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導語:為弘揚傳統中華家庭美德,吸引更多人共同參與家庭美德建設,小編整理了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歡迎參考。

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篇一: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我出生在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從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學會了勤儉克己,用自己的雙手來為自己服務,為他人服務。從教10餘年,我對教育事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也積極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愛國守法,慎諾守信,恪守著做一個合格公民的準則。

 一、學習進取、愛崗敬業。

參加工作以來,我也是本著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的原則,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愛崗敬業,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帶著較強的事業心和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既教書又育人。

在教學中我認真鑽研學習新課標、領會新教材,面對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目標教學加強學生的素質和動腦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關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景,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儘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想,從根源處挖掘學生思想的弊病,再想辦法加以解決。老師不是萬能的,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失敗的案例,但我想,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有沒有努力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要我們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孩子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去發展,其實,教師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儘可能地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二、家庭和睦,尊老愛幼。

相濡以沫人生路,我和丈夫結婚多年來相敬如賓,善待父母,在家中能搶挑重擔,任勞任怨。兄弟姐妹之間團結和睦,有困難互相幫助,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經常受到鄰里的稱讚。

我們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非常注重榜樣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初的言行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因此,我們一家特別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平時,堅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對自己的事業從不懈怠,從各個方面給孩子做一面鏡子。並常對孩子說,要想別人對你好,首先你得對別人好;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我們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導孩子在班級裡與每一個同學都要好好相處,要善於發現同學的優點,要樂於幫助同學,讓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喜歡同學,同學才會喜歡自己。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正直友善、勤奮上進的態度。平時我和愛人都非常重視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在學校,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師、同學,在家中要求孩子要尊重家長,在公共場所,要求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從小使孩子樹立一顆愛心和正義感。從小事入手教育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因此,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給予肯定、讚賞。自覺地樹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但學習上對孩子進行鼓勵,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是這樣做的。使孩子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讓她從心底裡認為:我能行,我最棒!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我們家中同樣表現得細緻入微。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無論怎樣做都無法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對待父母,首先是尊敬。雖然他們沒有多高的文化,但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生活經驗,在我眼裡,他們是最值得我尊敬的人。也正是因為這份敬愛,我才會在方方面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為父母爭取更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安心,靜心,省心。在對女兒的教育上雖然與父母有很多的分歧,但我也能傾聽父母的意見,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內和他們商量。

 三、勤儉持家,注重搞好鄰里關係。

生活中,我們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全家人能夠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但對外,我們全家非常善良熱心,極具同情心,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在我們這個家庭裡,家庭成員之間有一個能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生活氛圍;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有一個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態„„願我們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出更多的溫馨、和諧、向上的幸福家庭。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 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我一直在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為準則,勤奮工作,任勞任怨。工作上,我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生活中,我愛著家人,同家人一起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

一個家庭要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還要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興趣愛好,相同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其實我經常反思自己,對於家庭,自己做的還十分不足,但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我為家庭的健康穩定努力做著自己的努力,但付出更多的是我的家人,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他們的默默付出讓我能夠安心工作,讓我在病痛中擁有戰勝病痛的信心,讓我在遇到困難時,不會感到絕望。我會盡我所能去愛我的家人,同事,朋友,希望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二: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在高臺縣城關鎮新建南社群,提起邵志榮的家庭,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她們一家互敬互愛,尊老愛幼,不離不棄,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以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了街坊四鄰的一致好評。

樂觀堅強,默默奉獻。邵志榮,現年59歲,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初中畢業後,她便回家幫著父母掙錢養家。1973年8月,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20歲的她到山丹馬營下鄉,2年後因為工作踏實,努力勤快,她被上級安排到山丹農具廠當了一名車工。在工作生活中,認識了同在農具廠上班的高臺老鄉趙步同,她們於1979年結了婚,結婚後不久,婆婆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為了照顧生病的婆婆,她們夫妻倆只好想盡辦法把工作調回了高臺。她一邊工作一邊伺候公婆,還要照顧年幼的小叔子、小姑,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2年多。1982年婆婆過世了,原本以為她們以後的日子能稍微輕鬆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公公因年老,加上老伴離世的打擊下癱瘓在床,簡單平靜的生活對她來說又一次成為了奢望。她只好忍著心酸和辛苦,一邊上班一邊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她每天為老公公端茶喂藥,整理床鋪,扶公公上廁所,有時候公公大小便失禁,她就要一遍遍的洗,一次次的換,可她總是不厭其煩,不顧髒累的洗了又洗,換了又換。怕公公長期臥床會壓壞身子,她定期為公公擦洗,並經常扶他到椅子上坐坐,有時還請鄰居陪公公說話解悶,排解公公因病而生的煩悶情緒,老公公經常笑呵呵的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志榮就是我的好閨女。”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是十多年。

