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關於烏鎮的作文

高二關於烏鎮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篇一:

高二關於烏鎮的作文

1月28日,我去參加了“小書畫家冬令營”,我別提有多高興了,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

經過兩個小時的行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江南六大水鄉之一--烏鎮。烏鎮地處浙北,京杭大運河繞鎮而行,鎮內河網密佈,小橋縱橫,民居臨河而建,傍橋而市,迤儷千餘米的古幫岸,水閣和廊棚透出水鄉悠悠韻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我們就住在一個有着詩一樣名字的客棧“憶江南客棧”。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了烏鎮著名的景點—應家橋前寫生。我從來沒學過寫生,但是和這些小畫家在一起我竟也像模像樣地畫了起來,還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這激發了我學畫的興趣。

第二天是內容最豐富的一天,早上我們遊了烏鎮的幾個主要景點,有江南百牀館、居家民俗館、江南木雕陳列館、茅盾故居、立志書院、餘榴樑錢幣館,參觀了藍印花布染店作坊和米酒作坊,還去皮影戲館看了“孫悟空大戰蜈蚣精”的精彩皮影戲呢!

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居家民俗館。居家民俗館,顧名思義就是展示烏鎮當地的風土人情的。一進館內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過去當地人穿的各式服飾,色彩豔麗非常漂亮。往裏走,就能看到當地人迎接財神的形式。在房間中央擺放着一張大桌子,桌子前端,供放着一尊財神的銅像,銅像前放着三杯酒和三雙筷子。桌子中央有一個盒子,人稱“三生盒”,盒子裏放着豬頭、豬肉,上方吊着一條活鯉魚。這條鯉魚必須是活的,而且在祭拜完之後要將它放生,象徵着年年有餘。桌上同時還擺放着一些水果,總之是把他們認爲最好的物品都用來供財神,希望財神能爲大家帶來好運,過上好日子。

走出財神祭拜堂,我們就聽到了一陣喜慶的鼓樂聲,原來那裏正在舉行婚禮呢。據導遊介紹婚禮的司儀必須是男方的長輩,而媒婆必須是上有老、下有小,這樣將來新人家族也會人丁興旺。旁邊還擺放着許多嫁妝,最有趣的是馬桶不叫馬桶而叫子孫桶,希望新人將來能夠多子多孫。

下午,有許多書畫家現場爲我們表演作畫,我們每人都求得一幅畫和一幅字。看着書畫家出神入化的作品,似乎他們手中都捏着一支神筆。我多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瀟灑地揮毫潑墨。這次我得到了一幅梅花,我特別喜歡這位女畫家畫的梅花,爲了求得這幅畫我等了將近一個小時,而且是這位畫家畫的最後一幅梅花。很巧的是我求得的另一幅字的內容正好與這幅梅花相匹配,我太興奮了。這些書畫家爲了給我們送畫,已二個多小時站在那裏不停地寫着、畫着,我從心底裏敬佩他們,我會好好珍惜這兩幅字和畫,我更會記住今天書畫家們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第三天是自由活動,我來到附近的商鋪採購旅遊紀念品。這裏的特產是藍印花布,大多數紀念品都是由藍印花布製成,別具風格。我給家裏每個人都買了一樣紀念品,自己更是買了一件又一件。買好東西后我抓緊時間到烏鎮的河邊、橋上再走走,想要再多感受一些這個江南著名水鄉的秀美,想要將烏鎮留給我的美好的印象更加深刻地印在腦海中。

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我的收穫真是太大了!

篇二: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小時候讀書只是爲了這簡單的一句話。想來好笑——本以爲方可以一心只讀聖賢書,卻在一開始就沾染了些功利色彩。

也不怪我,誰小時候不喜歡“顏如玉”和“黃金屋”呢。聽起來就高端、大氣、上檔次。

但書看得多了,雖沒有在書中找到嚮往的金玉,甚至連塊破銅都沒看到,但卻瞭解了秀才們如何“知天下事”的。

在書中到過許多地方,現在想來這省下的車費、餐飲費、住宿費什麼的,也夠置辦幾塊溫潤的玉了。

讀書就是這麼有趣!

我在書中看過拉薩的天空,聞過洛陽的牡丹,吃過南海的荔枝,摸過東北的寒風帶着雪。但最難忘,或者說在書中看到終覺不夠啊,仍是想去看一看的,便只有南國小鎮的煙雨了。

曾有一篇《溼溼的信念》,誰寫的?我已不記得名字,但它爲我構畫出一幅鳳凰古城的中國畫。雖然文章用詞已經極盡華麗,但我覺得那些還是寫不出煙雨裏古城中的小樓,河邊的青石板,上翹的屋檐和酒旗下的烏蓬船的味道。因此,鳳凰成立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

後來又看過《行走在烏鎮》,寫得自然是烏鎮的南國小鎮。烏鎮在文章中看來,比鳳凰小了不少,但卻因爲小而別有風味。南國不該是以精巧而著稱嗎?那自然越小的東西卻見風致了。

再後來,便開始接觸到宋詞了,花間派裏處處有南國的影子。我最想感受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究竟是一種如何七妹的景緻。

說起南方,當然是小橋流水人家,西子眉目如畫。可說起書中的西子,我以爲還是該看看我國的武俠小說,俠客常常是腰懸一柄劍,手提一壺酒,泛舟西湖,天知道西湖到底盛下了多少離人淚,多少兒女情長。

我以爲,讀書的風景,便該是書中的風景。

書中風景千萬,塵世風景千萬。雖然書中道不盡,但多看看還是有好處的。

突然想到王衍的《醉妝詞》:“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盃酒。”要我說在書中尋風景就是這樣,東看西看,只是爲“尋花柳”;縱然看到不喜歡的風景,看完再罵幾句又何妨?

讀書的風景,便是尋書中的風景,書中的風景,足夠你欣賞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