,又有多少人能以閱讀爲習慣、爲己任呢?更何況,在浩蕩的信息大潮的衝擊下,碎片化閱讀擠佔了大多時間,大量閱讀面對着各種注意力分散和擠佔的考驗。因此,在當下,爲課外大量閱讀正名,更有其緊迫性和必要性。

況且,課外大量閱讀本身,就是一件足夠和足以提升語文素養的事。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與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這種遇見,是以文字爲橋樑的惺惺相惜,是以紙張爲媒介的心靈接觸,更是以閱讀爲契機的思考共鳴。而這些,都讓語文素養的提升變得貼近生活,貼近心靈。育人、求識的目的也恰在於此。

是的,對於語文素養還仍待提升的我們來說,亦需要大量的閱讀,通過細緻閱讀來體會文字的質感,通過潛心閱讀來錘鍊思考的深度,通過閱讀,體會真正的“詩意棲居”與切實的素養提升!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2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理想,它猶如人生大海上的一盞指明燈,指引我們向前;又好似黑暗中的一點燈火,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優秀的作文老師。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寫作文,感情特別細膩,常常會對着一棵樹、一朵花、一株小草自言自語,並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記得是我十二歲的時候,剛上七年級,我遇見了語文老師常老師。她很溫柔,很少批評學生,記憶中總是笑眯眯的樣子。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課堂,也不知道她用了什麼妙招,總是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寫文章。在她的引導下,我常常寫,她常常讀,有的時候還會拿到別的班裏大聲朗讀,最後總是很驕傲地說:“這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每當那時,我心裏的幸福總是滿得要溢出來,心裏就有一個聲音在迴響:“我長大了一定也要當一個會寫作的好老師,讓遇見我的孩子們像我一樣感受到幸福。”

後來,我如願以償成爲一名語文老師,我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最初的理想,並一直爲此努力不息。

我一直堅持閱讀,積累知識。每天晚上,九點多鐘,洗漱完畢,睡意尚未襲來,繁忙已成過去,一切是那麼的祥和與從容。這段時間裏我堅持讀書。爲了讓自己成長得更快,我捨棄了很多文學類的書籍,購置了很多學生寫作類的書籍來看。對我有啓發性的文字,我會摘錄下來,平時多讀多看;好的名家課例,我會複印下來,粘在一個專用的本上,反覆琢磨。有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總是不停地發燒,心裏難免覺得委屈,放棄的念頭總是縈繞心頭。彼時,我總是去看丁立梅老師的文章。丁老師說,她每天堅持晨讀晚讀,僅僅一年的時間,就留下了四五本讀書筆記。作爲一位知名的暢銷作家,尚且如此勤奮,何況我一無名之輩,更應該馬不揚鞭自奮蹄。於是,我的心裏又有了無盡的動力,在讀書的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堅持每天寫作,錘鍊自己。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想做一名教會學生作文的老師,自己就必須先會寫文章,這樣你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學生的難處,也讓學生從你的堅持中得到力量。高中語文界鼎鼎有名的王開東老師,還兼任學校副校長,百忙之中堅持每天更新文章。這件事讓我明白,想行千里,必須走好腳下每一步;想攀高山,必得灑下一滴一滴的汗水。每天清晨五點鐘,微茫的晨曦伏在窗子上,灰藍的天幕上零散着幾隻星星,遠遠的還能聽見幾聲雞鳴,家人還在安靜地休息……世界還沒有醒來。我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碼字,鍵盤上“啪啪”響,思緒無比清晰。前一天的那些課堂教學、思考梳理、悲喜歡樂、繁雜瑣事等等,全都在筆下汩汩流出。最多的時候,兩個月有餘,八萬多字,是一種真實的記錄。這些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讓我常常反觀自己,審視生活;它常常提醒我,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

常常有人問我:“你累嗎?”我總是笑而不語。我想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爲理想而奮鬥。每一步前行,都有沉甸甸的收穫;每一張笑臉,都是學生給我的迴應。做一名優秀的作文老師,我會一直堅持努力下去。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3

輕輕握住你的手,爲你擦乾眼淚,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5月19日,整個中國暫停了三分鐘,發出刺耳的防空警報。七天前,一場大地震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上下震動。然而,這場戰爭是一場悲劇,這場戰爭是一場空前的重聚。

