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精選】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4篇

【精選】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4篇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的課

“上課。”我學著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裡。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同學們認真地聽著,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現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為這根香蕉已經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說:“睿睿,你怎麼這麼不愛惜糧食呀。”我覺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說:“事雖小,勿擅為!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並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才會這樣,你以後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成為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並理解了這些弟子規的意思後,我們玩了一個輕鬆的小遊戲,看意思猜弟子規名言。看著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口乾舌燥,背後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2

正月裡,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高掛”,元宵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這天,我和爸媽拿出相片簿,一齊回憶著鬧元宵的情景。

下午3點,一聲禮炮響起,“民俗歡鬧賀新春”廣場活動拉開序幕。臺上那些具有閩南民間特色的舞蹈節目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另一側,一場木偶表演也讓許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爺爺說:“元宵氣氛真是好,那些節目讓我回憶起童年,好久沒看到這麼好看的木偶戲了!”

不遠處,燈謎引人入勝;圍棋、跳繩、投羽毛球入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玩得樂翻了天……這樣的演出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好戲在後頭,現場鑼鼓聲、鼓掌聲、雨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舞龍、高蹺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間特色的傳統舞蹈,精彩得讓人目不暇接。觀眾圍得裡一層外一層,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個子不夠的脖子伸得老長看錶演……

6時30分,天黑了,公園裡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鬧元宵真叫人難忘。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3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今天,老師就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

瞧,這隻調皮的小獅子一蹦一跳地上了臺,它長得十分可愛,銅鈴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穿著一身鮮紅的“衣裳”,張著血盆大口,真惹人喜愛。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揮了揮,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後,小獅子跳上一根木樁,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過去,突然,它的腳一踏空,我的雙眼猛得一閉,然後提心吊膽地睜開,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獅子在梅花樁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為它捏了一把汗!然後,小獅子來到了鋼絲前,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輕而易舉地走過了鋼絲,兩位舞獅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裡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獅子跳梅花樁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樁上來了一個180度旋轉,然後,又穩穩當當地落在了梅花樁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樁上做不同的動作,看得我們是眼花瞭亂,目不暇接,舞獅快結束了,小獅子又來了一個360度翻跟斗,我們個個都讚不絕口,一起喝彩,教室裡又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看完舞獅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能把舞獅表演得這麼活靈活現,舞獅的兩位叔叔在臺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4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兒時起,媽媽就教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就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幼兒園時我又學習了《弟子規》,懵懵懂懂中我知道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上了小學後,學校裡有了《國學》課。每天早上我們聽著廣播裡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踏進校園,穿越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裡。《三字經》是國學經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它每一句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一段歷史,一些知識,一個道理。“黃香溫席”讓我知道了如何感恩父母;“孔融讓梨”讓我懂得了謙讓的美德;“程門立雪”讓我明白了尊敬師長……《三字經》簡單易懂,直接點明中心,它告訴我許多道理,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有唐詩宋詞、古代名著。在唐詩宋詞中我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感受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我 還 彷彿看到了蘇軾的廬山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論語》中,我還聽到了孔夫子的諄諄教誨聲。在《西遊記》中,我可以和孫悟空一起降妖除魔。在《水滸傳》中,我可以和水滸英雄一起鬥智鬥勇。

中華民族的傳統國學文化,已經在我的心裡牢牢紮根,時刻伴隨著我、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