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春節習俗作文(通用6篇)

春節習俗作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習俗作文(通用6篇)

  春節習俗作文1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風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民俗。三十六個省區,三十六種文化。每個地區的民風民俗都各具特色。現在讓我給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風俗吧。

“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過。”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個時期。爲了“年”,大家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讓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炸和滷。一切都是按着傳統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家家戶戶都是家家飄香,戶戶歡騰。

到了臘月二十三,族長就會請漆匠來給菩薩貼金。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黃金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在念經請菩薩歸位。菩薩貼金後,族長將菩薩安置在木製轎內,然後放在祠堂前。從臘月二十四起,族裏的年輕人就擡菩薩滿村遊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牀,女人們進廚房準備年夜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活。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注意上下聯,右爲上聯,左爲下聯。接着再貼各房門,還要貼些小籤:“出門大利,擡頭見喜”是貼正屋門上,“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貼穀倉和牛豬雞圈的。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準備吃年夜飯了。

差不多八點就開始吃年夜飯了,鞭炮聲陸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停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旺。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始吃團圓飯了。

吃完飯之後,男人們還要帶上斧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做守歲的“柴火”,這棵樹要一直燒到初一早上,就是“火大財大”。小孩子們要拿出爆竹和煙花,一直鬧到凌晨十二點五十九秒。這大年三十的燈不能黑,要徹夜亮燈。預示來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裏,在們興奮和疲憊的鼾夢中漸行漸遠。

  春節習俗作文2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年寒假,我對家鄉丹城過春節的習俗作了全面的觀察和調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開眼界。家鄉過春節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5種風俗。

祭竈:家鄉的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家鄉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裏過年的,所以在臘月二十四祭竈。阿姨一大早請來竈神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一切完畢已是傍晚,點燭,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纔算結束。聽阿姨說,祭竈爲的是讓竈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掃塵:舉行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鄉的人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

貼春聯,“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紛紛貼上購買的春聯,雅興者自己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紅紅火火。春聯貼完,家家戶戶都忘不了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貼,取“福到”的諧音,寄託着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心願。

拜年:是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祝賀新年,到處是一派喜慶的氣氛。祭祖:家鄉的人過節都不會忘記去世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們家鄉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過這次調查,我全面瞭解了家鄉人過春節的各種習俗。每一項活動都寄託了人們的心願。當然,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於春節,人們也在不斷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還在春節期間出門旅遊……這樣春節過得就更豐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爲一種傳統節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習俗始終不會被丟棄,如何使春節過得既有傳統地方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這將是富裕的人們的不斷追求。

  春節習俗作文3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我滿載而歸,手中十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習俗作文4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漢族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有很多習俗:拜年、貼窗花、吃餃子、守歲……我最喜歡吃餃子這一習俗。

關於春節吃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這個傳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爲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着,這樣纔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每年春節,爸爸媽媽把餃子包好後,都讓我第一個吃。我們還可以在碗裏放一點油潑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媽媽看我吃得高興的時候都說:“慢點吃,別嗆着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餃子,濃濃的年味裏充滿了快樂和幸福。

我愛家鄉的春節,更愛那濃濃的親情。

  春節習俗作文5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傳統文化有刺繡,觀燈,武術和剪紙。

其中傳統節日中的第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從這天起,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了,熱鬧起來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大街上洋溢着歡樂的氣氛。

到了大年三十,人們貼着春聯,門神,對聯,還在門上把福字倒着貼,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門在外的人都回來了,晚上除夕夜家人們聚在一起,高興的吃團圓飯,邊吃邊看新年晚會,當然飯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餃子。大家在一起還要熬夜,叫守歲。當十二點新年鐘聲敲響時,人們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放煙花,迎接新年的到來。空中燃放的煙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把漆黑的夜晚點亮的像晴天一樣,希望他把我們的願望實現。

第二天大年初一,人們互相拜年,小朋友們最喜歡壓歲錢。初二走親訪友,正月十五吃湯圓,預示着春節即將過完。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很多,它既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迎來了我盼望已久的春節。早上,吃完飯,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拜訪親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時,媽媽看見了衣服上的商標還在,於是拿來剪刀正要剪時,我連忙叫住:“媽媽,過年時不能用剪刀,免得惹來口舌之爭。”媽媽恍然大悟,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標。

晚上,媽媽請大伯、叔叔兩家人來我家吃飯,晚餐可豐盛啦,雞、鴨、魚、肉等擺滿了餐桌,飯後,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媽媽叫我幫助把垃圾倒了,我搖了搖頭,媽媽有點生氣地說:“長大了一歲,你倒是變懶了。”我連忙解釋道:“媽媽,過年時,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財運倒了。”叔叔、大伯們大笑起來,說我的年紀雖小,學問卻很多。媽媽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還多。”我聽後,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些,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怕把財運掃走;不倒水,以免把財運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風俗。

  春節習俗作文6

春節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放鞭炮、拜年、祭祖、吃團圓飯……最開心的,還是收壓歲錢吧?但是。你們知不知道春節的這些大大小小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呵呵,我給大家說一說吧。

壓歲錢的來歷,是一個傳說。傳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晚上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就是今天的“守歲”。

有一對老夫婦。年老得子,疼愛有加。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們就不讓孩子睡覺,給了孩子八枚用紅紙包着的銅幣給孩子玩。孩子把銅幣翻來覆去地玩。玩累了,就一躺下,睡了。老夫婦還是很擔心,就守在孩子牀邊。半夜,一陣妖風吹開門窗,也吹滅了燈火——“祟”來了。“祟”用手去摸孩子的頭。正快要摸到時,枕邊的八枚銅幣突然冒出金光。“祟”嚇了一跳,連忙縮回手,逃走了。天亮後,老夫婦把晚上的經歷告訴了村民,村民們也紛紛效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給孩子用紅紙包着的八枚銅幣,叫“壓祟錢”。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壓歲錢”。

放鞭炮,大家都很喜歡吧?但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傳說在古時候,森林裏有一個怪獸,叫“年”。每當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爲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纔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有辦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樓上去躲着。“年”這兒走走,那兒走走,就是不見一個人。“年”氣得大吼。這時,一個人家的竹樓着火了,竹子“噼裏啪啦”地響。“年”給嚇着了,趕緊逃回森林。

躲在竹樓上的人發現了。“年”走後,他趕緊告訴大家這個祕密。於是,就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每到過年的時候,家門邊總會有春聯。那麼,爲什麼要貼春聯呢?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鬼域”的世界。“鬼域”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當金雞長鳴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就坐落在桃樹的東北方向,門邊站着兩個神仙。名叫“神荼”和“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綁起來,送去喂老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稱爲"春聯"。

春節的習俗大家都知道了吧?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