很久以前,詩人王長齡在他的詩句中寫道:與風雨一起,明月曾經是兩個鄉。青山不能與船風雨牽手,在那一輪共同的月亮上,這個地區不會隱藏民族的團結。

一個人,一絲希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餘小時的姑娘劉會時,在場的人們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一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着,緊緊拉着救援人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地的救命恩人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我們是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這個在國際專業軍事學術哂納感不可能執行的跳傘空降高度,被解放軍救援隊拋在腦後。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必須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就這樣,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鎮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激動地說:解放軍來了!這歷史的一幕便不再只出現在革命的歷史上,在這裏,這是一地鄉民與國家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區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在一起。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一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美國遍及全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並不富有的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撥款。中國和世界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隨着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着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至今,誰可曾見過這般振奮人心,撼天動地的團結?《史記》中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於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我們同歷風雨,團聚處,而將五洲四海的人集會在一起的紐帶,是這樣的期望:爲天下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絕學,爲萬世太平!

評語:文章符合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層層深入論證。

材料新鮮豐富,構思新巧,見解新穎,語言流暢,融現代歌詞、古代詩文、現實場景於一爐,富有文采,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蘊。

書寫美觀,視野開闊,境界高遠,思想深刻。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4

仔細比較、思考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我認爲,要真正使其發揮作用,離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帶着一顆心,不管是課堂有效教學,還是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提升語文素養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聽講,教學就不可能“有效”。從小學到現在,大家已經學習了十多年的語文,語文課也上了兩千多節。但是,有的人提起筆來,錯別字便一個個翩翩而至;做起文來,簡直是在召集各種類型的病句開會;讀起書來,只要內容稍有點深意,便如墮入五里霧中,不知書中所云爲何。爲什麼?因爲課堂上不用心。因爲不用心,雖然已經讀了寫了十幾年,竟然仍看不出“縣”和“具”的上半部分並不相同;因爲不用心,雖然在課堂上已經修改了無數的病句,自己寫起文章來仍不能做到起碼的文從字順;因爲不用心,雖然已經聽老師分析了近千篇文章,自己拿起一篇文章讀起來仍感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反之,用心於課堂,語言文字之精妙必能有所體悟,讀寫能力之增強必能得以訓練,語文素養之提升亦必日漸長進。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閱讀,“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積。同樣讀一部小說,有的人讀完,從語言到結構、從人物到主旨、從人生到社會均能產生諸多感悟;有的人讀完,除了小說中幾個人物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再不會在頭腦中留下任何印記。何也?用心不同。宋儒程頤說:“學者先要會疑。”用心者讀書,會在讀的過程不斷提出疑問:寫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寫這個內容?是怎麼寫的?爲什麼要這樣寫?在不斷解決疑問的過程中,他對作品的理解逐漸加深,語文素養不斷提高。不用心者讀書,不僅不會自我設疑、解疑,即使真有地方看不懂,也是囫圇吞棗,不求解決。如此,讀得書再多,也只是量在累積,而不能在語文素養上產生質的提升。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生活,就無以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對於有心人來說,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與人交流時,別人詼諧幽默的談吐;欣賞流行歌曲時,那意境深遠的歌詞;經過樓道時,牆壁上發人哲思的名言;打開電視時,一句構思精巧的廣告語;遊覽名勝古蹟時,嵌在亭閣廊柱上對仗工整含義雋永的楹聯……無一不是語文學習的好素材。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生活就是在提升語文素養。無心者則相反,生活中語文學習的素材雖然充斥於眼前、縈繞於耳邊,他卻視若無睹、聽若不聞,如此,要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豈非奢望?

綜上所述,“用心”纔可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因此,學習語文時,請務必帶上你的“心”。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5

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的迷離,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即是天涯”般純粹淡然,而是被混沌複雜的種種現實包裹着。

當你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錯綜複雜的人際圍城中覺得力不從心,一切映入眼簾的數字和字母此刻都會變成冷漠的嘲諷,唯一能夠感到慰藉的,也許便是那些曾經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時內心的感動;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的灑脫,是“慢慢走,讓靈魂跟上來”時的釋然。是的,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詩意,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最堅硬的鎧甲。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分析問題,領悟規律,跟着老師的步伐,去拜訪那位撐着油紙傘,結着丁香,着粉色旗袍從江南雨巷嫋娜走過的姑娘;我們或是通過對古文知識的構建,去感受離騷的蕩氣迴腸,去品味蘭亭的瀟灑飄逸,去吟詠蘇東坡的豪放和柳三變的婉約;我們亦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途徑不同風景,體驗人生百態,將最真實的感悟記錄成最動人的篇章……然而,我以爲,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課外閱讀來靈活選擇符合我們品位與時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後的深意,進一步瞭解這個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從大量課外閱讀中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蘊,纔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獨到的見解,更長遠的目光,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更加細緻周到的分析與感悟。閱讀,是文字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維的碰撞,語文素養之花,便是在閱讀之美中悄悄綻放的。