善良賢達,言傳身教。生活的壓力和照顧公公的重擔已經讓她殫精竭慮,更無奈的是小叔子的家庭又給她增添了生活的艱辛,邵志榮又當嫂子又當媽。因為丈夫是長子,下面還有7個弟弟妹妹,自從她走進這個家庭,似乎就沒有消閒過,除了照顧老公、孩子,伺候公婆外,還要幫著小叔子們成家立業。小叔子由於感情不和不久便和妻子離了婚,留下了不滿4歲的孩子沒人照顧,於是照顧小侄子的擔子也落在了她的身上。2005年她張羅著幫助小叔子再婚,婚後又喜得一女。本以為家庭的苦難早已過去,幸福的生活觸手可及,可現實總如電視劇般曲折離奇,一刻不容緩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小叔子在一次體檢中被檢查出胃癌晚期,弟媳在這種困境下,不管不顧地棄小叔子而去。看著一雙年幼無人照管的兒女,邵志榮心疼至極,為了能讓丈夫安心工作,邵志榮用羸弱的肩膀挑起了照顧公公和小叔子,撫養兩個侄兒的重任。邵志榮用博大的胸懷包容關愛著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經營得和和美美。2009年,小叔子經救治無效後去世,侄兒的母親對孩子不聞不問,看著失去父母的兩個孩子,她主動承擔起一個母親的責任,開家長會,輔導學習,料理侄兒的生活,家裡有好吃的,好玩的,她總是先顧著他們,並時常教育自己的女兒要懂得謙讓。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同時要供三個讀書的學生,經濟拮据可想而知,可她從不叫苦叫累,堅強的她,默默操持著這個家,如今在她細心呵護下,侄子已讀到了高二,侄女也上了小學。在邵志榮的感染下,侄兒侄女不僅學習好,為人處事更是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肯定。現在,雖說她和老伴都有點退休金,能夠緩解生活的壓力了,但簡樸節約已成為她家多年的習慣,60多歲的老伴還在打工掙錢,他們顧不上安享晚年,還在為侄子侄女的未來考慮著。

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在新建南村社群,邵志榮家的好聲譽家喻戶曉,這不僅在於她對家人的關愛,還在於她們一家對鄰里的熱心幫助。平時鄰居家生活中有什麼難事,她家都會主動去幫忙,為鄰居獨居老人家打掃衛生,倒水,幫著買菜。在社群裡,邵志榮是公認的好居民,她積極、熱心參與社群工作,協助社群幹部向居民宣傳防火、防盜知識。社群有兩戶居民因為住房問題產生糾紛,多次發生矛盾,她就積極主動的同社群幹部一道去調解處理,經過她多次談心、勸解,兩家和好如初。她在大家的心中,是一個熱忱待人,樂於助人,孝老愛親,與鄰里和睦共處的老人,大家能對她有這麼高的評價,她感到很高興。但也覺得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做的這些都是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而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就是把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以孝傳家,以孝持家。多年來,她們一家積極努力為社群公益事業做貢獻,從無怨言,不圖回報,深受社群居民的好評。2012年她被評為全市“五十佳”母親,2013年被評為全縣文明市民標兵。

邵志榮一家把真愛和責任織成手絹,揩乾生活的眼淚,用羸弱的雙肩,為至親的人撐起了一片藍天。她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從她家的事蹟中,我們看到的是生命與生命的攙扶,孝道與愛心的接力,和諧與幸福家園夢的生動實踐。

  【篇三: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

樸貞花老師執教三十年,在平凡的崗位上一直默默耕耘著,增加著自己的高度和深度。“潤物無聲點滴入化,甘為人梯樂育英才”是她真實寫照。

 師愛永恆 潤物無聲

樸老師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對學生充滿愛心。她瞭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總能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地把師愛傳遞到學生心間。

2010年,班裡有一位同學的家庭異常困難--父母雙雙下崗,更不幸的是,父母又患了重症……。作為班主任,樸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立刻向學校反映了情況,學校減免了該生學費,並給予了一定的補助。同時,樸老師還拿出一部分收入交給該同學的母親,每一次她都會囑咐千萬不要讓孩子知道,以免增加學生的壓力。其實,樸老師每年為貧困家庭的學生墊付的醫藥費、書費、學雜費數不勝數。她與受助貧困生家長有個祕密:不能讓孩子知道實情。後來,學校走訪貧困生家長時,有一位長期受到樸老師幫助的家長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感激向校領導道出了實情,學校才得知這一情況。

舍家為業 顧全大局

源於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源於對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樸老師在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默默奉獻。因愛而舍,因勤而舍,愛的是自己認準的事業,勤的是自己找準的座標,而舍的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和休息。

2007年4月,正值高三複習的關鍵時刻,她的父親病逝,她週五晚上飛回東北,週日半夜飛回青島。週一一大清早,她準時出現在操場上等候住校的學生跑操。那天,為了掩飾自己的悲傷與疲憊,她畫了淡妝,依舊像平時那樣微笑著,可學生們卻哭了……

樸老師的婆婆患中風臥床已經4年多,生活全靠人來護理。樸老師白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到了晚上和週末她和丈夫輪班護理老人,無微不至。每當有人和她談起老人生活和病情時,她從不提生活中的艱辛苦難……。

忘我的工作和艱辛使樸老師身體非常虛弱。在2010年帶高三時,她多次昏倒。在醫院搶救、輸液、稍微休息後她就像沒事似地出現在教室裡……無私的奉獻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尊重愛戴。在樸老師過生日那天,全班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送給她這位60個孩子的母親。

“一切為了學生”是她為師的準則。所以只要對學生有利,對教學有利,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在2012年的一次意外事故中她受了嚴重的傷。在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她欣然接受了學校的工作安排:高三兩個直升班的英語課、備課組長、級部領導成員。於是,她不顧自己的身體和家庭的困難一如既往地超負荷地工作,以頑強的毅力和敬業精神感染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她的丈夫又多了一項新任務,成為她專職司機,每天堅持上下班接送她。

更多熱門徵文推薦:

1.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800字【精選】

2.小學生傳承中華文明營造美德家庭徵文500字

3.清廉家風故事獲獎徵文2000字

4.中小學生踐行守則做最美少年的徵文

5.小學生重陽節徵文:敬老愛老,全民行動

6.關於敬老愛老全民行動徵文600字

7.敬老愛老全民行動主題徵文500字

8.傳承中華文明爭做美德少年徵文600字

9.2016關於傳承中華文明爭做美德少年徵文

10.關於文明校園我建設徵文800字【精選】