“讀夠了《青銅葵花》裏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着《神鵰俠侶》的迴腸蕩氣?看厭了賈府裏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後,想在《邊城》裏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年僅12歲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聶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讀過一篇著作,她便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爲《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更是對該書聯袂推薦。並沒有初高中課本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聶希子只是通過對大量文學著作的閱讀與感悟便擁有了極高的語文素養並得到了社會大家的認可。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語文素養決定着一個人思想的深度,也決定着一個國家發展的高度。閱讀,乃悅讀也。悅讀之美,在於孜孜不倦地積累,在於天馬行空地想象,在於觸碰心靈地感悟。

願我們都可以做一位心悅誠服的讀者,縱使世界愈發聒噪,我們依舊可以在繾綣的文字中收穫內心的豐富與安靜。願在悅讀之美中綻放的素養之花可以相伴我們,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6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沒有雨天。給生命一個笑臉,迎接屬於你的生命晴空。——題記

沒有嫣然綻開的花蕾,便沒有四季宜人的溫馨;沒有潺潺流過心田的微笑,便沒有人生的灑脫。我們雖然哭着來到世上,但應該用微笑面對人生,給生命一個堅強、勇敢、自信的笑臉,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

一、印度洋海嘯:敬畏生命——堅強的笑臉

當狂風襲捲海岸,摧毀了房屋和農田,吹不走的是人們求生的必勝信念;當暴雨肆虐港灣,沖垮了堤壩和建築,衝不散的是人們敬畏生命的堅強微笑。

忘不了當地人民手拉手,肩並肩地向洪水抗爭時的團結,忘不了來自世界每一個角落前來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愛。儘管膚色不同,種族各異,不變的是人人臉上深蘊的那一縷微笑,如陽光般燦爛溫暖,驅走災區人們內心的嚴寒。

給生命一個堅強的笑臉,沉着冷靜地去面對,去迎對、去解決暫時的障礙,去迎取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二、閭丘露薇:舉重若輕——勇敢的笑臉

她,鳳凰衛視的一個戰地記者,一個弱女子,卻用肩膀扛起了衆人矚目的重擔。在那些道貌岸然卻臨危退縮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認爲不該承受的重壓。硝煙瀰漫,戰火沖天,閭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國觀衆展現了最新最真實的新聞資料。她用鏡頭直面現場,用勇敢直面危險……

當她站在“全國十佳青年”的領獎臺上,人們又看到了那熟識的笑臉,一個詮釋着勇敢、執着的微笑,一個舉重若輕的纖纖身影!

給生命一個勇敢的微笑,敢爲人之不敢爲,去化解心中的那團迷霧,爲自己,爲他人開拓一條平坦寬闊的新路。

三、劉翔:超越極限——自信的笑臉

劉翔,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青年,一個懷揣着光榮與夢想的炎黃子孫,他創造了奇蹟,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當五星紅旗伴着雄偉的《義勇軍進行曲》隨風飄揚在雅典的上空時,全世界的華夏兒女雙眼噙着激動的淚水,因爲就在劉翔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也飛了┢鵠矗—

他高喊着“中國有我,亞洲有我”,他敢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鬥志去迎接挑戰。他身披國旗,代表一個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給生命一個自信的笑臉,敢於超越自我,超越極限。自信的微笑回報給一個民族以驕傲,升騰起一團熊熊的希望之火。

給生命一個純真的笑臉,無論你是在成功的頂峯還是在失敗的低谷,無論你是爲愛興奮還是爲恨傷懷,純純地笑,笑看人生起伏,笑着花開花謝,笑看生命每一個┧布洹*

給生命一個笑臉,笑納百川,用寬容和理解,用自信與豁達,用堅強與灑脫,向命運抗爭,向困難招手,向生命挑戰!

讓我們笑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走豐富多彩的人生旅途,創造絢麗多姿的人生!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7

生似飄蓬,我生於高山之巔,俯視萬物萬象,我自感高貴如星河,華麗如天火。

生似飄蓬,我生於低谷之腳,仰觀萬物萬象,我自覺卑微如伲士,貧敗如粗慄。

體魄之強健,身軀之孱弱不過是高山低谷的另一種映射。人生之順景,命運之逆途也不過是另一種表達。

生於巔亦或是生於山腳,冥冥中有聲音從虛空傳來,“命數,天已定,勿多勞”。於是我看見有人迎風朝展卻墮落於安逸春風,於我看見,有人蜷縮翅膀,在溼暗處,孤苦終生。難道命數不可破?難道人生只是一條基準線,毫無升降嗎?

扶輪問路者如史鐵生,高歌狂進者如劉易斯,史鐵生崇拜劉易斯,卻說:“我的命運也是幸運的。”

生而強,生而弱,無論是在體育的教育,還是對人生的旅程本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我們能決定的是如何將自身的強大惠及他人,如何將自己的微小化爲力量與他人的命運相接。葉芝說:“我的靈魂裏燃氣一團火,直燒到世界盡頭才結束。”靈魂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而那升騰而起的火焰與奮鬥卻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我們要教育來引燃聖火,所以我們要執着使其永恆。我們點燃自己不是證自己的能力,而是要向那些尚未有光的人分享光,未曾識火的人分享火。人只有義無反顧的前行,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痕跡。

讓我們不再去注意自己在命運伊始所站據的高度吧,真正可貴的是專注於前路。就像是天上的星辰與道德觀審能教會我們這所有切,星辰告誡我們,自己的渺小需要獻身於奉獻,道德感告訴我們:自身的強大需要分享才能實現。前程在乎於本我的觀念而非冥冥中的天意。若我們的心靈飛至天邊,則萬物澄靈,則萬象可愛。猶記王爾德:“我知道在馬路邊乞求施捨不是我的命運,若我夜晚要躺在清涼的草地,那也是在給月亮寫十四行詩。”

我們都會因金錢,地位而產生身份的焦慮,就像是對於100米無法同他人並駕齊驅,游泳時望塵莫及一般,徘徊於這個階級固化的時代,我們過多觀注於那些天生所得而非後天所取的,由此我們會止步不前感嘆時運不濟。貧者傾美於富者,富者傾美於貴者,貴者則傾羨於至貴者。

英國學者在《身份的焦慮》中說道,若想拜託此困境,則應在內心中建立一個新的評價體系,一個無關於生來所擁有的事物的體系。我們都明白那是關於靈魂關於奉獻,善與美的心靈評論體系在哪裏無論身強力壯還是身形佝僂,我們都有一樣的未來。

生於強或者弱,是生似飄蓬的產物,無論是在賽場上通過訓練取得成功,還是再人生旅途裏去追求真善美這些天端的天使時,人間強弱的鎖就解開了,弱化爲強,強守護着弱,讓們期待着那天,讓那些熱愛大地的人,都升上天空。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8

輕輕握住你的手,爲你擦乾眼淚,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5月19日,整個中國暫停了三分鐘,發出刺耳的防空警報。七天前,一場大地震在中國大多數區域上下震動。然而,這場戰爭是一場悲劇,這場戰爭是一場空前的重聚。

很長時間以前,詩人王長齡在他的詩句中寫道:與風雨一塊,明月曾經是兩個鄉。青山不可以與船風雨牽手,在那一輪一同的月亮上,這個區域不會隱藏民族的團結。

一個人,一絲期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餘小時的女孩劉會時,在場的大家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肯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着,緊緊拉着救援職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地的救命恩人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大家是不是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這個在國際專業軍事學術哂納感不可能實行的跳傘空降高度,被解放軍救援隊拋在腦後。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需要撥開震區人民心上的烏雲。就如此,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鎮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激動地說:解放軍來了!這歷史的一幕便不再只出目前革命的歷史上,在這裏,這是一地鄉民與國家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地區,而今天海洋再不可以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在一塊。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美國遍及全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並不富有些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撥款。中國和世界因意識形態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伴隨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着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到今天,誰可曾見過這般振奮人心,撼天動地的團結?《史記》中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於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大家同歷風雨,團聚處,而將五洲四海的人集會在一塊的紐帶,是如此的期望:爲天下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絕學,爲萬世太平!

評語:文章符合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層層深入論證。

材料新鮮豐富,構思新巧,見解新穎,語言流暢,融現代歌詞、古代詩文、現實場景於一爐,富有文采,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蘊。

書寫美觀,視野開闊,境界高遠,思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